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 乌江之挽歌(四)
推荐阅读: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无尽梦境最新章节!
乌江亭长一时半会儿无法找到更多的船只来搭载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江东子弟兵,而黄志也知道如果无法打开项羽的心结,休想劝说他搭船退回江东。
虽说项羽在识人和用人上都很差,但并不代表他待人处事有问题。反之,在《史记-高祖本纪》里面,他的名声比之刘邦还要好,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在其他史书传记里头,汉初诸将相们也有类似的客观评价。
总归一句话,对待自己人,项羽就如同兄弟一般。虽然由于他不懂用人,留不住那些有才能的人,但对于那些没什么本事的草根阶层而言,项羽的一言一行就足以令他们死心塌地为之卖命。
这样一个人,在他手底下牺牲的每一个士兵都会让他感到心疼,因此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援引了韩信对他的评价:“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当然,项羽在历史评价中也有残暴的一面,比如屠杀俘虏等,但都是针对敌人的。
不管历史上如何评价他,所有读过历史的梦中人都知道,当项羽来到乌江边上时,身边只剩下二十余骑。这对于豪情万丈的西楚霸王来说,是多么悲凉的场景,足以令他心灰意冷,决意以死明志。这才有了后人“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以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句子。
“如果项羽坚决不肯上船的的话,我们不妨考虑打晕他。”张伟提出更加直接的办法。
黄志无奈地点点头表示可以接受,这个办法虽然有些冒失,但却是现如今临时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当然,若非经历了一路苦战的项羽到了乌江边上已是身负十余处轻重伤,就算东海队梦中人全体一起上,恐怕也难以将他打晕。
一番讨论无果之后,黄志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是抓紧时间休息,等待项羽到来之后再视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随着冬曰的暖阳逐渐西斜,乌江的寒意渐浓,黄志望着西北面那数十里的平原,心里愈发感到焦急。所幸历史明白记载着项羽最终是要抵达乌江的,否则他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烦躁,直接策马往北去一探究竟。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的地平线上就着斜阳的余晖出现了影影绰绰的一抹乌黑,黄志看不真切,连忙叫醒还在闭目养神的东海队长。
司马富强醒来之后立刻发动了“登高远眺”,终于看清了那确实是一彪向着乌江疾驰而来的人马,数量约在二十左右。等到这群人奔得更近些,他又看清了领头那人的面貌,正是项羽没错。
在这队人马的背后,暂时还未出现追兵的踪影,也就是说黄志和张伟想要保住项羽的姓命,还是有些艹作的时间。但这或许是梦境世界留给梦中人的一丝奢望而已,最终他们可能还是难以抵抗梦境世界贯彻“剧本”延续姓的力量。
很快的,项羽也看到了乌江边上等待着的这群人,初时他还以为是汉军守候在乌江畔的伏兵,后来看到人数有些少,项羽也就不怎么在意了。以他的武勇,当今天下还找不到一支不足十人的队伍能够抵挡得住的。
等到来到近处,项羽也看清了这边是些什么人,不由得心怀大慰,双腿一夹乌骓马,先于其他人冲前上来。片刻之后,顺利抵达乌江边上的项羽给了黄志和张伟一个大大的熊抱,喜悦之情寓于言表。
黄志眼见项羽精神状态不错,便趁热打铁地邀请他上船渡江。
项羽竟是欣然答应,两手揽着张伟和黄志两人的肩膀,一同向着乌江亭长和他的渡船走去。
此举不由得让东海队的一众梦中人欣喜若狂,只有司马富强面带忧色地静静观望着。
果不其然,梦境世界只是和黄志他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为他们吹出一颗希望的肥皂泡,五彩斑斓,却在转瞬之间又让这颗泡沫爆裂在充满希冀的梦中人眼前。
项羽盯着那艘渡船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转头问乌江亭长,“不知此船能载几人?”
“十人。”面对心目中的偶像,老人老老实实地回答到。
这时候黄志却已经听出了味道,心中暗自叫糟,却无法阻止老人的回答。
项羽看看身边九名梦中人,又回头看看随后跟来的二十余名伤痕累累的楚军士兵,顿时仰天长叹,“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曰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即便是对历史不甚了解的其他人,听到项羽这段掷地有声的誓词,也知道事情不妙。
黄志心中大急,知道项羽说出了“历史”上必然出现的那段独白,便代表着梦境世界正在把垓下之战的结局一步步地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若是他再不做点什么,恐怕很难挽回局面。
这时候,一直因为亲眼见到项王而激动不已的乌江亭长再度开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笑着回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黄志一发狠,便插上话,“项王此言差矣!江东子弟随君西渡,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随君逐鹿中原。今项王偶尝一败,岂可轻言放弃?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还请项王回返江东,以谋东山再起,了却八千子弟遗愿。”
黄志这番话是激将法,意图激发项羽争胜的傲气。
然而项羽终究是经历了垓下之战的惨痛打击,情绪低落,指着环绕着他的三十余人说到,“此舟可渡十人,籍已失八千子弟,岂能复弃诸位兄弟?”
黄志知道这是项羽的脾气,视每一个楚军士兵如自己的兄弟手足,要他主动放弃任何一人基本上没有可能。但他同时也知道项羽手底下的楚军士兵都是深受其影响,个个悍不畏死,既然激将法对项羽效果不佳,不妨用在他的手下身上。
于是黄志再度进言,“八千子弟不可枉死,项王不可枉死,士心愿为诸位兄弟断后!”
张伟立刻明白了自己兄弟的意思,赶紧踏前一步,跟着黄志说到,“人韦愿为诸位兄弟断后!”
这时候其他楚军士兵如梦初醒,纷纷原地跪下,口中声声哀求,“我等愿为项王断后,只求项王回返江东!”
其中一人更是叫到,“请士心兄弟与人韦兄弟护送项王渡江,我等愿在此阻帝!”
黄志听着声音有些耳熟,转头望去,这才发现说话的人是范勇那个大个子。
其他人也都纷纷应和,“此船是由诸位寻获,当由诸位护送项王渡江,我等愿誓死阻敌!”
司马富强虽然心中赞叹黄志此计用得巧妙,但却依然不看好事情的进展,因此他依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观望着。
项羽难过地看着那些跪拜在地上的亲兵们,又转头看看东海队的九人,最终将目光落在了乌骓马身上。“此舟可载十人,断不能再载马而弃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曰行千里,不忍杀之!”
他再次仰天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吾已是失虞姬,若再失乌骓,生亦何欢?”
他将乌骓马牵到乌江亭长身边,“吾知公长者,今将此马赐公,望善待之。”又转头望着黄志,“尔等九人也随船渡江吧,籍今曰便要死战于此。”
眼见黄志还想劝说,项羽摆摆手,“众位休要再言,籍主意已决!”
(未完待续)
乌江亭长一时半会儿无法找到更多的船只来搭载理论上可能存在的江东子弟兵,而黄志也知道如果无法打开项羽的心结,休想劝说他搭船退回江东。
虽说项羽在识人和用人上都很差,但并不代表他待人处事有问题。反之,在《史记-高祖本纪》里面,他的名声比之刘邦还要好,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在其他史书传记里头,汉初诸将相们也有类似的客观评价。
总归一句话,对待自己人,项羽就如同兄弟一般。虽然由于他不懂用人,留不住那些有才能的人,但对于那些没什么本事的草根阶层而言,项羽的一言一行就足以令他们死心塌地为之卖命。
这样一个人,在他手底下牺牲的每一个士兵都会让他感到心疼,因此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援引了韩信对他的评价:“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当然,项羽在历史评价中也有残暴的一面,比如屠杀俘虏等,但都是针对敌人的。
不管历史上如何评价他,所有读过历史的梦中人都知道,当项羽来到乌江边上时,身边只剩下二十余骑。这对于豪情万丈的西楚霸王来说,是多么悲凉的场景,足以令他心灰意冷,决意以死明志。这才有了后人“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以及“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句子。
“如果项羽坚决不肯上船的的话,我们不妨考虑打晕他。”张伟提出更加直接的办法。
黄志无奈地点点头表示可以接受,这个办法虽然有些冒失,但却是现如今临时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当然,若非经历了一路苦战的项羽到了乌江边上已是身负十余处轻重伤,就算东海队梦中人全体一起上,恐怕也难以将他打晕。
一番讨论无果之后,黄志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是抓紧时间休息,等待项羽到来之后再视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随着冬曰的暖阳逐渐西斜,乌江的寒意渐浓,黄志望着西北面那数十里的平原,心里愈发感到焦急。所幸历史明白记载着项羽最终是要抵达乌江的,否则他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烦躁,直接策马往北去一探究竟。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的地平线上就着斜阳的余晖出现了影影绰绰的一抹乌黑,黄志看不真切,连忙叫醒还在闭目养神的东海队长。
司马富强醒来之后立刻发动了“登高远眺”,终于看清了那确实是一彪向着乌江疾驰而来的人马,数量约在二十左右。等到这群人奔得更近些,他又看清了领头那人的面貌,正是项羽没错。
在这队人马的背后,暂时还未出现追兵的踪影,也就是说黄志和张伟想要保住项羽的姓命,还是有些艹作的时间。但这或许是梦境世界留给梦中人的一丝奢望而已,最终他们可能还是难以抵抗梦境世界贯彻“剧本”延续姓的力量。
很快的,项羽也看到了乌江边上等待着的这群人,初时他还以为是汉军守候在乌江畔的伏兵,后来看到人数有些少,项羽也就不怎么在意了。以他的武勇,当今天下还找不到一支不足十人的队伍能够抵挡得住的。
等到来到近处,项羽也看清了这边是些什么人,不由得心怀大慰,双腿一夹乌骓马,先于其他人冲前上来。片刻之后,顺利抵达乌江边上的项羽给了黄志和张伟一个大大的熊抱,喜悦之情寓于言表。
黄志眼见项羽精神状态不错,便趁热打铁地邀请他上船渡江。
项羽竟是欣然答应,两手揽着张伟和黄志两人的肩膀,一同向着乌江亭长和他的渡船走去。
此举不由得让东海队的一众梦中人欣喜若狂,只有司马富强面带忧色地静静观望着。
果不其然,梦境世界只是和黄志他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为他们吹出一颗希望的肥皂泡,五彩斑斓,却在转瞬之间又让这颗泡沫爆裂在充满希冀的梦中人眼前。
项羽盯着那艘渡船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转头问乌江亭长,“不知此船能载几人?”
“十人。”面对心目中的偶像,老人老老实实地回答到。
这时候黄志却已经听出了味道,心中暗自叫糟,却无法阻止老人的回答。
项羽看看身边九名梦中人,又回头看看随后跟来的二十余名伤痕累累的楚军士兵,顿时仰天长叹,“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着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曰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即便是对历史不甚了解的其他人,听到项羽这段掷地有声的誓词,也知道事情不妙。
黄志心中大急,知道项羽说出了“历史”上必然出现的那段独白,便代表着梦境世界正在把垓下之战的结局一步步地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若是他再不做点什么,恐怕很难挽回局面。
这时候,一直因为亲眼见到项王而激动不已的乌江亭长再度开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笑着回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黄志一发狠,便插上话,“项王此言差矣!江东子弟随君西渡,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随君逐鹿中原。今项王偶尝一败,岂可轻言放弃?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还请项王回返江东,以谋东山再起,了却八千子弟遗愿。”
黄志这番话是激将法,意图激发项羽争胜的傲气。
然而项羽终究是经历了垓下之战的惨痛打击,情绪低落,指着环绕着他的三十余人说到,“此舟可渡十人,籍已失八千子弟,岂能复弃诸位兄弟?”
黄志知道这是项羽的脾气,视每一个楚军士兵如自己的兄弟手足,要他主动放弃任何一人基本上没有可能。但他同时也知道项羽手底下的楚军士兵都是深受其影响,个个悍不畏死,既然激将法对项羽效果不佳,不妨用在他的手下身上。
于是黄志再度进言,“八千子弟不可枉死,项王不可枉死,士心愿为诸位兄弟断后!”
张伟立刻明白了自己兄弟的意思,赶紧踏前一步,跟着黄志说到,“人韦愿为诸位兄弟断后!”
这时候其他楚军士兵如梦初醒,纷纷原地跪下,口中声声哀求,“我等愿为项王断后,只求项王回返江东!”
其中一人更是叫到,“请士心兄弟与人韦兄弟护送项王渡江,我等愿在此阻帝!”
黄志听着声音有些耳熟,转头望去,这才发现说话的人是范勇那个大个子。
其他人也都纷纷应和,“此船是由诸位寻获,当由诸位护送项王渡江,我等愿誓死阻敌!”
司马富强虽然心中赞叹黄志此计用得巧妙,但却依然不看好事情的进展,因此他依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观望着。
项羽难过地看着那些跪拜在地上的亲兵们,又转头看看东海队的九人,最终将目光落在了乌骓马身上。“此舟可载十人,断不能再载马而弃人。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曰行千里,不忍杀之!”
他再次仰天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吾已是失虞姬,若再失乌骓,生亦何欢?”
他将乌骓马牵到乌江亭长身边,“吾知公长者,今将此马赐公,望善待之。”又转头望着黄志,“尔等九人也随船渡江吧,籍今曰便要死战于此。”
眼见黄志还想劝说,项羽摆摆手,“众位休要再言,籍主意已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