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开发波黑地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1869年4月6日,斯德哥尔摩的天气是格外晴朗,在民众们的欢声笑语中,北欧联邦建立了。
在继卡尔玛联盟崩溃后,北欧三国再次完成了统一。唯一遗憾的是缺失了芬兰,波罗地海地区也不在了,没有巅峰时期的辉煌。
北欧联邦的出现,这也意味着瑞典、丹麦、挪威这三个欧洲边缘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弗朗茨没有亲自去观礼,这个年代出远门真的不方便。除非是爱凑热闹的主,一般情况下大家出国的热情都不高。
北欧统一对奥地利没有啥影响,头疼的是俄国人。想必这个时候亚历山大二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北欧联邦的出现,俄国北疆的国防压力可增加了不少。
有了普鲁士的榜样作用后,谁能够保证北欧联邦不会效仿呢?要是再来一下子,挖走了芬兰,那么俄罗斯帝国就只能迁都了。
圣彼得堡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可惜国防压力大了一点儿。俄罗斯帝国强大的时候无所谓,一旦陷入了衰落状态,那就危险了。
相比之下,莫斯科就要好的多。地处俄国东欧土地的中心,战略上基本上算是绝对安全,等敌人打到了这里,冬天就让他们完蛋了。
莫斯科地区周边就是粮仓,不用担心粮食问题。还有河流方便物资运输,交通上也算是便利,再修几条铁路就完美了。
当然波兰没有丢前,有海路运输,圣彼得堡还更加具备优势。莫斯科现在还需要开发,迁都至少要先把铁路网建成。
亚历山大二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政治、军事双重打压下,现在才把叛军压缩在莫斯科地区。
经过这一番折腾,莫斯科地区的经济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支持革命党的资产阶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发动起义容易,控制起义就难了。本来支持革命党,只是为了争取权益,现在权利没有拿到,自己先给搭了进去。
内战爆发,在生死存亡面前,革命党可没有和他们客气,征用的征用,打白条的打白条。
总之,他们损失大了。除非叛军取得了胜利,这些前期的投资,还有可能收回来。
要是叛军失败,他们这些人能不能躲过沙皇政府的清洗都是一个问题。亚历山大二世的胸襟不小,却容不下反贼。
这种反面例子,弗朗茨自然要大肆宣传了。最近维也纳报纸上报道莫斯科叛军的新闻一下子多了起来,立场决定观点。
叛军的污点自然被放大化,顺带着还美化了沙皇政府。大家都是君主制国家,屁股不能坐歪。
不然亚历山大二世输了普俄战争,早就是昏君的代言词了,怎么可能混得上改革之主的称号呢?
不光是奥地利,欧洲大部分媒体都没有把战争失败的锅,扣在亚历山大二世头上,而是被他清洗掉的官僚背了黑锅。
包括报道普俄战争的新闻,也在有意无意淡化普鲁士王国,重点强调了俄国官僚集团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显然大家还不乐意接受普鲁士崛起的事实。
尽管普鲁士王国击败俄罗斯帝国,成为了欧洲列强***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并没有取代俄国人的地位。
原本欧洲是四大列强主导局势,现在俄国人出局了,变成了英法奥三大列强主宰欧洲,普鲁士王国没有获得想要的国际地位。
这个年代的国际地位,不仅仅只是地位,还包括利益的划分。作为既得利益者,英法奥三国没有将话语权分给普鲁士的意思。
这让柏林政府很受伤,英法奥三国都可以算世界帝国,大家都有**的殖民地,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起瓜分了世界。
作为新崛起强国,普鲁士就尴尬了。现在已经是殖民时代的末班车,老牌殖民帝国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就算是没有实际占领,也先宣誓了主权。
留给普鲁士人的连残羹冷炙都算不上,除了在亚洲有一小块殖民地外,就看不到普鲁士的身影。
对战后恢复经济的普鲁士王国来说非常的不利,然而世界就这么大,真的没有留下。
原时空还有一场瓜分非洲大陆的殖民会议,现在不需要了。都快要被瓜分干净了,还需要啥国际会议。
至少沿海地区是如此,大部分地区都被英法奥三国给占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占据了部分地区,荷兰被挤了出去。
这会不需要说放弃殖民地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土地可以殖民。况且,他们也没有向海外投入的实力,能够保住中南半岛的一小块殖民地就算是不错了。
万般无奈之下,普鲁士只能发展自身。这个时候日本代表团的到来,受到了柏林政府的欢迎。
蚊子再小也是肉,即便是增加一个海外贸易伙伴,那也可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柏林政府借机向受宠若惊的日本代表团推销了不少产品,其中卖得最好的还是二手武器装备。
强军是明治维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方面日本人做的没有错,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没有足够的武力,再多的财富也是为别人准备的。
普鲁士努力开扩东亚市场,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政府非常穷,包括弗朗茨都忽略了日本人在发展军事方面的疯狂。
1869年,日本代表团和普鲁士签订了一百五十八万神盾的外贸大单。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在单笔外贸交易合同中,都可以排进年度前二十。
报纸上的惊讶,只是让资本家们叹息错过了一次赚钱的机会,这种商业新闻弗朗茨一贯不看。
现在他正在审阅波黑行省的发展战略计划书,作为奥地利最穷的省份之一,这一届波黑省政府不打算继续咸鱼下去了。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前几届省政府只是需要干好一项工作,政绩就出来了,到了他们前任就已经干完了。
波黑行省人口本来就不多,又被深度清理过,经过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同化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语言文字已经被统一了,移风易俗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到了这一任政府的时候,这个固定政绩刷不下去了。
岁月催人老,时光匆匆而逝,奥地利内阁中很多人都老了,换届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有资格补位的候选人,都是治理地**绩出众的。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官员就没机会了,只要政绩出众同样可以逆袭上位。
就算是退一步,成为某部的大臣,也是更进一步。有野心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弗朗茨不怕手下的人有野心,野心也代表着动力。要是都是一帮混吃等死的咸鱼,那才是灾难。
奥地利的官僚体系模式,都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没有地方主政的政绩,根本就无法进入内阁。
就算是想要结党营私,也要有那个机会才行。没有政绩根本就爬不上,人脉关系再广,留在了下面还是白搭。
想要拆分一个派系,远比建立一个派系要容易。官僚本身也是互相竞争的,一旦派系内部主要人物变成了政敌,自己就会斗起来。
这往往只是需要一个位置,就可以达到目的。要是官僚都变成一个集团,那么只能说明皇帝蠢得不可救药。
波黑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至少这里有矿。包括: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矿产。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波黑经济发展基础。波黑政府就准备挖矿了,不仅仅只是挖矿还要发展重工业。
简单的说就是炼钢、冶铜,顺带在卖卖盐。当然别的矿产也会开发,只不过眼下这三项更有“钱途”。
弗朗茨记得原时空波黑地区的重工业就发展的不错,不过后来因为战争走向了没落。
尽管波黑多山,可是这里有河流,可以发展水上运输。如果再把铁路支线延伸下去,那么发展重工业也是有潜力的。
奥地利的重工业太过向波西米亚地区集中,和平年代这不要紧,到了战争年代,波西米亚地区就太靠前线了。
波黑地区的条件,自然是比不上波西米亚地区,可是建立一个小一点的重工业**,还是问题不大的。
不仅仅是波黑地区,巴尔干半岛很多地区都有发展重工业的潜力。相对于欧洲大陆来说,巴尔干半岛的矿产资源还算是丰富。
不说长远发展,起码在工业时代初起,所需的资源还是能够满足的。只不过在开发成本上,巴尔干半岛还是相对较高。
波黑地区毕竟已经同化了,弗朗茨还是愿意投入一定资源的。能够发展起来那就赚了,经济发展不起来,多几家重工业,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没有犹豫多久,弗朗茨在文件上打了一个“√”,算是批准了方案。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他费心了,给了政策,后面的问题就该官僚们自由发挥了。
只要不是丧心病狂的计划,一般地**府递交的发展计划,他是很少驳回的。
任何大的战略计划,都没有人能够保证一定成功,可是不尝试一定不会成功。
对一个国家来说,容错率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波黑这种穷省搞得经济发展类的战略计划,失败几次也动摇不了根基。
本来就需要中央政府补贴行政经费,再糟糕又能够坏到哪里去?
可是只要成功了一次,那么就赚大发了。不说成为奥地利的发达省份,只要能够在财政上实现自足,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1869年4月6日,斯德哥尔摩的天气是格外晴朗,在民众们的欢声笑语中,北欧联邦建立了。
在继卡尔玛联盟崩溃后,北欧三国再次完成了统一。唯一遗憾的是缺失了芬兰,波罗地海地区也不在了,没有巅峰时期的辉煌。
北欧联邦的出现,这也意味着瑞典、丹麦、挪威这三个欧洲边缘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弗朗茨没有亲自去观礼,这个年代出远门真的不方便。除非是爱凑热闹的主,一般情况下大家出国的热情都不高。
北欧统一对奥地利没有啥影响,头疼的是俄国人。想必这个时候亚历山大二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北欧联邦的出现,俄国北疆的国防压力可增加了不少。
有了普鲁士的榜样作用后,谁能够保证北欧联邦不会效仿呢?要是再来一下子,挖走了芬兰,那么俄罗斯帝国就只能迁都了。
圣彼得堡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可惜国防压力大了一点儿。俄罗斯帝国强大的时候无所谓,一旦陷入了衰落状态,那就危险了。
相比之下,莫斯科就要好的多。地处俄国东欧土地的中心,战略上基本上算是绝对安全,等敌人打到了这里,冬天就让他们完蛋了。
莫斯科地区周边就是粮仓,不用担心粮食问题。还有河流方便物资运输,交通上也算是便利,再修几条铁路就完美了。
当然波兰没有丢前,有海路运输,圣彼得堡还更加具备优势。莫斯科现在还需要开发,迁都至少要先把铁路网建成。
亚历山大二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政治、军事双重打压下,现在才把叛军压缩在莫斯科地区。
经过这一番折腾,莫斯科地区的经济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支持革命党的资产阶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发动起义容易,控制起义就难了。本来支持革命党,只是为了争取权益,现在权利没有拿到,自己先给搭了进去。
内战爆发,在生死存亡面前,革命党可没有和他们客气,征用的征用,打白条的打白条。
总之,他们损失大了。除非叛军取得了胜利,这些前期的投资,还有可能收回来。
要是叛军失败,他们这些人能不能躲过沙皇政府的清洗都是一个问题。亚历山大二世的胸襟不小,却容不下反贼。
这种反面例子,弗朗茨自然要大肆宣传了。最近维也纳报纸上报道莫斯科叛军的新闻一下子多了起来,立场决定观点。
叛军的污点自然被放大化,顺带着还美化了沙皇政府。大家都是君主制国家,屁股不能坐歪。
不然亚历山大二世输了普俄战争,早就是昏君的代言词了,怎么可能混得上改革之主的称号呢?
不光是奥地利,欧洲大部分媒体都没有把战争失败的锅,扣在亚历山大二世头上,而是被他清洗掉的官僚背了黑锅。
包括报道普俄战争的新闻,也在有意无意淡化普鲁士王国,重点强调了俄国官僚集团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显然大家还不乐意接受普鲁士崛起的事实。
尽管普鲁士王国击败俄罗斯帝国,成为了欧洲列强***中的一员,但是他们并没有取代俄国人的地位。
原本欧洲是四大列强主导局势,现在俄国人出局了,变成了英法奥三大列强主宰欧洲,普鲁士王国没有获得想要的国际地位。
这个年代的国际地位,不仅仅只是地位,还包括利益的划分。作为既得利益者,英法奥三国没有将话语权分给普鲁士的意思。
这让柏林政府很受伤,英法奥三国都可以算世界帝国,大家都有**的殖民地,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起瓜分了世界。
作为新崛起强国,普鲁士就尴尬了。现在已经是殖民时代的末班车,老牌殖民帝国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就算是没有实际占领,也先宣誓了主权。
留给普鲁士人的连残羹冷炙都算不上,除了在亚洲有一小块殖民地外,就看不到普鲁士的身影。
对战后恢复经济的普鲁士王国来说非常的不利,然而世界就这么大,真的没有留下。
原时空还有一场瓜分非洲大陆的殖民会议,现在不需要了。都快要被瓜分干净了,还需要啥国际会议。
至少沿海地区是如此,大部分地区都被英法奥三国给占领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占据了部分地区,荷兰被挤了出去。
这会不需要说放弃殖民地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土地可以殖民。况且,他们也没有向海外投入的实力,能够保住中南半岛的一小块殖民地就算是不错了。
万般无奈之下,普鲁士只能发展自身。这个时候日本代表团的到来,受到了柏林政府的欢迎。
蚊子再小也是肉,即便是增加一个海外贸易伙伴,那也可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柏林政府借机向受宠若惊的日本代表团推销了不少产品,其中卖得最好的还是二手武器装备。
强军是明治维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方面日本人做的没有错,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没有足够的武力,再多的财富也是为别人准备的。
普鲁士努力开扩东亚市场,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政府非常穷,包括弗朗茨都忽略了日本人在发展军事方面的疯狂。
1869年,日本代表团和普鲁士签订了一百五十八万神盾的外贸大单。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在单笔外贸交易合同中,都可以排进年度前二十。
报纸上的惊讶,只是让资本家们叹息错过了一次赚钱的机会,这种商业新闻弗朗茨一贯不看。
现在他正在审阅波黑行省的发展战略计划书,作为奥地利最穷的省份之一,这一届波黑省政府不打算继续咸鱼下去了。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前几届省政府只是需要干好一项工作,政绩就出来了,到了他们前任就已经干完了。
波黑行省人口本来就不多,又被深度清理过,经过了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同化工作已经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语言文字已经被统一了,移风易俗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到了这一任政府的时候,这个固定政绩刷不下去了。
岁月催人老,时光匆匆而逝,奥地利内阁中很多人都老了,换届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有资格补位的候选人,都是治理地**绩出众的。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官员就没机会了,只要政绩出众同样可以逆袭上位。
就算是退一步,成为某部的大臣,也是更进一步。有野心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弗朗茨不怕手下的人有野心,野心也代表着动力。要是都是一帮混吃等死的咸鱼,那才是灾难。
奥地利的官僚体系模式,都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没有地方主政的政绩,根本就无法进入内阁。
就算是想要结党营私,也要有那个机会才行。没有政绩根本就爬不上,人脉关系再广,留在了下面还是白搭。
想要拆分一个派系,远比建立一个派系要容易。官僚本身也是互相竞争的,一旦派系内部主要人物变成了政敌,自己就会斗起来。
这往往只是需要一个位置,就可以达到目的。要是官僚都变成一个集团,那么只能说明皇帝蠢得不可救药。
波黑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至少这里有矿。包括:煤、铁、铜、锰、铅、汞、银、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矿产。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波黑经济发展基础。波黑政府就准备挖矿了,不仅仅只是挖矿还要发展重工业。
简单的说就是炼钢、冶铜,顺带在卖卖盐。当然别的矿产也会开发,只不过眼下这三项更有“钱途”。
弗朗茨记得原时空波黑地区的重工业就发展的不错,不过后来因为战争走向了没落。
尽管波黑多山,可是这里有河流,可以发展水上运输。如果再把铁路支线延伸下去,那么发展重工业也是有潜力的。
奥地利的重工业太过向波西米亚地区集中,和平年代这不要紧,到了战争年代,波西米亚地区就太靠前线了。
波黑地区的条件,自然是比不上波西米亚地区,可是建立一个小一点的重工业**,还是问题不大的。
不仅仅是波黑地区,巴尔干半岛很多地区都有发展重工业的潜力。相对于欧洲大陆来说,巴尔干半岛的矿产资源还算是丰富。
不说长远发展,起码在工业时代初起,所需的资源还是能够满足的。只不过在开发成本上,巴尔干半岛还是相对较高。
波黑地区毕竟已经同化了,弗朗茨还是愿意投入一定资源的。能够发展起来那就赚了,经济发展不起来,多几家重工业,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没有犹豫多久,弗朗茨在文件上打了一个“√”,算是批准了方案。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他费心了,给了政策,后面的问题就该官僚们自由发挥了。
只要不是丧心病狂的计划,一般地**府递交的发展计划,他是很少驳回的。
任何大的战略计划,都没有人能够保证一定成功,可是不尝试一定不会成功。
对一个国家来说,容错率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波黑这种穷省搞得经济发展类的战略计划,失败几次也动摇不了根基。
本来就需要中央政府补贴行政经费,再糟糕又能够坏到哪里去?
可是只要成功了一次,那么就赚大发了。不说成为奥地利的发达省份,只要能够在财政上实现自足,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