第八十二章 自找晦气者来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泱泱大唐最新章节!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
刚被立为太子的李治才十六岁,还未婚娶,李世民马上为其择一太子妃,并计划在下半年完婚。
太子妃出自太原王氏。
李世民的姑母,也就是李渊的妹妹,封号为同安的大长公主下嫁给太原王氏子嗣王裕为妻,王裕有个侄孙女美丽聪慧,人又极其温顺,她听到李世民要为李治择太子妃,便向李世民推荐此女,李世民听从了这位姑母的建议,将罗山令王仁佑的这位女儿,嫁给李治当太子妃。
李世民在问询了许多大臣,没有听到反对立李治为太子的声音后,也终于放下心来,在亲自为李治选妃的同时,还做出了许多稳固李治太子位的举动,除李承乾和李泰以往的亲信全部被贬出京外,其他一些官员人事的任免上,尽量为李治作考虑。
东宫的属官是李世民一再斟酌后才决定的,除此外,他还希望再为李治做更多的安排。
黄门侍郎刘洎上奏道:“太子宜勤于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闱,动逾旬朔,师保以下,接对甚希,伏原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甚幸!”
李世民马上同意了刘洎所请,命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侍郎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轮番到东宫,与太子交流治国之道,想借这些在朝中很有名望的大臣的教导,让李治的才学更有长进,当然也是希望借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响力,进一步稳固李治的太子位。
这几位都不是东宫的属官,若再加上东官的属官,可以看得出来,大唐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大臣,都已经为李治服务了。
在某一天朝会上,太子李治曾上表,以两位在押的兄长“承乾、泰衣服不过随身,包含不能适口,幽忧可愍,拨敕有司优加供给!”李世民闻听后马上恩准,并当着朝臣的面,大大地嘉奖了一番李治,并将此事诏告天下,在诏书中极力称赞李治的仁孝。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作乱,李泰被贬后有些乱事的长安局势,也慢慢平息下来,一些另有所图的大臣也放弃了原先的念头。
朝中事务逐渐恢复如以往那般,太子的地位在李世民的亲自操持下,有了基本的保证,李承乾和李泰都离开了长安,其他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胁李治位的因素暂时没有,让李世民松了口气。
内部事务稳固下来,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大的事情吸引了过去,那就是高丽。
在李承乾作乱前,营州都督张俭就曾上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杀高丽王高武,立高武弟高藏为新王,自为莫离支,总揽高丽国事,张俭在奏报中力请趁高丽内乱时候举大军讨伐。
差不多在张俭奏折送达的同一时候,亳州刺史裴思庄也上表,以高丽王高武朝贡不绝,今为贼臣所杀,我大唐不能容忍高丽国内出现此乱为由,力请讨伐高丽。
在两位大臣上奏的时候,李世民正为李祐和李承乾作乱的事繁恼,如今这些乱事都平息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落在了高丽的事上。前隋时候,炀帝杨广三次亲征高丽,都未成功,而事事都想超过杨广的李世民,在当皇帝不久后,就已经关注过高丽的事了,只不过那里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再加上又有突厥各部直接的威胁摆在那里,高丽的事暂时未被提上日程。
随后几年,因为王易的许多建议,大唐国力日渐强大,军队战力也在连年提升,接连灭了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强大的西突厥也不得不臣服于我大唐,大唐周边,可以说除了一个高丽外,其他的都已经听服于我大唐,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实存在的。
但这些年大唐对外的战事也基本没有停过,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战事发生,无暇东顾高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些年高丽王高武采取了与我大唐示好的政策,每年都派使者到长安朝贡,并在刚即位之时,就入朝请封大唐的官职。
李世民继位后,也接受了高武的请求,诏以高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这些年,高丽也没有在边关有挑衅的行为,李世民即使想出兵高丽,也找不到好的理由。
如今高丽国内有乱,李世民闻听后大喜过望,机会终于来了。
但李世民也知道,要在朝议上通过出兵的决定,还是有困难的,果然在接到张俭奏报后,李世民问询群臣,反对出战者居多,大多的人都以为,高丽国内起乱事,我仁义的大唐不能趁人之危,派兵讨伐,况且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马上遣使进京,请求大唐皇帝的册封。
因为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在拒绝了高丽册封了请求后,却下不了决心讨伐高丽,再加上李祐、李承乾的事起来,此事自然就没精力去关注了,但在朝事平复后,辽东又有新的消息传来。
新罗派使节来长安,向我大唐救援,来使称百济与高丽国联合,攻取新罗四十余城,图谋断绝新罗到唐朝的朝贡通道,请求派兵大唐派兵救援。
辽东的高丽、百济、新罗都听封于我大唐,除高丽王听封于我大唐外中,百济和新罗的王也同样听封于我大唐,百济王扶余璋被我大唐封为上柱国、带方郡王、百济王,新罗善德女王被封这上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大唐也以宗主国的姿态调停三国间的争斗。
新罗王派使节来大唐救援,作为宗主国的大唐自然不能无视,李世民召集大臣,问询出兵事宜,但朝中反对出征的大臣依然占多数,连任兵部尚书的李世勣都持反对意见,大部朝臣的意思是,我大唐为调停辽东三国之间的争斗而出兵,实是得不偿失之举,且我大唐刚刚在上一年,举大军平灭了薛延陀,那次战事规模巨大,天下需要休生养息几年,即使要出兵,也要等过几年。
因反对的大臣占多数,李世民也放弃了出兵的打算,派司农丞相里玄奖携他的亲笔玺书出使高丽、新罗和百济,令高丽和百济罢兵。
李世民又以“泉盖苏文杀死高丽王高武而独掌国政,实在不能忍,以我大唐今之兵力,攻取他们并不难,只是不想劳扰百姓,”为由,令臣服于我大唐的辽东部落契丹、靺鞨骚扰高丽,牵制高丽对新罗的军事行动。同时李世民也悄悄地命兵部尚书李世勣,令大唐各卫军做好出征高丽的准备。
李世民派出的使者相里玄奖到达高丽国者平壤时,泉盖苏文正率军进攻新罗,已经取两座城,高丽王高藏在听到大唐使者来宣旨时,这才派人将泉盖苏文召回平壤。
相里玄奖向高藏和泉盖苏文传达了大唐皇帝的谕,令高丽与百济不得再进攻新罗,不然大唐会出兵干涉,但泉盖苏文以“前隋东征高丽时,新罗乘机侵占高丽五百里国土,如果新罗不归还侵占的高丽地,恐难罢兵”为由,拒绝停战,并将相里玄奖礼送出平壤,并令使者随相里玄奖一道来长安,再次为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请封。
接到相里玄奖被礼送出平壤,泉盖苏文拒绝停战的消息后,李世民几乎暴跳如雷,立即召集群臣再次商讨出征高丽的事。
王易在闻听此事后一个劲地感慨,高丽这是自找晦气也,这次注定逃不过被挨打的命运了!
在以往几次朝议时候,一力主张举大军讨伐高丽的王易,非常果断地第一个站了出来,奏道:“陛下,泉盖苏文弑其王,迫害其大臣,残虐其百姓,如今又违抗陛下之诏令,侵略邻国,还将陛下派出的使者驱离平壤,如此无视我大唐上国之众,不能放任不管。臣请陛下严拒高丽王请封的要求,并举大军讨伐不愿听服于我大唐的高丽。前隋时候,我汉家子弟数十万亡于高丽,如今到了为他们报仇的时候!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一定能将高丽踏平,臣愿领军出征!”
王易话音刚落,谏议大夫褚遂良马上出来阻止,“陛下,如今四夷臣服于我大唐,陛下的威望无与伦比,即使是高丽,也派使者来向陛下请封,如此说,高丽王和其莫离支也是畏惧于我大唐的,臣以为,陛下应该再派使者严厉宣诫,并许诺其退兵,我大唐就会册封,如此高丽王定会罢兵的!前隋时候,隋帝杨广举百万之军三征高丽,却不得其果,死伤无数,最终导致隋亡,如今有人提议陛下渡海远征高丽,万一遭遇挫折,陛下就不怕前隋的悲剧重演吗?”。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赞成王尚书的意见,臣觉得,高丽叛乱,我大唐应该举大军讨伐。放眼我大唐周边,前有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原本都是实力强大之部落或国家,如今都已经臣服于我大唐,然并不是其真心归附,而是臣服于我大唐的兵威之下,陛下派出大军将其平定的,陛下只派出使者,是劝服不了高丽的,唯有兵道,才可让高丽臣服。臣以为,我大唐应举百战雄师,一战平定高丽,以报前朝之仇…”
长孙无忌站出来支持,让王易大喜…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到网址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
刚被立为太子的李治才十六岁,还未婚娶,李世民马上为其择一太子妃,并计划在下半年完婚。
太子妃出自太原王氏。
李世民的姑母,也就是李渊的妹妹,封号为同安的大长公主下嫁给太原王氏子嗣王裕为妻,王裕有个侄孙女美丽聪慧,人又极其温顺,她听到李世民要为李治择太子妃,便向李世民推荐此女,李世民听从了这位姑母的建议,将罗山令王仁佑的这位女儿,嫁给李治当太子妃。
李世民在问询了许多大臣,没有听到反对立李治为太子的声音后,也终于放下心来,在亲自为李治选妃的同时,还做出了许多稳固李治太子位的举动,除李承乾和李泰以往的亲信全部被贬出京外,其他一些官员人事的任免上,尽量为李治作考虑。
东宫的属官是李世民一再斟酌后才决定的,除此外,他还希望再为李治做更多的安排。
黄门侍郎刘洎上奏道:“太子宜勤于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闱,动逾旬朔,师保以下,接对甚希,伏原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甚幸!”
李世民马上同意了刘洎所请,命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侍郎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轮番到东宫,与太子交流治国之道,想借这些在朝中很有名望的大臣的教导,让李治的才学更有长进,当然也是希望借这些大臣在朝中的影响力,进一步稳固李治的太子位。
这几位都不是东宫的属官,若再加上东官的属官,可以看得出来,大唐朝中最有影响力的大臣,都已经为李治服务了。
在某一天朝会上,太子李治曾上表,以两位在押的兄长“承乾、泰衣服不过随身,包含不能适口,幽忧可愍,拨敕有司优加供给!”李世民闻听后马上恩准,并当着朝臣的面,大大地嘉奖了一番李治,并将此事诏告天下,在诏书中极力称赞李治的仁孝。
李世民如此力挺李治,因李承乾作乱,李泰被贬后有些乱事的长安局势,也慢慢平息下来,一些另有所图的大臣也放弃了原先的念头。
朝中事务逐渐恢复如以往那般,太子的地位在李世民的亲自操持下,有了基本的保证,李承乾和李泰都离开了长安,其他诸王都在封地上,能威胁李治位的因素暂时没有,让李世民松了口气。
内部事务稳固下来,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大的事情吸引了过去,那就是高丽。
在李承乾作乱前,营州都督张俭就曾上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杀高丽王高武,立高武弟高藏为新王,自为莫离支,总揽高丽国事,张俭在奏报中力请趁高丽内乱时候举大军讨伐。
差不多在张俭奏折送达的同一时候,亳州刺史裴思庄也上表,以高丽王高武朝贡不绝,今为贼臣所杀,我大唐不能容忍高丽国内出现此乱为由,力请讨伐高丽。
在两位大臣上奏的时候,李世民正为李祐和李承乾作乱的事繁恼,如今这些乱事都平息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落在了高丽的事上。前隋时候,炀帝杨广三次亲征高丽,都未成功,而事事都想超过杨广的李世民,在当皇帝不久后,就已经关注过高丽的事了,只不过那里大唐初立,百废待兴,再加上又有突厥各部直接的威胁摆在那里,高丽的事暂时未被提上日程。
随后几年,因为王易的许多建议,大唐国力日渐强大,军队战力也在连年提升,接连灭了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强大的西突厥也不得不臣服于我大唐,大唐周边,可以说除了一个高丽外,其他的都已经听服于我大唐,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实存在的。
但这些年大唐对外的战事也基本没有停过,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战事发生,无暇东顾高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些年高丽王高武采取了与我大唐示好的政策,每年都派使者到长安朝贡,并在刚即位之时,就入朝请封大唐的官职。
李世民继位后,也接受了高武的请求,诏以高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这些年,高丽也没有在边关有挑衅的行为,李世民即使想出兵高丽,也找不到好的理由。
如今高丽国内有乱,李世民闻听后大喜过望,机会终于来了。
但李世民也知道,要在朝议上通过出兵的决定,还是有困难的,果然在接到张俭奏报后,李世民问询群臣,反对出战者居多,大多的人都以为,高丽国内起乱事,我仁义的大唐不能趁人之危,派兵讨伐,况且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马上遣使进京,请求大唐皇帝的册封。
因为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在拒绝了高丽册封了请求后,却下不了决心讨伐高丽,再加上李祐、李承乾的事起来,此事自然就没精力去关注了,但在朝事平复后,辽东又有新的消息传来。
新罗派使节来长安,向我大唐救援,来使称百济与高丽国联合,攻取新罗四十余城,图谋断绝新罗到唐朝的朝贡通道,请求派兵大唐派兵救援。
辽东的高丽、百济、新罗都听封于我大唐,除高丽王听封于我大唐外中,百济和新罗的王也同样听封于我大唐,百济王扶余璋被我大唐封为上柱国、带方郡王、百济王,新罗善德女王被封这上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大唐也以宗主国的姿态调停三国间的争斗。
新罗王派使节来大唐救援,作为宗主国的大唐自然不能无视,李世民召集大臣,问询出兵事宜,但朝中反对出征的大臣依然占多数,连任兵部尚书的李世勣都持反对意见,大部朝臣的意思是,我大唐为调停辽东三国之间的争斗而出兵,实是得不偿失之举,且我大唐刚刚在上一年,举大军平灭了薛延陀,那次战事规模巨大,天下需要休生养息几年,即使要出兵,也要等过几年。
因反对的大臣占多数,李世民也放弃了出兵的打算,派司农丞相里玄奖携他的亲笔玺书出使高丽、新罗和百济,令高丽和百济罢兵。
李世民又以“泉盖苏文杀死高丽王高武而独掌国政,实在不能忍,以我大唐今之兵力,攻取他们并不难,只是不想劳扰百姓,”为由,令臣服于我大唐的辽东部落契丹、靺鞨骚扰高丽,牵制高丽对新罗的军事行动。同时李世民也悄悄地命兵部尚书李世勣,令大唐各卫军做好出征高丽的准备。
李世民派出的使者相里玄奖到达高丽国者平壤时,泉盖苏文正率军进攻新罗,已经取两座城,高丽王高藏在听到大唐使者来宣旨时,这才派人将泉盖苏文召回平壤。
相里玄奖向高藏和泉盖苏文传达了大唐皇帝的谕,令高丽与百济不得再进攻新罗,不然大唐会出兵干涉,但泉盖苏文以“前隋东征高丽时,新罗乘机侵占高丽五百里国土,如果新罗不归还侵占的高丽地,恐难罢兵”为由,拒绝停战,并将相里玄奖礼送出平壤,并令使者随相里玄奖一道来长安,再次为新即位的高丽王高藏请封。
接到相里玄奖被礼送出平壤,泉盖苏文拒绝停战的消息后,李世民几乎暴跳如雷,立即召集群臣再次商讨出征高丽的事。
王易在闻听此事后一个劲地感慨,高丽这是自找晦气也,这次注定逃不过被挨打的命运了!
在以往几次朝议时候,一力主张举大军讨伐高丽的王易,非常果断地第一个站了出来,奏道:“陛下,泉盖苏文弑其王,迫害其大臣,残虐其百姓,如今又违抗陛下之诏令,侵略邻国,还将陛下派出的使者驱离平壤,如此无视我大唐上国之众,不能放任不管。臣请陛下严拒高丽王请封的要求,并举大军讨伐不愿听服于我大唐的高丽。前隋时候,我汉家子弟数十万亡于高丽,如今到了为他们报仇的时候!我大唐如今国力强盛,一定能将高丽踏平,臣愿领军出征!”
王易话音刚落,谏议大夫褚遂良马上出来阻止,“陛下,如今四夷臣服于我大唐,陛下的威望无与伦比,即使是高丽,也派使者来向陛下请封,如此说,高丽王和其莫离支也是畏惧于我大唐的,臣以为,陛下应该再派使者严厉宣诫,并许诺其退兵,我大唐就会册封,如此高丽王定会罢兵的!前隋时候,隋帝杨广举百万之军三征高丽,却不得其果,死伤无数,最终导致隋亡,如今有人提议陛下渡海远征高丽,万一遭遇挫折,陛下就不怕前隋的悲剧重演吗?”。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陛下,臣赞成王尚书的意见,臣觉得,高丽叛乱,我大唐应该举大军讨伐。放眼我大唐周边,前有东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薛延陀,原本都是实力强大之部落或国家,如今都已经臣服于我大唐,然并不是其真心归附,而是臣服于我大唐的兵威之下,陛下派出大军将其平定的,陛下只派出使者,是劝服不了高丽的,唯有兵道,才可让高丽臣服。臣以为,我大唐应举百战雄师,一战平定高丽,以报前朝之仇…”
长孙无忌站出来支持,让王易大喜…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
第八十二章自找晦气者来也,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