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不和谐的争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泱泱大唐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与李世民一样全身心高兴的王易听到这不和谐的声音,不禁一愣,顺着声音望过去,发现是太常少卿萧瑀站出来说话。
萧瑀在贞观初的几年内,已经数次起伏,上上下下,置相、罢相好几个回会了,都是因为其性子过于耿直,惹恼了同僚及皇帝李世民之故,今次也是被罢了相,在赋闲了一段时间后重新被启用,但只任太常寺少卿职,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职比萧瑀先前所任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可是相差了好多级,更不要说各司的职,那重要性可是相差更加的大。
看今日萧瑀的说话的语气与内容,他丝毫没有顾及自己因言获罪的教训,又站出来,发表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了。
只听萧瑀继续说道:“陛下已经同意了颉利内附的请求,朝议后做出了允许颉利内附的决定,派出了使者前往突厥部宣布陛下的诏令,同时令定襄道行军李大总管派人马接应,但李大总管却未执行陛下的命令,私自决定派大军趁突厥人疏于防备间,偷袭突厥人的大营,此战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并没什么可以称耀的地方,此是置陛下、置我大唐不义,失信于天下间,实是我大唐之耻,陛下应该重责前方的领兵将领,再将俘虏的突厥人全部释放,以示我大唐诚意!”
“陛下,臣附议!”魏征也站出来,表示支持萧瑀的决定,只不过魏征是有条件的支持:“陛下,臣觉得刚刚萧少卿说的有一些理,此战确实有些胜之不武,突厥人接到了陛下同意其内附的请求,肯定疏于防备,这才让我军有可趁之机,朝廷应该为此失信天下之信谢罪,只不过,突厥人已经被歼灭,颉利也被我俘虏,其原本就已经请求内附,正好可以让他们到长安来,俘虏的突厥人,给予他们良好的安置就行了,前方的领兵将领,需要要重责一番!想必我大唐以此诚心,可以挽回一点信义,不让诸胡寒心,我大唐一向以信义治天下,威服四夷,岂可因小失大!”
听这两位重臣这般言语,王易有点忍不住,想站出来批驳一番,但在看到李世民的神态,及百官的神色后,还是止住了这念头。
今日在殿内的,大多是二、三品的大员,四品极的都不少,就他一个官职最低,其他那些官员也肯定有意见,先听他们说说,再站出来发表,那样可能可以少被人攻击一些,何况李世民都没表示态度呢。
萧瑀和魏征的话让李世民勃然变色,好心情被毁了大半,但他还是忍住了,用淡淡的语气解释道:“朝廷的诏令虽然是以六百里加急送出,但北方天气恶劣,连降大雪,车马行进困难,再加上我大军正在快速追击突厥残部的过程中,特别是李大总管亲自率领前锋军急袭突厥大营,行踪无定,朝廷送出的诏令,没能及时送到他们手上,并不奇怪!还有,两军对阵,前方军情瞬息万变,说不定李大总管也发现了突厥人的异动,才采取此策也不定呢!朕并不认为李大总管此举有何不妥当…”
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瞄了一眼朝臣队列后边垂头而立的王易。
王易隐隐地感觉到,李世民是希望他站出来说事,他不知道他的感觉是不是正确,在李世民话说完后,马上站了出来,对李世民奏道:“陛下,对于颉利此番请求内附之事,臣有一事很不明白!”
李世民眼中有赞赏的神色露出来,对王易点头道:“王小爱卿对此事有疑虑尽管说来!”
“是,陛下!”王易再作一礼后道:“陛下,颉利在遭到我大军的突袭后兵败,自知不是我大军的对手,所以派出使者来长安,向陛下请求内附!但臣很奇怪,颉利为何不向近在咫尺的李大总管及其他定襄道大军麾下分总管请降,而派出使者,千里迢迢来到长安,面见陛下请降,请求内附,他们完全可以派出使者,照会李大总管或者其他将领,向他们请降,或者通过他们向朝廷递交请求内附的奏表,那样可以马上息兵止战,后续的战事不会再进行…”
王易说到这里,稍停了停,有点傲然地看了看那些惊异看着他的朝中重臣们,以非常肯定的语气下了结论:“因此臣以为,他们如此决定,并不是真心请求内附,而是想通过请求内附,让朝廷下命令给我各领军将领,停止追击,或者拖延我定襄道大军追击的步伐,为他们逃脱我大军的追击,避免覆灭而采取的缓兵之计,李大总所采取的攻击手段,应该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陛下,臣附议!”王易刚说完,长孙无忌马上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猜测,“臣觉得完全有这种可能,两军对阵,颉利若真心请降,他们派使者向李大总管及我各军将领表示此意,是最快捷的途径,但他们一边逃跑,一边派出使者,十万火急赶到长安,面见陛下,请求内附,实是非常不合理,其中定有诈,我们可以将此事调查清楚后,诏告于天下,提示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计!那样天下的百姓,定然不会说我大唐失去信义的!”
“陛下,臣也附议!”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站出来,支持王易和长孙无忌所奏,“颉利派使者来长安,请求内附,但在前方却与我大军死拼,没有一点归降的意思,实是非常不可理解!”
王易所说,及长孙无忌、房玄龄两位重臣的附议,让殿内诸臣都有些恍然,一些人皱着眉头在思索起来。
李世民听了也很是满意,他也沉思了一会再说道:“几位爱卿说的甚是有理,颉利请求内附,很可能只是缓兵之计,待问询了俘虏的突厥头人,及得前方将领的报告后,此是定然可以完全明白!”
萧瑀虽然也觉得此推测有理,但还是不依饶地站出来,继续奏道:“陛下,此只是为李大总管开脱的理由,即使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讲,朝廷可以不治领军将领违反命令之罪,但从前方传来的军报看,我大军袭营时候,鸿胪寺卿唐俭已经在突厥人的大帐中,正与颉利商议前来长安面圣的事,唐俭是定襄道大军护送过去的,想必领兵的将领也是知道唐俭一行在突厥帐中,但他们不顾同僚的性命,在我使团还在突厥人的大帐内时,就发动攻击,就凭此事,也要治前方领军将领之罪!”
李世民瞪了几眼牛脾气上来的萧瑀,慢条斯理的说道:“护送唐爱卿一行前往突厥大营的是大同道麾下的将士,李大总管并未知晓此事,他们如何知道唐爱卿一行在突厥帐内?再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方的将领无论在何时,都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如何实施军事行动的决定,即使他们在发动此次突袭战前,已经收到了朕的诏令,但若他们有情报能证明,颉利只是以请求内附的幌子拖延时间,这才发动攻击的,有何不妥当?他们完全可以依据他们所探的情报行事,而在事后报告朕知晓即可!颉利一向不讲信用,在我大唐初立时,就与我结盟,互不相侵,但在武德年间,每岁必犯我边境,武德九年朕刚即位时候,突厥的大军还曾闯至渭水边,长安告急,那时可曾想到颉利有否讲信义?”
李世民说起此事,激动起来,手指头都乱舞了:“突厥人是如此奸诈,趁我大唐有乱,四处遭灾之际,举数十万大军南下,想将我大唐一举灭亡,连长安都差点被攻破,幸好当时终于挺过去了。如今我大军已经将颉利部尽歼,东突厥汗国灭亡,你们却想到为他们打抱不平,说我大唐不讲信义,前方统兵将领让大唐失信于天下了?朕决不认同,也不允许你们再以此事弹骇前方领兵将领…”
李世民最后一句截钉截铁的话让殿内诸人都吃了一惊,皇帝还决少有这样对众臣讲话的时候,不惜在众臣面前公然维护李靖、李世勣等前方统兵的大将,看来李靖等将领在前方的举措是深得皇帝的赞赏,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治他们的罪了。
或许萧瑀也明白过来其中的意思,在犹豫了一下后,没再继续说,和魏征一道退回了队列中。
这时长孙无忌又站了出来,对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如今颉利所部已经被我大军尽歼,东突厥汗国覆灭,臣觉得我们不应该纠缠于该不该治前方将领违令之罪的时候,而应该讨论一下该如何善后,颉利统治大漠南北许多年,影响力非常大,其部被灭后,那一带的势力会出现真空,周边的其他部落会趁机谋求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何有效地管理各部落,将我大唐在那一带的影响力施展到最大化,臣觉得,这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商量的问题,其他事,可以待大军回朝后再议!”
李世民点头认同,朗声说道:“长孙爱卿所说非常在理,朕今日召各位进宫,即是为了讨论此事,下面朕想听一下诸位爱卿对此战后善后事宜的建言!”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到网址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与李世民一样全身心高兴的王易听到这不和谐的声音,不禁一愣,顺着声音望过去,发现是太常少卿萧瑀站出来说话。
萧瑀在贞观初的几年内,已经数次起伏,上上下下,置相、罢相好几个回会了,都是因为其性子过于耿直,惹恼了同僚及皇帝李世民之故,今次也是被罢了相,在赋闲了一段时间后重新被启用,但只任太常寺少卿职,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职比萧瑀先前所任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可是相差了好多级,更不要说各司的职,那重要性可是相差更加的大。
看今日萧瑀的说话的语气与内容,他丝毫没有顾及自己因言获罪的教训,又站出来,发表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了。
只听萧瑀继续说道:“陛下已经同意了颉利内附的请求,朝议后做出了允许颉利内附的决定,派出了使者前往突厥部宣布陛下的诏令,同时令定襄道行军李大总管派人马接应,但李大总管却未执行陛下的命令,私自决定派大军趁突厥人疏于防备间,偷袭突厥人的大营,此战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并没什么可以称耀的地方,此是置陛下、置我大唐不义,失信于天下间,实是我大唐之耻,陛下应该重责前方的领兵将领,再将俘虏的突厥人全部释放,以示我大唐诚意!”
“陛下,臣附议!”魏征也站出来,表示支持萧瑀的决定,只不过魏征是有条件的支持:“陛下,臣觉得刚刚萧少卿说的有一些理,此战确实有些胜之不武,突厥人接到了陛下同意其内附的请求,肯定疏于防备,这才让我军有可趁之机,朝廷应该为此失信天下之信谢罪,只不过,突厥人已经被歼灭,颉利也被我俘虏,其原本就已经请求内附,正好可以让他们到长安来,俘虏的突厥人,给予他们良好的安置就行了,前方的领兵将领,需要要重责一番!想必我大唐以此诚心,可以挽回一点信义,不让诸胡寒心,我大唐一向以信义治天下,威服四夷,岂可因小失大!”
听这两位重臣这般言语,王易有点忍不住,想站出来批驳一番,但在看到李世民的神态,及百官的神色后,还是止住了这念头。
今日在殿内的,大多是二、三品的大员,四品极的都不少,就他一个官职最低,其他那些官员也肯定有意见,先听他们说说,再站出来发表,那样可能可以少被人攻击一些,何况李世民都没表示态度呢。
萧瑀和魏征的话让李世民勃然变色,好心情被毁了大半,但他还是忍住了,用淡淡的语气解释道:“朝廷的诏令虽然是以六百里加急送出,但北方天气恶劣,连降大雪,车马行进困难,再加上我大军正在快速追击突厥残部的过程中,特别是李大总管亲自率领前锋军急袭突厥大营,行踪无定,朝廷送出的诏令,没能及时送到他们手上,并不奇怪!还有,两军对阵,前方军情瞬息万变,说不定李大总管也发现了突厥人的异动,才采取此策也不定呢!朕并不认为李大总管此举有何不妥当…”
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瞄了一眼朝臣队列后边垂头而立的王易。
王易隐隐地感觉到,李世民是希望他站出来说事,他不知道他的感觉是不是正确,在李世民话说完后,马上站了出来,对李世民奏道:“陛下,对于颉利此番请求内附之事,臣有一事很不明白!”
李世民眼中有赞赏的神色露出来,对王易点头道:“王小爱卿对此事有疑虑尽管说来!”
“是,陛下!”王易再作一礼后道:“陛下,颉利在遭到我大军的突袭后兵败,自知不是我大军的对手,所以派出使者来长安,向陛下请求内附!但臣很奇怪,颉利为何不向近在咫尺的李大总管及其他定襄道大军麾下分总管请降,而派出使者,千里迢迢来到长安,面见陛下请降,请求内附,他们完全可以派出使者,照会李大总管或者其他将领,向他们请降,或者通过他们向朝廷递交请求内附的奏表,那样可以马上息兵止战,后续的战事不会再进行…”
王易说到这里,稍停了停,有点傲然地看了看那些惊异看着他的朝中重臣们,以非常肯定的语气下了结论:“因此臣以为,他们如此决定,并不是真心请求内附,而是想通过请求内附,让朝廷下命令给我各领军将领,停止追击,或者拖延我定襄道大军追击的步伐,为他们逃脱我大军的追击,避免覆灭而采取的缓兵之计,李大总所采取的攻击手段,应该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陛下,臣附议!”王易刚说完,长孙无忌马上站了出来,支持王易的猜测,“臣觉得完全有这种可能,两军对阵,颉利若真心请降,他们派使者向李大总管及我各军将领表示此意,是最快捷的途径,但他们一边逃跑,一边派出使者,十万火急赶到长安,面见陛下,请求内附,实是非常不合理,其中定有诈,我们可以将此事调查清楚后,诏告于天下,提示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计!那样天下的百姓,定然不会说我大唐失去信义的!”
“陛下,臣也附议!”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站出来,支持王易和长孙无忌所奏,“颉利派使者来长安,请求内附,但在前方却与我大军死拼,没有一点归降的意思,实是非常不可理解!”
王易所说,及长孙无忌、房玄龄两位重臣的附议,让殿内诸臣都有些恍然,一些人皱着眉头在思索起来。
李世民听了也很是满意,他也沉思了一会再说道:“几位爱卿说的甚是有理,颉利请求内附,很可能只是缓兵之计,待问询了俘虏的突厥头人,及得前方将领的报告后,此是定然可以完全明白!”
萧瑀虽然也觉得此推测有理,但还是不依饶地站出来,继续奏道:“陛下,此只是为李大总管开脱的理由,即使颉利请求内附只是缓兵之讲,朝廷可以不治领军将领违反命令之罪,但从前方传来的军报看,我大军袭营时候,鸿胪寺卿唐俭已经在突厥人的大帐中,正与颉利商议前来长安面圣的事,唐俭是定襄道大军护送过去的,想必领兵的将领也是知道唐俭一行在突厥帐中,但他们不顾同僚的性命,在我使团还在突厥人的大帐内时,就发动攻击,就凭此事,也要治前方领军将领之罪!”
李世民瞪了几眼牛脾气上来的萧瑀,慢条斯理的说道:“护送唐爱卿一行前往突厥大营的是大同道麾下的将士,李大总管并未知晓此事,他们如何知道唐爱卿一行在突厥帐内?再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方的将领无论在何时,都要审时度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如何实施军事行动的决定,即使他们在发动此次突袭战前,已经收到了朕的诏令,但若他们有情报能证明,颉利只是以请求内附的幌子拖延时间,这才发动攻击的,有何不妥当?他们完全可以依据他们所探的情报行事,而在事后报告朕知晓即可!颉利一向不讲信用,在我大唐初立时,就与我结盟,互不相侵,但在武德年间,每岁必犯我边境,武德九年朕刚即位时候,突厥的大军还曾闯至渭水边,长安告急,那时可曾想到颉利有否讲信义?”
李世民说起此事,激动起来,手指头都乱舞了:“突厥人是如此奸诈,趁我大唐有乱,四处遭灾之际,举数十万大军南下,想将我大唐一举灭亡,连长安都差点被攻破,幸好当时终于挺过去了。如今我大军已经将颉利部尽歼,东突厥汗国灭亡,你们却想到为他们打抱不平,说我大唐不讲信义,前方统兵将领让大唐失信于天下了?朕决不认同,也不允许你们再以此事弹骇前方领兵将领…”
李世民最后一句截钉截铁的话让殿内诸人都吃了一惊,皇帝还决少有这样对众臣讲话的时候,不惜在众臣面前公然维护李靖、李世勣等前方统兵的大将,看来李靖等将领在前方的举措是深得皇帝的赞赏,皇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治他们的罪了。
或许萧瑀也明白过来其中的意思,在犹豫了一下后,没再继续说,和魏征一道退回了队列中。
这时长孙无忌又站了出来,对李世民作礼奏道:“陛下,如今颉利所部已经被我大军尽歼,东突厥汗国覆灭,臣觉得我们不应该纠缠于该不该治前方将领违令之罪的时候,而应该讨论一下该如何善后,颉利统治大漠南北许多年,影响力非常大,其部被灭后,那一带的势力会出现真空,周边的其他部落会趁机谋求各自的势力范围,如何有效地管理各部落,将我大唐在那一带的影响力施展到最大化,臣觉得,这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商量的问题,其他事,可以待大军回朝后再议!”
李世民点头认同,朗声说道:“长孙爱卿所说非常在理,朕今日召各位进宫,即是为了讨论此事,下面朕想听一下诸位爱卿对此战后善后事宜的建言!”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
第一百零二章不和谐的争论,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