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忠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一品容华最新章节!
回宫后,宣和帝强撑着龙体,召了几位六部尚书前来议事。
宣和帝张口问户部的梁尚书来:“朕问你,国库里的银子,到底还能支撑边关打多久的仗?”
梁尚书早有准备,沉声应道:“微臣不敢瞒皇上。这几年,大楚各地时有民乱,隐户越来越多,大片良田荒芜,没人耕种。收上来的税赋银子只有往年的一半。”
“大楚国库空虚,年年不够用,寅吃卯粮是常事。此次为了边关战事,微臣动用了国库所有的银子,也只堪堪够大军半年的粮草。”
“如果半年之内不能平息战事,就得动用各地的仓粮了。”
一旦动用仓粮,若再遇灾荒,大楚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要闹多少民乱。到那时,用不着鞑靼骑兵,大楚就要亡国了。
宣和帝当然听得懂梁尚书的言下之意,面色一沉,龙目闪过凌厉如刀锋的怒气。
几位尚书心中各自一凉。
天子多疑易怒,独断专行。身为臣子,想忠心进言,也得顾惜自己姓名,斟酌权衡一二。
梁尚书顶着巨大的威压,再次鼓起勇气进言:“微臣是文臣,不懂战事,也不敢乱言。微臣只恳请皇上,等战事平定后,给百姓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楚常年打仗,不停地抽丁入伍,税赋又重,百姓是真的快没活路了……”
宣和帝面色倏忽一变,猛然起身,目中杀气腾腾,张口怒喝:“大胆!你这是在指责朕是穷兵黩武的暴君不成!”
“来人!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混账拖出殿外……”
吏部苏尚书见势不妙,忙拱手为梁尚书求情:“皇上息怒!这些时日,梁尚书为了筹措大军粮饷,连着熬了几夜没睡过了。一时头脑糊涂,说话冒失,恳请皇上饶过他这一遭。”
若不拦下话头,等待梁尚书的,只怕就是一顿廷杖了。
梁尚书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常年掉发,身体也没硬朗到哪儿去。哪里禁得起这样折腾!
另外几位尚书,也纷纷出言求情:“恳请皇上息怒!”
“梁尚书忠君爱国,今日是疲累过度,一时失言,皇上胸襟广阔,请宽恕梁尚书失言之罪!”
梁尚书惨白着脸跪下请罪,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微臣句句出自肺腑,绝无半字虚言。忠言逆耳,微臣明知道说了这话皇上定会恼怒,却是不能不说。”
“哪怕皇上要砍微臣的脑袋,微臣也得进言。”
“请皇上怜惜百姓,体恤爱民。请皇上少起战事,轻徭役税赋。百姓有了活路,大楚方能真正安定!”
梁尚书是真的豁出去了。这些话不知在心头萦绕了多少年,今日竟是一鼓作气说出了口。
众文臣心里直直往下沉。
完了!
宣和帝面色铁青,冷笑连连:“好!好一个忠君爱国的梁尚书!好一个怜惜百姓的好官!朕这个暴君,实在不配有你这样的好臣子。来人,将他拖出去,赏他一顿廷杖!也好成全了他的好声名!”
……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这话绝不是虚言。
宣和帝性情暴戾,一怒之下“赏”臣子廷杖,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一年里总要有个几遭。不过,挨廷杖的,多是御史言官,或是低品级的文臣武将。
梁尚书堂堂一品大员,今日竟落得挨廷杖的“待遇”,也是前所未有了。
苏尚书等人原本有心为梁尚书求情,一看宣和帝杀气腾腾的模样,立刻闭了嘴。
宣和帝正在气头上,什么都听不进。万一众人出言再激怒宣和帝,只怕就不是一顿廷杖那么简单了。
负责廷杖的,是御前侍卫。
贺祈拱手领命,叫了几个侍卫进来,将面色惨然的梁尚书带出了殿外。梁尚书也知道廷杖的规矩,一般是二十杖。
行廷杖的御前侍卫都有一手好功夫,可以打得响声啪啪却不伤筋骨,也可以落背无声却伤及五脏六腑。万一有人下黑手,这把老骨头也撑不过去。
梁尚书忠心进言,并未后悔。不过,到了临头,心里也有些发憷,下意识地看向贺祈。
贺祈目光一闪,冲梁尚书微一点头,然后对行廷杖的御前侍卫说道:“梁大人年纪老迈,禁不起折腾,你们好生伺候。”
这是暗示侍卫们下手要轻,不能真正伤了梁尚书。
御前侍卫们心领神会,点头应下。
梁尚书心中感激之情,无法言喻。
不过,下手再轻,到底也是棍棍落在后背上,少不得要受皮肉之苦。二十廷杖下来,梁尚书已经疼得满面冷汗,别说起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贺祈叫来朱启珏,低声吩咐几句:“找个木板来,将梁大人抬在木板上,找一辆马车,送梁大人回梁府。”
贺祈身为御前侍卫统领,安排这点小事,不过是动动嘴皮的功夫。可这一举动,对梁尚书来说却是一桩极大的人情。
梁尚书强忍痛楚,挤出几个字:“多谢贺校尉!”
贺祈也不多言,从袖中暗袋里拿出一瓶伤药,塞入梁尚书的手中:“这是程太医亲自配制的伤药,疗效极佳。”
太医院里姓程的医官,共有五个。
不过,贺祈口中的“程太医”,只有一个人。就是简在帝心圣眷极浓的程锦容!
梁尚书心头一热,想低声道谢,贺祈迅速低语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梁大人快些回府疗伤吧!”
顿了顿又低声道:“梁大人一片忠心,为国为民。皇上现在怒不可遏,待日后,自会慢慢想明白。梁大人放心,皇上很快就会召大人入朝。”
梁尚书深深看了贺祈一眼。
贺祈回保和殿内复命:“启禀皇上,廷杖已行完毕。末将令人送梁尚书回府疗伤了。”
宣和帝怒气未褪,冷冷道:“传朕口谕,着户部左侍郎代尚书之位,让梁尚书安心在府里养伤。”
众臣:“……”
可怜的梁尚书!这是彻底激怒宣和帝了!便是养好了伤,这户部尚书之位怕是也坐不稳了。
……
回宫后,宣和帝强撑着龙体,召了几位六部尚书前来议事。
宣和帝张口问户部的梁尚书来:“朕问你,国库里的银子,到底还能支撑边关打多久的仗?”
梁尚书早有准备,沉声应道:“微臣不敢瞒皇上。这几年,大楚各地时有民乱,隐户越来越多,大片良田荒芜,没人耕种。收上来的税赋银子只有往年的一半。”
“大楚国库空虚,年年不够用,寅吃卯粮是常事。此次为了边关战事,微臣动用了国库所有的银子,也只堪堪够大军半年的粮草。”
“如果半年之内不能平息战事,就得动用各地的仓粮了。”
一旦动用仓粮,若再遇灾荒,大楚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要闹多少民乱。到那时,用不着鞑靼骑兵,大楚就要亡国了。
宣和帝当然听得懂梁尚书的言下之意,面色一沉,龙目闪过凌厉如刀锋的怒气。
几位尚书心中各自一凉。
天子多疑易怒,独断专行。身为臣子,想忠心进言,也得顾惜自己姓名,斟酌权衡一二。
梁尚书顶着巨大的威压,再次鼓起勇气进言:“微臣是文臣,不懂战事,也不敢乱言。微臣只恳请皇上,等战事平定后,给百姓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大楚常年打仗,不停地抽丁入伍,税赋又重,百姓是真的快没活路了……”
宣和帝面色倏忽一变,猛然起身,目中杀气腾腾,张口怒喝:“大胆!你这是在指责朕是穷兵黩武的暴君不成!”
“来人!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混账拖出殿外……”
吏部苏尚书见势不妙,忙拱手为梁尚书求情:“皇上息怒!这些时日,梁尚书为了筹措大军粮饷,连着熬了几夜没睡过了。一时头脑糊涂,说话冒失,恳请皇上饶过他这一遭。”
若不拦下话头,等待梁尚书的,只怕就是一顿廷杖了。
梁尚书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常年掉发,身体也没硬朗到哪儿去。哪里禁得起这样折腾!
另外几位尚书,也纷纷出言求情:“恳请皇上息怒!”
“梁尚书忠君爱国,今日是疲累过度,一时失言,皇上胸襟广阔,请宽恕梁尚书失言之罪!”
梁尚书惨白着脸跪下请罪,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微臣句句出自肺腑,绝无半字虚言。忠言逆耳,微臣明知道说了这话皇上定会恼怒,却是不能不说。”
“哪怕皇上要砍微臣的脑袋,微臣也得进言。”
“请皇上怜惜百姓,体恤爱民。请皇上少起战事,轻徭役税赋。百姓有了活路,大楚方能真正安定!”
梁尚书是真的豁出去了。这些话不知在心头萦绕了多少年,今日竟是一鼓作气说出了口。
众文臣心里直直往下沉。
完了!
宣和帝面色铁青,冷笑连连:“好!好一个忠君爱国的梁尚书!好一个怜惜百姓的好官!朕这个暴君,实在不配有你这样的好臣子。来人,将他拖出去,赏他一顿廷杖!也好成全了他的好声名!”
……
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这话绝不是虚言。
宣和帝性情暴戾,一怒之下“赏”臣子廷杖,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一年里总要有个几遭。不过,挨廷杖的,多是御史言官,或是低品级的文臣武将。
梁尚书堂堂一品大员,今日竟落得挨廷杖的“待遇”,也是前所未有了。
苏尚书等人原本有心为梁尚书求情,一看宣和帝杀气腾腾的模样,立刻闭了嘴。
宣和帝正在气头上,什么都听不进。万一众人出言再激怒宣和帝,只怕就不是一顿廷杖那么简单了。
负责廷杖的,是御前侍卫。
贺祈拱手领命,叫了几个侍卫进来,将面色惨然的梁尚书带出了殿外。梁尚书也知道廷杖的规矩,一般是二十杖。
行廷杖的御前侍卫都有一手好功夫,可以打得响声啪啪却不伤筋骨,也可以落背无声却伤及五脏六腑。万一有人下黑手,这把老骨头也撑不过去。
梁尚书忠心进言,并未后悔。不过,到了临头,心里也有些发憷,下意识地看向贺祈。
贺祈目光一闪,冲梁尚书微一点头,然后对行廷杖的御前侍卫说道:“梁大人年纪老迈,禁不起折腾,你们好生伺候。”
这是暗示侍卫们下手要轻,不能真正伤了梁尚书。
御前侍卫们心领神会,点头应下。
梁尚书心中感激之情,无法言喻。
不过,下手再轻,到底也是棍棍落在后背上,少不得要受皮肉之苦。二十廷杖下来,梁尚书已经疼得满面冷汗,别说起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贺祈叫来朱启珏,低声吩咐几句:“找个木板来,将梁大人抬在木板上,找一辆马车,送梁大人回梁府。”
贺祈身为御前侍卫统领,安排这点小事,不过是动动嘴皮的功夫。可这一举动,对梁尚书来说却是一桩极大的人情。
梁尚书强忍痛楚,挤出几个字:“多谢贺校尉!”
贺祈也不多言,从袖中暗袋里拿出一瓶伤药,塞入梁尚书的手中:“这是程太医亲自配制的伤药,疗效极佳。”
太医院里姓程的医官,共有五个。
不过,贺祈口中的“程太医”,只有一个人。就是简在帝心圣眷极浓的程锦容!
梁尚书心头一热,想低声道谢,贺祈迅速低语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梁大人快些回府疗伤吧!”
顿了顿又低声道:“梁大人一片忠心,为国为民。皇上现在怒不可遏,待日后,自会慢慢想明白。梁大人放心,皇上很快就会召大人入朝。”
梁尚书深深看了贺祈一眼。
贺祈回保和殿内复命:“启禀皇上,廷杖已行完毕。末将令人送梁尚书回府疗伤了。”
宣和帝怒气未褪,冷冷道:“传朕口谕,着户部左侍郎代尚书之位,让梁尚书安心在府里养伤。”
众臣:“……”
可怜的梁尚书!这是彻底激怒宣和帝了!便是养好了伤,这户部尚书之位怕是也坐不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