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哥舒翰(第二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唐天下最新章节!
这不过是李昌国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却是很客观,道出了唐玄宗李隆基一朝的盛况。
李隆基毁誉参半,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玄宗朝人才济济。
不要说在唐朝,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聚集如此之多人才的,唯有汉武大帝能与之媲美。
这些人才,名垂千古者很多,很多人我们耳熟能详:李白、杜甫、李林甫、高力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郭子仪……
要在这么多人里面选出一个最得宠的人,非王忠嗣莫属了。
有人可能会说一定是杨国忠,因为他有**之宠为依靠;也有人可能会说是李林甫,要不然他不可能把持朝政那么多年……说法很多,却都不对。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句是说杨贵妃的,同样也可以用在王忠嗣身上。
因为,王忠嗣出身非同一般,他是李隆基收养的“假子”,也就是义子、干儿子。
并且,这个假子与众不同,十来岁时与李隆基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由此而赢得李隆基的宠爱,赞他“尔后必为良将”,对他是万分喜欢,费尽心血栽培。
因而,王忠嗣是天子门生,是李隆基一手调教出来的,可以说是李隆基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若把李隆基比作艺术家的话。
更难得的是,此人有卫霍之才,他崭露头角之战与霍卫病极为相似。
吐蕃赞普亲自到玉川检阅吐蕃军队,耀武扬威,向唐朝施压。这消息传来,诸将哗然,愤愤不平,谩骂不休,却是束手无策。
唯独王忠嗣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唐军应该主动出击,攻打玉川。这提议立时遭到诸将的反对,因为吐蕃赞普亲自到来,集结在玉川的吐蕃军队那是好几万,而且全是吐蕃的精锐,唐军虽然善战,也不好打。
这事没有得到诸将的支持,王忠嗣却没有放弃,他率领三百勇士,翻山越岭,昼夜兼程,赶到玉川,对吐蕃突然发起攻击,打了吐蕃一个措手不及,斩首数千。
吐蕃赞普仓皇而逃,引为奇耻大辱。
这一年,王忠嗣年仅十八岁。
无独有偶的是,霍去病十八岁第一次出征匈奴,率领八百勇士,脱离主力千余里,斩首两千两百多级,与王忠嗣是何其的相似?
自此以后,王忠嗣声誉鹊起,赞扬声一片,以其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倍受人们赞誉。
李隆基对他是宠信有加,给他加官晋爵,眼下已经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这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从所未有,就是李靖、徐懋功这些开国功臣也没有这份殊荣。
放眼整个唐朝,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者,仅王忠嗣一人!
他这四镇节度使掌控唐朝一半兵马。在当时,唐朝的总兵力差不多在五十四五万,而他手里的兵马就有26.7万人。
而且,他手中的兵马全是唐朝的精锐。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处于极盛,国力雄厚,四境安宁,后突厥、契丹都给灭掉了,主要敌人就是青藏高原的吐蕃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帝国。王忠嗣手中的兵马,主要是用来对付吐蕃的精锐。
由此可见,李隆基对王忠嗣是何等的信任了。
xxxxxx
陇右节度府,气象森严,唐军兵士把守,水泄不通。
不时有将领快进快出,一副忙碌模样。
这里就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帅府,他号令极严,凡有命令,部下莫敢不遵。
府里,王忠嗣身材高大,身如铁塔,浑身透着一股精悍之气,身着明光铠,头戴铁兜鍪,威风凛凛。
他很英俊,帅气逼人,若是走在大街上,一定会引得无数美女为之尖叫、为之疯狂。
偏偏就是如此英俊的一个人,却是当时最得宠的名将,李隆基朝虽然猛将如云,却无一人能超越他。
王忠嗣伏案批阅军务,极是专注。他批阅军务很快,一目十行,堆得老高的军务很快就给他批阅一空,身旁的亲卫见怪不怪,他每批阅一本,就拿走传下去。
帅府外,众将拿到军机,一脸的喜色,快步而去,行色匆匆。
王忠嗣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众将的爱戴,他的批阅比起李隆基的圣旨还要管用。
“咚!咚!”
让地面震颤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精悍逼人的大汉快步进来,脚步生风,威势自成,此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豪爽之风。
“哥舒翰,你有何事?”王忠嗣头也没有抬,沉声问道。
这个进来的大汉就是名垂千古的哥舒翰。他本是长安市中有名的侠客,任侠使气,解人急难,直到四十岁时,这才仗剑西北投军,投入王忠嗣麾下。王忠嗣发现他的才干,把他提拔起来,成为王忠嗣的左臂右膀。
王忠嗣提拔哥舒翰这事,倍受后人赞扬,因为哥舒朝的年纪比起王忠嗣大得多。
哥舒翰四十岁才投军,立志要干一番事业,这事听上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要是换个人的话,一定会想,我十八岁就打了著名的玉川之战,打得吐蕃赞普仓皇而逃。你都四十岁了,还一事无成,此时立志,不是太晚了?
事实证明,王忠嗣不仅仗打得好,还有识人的眼光,哥舒翰真名将之才。
被王忠嗣提拔并且重用的还有名将李光弼。
“禀大帅,陛下的圣旨又到了。”哥舒翰声若洪钟。
“是催我发兵,攻打石堡城的吧?”王忠嗣终于抬起头来,明亮的眼里闪着睿智的光芒。
“大帅英明!”哥舒翰对王忠嗣是佩服的。
“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吐蕃举国而守,难有成算。”王忠嗣的眉头紧拧着,成一个川字,沉吟着道:“并非我不想打,而是成算太低,太低!顿兵坚城下,必要伤亡数万,方有一线胜机。我王忠嗣用兵,从不弄险,没有成算,不会发兵。此事,我万万不会准!”
语气平静,却是透着一股不可更改的意味。
“大帅,为了攻打石堡城,陛下是数次三番下旨,一次比一次严厉,还请大帅三思。”哥舒翰很是忧虑,道:“尽管大帅是假子,深得陛下欢心,不过,若是长此以往,情形大为不妙。”
“无妨。”王忠嗣一挥手,阻止哥舒翰说下去,道:“即使丢官削爵,我也不会打这一仗。”
说到此处,浓眉一轩,宛若出鞘的利剑,沉吟道:“高仙芝打下小勃律,固然是好事,不过,陛下攻打石堡城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不出兵这事有些棘手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亲卫快步进来,禀报道:“禀大帅,安西都护报捷使者,骁勇校尉李昌国前来拜访。”
“拜访?”王忠嗣的嘴角翘了翘了,道:“此人心思玲珑,可对我没用!不见!”
;
这不过是李昌国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却是很客观,道出了唐玄宗李隆基一朝的盛况。
李隆基毁誉参半,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玄宗朝人才济济。
不要说在唐朝,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聚集如此之多人才的,唯有汉武大帝能与之媲美。
这些人才,名垂千古者很多,很多人我们耳熟能详:李白、杜甫、李林甫、高力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郭子仪……
要在这么多人里面选出一个最得宠的人,非王忠嗣莫属了。
有人可能会说一定是杨国忠,因为他有**之宠为依靠;也有人可能会说是李林甫,要不然他不可能把持朝政那么多年……说法很多,却都不对。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句是说杨贵妃的,同样也可以用在王忠嗣身上。
因为,王忠嗣出身非同一般,他是李隆基收养的“假子”,也就是义子、干儿子。
并且,这个假子与众不同,十来岁时与李隆基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由此而赢得李隆基的宠爱,赞他“尔后必为良将”,对他是万分喜欢,费尽心血栽培。
因而,王忠嗣是天子门生,是李隆基一手调教出来的,可以说是李隆基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若把李隆基比作艺术家的话。
更难得的是,此人有卫霍之才,他崭露头角之战与霍卫病极为相似。
吐蕃赞普亲自到玉川检阅吐蕃军队,耀武扬威,向唐朝施压。这消息传来,诸将哗然,愤愤不平,谩骂不休,却是束手无策。
唯独王忠嗣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唐军应该主动出击,攻打玉川。这提议立时遭到诸将的反对,因为吐蕃赞普亲自到来,集结在玉川的吐蕃军队那是好几万,而且全是吐蕃的精锐,唐军虽然善战,也不好打。
这事没有得到诸将的支持,王忠嗣却没有放弃,他率领三百勇士,翻山越岭,昼夜兼程,赶到玉川,对吐蕃突然发起攻击,打了吐蕃一个措手不及,斩首数千。
吐蕃赞普仓皇而逃,引为奇耻大辱。
这一年,王忠嗣年仅十八岁。
无独有偶的是,霍去病十八岁第一次出征匈奴,率领八百勇士,脱离主力千余里,斩首两千两百多级,与王忠嗣是何其的相似?
自此以后,王忠嗣声誉鹊起,赞扬声一片,以其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倍受人们赞誉。
李隆基对他是宠信有加,给他加官晋爵,眼下已经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
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这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从所未有,就是李靖、徐懋功这些开国功臣也没有这份殊荣。
放眼整个唐朝,一将而佩四镇之印者,仅王忠嗣一人!
他这四镇节度使掌控唐朝一半兵马。在当时,唐朝的总兵力差不多在五十四五万,而他手里的兵马就有26.7万人。
而且,他手中的兵马全是唐朝的精锐。开元盛世之后,大唐处于极盛,国力雄厚,四境安宁,后突厥、契丹都给灭掉了,主要敌人就是青藏高原的吐蕃以及中东的阿拉伯帝国。王忠嗣手中的兵马,主要是用来对付吐蕃的精锐。
由此可见,李隆基对王忠嗣是何等的信任了。
xxxxxx
陇右节度府,气象森严,唐军兵士把守,水泄不通。
不时有将领快进快出,一副忙碌模样。
这里就是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帅府,他号令极严,凡有命令,部下莫敢不遵。
府里,王忠嗣身材高大,身如铁塔,浑身透着一股精悍之气,身着明光铠,头戴铁兜鍪,威风凛凛。
他很英俊,帅气逼人,若是走在大街上,一定会引得无数美女为之尖叫、为之疯狂。
偏偏就是如此英俊的一个人,却是当时最得宠的名将,李隆基朝虽然猛将如云,却无一人能超越他。
王忠嗣伏案批阅军务,极是专注。他批阅军务很快,一目十行,堆得老高的军务很快就给他批阅一空,身旁的亲卫见怪不怪,他每批阅一本,就拿走传下去。
帅府外,众将拿到军机,一脸的喜色,快步而去,行色匆匆。
王忠嗣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赢得众将的爱戴,他的批阅比起李隆基的圣旨还要管用。
“咚!咚!”
让地面震颤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精悍逼人的大汉快步进来,脚步生风,威势自成,此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豪爽之风。
“哥舒翰,你有何事?”王忠嗣头也没有抬,沉声问道。
这个进来的大汉就是名垂千古的哥舒翰。他本是长安市中有名的侠客,任侠使气,解人急难,直到四十岁时,这才仗剑西北投军,投入王忠嗣麾下。王忠嗣发现他的才干,把他提拔起来,成为王忠嗣的左臂右膀。
王忠嗣提拔哥舒翰这事,倍受后人赞扬,因为哥舒朝的年纪比起王忠嗣大得多。
哥舒翰四十岁才投军,立志要干一番事业,这事听上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要是换个人的话,一定会想,我十八岁就打了著名的玉川之战,打得吐蕃赞普仓皇而逃。你都四十岁了,还一事无成,此时立志,不是太晚了?
事实证明,王忠嗣不仅仗打得好,还有识人的眼光,哥舒翰真名将之才。
被王忠嗣提拔并且重用的还有名将李光弼。
“禀大帅,陛下的圣旨又到了。”哥舒翰声若洪钟。
“是催我发兵,攻打石堡城的吧?”王忠嗣终于抬起头来,明亮的眼里闪着睿智的光芒。
“大帅英明!”哥舒翰对王忠嗣是佩服的。
“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吐蕃举国而守,难有成算。”王忠嗣的眉头紧拧着,成一个川字,沉吟着道:“并非我不想打,而是成算太低,太低!顿兵坚城下,必要伤亡数万,方有一线胜机。我王忠嗣用兵,从不弄险,没有成算,不会发兵。此事,我万万不会准!”
语气平静,却是透着一股不可更改的意味。
“大帅,为了攻打石堡城,陛下是数次三番下旨,一次比一次严厉,还请大帅三思。”哥舒翰很是忧虑,道:“尽管大帅是假子,深得陛下欢心,不过,若是长此以往,情形大为不妙。”
“无妨。”王忠嗣一挥手,阻止哥舒翰说下去,道:“即使丢官削爵,我也不会打这一仗。”
说到此处,浓眉一轩,宛若出鞘的利剑,沉吟道:“高仙芝打下小勃律,固然是好事,不过,陛下攻打石堡城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不出兵这事有些棘手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亲卫快步进来,禀报道:“禀大帅,安西都护报捷使者,骁勇校尉李昌国前来拜访。”
“拜访?”王忠嗣的嘴角翘了翘了,道:“此人心思玲珑,可对我没用!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