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未雨绸缪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泱泱大唐最新章节!
(感谢光猪归来书友的打赏!今天两更,八千五百字,求收藏,求推荐!)
--------------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已经到了冬天,天刚降了一场大雪。
天气非常的寒冷,不过今年杭州城内外,却鲜有流民出现。
衣食无着的人并不少,但大多流民已经被先一步安置了。
官府新垦的官田收成非常好,几万石水稻多出来,杭州刺史李弘节在奏请朝廷后,以部分粮食作赈灾粮,有了粮食,还有民间捐献的衣物,那些衣食无着的流民,被集中安置后,每天都有粥食可以领取,有御寒的衣物分发,足可以让他们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了。
因此在入冬后,杭州城内外,并没出现上一年经常出现的流民因冻饿而暴毙的现象,也极少有流民因为衣食无着铤而走险,去做那些抢劫、偷盗等犯事的事。
杭州刺史李弘节在得报后非常高兴,把王易传去大大褒奖了一番,称赞王易所提的建议为杭州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告诉王易,他已经将杭州的近况及王易为杭州做出的贡献,再一次上呈给朝廷,皇帝李世民也再次要求,希望王易能进京面圣。
对李弘节提出的派人护送他往长安的建议,王易依然含糊其辞,称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待过了年了再做决定,同时也非常感谢李弘节给他发挥才智创造了机会。
在出了刺史府时候,王易也在考虑着是否要在来看前往长安的事。
长安的大哥王昂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王作派往长安的人也没有最终的传报过来,让王易还下不了决心什么时候到长安去。
但长安是必定要去的,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年末,贞观盛世的脚步已经开始迈出,王易不想错失机会,他几乎可以确信,对于江淮军旧部,李世民肯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心思了。
毕竟江淮一带的战事已经过去多年了!
如今属下各庄及各店情况都挺好,比往年运作的更加的好,王易不担心他离开杭州后会出事。
因为采取了王易的建议,大量田地种植了水稻,今年各庄收成都非常不错,这个气候反常的大灾之年,作物收成竟然比上一年好了很多,差不多翻番的地步,这让包括王作等人在内的大多王易手下很是惊喜。
占城晚稻的收成也是非常好,六亩田里的稻子,收割后称量,竟得三千余斤,王作在上报给王易的种植计划里,明年将种植更多的水稻,所收割的大部占城稻子,也准备全部当作种子下种,以能收割更多的占城稻,扩大播种范围,各庄属下的田,只要能种水稻的,一概种植水稻,以求最大的收成,贮备更多的粮食。
在入冬以前,大多的田地间都种植了冬小麦,小麦长势还不错,只要明年春天时候没有天灾,收成也不会差的。
这个冬天,王易的心情还是挺好的!
-------------
“二公子,父亲还有近叔他们在外面求见!”王复匆匆进来,对与和苏燕说话的王易道。
苏燕这段时间受了寒,得了病,通过王易的诊治,已经慢慢恢复,但还未完全康复,需要卧床休息,今日精神稍好,也就从床上起来,到王易房中一道烤火说说事,听到王易有事,苏燕也马上起身,作礼后出去。
“哦,那让他们进来吧!”王易从王复的神情中看出了异样。这么冷的天从庄内来,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要商量的。
马上王作和王近就从外面进来,在作了礼后,王作上前一步,低声地对王易说道:“二公子,大公子刚刚派人送来消息…他让您去长安…”
“哦?!”王易听了大喜,在示意王作等人坐下,并让王复亲自带人守在外面后,催问道:“作叔,你细细讲讲具体的情况!”
王作等人依言围着火炉坐下,王作也把他收到的消息细细地讲给王易听。
王昂派出传递消息的人,在两天前抵达杭州,将一切事儿都告诉了王作,随后第二天王作派往长安的人也回到杭州,报告了相关的情况,两拔人马报告的情况类似,王作在得到确认后,才过来向王易报告的。
朝廷对江淮军的事已经有了定论,尊不愿意跟随辅公祏起兵反唐的人为大唐英雄,皇帝李世民也同意了王昂的奏请,嘉勉在这次叛乱中冤死的江淮军将士,并同时下发诏令,希望流落到各地的江淮军残部将士,就近向当地的官府报告,朝廷一并会给予他们奖赏和安置,原本领军的将领,会给予他们合理的官职安置的。
皇帝李世民也知道了王雄诞还有个儿子和女儿,但却不知道他们在杭州,王昂也没说,李世民还派了人,前往江淮一带找寻那还“不知道生死”的王雄诞的次子和幼女。
王昂在传来的消息中,告诉王易,说是皇帝已经知道了王易在杭州的消息,但是还没确认这个让杭州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人就是他的弟弟,王雄涎的次子。
王昂让王易在年了过后,前往长安,以期得到朝廷的重用,他也想见见王易这个弟弟和王昙这个妹妹。
王作将传回来的消息详详细细地告诉了王易,然后再问道:“二公子,大公子让您去长安,您准备怎么打算?”
王易略略沉思,一脸的严肃说道:“作叔、近叔,既然大哥有这消息传来,并让我们去长安,那我觉得,还是去往长安为,李弘节已经向朝廷举荐了我,皇帝也下旨让李弘节派人护送我入京,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必须要去长安,因此,我想到了年后,就打算动身去长安!”
王作与王近对望了一眼,想说什么,又不知道如何说。
王易似乎知道两人的担心,当下摆手示意了一下,缓缓地讲道:“这段时间以来,我想了很多事,也早想和你们细谈了,趁今日也好好细说一番!”
“二公子有什么吩咐尽管说,老朽等一定遵从!”王作和王近起身,恭敬地作了一礼。
“我想此去长安,只带少数一些人去,大部的人依然留在杭州,如原来一般生活,依旧守着这份产业,原先所作的准备依然做下去,以防万一,我去了长安,万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和大哥遭到不测,留在杭州的人也不会暴露,依然可以平安地生活下去!”
王易以手势阻止了想插话的王作和王复,以感激的语气说道:“你们为了我保护我和昙儿,牺牲了那么多,不能再出什么意外了,那样我会非常不安心的,即使朝廷责难我们,也不会杀了我们的,我此番在杭州做出这些动静,以当今皇帝行事的品性,断然不会将我怎么样,就如废太子的手下,魏征、薛万彻等人,如今都被重用,我这样一个已经亡故的义军头领,在皇帝眼里,再也没有能力对其构成威胁,只要我们不将杭州的布置泄露出去…”
“二公子,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你出现意外!”王作终于插上了话,很是动情地说道:“二公子您放心,即使您到了长安,有什么意外,我们的人一定会将你救出长安的,只是大公子…就没那么好办了!”王昂被封以郡公爵,还任尚辇奉御,王易如今是个白身,来去方便,再加上这段时间王易的表现,在王作等人心目中,王易的份量比王昂要高,若有事,他们当然打算重点保护王易。
“作叔,只要我们这些年在杭州的布置不被朝廷所知,聚集的这万余人不暴露,肯定不会有事的!所以今日我还要和你们商量这件最重要的事!”王易知道他终是要去长安的,这件天大的事他已经想了很久,已经有了方案,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今日正是可以对王作、王近商量的时候。
王作与王近对望一眼,起身非常恭敬地对王易施了一礼道:“二公子,您就将您的安排告诉我们吧,无论您如何吩咐,我们都会遵从…”
王易压低声音,将他这段时间所周密计划的事,都源源本本地告诉了王作和王近。
王作和王近听了后目瞪口呆,他们想不到王易竟然能考虑的这么周全,一些举措是他们曾经考虑到过的,但更多的是他们根本没想到过的。
“作叔、近叔,我们安排必须要周密,万不可出任何差池,这关系到我们万余人的性命及日后的前程,如今皇帝英明果断,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所以这些事,必须更你们两位亲自去操持,用那些绝对信得过,且有相当能力的人,”王易这话说出后,脸上也有点笑容露出来,“皇帝不知道我们有这么多人聚集在杭州,连大哥都不是很清楚,以后也不让他们知道,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有你们两位,及其他那些忠心的叔父在,相信我们的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我这一去,定会平安无事的!”
一直观察看王易举止的王近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礼,“二公子,您放心,老朽等一定会全力做好这事的,除了各庄的头人,没有人知道我们内部的事,老朽相信,一切都会如二公子您愿,不会被不相干的其他任何人知道这事的,即使是大公子…只是,老朽等希望您去长安后要小心,一切都平平安安…并如愿得以被朝廷重用,那样我们即使就这样老死在杭州,也是无憾的!”
王易看着面前这两位最得力手下,很动情也非常肯定地说道:“作叔,近叔,我此去长安,一定会在皇帝面前为江淮军将士争取更多的荣耀的!自然不会让你们就这样隐姓埋名一辈子的!”
手下这些人付出的牺牲太多了,王易想着一定要补偿他们,这是他的一个承诺。
“多谢二公子…”明白过来王易话中的意思,王作和王近挺是感动。
“不必言谢,父亲在世,也一定会如此做的,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我替父亲回报你们而已!”王易说着摆摆手,示意两人不必多说,再问王作道:“作叔,长安还有哪些消息传来?”
“二公子,长安来人说,皇帝李世民已经接到杭州刺史李弘节的奏报,说有您这样一个才情能力都非常出众的少年人,皇帝与百官间数次谈论到你所提关乎民生之建议,若没出意外,您到了长安之后,皇帝应该会给予您重用的!”王作脸上露出一点崇拜的味道,“二公子,您可能不知道,如今您在杭州一带,名声已经非常不错,让老朽等非常的欣喜,还有…我们属下各庄的人,对二公子您都是非常的崇敬!”
西湖边修筑了一座生祠,里面修有杭州刺史李弘节的像,以表彰这位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为杭州做出的功绩,原本有人提议,在李弘节的像边上,修建一座王易的像,一道供奉,但被王易坚决地拒绝了,并通过手下,终没让此事做成。
小小年纪,弄个佛像样的东西在庙里,供人参拜,太讲不过去了,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打死王易他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像立在西湖边上。
“这多亏各位叔伯鼎力相助之故!”听王作这样说,王易很感慨地说道。未及弱冠之年,在杭州和长安宫中有这般名声,他自然欢喜,功未成名已就,在杭州这一年多,干的不错!
有这般名声起来,去往长安,自然就有可以骄傲的资本了!
“这是老朽等必须要做的…”
“不说这些了,我们再讨论一下其他的事吧!”
他和王昙两人与王昂这个兄长失散多年,如何“联系”上不会被人疑惑,如何合情合理地出现在长安,出现在王昂面前才恰当,这些事也得周密安排,这事王易想过,但必须得和王作、王近等人商量好,并让他们去做才行。
让王易欣喜的是,王作和王近早已经想好了这事,比他想的还要周到,让王易惊喜万分。
几人又悄悄地商量了一会事,末了王作和王近起身告辞,“二公子,既然您决定将去长安,那老朽等早去做安排!也派人将此事告诉大公子…”
“好吧,那你们先去,要把一切事都安排妥当!”
“是,二公子!”
;
(感谢光猪归来书友的打赏!今天两更,八千五百字,求收藏,求推荐!)
--------------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已经到了冬天,天刚降了一场大雪。
天气非常的寒冷,不过今年杭州城内外,却鲜有流民出现。
衣食无着的人并不少,但大多流民已经被先一步安置了。
官府新垦的官田收成非常好,几万石水稻多出来,杭州刺史李弘节在奏请朝廷后,以部分粮食作赈灾粮,有了粮食,还有民间捐献的衣物,那些衣食无着的流民,被集中安置后,每天都有粥食可以领取,有御寒的衣物分发,足可以让他们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了。
因此在入冬后,杭州城内外,并没出现上一年经常出现的流民因冻饿而暴毙的现象,也极少有流民因为衣食无着铤而走险,去做那些抢劫、偷盗等犯事的事。
杭州刺史李弘节在得报后非常高兴,把王易传去大大褒奖了一番,称赞王易所提的建议为杭州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告诉王易,他已经将杭州的近况及王易为杭州做出的贡献,再一次上呈给朝廷,皇帝李世民也再次要求,希望王易能进京面圣。
对李弘节提出的派人护送他往长安的建议,王易依然含糊其辞,称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待过了年了再做决定,同时也非常感谢李弘节给他发挥才智创造了机会。
在出了刺史府时候,王易也在考虑着是否要在来看前往长安的事。
长安的大哥王昂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王作派往长安的人也没有最终的传报过来,让王易还下不了决心什么时候到长安去。
但长安是必定要去的,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年末,贞观盛世的脚步已经开始迈出,王易不想错失机会,他几乎可以确信,对于江淮军旧部,李世民肯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心思了。
毕竟江淮一带的战事已经过去多年了!
如今属下各庄及各店情况都挺好,比往年运作的更加的好,王易不担心他离开杭州后会出事。
因为采取了王易的建议,大量田地种植了水稻,今年各庄收成都非常不错,这个气候反常的大灾之年,作物收成竟然比上一年好了很多,差不多翻番的地步,这让包括王作等人在内的大多王易手下很是惊喜。
占城晚稻的收成也是非常好,六亩田里的稻子,收割后称量,竟得三千余斤,王作在上报给王易的种植计划里,明年将种植更多的水稻,所收割的大部占城稻子,也准备全部当作种子下种,以能收割更多的占城稻,扩大播种范围,各庄属下的田,只要能种水稻的,一概种植水稻,以求最大的收成,贮备更多的粮食。
在入冬以前,大多的田地间都种植了冬小麦,小麦长势还不错,只要明年春天时候没有天灾,收成也不会差的。
这个冬天,王易的心情还是挺好的!
-------------
“二公子,父亲还有近叔他们在外面求见!”王复匆匆进来,对与和苏燕说话的王易道。
苏燕这段时间受了寒,得了病,通过王易的诊治,已经慢慢恢复,但还未完全康复,需要卧床休息,今日精神稍好,也就从床上起来,到王易房中一道烤火说说事,听到王易有事,苏燕也马上起身,作礼后出去。
“哦,那让他们进来吧!”王易从王复的神情中看出了异样。这么冷的天从庄内来,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要商量的。
马上王作和王近就从外面进来,在作了礼后,王作上前一步,低声地对王易说道:“二公子,大公子刚刚派人送来消息…他让您去长安…”
“哦?!”王易听了大喜,在示意王作等人坐下,并让王复亲自带人守在外面后,催问道:“作叔,你细细讲讲具体的情况!”
王作等人依言围着火炉坐下,王作也把他收到的消息细细地讲给王易听。
王昂派出传递消息的人,在两天前抵达杭州,将一切事儿都告诉了王作,随后第二天王作派往长安的人也回到杭州,报告了相关的情况,两拔人马报告的情况类似,王作在得到确认后,才过来向王易报告的。
朝廷对江淮军的事已经有了定论,尊不愿意跟随辅公祏起兵反唐的人为大唐英雄,皇帝李世民也同意了王昂的奏请,嘉勉在这次叛乱中冤死的江淮军将士,并同时下发诏令,希望流落到各地的江淮军残部将士,就近向当地的官府报告,朝廷一并会给予他们奖赏和安置,原本领军的将领,会给予他们合理的官职安置的。
皇帝李世民也知道了王雄诞还有个儿子和女儿,但却不知道他们在杭州,王昂也没说,李世民还派了人,前往江淮一带找寻那还“不知道生死”的王雄诞的次子和幼女。
王昂在传来的消息中,告诉王易,说是皇帝已经知道了王易在杭州的消息,但是还没确认这个让杭州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人就是他的弟弟,王雄涎的次子。
王昂让王易在年了过后,前往长安,以期得到朝廷的重用,他也想见见王易这个弟弟和王昙这个妹妹。
王作将传回来的消息详详细细地告诉了王易,然后再问道:“二公子,大公子让您去长安,您准备怎么打算?”
王易略略沉思,一脸的严肃说道:“作叔、近叔,既然大哥有这消息传来,并让我们去长安,那我觉得,还是去往长安为,李弘节已经向朝廷举荐了我,皇帝也下旨让李弘节派人护送我入京,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我必须要去长安,因此,我想到了年后,就打算动身去长安!”
王作与王近对望了一眼,想说什么,又不知道如何说。
王易似乎知道两人的担心,当下摆手示意了一下,缓缓地讲道:“这段时间以来,我想了很多事,也早想和你们细谈了,趁今日也好好细说一番!”
“二公子有什么吩咐尽管说,老朽等一定遵从!”王作和王近起身,恭敬地作了一礼。
“我想此去长安,只带少数一些人去,大部的人依然留在杭州,如原来一般生活,依旧守着这份产业,原先所作的准备依然做下去,以防万一,我去了长安,万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和大哥遭到不测,留在杭州的人也不会暴露,依然可以平安地生活下去!”
王易以手势阻止了想插话的王作和王复,以感激的语气说道:“你们为了我保护我和昙儿,牺牲了那么多,不能再出什么意外了,那样我会非常不安心的,即使朝廷责难我们,也不会杀了我们的,我此番在杭州做出这些动静,以当今皇帝行事的品性,断然不会将我怎么样,就如废太子的手下,魏征、薛万彻等人,如今都被重用,我这样一个已经亡故的义军头领,在皇帝眼里,再也没有能力对其构成威胁,只要我们不将杭州的布置泄露出去…”
“二公子,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你出现意外!”王作终于插上了话,很是动情地说道:“二公子您放心,即使您到了长安,有什么意外,我们的人一定会将你救出长安的,只是大公子…就没那么好办了!”王昂被封以郡公爵,还任尚辇奉御,王易如今是个白身,来去方便,再加上这段时间王易的表现,在王作等人心目中,王易的份量比王昂要高,若有事,他们当然打算重点保护王易。
“作叔,只要我们这些年在杭州的布置不被朝廷所知,聚集的这万余人不暴露,肯定不会有事的!所以今日我还要和你们商量这件最重要的事!”王易知道他终是要去长安的,这件天大的事他已经想了很久,已经有了方案,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今日正是可以对王作、王近商量的时候。
王作与王近对望一眼,起身非常恭敬地对王易施了一礼道:“二公子,您就将您的安排告诉我们吧,无论您如何吩咐,我们都会遵从…”
王易压低声音,将他这段时间所周密计划的事,都源源本本地告诉了王作和王近。
王作和王近听了后目瞪口呆,他们想不到王易竟然能考虑的这么周全,一些举措是他们曾经考虑到过的,但更多的是他们根本没想到过的。
“作叔、近叔,我们安排必须要周密,万不可出任何差池,这关系到我们万余人的性命及日后的前程,如今皇帝英明果断,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所以这些事,必须更你们两位亲自去操持,用那些绝对信得过,且有相当能力的人,”王易这话说出后,脸上也有点笑容露出来,“皇帝不知道我们有这么多人聚集在杭州,连大哥都不是很清楚,以后也不让他们知道,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有你们两位,及其他那些忠心的叔父在,相信我们的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我这一去,定会平安无事的!”
一直观察看王易举止的王近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礼,“二公子,您放心,老朽等一定会全力做好这事的,除了各庄的头人,没有人知道我们内部的事,老朽相信,一切都会如二公子您愿,不会被不相干的其他任何人知道这事的,即使是大公子…只是,老朽等希望您去长安后要小心,一切都平平安安…并如愿得以被朝廷重用,那样我们即使就这样老死在杭州,也是无憾的!”
王易看着面前这两位最得力手下,很动情也非常肯定地说道:“作叔,近叔,我此去长安,一定会在皇帝面前为江淮军将士争取更多的荣耀的!自然不会让你们就这样隐姓埋名一辈子的!”
手下这些人付出的牺牲太多了,王易想着一定要补偿他们,这是他的一个承诺。
“多谢二公子…”明白过来王易话中的意思,王作和王近挺是感动。
“不必言谢,父亲在世,也一定会如此做的,这是你们应该得到的,我替父亲回报你们而已!”王易说着摆摆手,示意两人不必多说,再问王作道:“作叔,长安还有哪些消息传来?”
“二公子,长安来人说,皇帝李世民已经接到杭州刺史李弘节的奏报,说有您这样一个才情能力都非常出众的少年人,皇帝与百官间数次谈论到你所提关乎民生之建议,若没出意外,您到了长安之后,皇帝应该会给予您重用的!”王作脸上露出一点崇拜的味道,“二公子,您可能不知道,如今您在杭州一带,名声已经非常不错,让老朽等非常的欣喜,还有…我们属下各庄的人,对二公子您都是非常的崇敬!”
西湖边修筑了一座生祠,里面修有杭州刺史李弘节的像,以表彰这位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为杭州做出的功绩,原本有人提议,在李弘节的像边上,修建一座王易的像,一道供奉,但被王易坚决地拒绝了,并通过手下,终没让此事做成。
小小年纪,弄个佛像样的东西在庙里,供人参拜,太讲不过去了,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打死王易他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像立在西湖边上。
“这多亏各位叔伯鼎力相助之故!”听王作这样说,王易很感慨地说道。未及弱冠之年,在杭州和长安宫中有这般名声,他自然欢喜,功未成名已就,在杭州这一年多,干的不错!
有这般名声起来,去往长安,自然就有可以骄傲的资本了!
“这是老朽等必须要做的…”
“不说这些了,我们再讨论一下其他的事吧!”
他和王昙两人与王昂这个兄长失散多年,如何“联系”上不会被人疑惑,如何合情合理地出现在长安,出现在王昂面前才恰当,这些事也得周密安排,这事王易想过,但必须得和王作、王近等人商量好,并让他们去做才行。
让王易欣喜的是,王作和王近早已经想好了这事,比他想的还要周到,让王易惊喜万分。
几人又悄悄地商量了一会事,末了王作和王近起身告辞,“二公子,既然您决定将去长安,那老朽等早去做安排!也派人将此事告诉大公子…”
“好吧,那你们先去,要把一切事都安排妥当!”
“是,二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