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小阁老最新章节!
何心隐师徒还有一点没说错,赵昊此番前来,确实有点‘孟津观兵’的意味。但他不是阅兵,而是检阅各种思想动态。
对未来的大变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比如赵士祯瞧不上泰州学派,除了他本身的阶级属性,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认为何心隐严重低估了江南集团的实力。
他们根本不了解集团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大。
海警四大战区,加直属于总司令部的战略舰队和在欧洲的西征舰队,总兵力约为十万五千人……
好吧,比海军太欺负人。毕竟官军所有战船加起来,也不是一艘装甲巡洋舰的对手。而巡洋舰只是海警的二级舰。
哪怕单比陆军,集团也一样不虚官军。
抛去海警陆战队不算,单单六万子弟兵的训练和装备水平,以及战斗意志和纪律性都是大多数官军望尘莫及的。
当然,作为张居正改革的重点,这些年大明军事实力的提升,也是很显著的。虽然俞大猷、马芳等名将相继凋零。但京畿仍有戚继光,辽东有李成梁,还有宁夏的麻贵,云南的邓子龙、四川的刘綎,福建的戚继美……依然将星闪耀。
这些名将统兵用兵各有所长,尤其嫡系部队战斗力十分强大。
但在唯武器论的赵士祯看来,只要给子弟兵全都换装万历式步枪,铁丝网一拉,战壕一挖,再配以自己研发的一系列野战火炮,对上谁都是碾压局。
什么,你说六万子弟兵太少?那是常备的基干部队!十八个行政区人武部的花名册上,还有整整一百八十万的预备役呢!
因为筚路蓝缕的海外移民要面对海盗、生番、土著、猛兽等各种威胁,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卫能力。
按照集团规定,所有行政区在册人口,凡十六至三十六岁男性,身体健康无残疾,无犯罪记录者,都要在当地人武部注册为预备役,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每当战时或发生灾害时,人武部可按规定进行不同等级的征召和动员,带领预备役进行参战或救灾。
根据集团户籍部门统计,截至万历十四年底,各海外行政区登记户籍人口共计1120万人,其中16-36岁年龄段占33%,男性占54%。所以行政区共有将近两百万适龄的青壮年男子,扣除不符合条件者,有超过180万人成为预备役。
其实海外行政区青壮年的比例,曾一度超过百分之五十。但因为近十年来,各行政区纷纷迎来婴儿潮,以及最初移民的那批壮年步入中老年,青壮年的占比才降到了三分之一。
预备役平时为民,但每年军事训练时间不少于300小时,其中脱产强化训练不少于10天。
平时基本上以生产队、里为单位,每天早晨出操训练一小时。然后农闲时拿出几天时间来,在人武部的组织下搞搞集训,拉练演习一番,就能完成年度任务了。
这样非但不会影响劳动时间,反而因为长期共同训练,使青壮年体魄强健,组织性强,让劳动效率提高不少。
虽然预备役的训练时间不算太长,但已经足够训练出一名合格的火枪手了。
冷兵器时代,一个农民需要两三年的训练,锻炼身体,掌握战斗技巧,学会团队合作,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弓箭手甚至需要五六年才能锤炼出来。所以各国暴兵极其困难。仓促武装起来的农民纯属一群凑数的摆设,遇到硬仗完全不堪一击。
但火枪兵是可以‘暴兵’的。一名火枪手短则一两个星期,长则月余,就可以完成基本训练,送去排队枪毙了……
而且火枪兵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力气,能端得起枪就差不多了。甚至对射术也没要求,反正排枪一开,烟雾一起,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子弹往哪飞。
所以在紧急状态下,理论上集团只需要七天时间,就可以将180万预备役转化180万士兵。
当然,受限于集团的运输和后勤能力,短时间内能机动调集的最大兵力在40万上下。长期作战的话,保障20万大军就是极限了。
但真要在内地开战的话,江南集团能调用的兵力可远远不止20万。
江南安保集团的五万武装保安,集团各下属公司的五十万青壮男职工,各开发公司的四百万农工和建筑工,都是忠诚、组织、纪律兼具的上佳兵源。同样只消一两个月的训练,就能武装起来,源源不断拉上战场。
江南集团最强大的地方,不在强大的火器和科技,而是在完全超越时代的组织能力上。这个赵昊二十年苦心打造的强大集团,对自身潜力的调用能力,是同时代最优秀政权也望尘莫及的。
而且随着无线电技术投入使用,集团的组织力必然更上一层楼,这才是他们必胜的关键!
所以在赵士祯看来,双方一旦开战,江南士绅根本不敢站在皇帝那边!因为集团会在第一时间接管江浙闽粤、胶东辽东的各级政权。然后大军在曹妃甸登陆,以唐山市为依托,兵锋直抵京师。不出一个月就能叫这江山易主,山河再赵!
到那时,就由不得叔父了……大侄子估计自己就算封不了亲王,也能封个郡王吧?
~~
总之,面对这千古未有之大变局,集团内部充斥的各种声音,大体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如何心隐师徒一般,认为集团跟朝廷实力悬殊,一旦开战必败无疑。
一类是如赵士祯一般,把朝廷当成插标卖手机的土鸡瓦狗,认为不用费多大力气,很快就能战而胜之。
目前集团思想混乱的程度可见一斑。混乱的思想必然带来组织的紊乱,所以必须要尽快统一思想。
在赵昊看来,前一种观点的确过于悲观,是被朱家和朝廷二百年的积威蒙住了眼、吓破了胆。集团的军事实力碾压官军,经济实力更远胜朝廷,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然他也不会将火帽枪和更先进的火器雪藏起来。
所谓‘有限代差理论’,翻译翻译其实就是——我瞧不起你。所以才会把更好的武器藏着不用压箱底。
然而后一种‘速胜论’又盲目乐观了。就像武王伐纣一样,集团对上大明,最大的难题从来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和经济的问题。
首先是战争的正当性问题。
所谓‘师必有名’,连鲁提辖那种粗人都知道打人之前要先找借口。一直以正义之师、文明之师自居的赵昊,开片前更要慎之又慎,至少必须让全体官兵、十八行政区和江浙闽粤胶东的百姓,坚信战争的正义性。否则信仰一旦破灭,他和集团必将付出不可承受的惨重代价。
可赵昊一家世受皇恩,他岳母是皇姑,岳父是帝师,亲爹是先帝钦点的状元,官居一品的次辅大学士。西山集团和江南集团更是仰赖隆庆皇帝的庇护,才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想要名正言顺的站在皇室的对立面,真是无比艰巨的任务啊……
此外在经济方面,集团还有一个致命的罩门!
江南集团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不靠税收,在完全不增加民众负担,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建起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开拓了几万里的海外领土;持续进行每年两百万人的大规模移民;并对十八个行政区,进行了高效有力的管理。
通常来讲,这每一项事业都能掏空一个大国的国库,让政府把税收到几十年后。但赵昊在江浙闽粤胶东根本没有收税的权力。在海外行政区也只是十税一,而且前三年还是免税的。至少眼下,那点税收完全不够看。
事实上,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有两方面。
一是自身的经营收入。
集团在丝绸、棉纺、玻璃、水泥、建筑、瓷器、烟草、糖业、茶叶、制药、航运、贸易、冶铁、矿业、金融、化工、农业、香料等二十余个大的门类,都占据统治地位,每年能为集团贡献上亿两白银的利润。
再加上通过江南银行不断发行债券,以及将各公司陆续拆分上市,竭力汲取了海量的民间财富,集团这才能应付得了持续激增的开支,还能每年分红……
但只有赵昊和江雪迎知道,这鼎盛局面的背后,存在致命的危机——那就是严重的白银短缺!
万历五年,江南集团的生产总值就达到了两亿两白银。
经过十年的急速增长后,集团在万历十五年的生产总值,将稳稳来到二十亿两白银!
而万历五年,大明的生产总值只有十亿两,还包括了江南集团在内……
这十年在岳父大人治下,和江南集团的带动下,大明的经济同样蓬勃发展。加上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且从万历七年之后,大帆船贸易就停掉了,美洲白银八年未曾流入大明了。
按说大明早就应该出现严重的银荒了……
然而却没有,市面始终通货充足,经济发展丝毫不受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ps.今晚没了。
何心隐师徒还有一点没说错,赵昊此番前来,确实有点‘孟津观兵’的意味。但他不是阅兵,而是检阅各种思想动态。
对未来的大变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比如赵士祯瞧不上泰州学派,除了他本身的阶级属性,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认为何心隐严重低估了江南集团的实力。
他们根本不了解集团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大。
海警四大战区,加直属于总司令部的战略舰队和在欧洲的西征舰队,总兵力约为十万五千人……
好吧,比海军太欺负人。毕竟官军所有战船加起来,也不是一艘装甲巡洋舰的对手。而巡洋舰只是海警的二级舰。
哪怕单比陆军,集团也一样不虚官军。
抛去海警陆战队不算,单单六万子弟兵的训练和装备水平,以及战斗意志和纪律性都是大多数官军望尘莫及的。
当然,作为张居正改革的重点,这些年大明军事实力的提升,也是很显著的。虽然俞大猷、马芳等名将相继凋零。但京畿仍有戚继光,辽东有李成梁,还有宁夏的麻贵,云南的邓子龙、四川的刘綎,福建的戚继美……依然将星闪耀。
这些名将统兵用兵各有所长,尤其嫡系部队战斗力十分强大。
但在唯武器论的赵士祯看来,只要给子弟兵全都换装万历式步枪,铁丝网一拉,战壕一挖,再配以自己研发的一系列野战火炮,对上谁都是碾压局。
什么,你说六万子弟兵太少?那是常备的基干部队!十八个行政区人武部的花名册上,还有整整一百八十万的预备役呢!
因为筚路蓝缕的海外移民要面对海盗、生番、土著、猛兽等各种威胁,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卫能力。
按照集团规定,所有行政区在册人口,凡十六至三十六岁男性,身体健康无残疾,无犯罪记录者,都要在当地人武部注册为预备役,定期进行军事训练。每当战时或发生灾害时,人武部可按规定进行不同等级的征召和动员,带领预备役进行参战或救灾。
根据集团户籍部门统计,截至万历十四年底,各海外行政区登记户籍人口共计1120万人,其中16-36岁年龄段占33%,男性占54%。所以行政区共有将近两百万适龄的青壮年男子,扣除不符合条件者,有超过180万人成为预备役。
其实海外行政区青壮年的比例,曾一度超过百分之五十。但因为近十年来,各行政区纷纷迎来婴儿潮,以及最初移民的那批壮年步入中老年,青壮年的占比才降到了三分之一。
预备役平时为民,但每年军事训练时间不少于300小时,其中脱产强化训练不少于10天。
平时基本上以生产队、里为单位,每天早晨出操训练一小时。然后农闲时拿出几天时间来,在人武部的组织下搞搞集训,拉练演习一番,就能完成年度任务了。
这样非但不会影响劳动时间,反而因为长期共同训练,使青壮年体魄强健,组织性强,让劳动效率提高不少。
虽然预备役的训练时间不算太长,但已经足够训练出一名合格的火枪手了。
冷兵器时代,一个农民需要两三年的训练,锻炼身体,掌握战斗技巧,学会团队合作,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弓箭手甚至需要五六年才能锤炼出来。所以各国暴兵极其困难。仓促武装起来的农民纯属一群凑数的摆设,遇到硬仗完全不堪一击。
但火枪兵是可以‘暴兵’的。一名火枪手短则一两个星期,长则月余,就可以完成基本训练,送去排队枪毙了……
而且火枪兵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力气,能端得起枪就差不多了。甚至对射术也没要求,反正排枪一开,烟雾一起,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子弹往哪飞。
所以在紧急状态下,理论上集团只需要七天时间,就可以将180万预备役转化180万士兵。
当然,受限于集团的运输和后勤能力,短时间内能机动调集的最大兵力在40万上下。长期作战的话,保障20万大军就是极限了。
但真要在内地开战的话,江南集团能调用的兵力可远远不止20万。
江南安保集团的五万武装保安,集团各下属公司的五十万青壮男职工,各开发公司的四百万农工和建筑工,都是忠诚、组织、纪律兼具的上佳兵源。同样只消一两个月的训练,就能武装起来,源源不断拉上战场。
江南集团最强大的地方,不在强大的火器和科技,而是在完全超越时代的组织能力上。这个赵昊二十年苦心打造的强大集团,对自身潜力的调用能力,是同时代最优秀政权也望尘莫及的。
而且随着无线电技术投入使用,集团的组织力必然更上一层楼,这才是他们必胜的关键!
所以在赵士祯看来,双方一旦开战,江南士绅根本不敢站在皇帝那边!因为集团会在第一时间接管江浙闽粤、胶东辽东的各级政权。然后大军在曹妃甸登陆,以唐山市为依托,兵锋直抵京师。不出一个月就能叫这江山易主,山河再赵!
到那时,就由不得叔父了……大侄子估计自己就算封不了亲王,也能封个郡王吧?
~~
总之,面对这千古未有之大变局,集团内部充斥的各种声音,大体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如何心隐师徒一般,认为集团跟朝廷实力悬殊,一旦开战必败无疑。
一类是如赵士祯一般,把朝廷当成插标卖手机的土鸡瓦狗,认为不用费多大力气,很快就能战而胜之。
目前集团思想混乱的程度可见一斑。混乱的思想必然带来组织的紊乱,所以必须要尽快统一思想。
在赵昊看来,前一种观点的确过于悲观,是被朱家和朝廷二百年的积威蒙住了眼、吓破了胆。集团的军事实力碾压官军,经济实力更远胜朝廷,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然他也不会将火帽枪和更先进的火器雪藏起来。
所谓‘有限代差理论’,翻译翻译其实就是——我瞧不起你。所以才会把更好的武器藏着不用压箱底。
然而后一种‘速胜论’又盲目乐观了。就像武王伐纣一样,集团对上大明,最大的难题从来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和经济的问题。
首先是战争的正当性问题。
所谓‘师必有名’,连鲁提辖那种粗人都知道打人之前要先找借口。一直以正义之师、文明之师自居的赵昊,开片前更要慎之又慎,至少必须让全体官兵、十八行政区和江浙闽粤胶东的百姓,坚信战争的正义性。否则信仰一旦破灭,他和集团必将付出不可承受的惨重代价。
可赵昊一家世受皇恩,他岳母是皇姑,岳父是帝师,亲爹是先帝钦点的状元,官居一品的次辅大学士。西山集团和江南集团更是仰赖隆庆皇帝的庇护,才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想要名正言顺的站在皇室的对立面,真是无比艰巨的任务啊……
此外在经济方面,集团还有一个致命的罩门!
江南集团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不靠税收,在完全不增加民众负担,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建起了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开拓了几万里的海外领土;持续进行每年两百万人的大规模移民;并对十八个行政区,进行了高效有力的管理。
通常来讲,这每一项事业都能掏空一个大国的国库,让政府把税收到几十年后。但赵昊在江浙闽粤胶东根本没有收税的权力。在海外行政区也只是十税一,而且前三年还是免税的。至少眼下,那点税收完全不够看。
事实上,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有两方面。
一是自身的经营收入。
集团在丝绸、棉纺、玻璃、水泥、建筑、瓷器、烟草、糖业、茶叶、制药、航运、贸易、冶铁、矿业、金融、化工、农业、香料等二十余个大的门类,都占据统治地位,每年能为集团贡献上亿两白银的利润。
再加上通过江南银行不断发行债券,以及将各公司陆续拆分上市,竭力汲取了海量的民间财富,集团这才能应付得了持续激增的开支,还能每年分红……
但只有赵昊和江雪迎知道,这鼎盛局面的背后,存在致命的危机——那就是严重的白银短缺!
万历五年,江南集团的生产总值就达到了两亿两白银。
经过十年的急速增长后,集团在万历十五年的生产总值,将稳稳来到二十亿两白银!
而万历五年,大明的生产总值只有十亿两,还包括了江南集团在内……
这十年在岳父大人治下,和江南集团的带动下,大明的经济同样蓬勃发展。加上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且从万历七年之后,大帆船贸易就停掉了,美洲白银八年未曾流入大明了。
按说大明早就应该出现严重的银荒了……
然而却没有,市面始终通货充足,经济发展丝毫不受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ps.今晚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