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绝密武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天下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九章 绝密武器
正如张平伯所言,龙王出海,大雪将至,一场暴风雨后,青海周围一日冷似一日,海面上寒风呼啸,风象刀子一样割人的脸庞,十月初八,天空飘起了一片片鹅毛般的大雪,天宝七年的第一场雪来临了。
一夜之间,龙驹岛上便成了白色的世界,长长的山岭山仿佛一条白色脊背的巨蛇,伸向灰蒙蒙的水面,几十名士兵正小心翼翼地清扫上山的道路,撒上粗盐,让雪融化干净,再铺上一层干草。
山顶上,已经开始修建的应龙城也被白雪覆盖,十几名士兵正忙碌地清扫上面的积雪,露出大片青幽幽的方石。
应龙城修建了一个月,已经有两人高了,但他们现在遇到了一个筑城的瓶颈,那就是石料不足,龙驹岛上的花岗岩极为坚固,很难开采,而神威城那边虽有石料,但吐蕃军虎视眈眈一旁,无法大规模运送,由于石料不足,导致修城断断续续,从十月初三开始,已经停工五天了。
山脚下一百多顶帐篷也同样被大雪覆盖,龙驹岛上的驻防士兵已增加至两千人,另外还有一千人由于城堡尚未修建完成,暂时没有过来,但在帐篷最西面却有两间临时修建的石屋,几名士兵在石屋里进进出出,人人脸色严肃,使石屋更显得神秘。
此时的石屋内热气腾腾,墙壁左右上方已经开了通风口,北风呜呜灌入,尽管如此,房间里还是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恶臭,屋正中置一口大陶罐,陶罐下燃烧着火红的炭火,李庆安这位龙驹岛主已经摇身变成为了化学家,他戴着一个用木制的防毒面具,眼睛熬得通红,正用一根木棍在不停地在陶罐中搅拌着,不时探头察看陶罐中的物体。
在石屋的另一头也支着一只大陶罐,下面燃烧着炭火,陶罐中滚水沸腾,咕咕冒着浆白色气泡,几名士兵在陶罐周围忙碌着,他们和李庆安一样,也带着木制防毒面具,强忍着恶臭,将用从鸟粪中扫来的硝土按八比一的比例加入麦秆草木灰,然后倒入沸水中溶解煮沸,约煮了一刻钟,一名士兵喊了一声,“可以了!”
另外几名士兵立刻张开一幅麻布,紧紧拽着四角,麻布下是一只大木桶,三名大汉用布包着陶罐边缘,将陶罐提起,把沸腾的白浆水缓缓倒入麻布内进行过滤,料渣留在麻布内,而浆水则过滤进了木桶内。
“好了,再来!”
士兵们在火上架上另一只陶罐,又把料渣倒入陶罐内再加热搅拌一刻钟,然后再一次进行过滤,最后将两次过滤得到的白浆原汁混合后送到李庆安面前。
“将军!这一桶已经好了。”
“好,我这里也快好了。”
李庆安搅动的木棍有些吃力了,陶罐中装的就是白浆原汁,水已经蒸发掉了大半,成为一种糖浆状的黏稠液体,这时,李庆安把木棍交给旁边士兵继续,他取过一支长柄木勺,从陶罐中舀出一勺无色的粘稠浆液,将它倒入碗中,随着温度下降,浆液中迅速出现了一团胶状物质。
“可以了,再过滤!”
立刻上来几名士兵将陶罐提下,稍加冷却,便在白布中再次过滤,白布中留下了一团团果冻般的无色胶团,而盐水则被滤掉,又经过几次加热溶解再过滤,随着温度降低,最后得到了满满一桶提纯后的白色晶体。
李庆安站起身,轻轻敲了一下蹲得有些麻木的腿,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就是他用传统土法熬制的硝酸钾晶体了,俗称土硝。
“将军,这东西管用吗?”一名士兵好奇地问道。
李庆安笑了笑,取过一小块已经凝固好的晶体,将它捻成粉末,扔进火红的木炭中,木炭周围顿时噼噼啪啪火星四溅,士兵们吓得连忙跳开。
李庆安有些得意地笑道:“看见没有,这可是好东西。”
几名士兵不约而同地吁了口气,这玩意儿居然能爆火。
“好了!把它抬到隔壁去,大家继续。”
士兵们将提纯后的土硝抬去另一间石屋, 李庆安则拎着一小桶土硝晶体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为了解决采石的困难,他想到了黑火药,黑火药早在东晋时便发明了,但一直都是用于仙丹制药,没有人想到它的另一种作用。
但李庆安却很清楚火药的作用,只是他一直没有时间好好静下心来考虑此事,这次采石遇阻提醒了他,或许火药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搞到火药的配方不是很难,李庆安在龟兹时便从一名方士的手中弄到,硝石六成、硫黄两成五、木炭一成五,将他们碾成粉,混合在一起便成了黑火药。
龙驹岛上有几百年来积累的鸟粪,硝土应有尽有,而木炭粉也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现在关键是硫磺,龙驹岛上没有硫磺,他还是从一名士兵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找到了两斤。
两斤硫磺做成的黑火药能让他崩下几块石头?这让李庆安十分发愁,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手中刚刚混合好的纸包放下,背着在帐篷里来回踱步,可现在的问题是硫磺没有,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庆安掀开帐帘,顿时大片白亮亮的雪光射了进来,北风异常寒冷,裹夹着雪花铺天盖地落下,从他这里可以眺望到远方的海面,海面上茫茫一片,没有任何船只到来,李庆安心中有些焦急了,半个月前,他听寺院里的法海和尚说,在大通山中段就盛产硫磺,而且是天然硫磺,极容易开采,他便命贺严明率一百多人乘两艘船前去找矿,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却一点消息也没有,李庆安担心他们遭遇到了吐蕃军,实在不行就派人去鄯州购买。
他又回到帐中,小心翼翼地将已经混合好的几包黑火药倒入小陶罐中,这是他用仅有的一斤硫磺做成了黑火药,虽然他从方士手中得到了配方,但却不知道爆炸烈度,为此他配置了几种火药,将硝含量逐渐提高,并在陶罐上贴上了标签。
这时,外面传来一名亲卫的禀报,“将军!场地已经清理好了。”
“我这就去。”
李庆安拿起几小罐配好的黑火药快步走出了帐篷,雪已经完全停了,海岛上已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俨如披上一件厚厚的白色大衣,李庆安带着几名士兵,骑马向海岛南面飞驰而去。
龙驹岛南面有三个巨大的山坳,其中两个被用来寄存马匹,另一个较小的山坳闲置无用,正好给他试验火药,李庆安赶到山坳时,几名唐军已经等在那里了,山坳不大,长二十丈,宽五丈,两面都是黑黝黝的花岗岩,里面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虽然北风呼啸,但山坳中却十分安静,感觉不到寒风,这对火药的试验十分有利。
与李庆安一同参与试验的唐军一共有二十人,都是李庆安从江都营及和安西军中挑选出来的心腹,这次火药试验意义重大,李庆安确认为军事绝密,除了几名将领之外,普通士兵都一无所知。
试验平台位于山坳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是一块五尺见方的青石,李庆安亲手将陶罐放在青石上,陶罐约一个柚子大小,又用一根被火油浸泡的长索做捻子,长长的拖出一丈,另一端插进陶罐中。
“将军,开始吗?”一名点火的士兵小声问道。
“等一下!”
李庆安取过一只小木箱子小心翼翼地盖在陶罐上,又左右看看,这才点点头道:”可以了,开始吧!”
所有人都迅速后退到十丈外,好奇地等待着李庆安所说的奇迹发生,李庆安心中略有些忐忑不安,这只陶罐是六成硝的火药,直觉告诉他,效果恐怕不会太好,点火士兵点燃了油绳,火呼地一声燃烧起来,火势极快,眨眼间便到了箱子旁,点火士兵吓得撒腿便跑,却一下子被绊倒在地,他紧紧地抱着头,一动也不敢动,突发的意外使李庆安的心悬了起来,就在这时,‘砰!’地一声闷响,木箱被震起一丈高,一股黑烟冲天而起。
所有人一齐惊呼起来,纷纷奔跑上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们第一次看见火药,虽然没有李庆安描绘的那样惊心动魄,但还是把他们吓了一跳。
陶罐一半已被炸成了碎片,而另一半却没动,青石板上洒满了没有燃烧的黑火药,这是显然是由于火药压实太紧的缘故,没有能充分燃烧,被炸裂陶片大部分都镶嵌在木箱内壁,但也有几块碎片迸射出来,其中一块射在点火士兵的腿上,划出一道血淋淋的口子,而且木箱也被震松,但没有散架。
“七郎,这就是火药吗?”荔非守瑜好奇地问道。
“对!这就是火药,感觉如何?”李庆安笑着反问道。
旁边荔非元礼一撇嘴,道:“感觉不怎么样,吓唬马可以,我老荔嘛!只是眼皮跳了一下。”
“我再来一次。”
李庆安又取过另一罐黑火药,标识上面的成分是七成硝,两成硫磺和一成木炭,他记不清后世的黑火药成分,但隐隐记得硝是七成。
“来!再试试这一罐。”
刚才火药塞得太实,这次他倒出一部分,又将陶罐摇松了,这才放在青石上,盖上木箱,这一次李庆安没有用人点火,而是利用火箭,他们站在十五丈外,慢慢拉开了弓,一团火在箭头熊熊燃烧,弦一松,火箭高高射出,划出一道抛物线,精准地钉在油绳上,油绳燃烧起来,迅速烧向木箱,仿佛一条火蛇,‘嗖!’地消失在木箱中,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炸响,火药剧烈的爆炸了,一股黑烟冲天冒起,木箱子被炸成了碎片,木箱碎屑四散高高飞起。
李庆安慢慢跪下,眼中充满了激动之色,他忽然狠狠一拳砸在泥土上,七成硝!七成硝才是火药的配方,旁边几人半天才从无比震惊中反应过来,荔非元礼瞪大了眼睛,自言自语道:“我的娘,这简直就是雷神爷发威啊!”
“七郎,我们干吧!”
一向沉静的荔非守瑜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他双拳一击,沉声道:“有这种天雷武器,何愁吐蕃军不灭,该我们安西军立功的时候了。”
李庆安点点头,对众人笑道:“这种火药还需慢慢完善才能成为武器,不过现在我暂时只考虑怎么把山石炸开。”
就在这时,山坳外面传来一阵激烈的马蹄声,隐隐有人大喊:“将军!将军!”
李庆安快步走出山坳,只见一名士兵骑在马上,来回拉拽着战马。
“什么事情?”
“将军,贺校尉回来了!”
贺严明没有让他失望,在一名当地羌人的引导下,他们在大通山中段找到了一处优质的天然硫磺矿田,他们搞到了数千斤天然硫磺。
当李庆安赶到海边时,士兵们正从船里将一筐筐硫磺搬上岸,贺严明见李庆安到了,他连忙快走两步,上前半跪行一军礼,“卑职幸不辱命,找到了硫磺矿。”
“没有遭遇吐蕃军吧!”
“没有,卑职有当地羌人为向导,避开了吐蕃人的巡逻队。”
“干得好,这次我记你大功。”
贺严明大喜,他连忙搬过来一筐硫磺,笑道:“听羌人说,祁连山那边硫磺还要多,如果将军不够,我可以再去一趟,弄他娘的几万斤硫磺回来。”
李庆安望着那一块块盼望已久的赤黄色的硫磺晶体,顿时心花怒放,有了它们,他的黑火药便可以横空出世了。
他点点头,回头对众人笑道:“有这几千斤硫磺,咱们的应龙城很快就能修好了。”
有了硫磺,李庆安的黑火药便成功问世了,但如何把它们变成威力巨大的开山将军,却让李庆安费了一番脑筋,黑火药不像炸药,一点点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它需要大剂量的使用,考虑了很久,李庆安决定制作一种简单有效地孩童玩意,他小时候曾被一枚鞭炮炸伤过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炮仗就是用纸将火药一层层的紧裹起来,裹成圆柱体,最后再裹一层铁皮,当它爆炸时,它所产生的冲击气体足以崩裂坚硬的花岗岩。
只用了半天功夫,李庆安便得到了三枚一人高、两尺粗的大炮仗,活像节日里挂在商场门口的那种塑料炮仗大模型,但它却是货真价实的真家伙。
这一次李庆安没有秘密进行了,在数百名唐军的注视下,三名士兵将一枚近百斤重的大炮仗用绳索吊住,小心地安置在半山腰上一处巨大的岩石裂缝里,这一带的岩石破碎,比较容易开采。
放置好炮仗,士兵又将它长达五丈、辨子粗细的导火线拖出裂缝,并将点火端固定在一块木板上,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所有的士兵都退到四百步外,按照李庆安的吩咐用手指堵住了耳朵,剩下的事情便交给李庆安来完成。
李庆安骑马站在百步之外,慢慢地将弓拉开了,一团火苗在他眼前跳跃,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弦一松,火箭按一条抛物线的轨迹射出,带着明火向导火索飞去。
‘咔!’火箭精准地钉在木板上,火苗点燃了固定在上面的导火索,李庆安调转马头向后狂奔,他只跑出两百余步,就只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整个海岛都似乎震动了,他的战马受惊,稀溜溜一声长嘶,前蹄扬起,将他掀翻在地。
李庆安抱住头,密集的小石子铺天盖地飞来,噼噼啪啪地打在他的身上,慢慢地,他侧脸向后望去,只见一股黑烟冲天而起,形成一团蘑菇云,巨大的冲击力将山崖崩裂了,大块岩石坍塌,再看士兵们,几乎都成了雕塑,或站或跪,每个人的嘴巴都张得老大,眼中流露出了惊恐之色。
有了火药的帮助,筑城石料便源源不断而来,将士们士气高涨,一起动手筑城,仅仅二十天后,三丈高的应龙城雏形便出现了。
这天下午,李庆安和平常一样,在应龙城内视察筑城进度,应龙城占地二十余亩,高大坚固,可以容纳两千士兵。
千余名士兵在城内忙碌,他们用石灰和面调成灰浆,把一块块打磨光滑的花岗岩方石砌起,不留一丝空隙,当灰浆干透后,城墙便坚固无比,整个城墙宽约一丈半,中间用黄土夯实。
李庆安走到几名士兵面前,笑问道:“筑城还需要多久?”
士兵们连忙施礼,为首的军士便是在海西解救的汉奴首领罗翰,他的伤已经完全康复了,又重新加入了唐军,他筑城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是应龙城的筑城总指挥。
他拱手道:“将军,再过半个月,应龙城主体便可完成,剩下的便是一些收尾的细活,最多还有一个月。”
李庆安点点头,“进度不仅要快,更重要是保证城堡坚固,能承受得住暴风雨的冲击。”
“将军放心,绝对没有问题!”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大喊,“将军快看,烽火!”
李庆安冲到城墙边,只见波光浩淼的海面尽头,有一缕细细的黑烟升起,那是南方三十里外的三块礁烽火台,李庆安的心一下子收紧了。
吐蕃人来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绝密武器
正如张平伯所言,龙王出海,大雪将至,一场暴风雨后,青海周围一日冷似一日,海面上寒风呼啸,风象刀子一样割人的脸庞,十月初八,天空飘起了一片片鹅毛般的大雪,天宝七年的第一场雪来临了。
一夜之间,龙驹岛上便成了白色的世界,长长的山岭山仿佛一条白色脊背的巨蛇,伸向灰蒙蒙的水面,几十名士兵正小心翼翼地清扫上山的道路,撒上粗盐,让雪融化干净,再铺上一层干草。
山顶上,已经开始修建的应龙城也被白雪覆盖,十几名士兵正忙碌地清扫上面的积雪,露出大片青幽幽的方石。
应龙城修建了一个月,已经有两人高了,但他们现在遇到了一个筑城的瓶颈,那就是石料不足,龙驹岛上的花岗岩极为坚固,很难开采,而神威城那边虽有石料,但吐蕃军虎视眈眈一旁,无法大规模运送,由于石料不足,导致修城断断续续,从十月初三开始,已经停工五天了。
山脚下一百多顶帐篷也同样被大雪覆盖,龙驹岛上的驻防士兵已增加至两千人,另外还有一千人由于城堡尚未修建完成,暂时没有过来,但在帐篷最西面却有两间临时修建的石屋,几名士兵在石屋里进进出出,人人脸色严肃,使石屋更显得神秘。
此时的石屋内热气腾腾,墙壁左右上方已经开了通风口,北风呜呜灌入,尽管如此,房间里还是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恶臭,屋正中置一口大陶罐,陶罐下燃烧着火红的炭火,李庆安这位龙驹岛主已经摇身变成为了化学家,他戴着一个用木制的防毒面具,眼睛熬得通红,正用一根木棍在不停地在陶罐中搅拌着,不时探头察看陶罐中的物体。
在石屋的另一头也支着一只大陶罐,下面燃烧着炭火,陶罐中滚水沸腾,咕咕冒着浆白色气泡,几名士兵在陶罐周围忙碌着,他们和李庆安一样,也带着木制防毒面具,强忍着恶臭,将用从鸟粪中扫来的硝土按八比一的比例加入麦秆草木灰,然后倒入沸水中溶解煮沸,约煮了一刻钟,一名士兵喊了一声,“可以了!”
另外几名士兵立刻张开一幅麻布,紧紧拽着四角,麻布下是一只大木桶,三名大汉用布包着陶罐边缘,将陶罐提起,把沸腾的白浆水缓缓倒入麻布内进行过滤,料渣留在麻布内,而浆水则过滤进了木桶内。
“好了,再来!”
士兵们在火上架上另一只陶罐,又把料渣倒入陶罐内再加热搅拌一刻钟,然后再一次进行过滤,最后将两次过滤得到的白浆原汁混合后送到李庆安面前。
“将军!这一桶已经好了。”
“好,我这里也快好了。”
李庆安搅动的木棍有些吃力了,陶罐中装的就是白浆原汁,水已经蒸发掉了大半,成为一种糖浆状的黏稠液体,这时,李庆安把木棍交给旁边士兵继续,他取过一支长柄木勺,从陶罐中舀出一勺无色的粘稠浆液,将它倒入碗中,随着温度下降,浆液中迅速出现了一团胶状物质。
“可以了,再过滤!”
立刻上来几名士兵将陶罐提下,稍加冷却,便在白布中再次过滤,白布中留下了一团团果冻般的无色胶团,而盐水则被滤掉,又经过几次加热溶解再过滤,随着温度降低,最后得到了满满一桶提纯后的白色晶体。
李庆安站起身,轻轻敲了一下蹲得有些麻木的腿,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就是他用传统土法熬制的硝酸钾晶体了,俗称土硝。
“将军,这东西管用吗?”一名士兵好奇地问道。
李庆安笑了笑,取过一小块已经凝固好的晶体,将它捻成粉末,扔进火红的木炭中,木炭周围顿时噼噼啪啪火星四溅,士兵们吓得连忙跳开。
李庆安有些得意地笑道:“看见没有,这可是好东西。”
几名士兵不约而同地吁了口气,这玩意儿居然能爆火。
“好了!把它抬到隔壁去,大家继续。”
士兵们将提纯后的土硝抬去另一间石屋, 李庆安则拎着一小桶土硝晶体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为了解决采石的困难,他想到了黑火药,黑火药早在东晋时便发明了,但一直都是用于仙丹制药,没有人想到它的另一种作用。
但李庆安却很清楚火药的作用,只是他一直没有时间好好静下心来考虑此事,这次采石遇阻提醒了他,或许火药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搞到火药的配方不是很难,李庆安在龟兹时便从一名方士的手中弄到,硝石六成、硫黄两成五、木炭一成五,将他们碾成粉,混合在一起便成了黑火药。
龙驹岛上有几百年来积累的鸟粪,硝土应有尽有,而木炭粉也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现在关键是硫磺,龙驹岛上没有硫磺,他还是从一名士兵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找到了两斤。
两斤硫磺做成的黑火药能让他崩下几块石头?这让李庆安十分发愁,他轻轻叹了口气,将手中刚刚混合好的纸包放下,背着在帐篷里来回踱步,可现在的问题是硫磺没有,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庆安掀开帐帘,顿时大片白亮亮的雪光射了进来,北风异常寒冷,裹夹着雪花铺天盖地落下,从他这里可以眺望到远方的海面,海面上茫茫一片,没有任何船只到来,李庆安心中有些焦急了,半个月前,他听寺院里的法海和尚说,在大通山中段就盛产硫磺,而且是天然硫磺,极容易开采,他便命贺严明率一百多人乘两艘船前去找矿,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却一点消息也没有,李庆安担心他们遭遇到了吐蕃军,实在不行就派人去鄯州购买。
他又回到帐中,小心翼翼地将已经混合好的几包黑火药倒入小陶罐中,这是他用仅有的一斤硫磺做成了黑火药,虽然他从方士手中得到了配方,但却不知道爆炸烈度,为此他配置了几种火药,将硝含量逐渐提高,并在陶罐上贴上了标签。
这时,外面传来一名亲卫的禀报,“将军!场地已经清理好了。”
“我这就去。”
李庆安拿起几小罐配好的黑火药快步走出了帐篷,雪已经完全停了,海岛上已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俨如披上一件厚厚的白色大衣,李庆安带着几名士兵,骑马向海岛南面飞驰而去。
龙驹岛南面有三个巨大的山坳,其中两个被用来寄存马匹,另一个较小的山坳闲置无用,正好给他试验火药,李庆安赶到山坳时,几名唐军已经等在那里了,山坳不大,长二十丈,宽五丈,两面都是黑黝黝的花岗岩,里面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虽然北风呼啸,但山坳中却十分安静,感觉不到寒风,这对火药的试验十分有利。
与李庆安一同参与试验的唐军一共有二十人,都是李庆安从江都营及和安西军中挑选出来的心腹,这次火药试验意义重大,李庆安确认为军事绝密,除了几名将领之外,普通士兵都一无所知。
试验平台位于山坳最里面的一个角落,是一块五尺见方的青石,李庆安亲手将陶罐放在青石上,陶罐约一个柚子大小,又用一根被火油浸泡的长索做捻子,长长的拖出一丈,另一端插进陶罐中。
“将军,开始吗?”一名点火的士兵小声问道。
“等一下!”
李庆安取过一只小木箱子小心翼翼地盖在陶罐上,又左右看看,这才点点头道:”可以了,开始吧!”
所有人都迅速后退到十丈外,好奇地等待着李庆安所说的奇迹发生,李庆安心中略有些忐忑不安,这只陶罐是六成硝的火药,直觉告诉他,效果恐怕不会太好,点火士兵点燃了油绳,火呼地一声燃烧起来,火势极快,眨眼间便到了箱子旁,点火士兵吓得撒腿便跑,却一下子被绊倒在地,他紧紧地抱着头,一动也不敢动,突发的意外使李庆安的心悬了起来,就在这时,‘砰!’地一声闷响,木箱被震起一丈高,一股黑烟冲天而起。
所有人一齐惊呼起来,纷纷奔跑上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们第一次看见火药,虽然没有李庆安描绘的那样惊心动魄,但还是把他们吓了一跳。
陶罐一半已被炸成了碎片,而另一半却没动,青石板上洒满了没有燃烧的黑火药,这是显然是由于火药压实太紧的缘故,没有能充分燃烧,被炸裂陶片大部分都镶嵌在木箱内壁,但也有几块碎片迸射出来,其中一块射在点火士兵的腿上,划出一道血淋淋的口子,而且木箱也被震松,但没有散架。
“七郎,这就是火药吗?”荔非守瑜好奇地问道。
“对!这就是火药,感觉如何?”李庆安笑着反问道。
旁边荔非元礼一撇嘴,道:“感觉不怎么样,吓唬马可以,我老荔嘛!只是眼皮跳了一下。”
“我再来一次。”
李庆安又取过另一罐黑火药,标识上面的成分是七成硝,两成硫磺和一成木炭,他记不清后世的黑火药成分,但隐隐记得硝是七成。
“来!再试试这一罐。”
刚才火药塞得太实,这次他倒出一部分,又将陶罐摇松了,这才放在青石上,盖上木箱,这一次李庆安没有用人点火,而是利用火箭,他们站在十五丈外,慢慢拉开了弓,一团火在箭头熊熊燃烧,弦一松,火箭高高射出,划出一道抛物线,精准地钉在油绳上,油绳燃烧起来,迅速烧向木箱,仿佛一条火蛇,‘嗖!’地消失在木箱中,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就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炸响,火药剧烈的爆炸了,一股黑烟冲天冒起,木箱子被炸成了碎片,木箱碎屑四散高高飞起。
李庆安慢慢跪下,眼中充满了激动之色,他忽然狠狠一拳砸在泥土上,七成硝!七成硝才是火药的配方,旁边几人半天才从无比震惊中反应过来,荔非元礼瞪大了眼睛,自言自语道:“我的娘,这简直就是雷神爷发威啊!”
“七郎,我们干吧!”
一向沉静的荔非守瑜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他双拳一击,沉声道:“有这种天雷武器,何愁吐蕃军不灭,该我们安西军立功的时候了。”
李庆安点点头,对众人笑道:“这种火药还需慢慢完善才能成为武器,不过现在我暂时只考虑怎么把山石炸开。”
就在这时,山坳外面传来一阵激烈的马蹄声,隐隐有人大喊:“将军!将军!”
李庆安快步走出山坳,只见一名士兵骑在马上,来回拉拽着战马。
“什么事情?”
“将军,贺校尉回来了!”
贺严明没有让他失望,在一名当地羌人的引导下,他们在大通山中段找到了一处优质的天然硫磺矿田,他们搞到了数千斤天然硫磺。
当李庆安赶到海边时,士兵们正从船里将一筐筐硫磺搬上岸,贺严明见李庆安到了,他连忙快走两步,上前半跪行一军礼,“卑职幸不辱命,找到了硫磺矿。”
“没有遭遇吐蕃军吧!”
“没有,卑职有当地羌人为向导,避开了吐蕃人的巡逻队。”
“干得好,这次我记你大功。”
贺严明大喜,他连忙搬过来一筐硫磺,笑道:“听羌人说,祁连山那边硫磺还要多,如果将军不够,我可以再去一趟,弄他娘的几万斤硫磺回来。”
李庆安望着那一块块盼望已久的赤黄色的硫磺晶体,顿时心花怒放,有了它们,他的黑火药便可以横空出世了。
他点点头,回头对众人笑道:“有这几千斤硫磺,咱们的应龙城很快就能修好了。”
有了硫磺,李庆安的黑火药便成功问世了,但如何把它们变成威力巨大的开山将军,却让李庆安费了一番脑筋,黑火药不像炸药,一点点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它需要大剂量的使用,考虑了很久,李庆安决定制作一种简单有效地孩童玩意,他小时候曾被一枚鞭炮炸伤过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炮仗就是用纸将火药一层层的紧裹起来,裹成圆柱体,最后再裹一层铁皮,当它爆炸时,它所产生的冲击气体足以崩裂坚硬的花岗岩。
只用了半天功夫,李庆安便得到了三枚一人高、两尺粗的大炮仗,活像节日里挂在商场门口的那种塑料炮仗大模型,但它却是货真价实的真家伙。
这一次李庆安没有秘密进行了,在数百名唐军的注视下,三名士兵将一枚近百斤重的大炮仗用绳索吊住,小心地安置在半山腰上一处巨大的岩石裂缝里,这一带的岩石破碎,比较容易开采。
放置好炮仗,士兵又将它长达五丈、辨子粗细的导火线拖出裂缝,并将点火端固定在一块木板上,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所有的士兵都退到四百步外,按照李庆安的吩咐用手指堵住了耳朵,剩下的事情便交给李庆安来完成。
李庆安骑马站在百步之外,慢慢地将弓拉开了,一团火苗在他眼前跳跃,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弦一松,火箭按一条抛物线的轨迹射出,带着明火向导火索飞去。
‘咔!’火箭精准地钉在木板上,火苗点燃了固定在上面的导火索,李庆安调转马头向后狂奔,他只跑出两百余步,就只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整个海岛都似乎震动了,他的战马受惊,稀溜溜一声长嘶,前蹄扬起,将他掀翻在地。
李庆安抱住头,密集的小石子铺天盖地飞来,噼噼啪啪地打在他的身上,慢慢地,他侧脸向后望去,只见一股黑烟冲天而起,形成一团蘑菇云,巨大的冲击力将山崖崩裂了,大块岩石坍塌,再看士兵们,几乎都成了雕塑,或站或跪,每个人的嘴巴都张得老大,眼中流露出了惊恐之色。
有了火药的帮助,筑城石料便源源不断而来,将士们士气高涨,一起动手筑城,仅仅二十天后,三丈高的应龙城雏形便出现了。
这天下午,李庆安和平常一样,在应龙城内视察筑城进度,应龙城占地二十余亩,高大坚固,可以容纳两千士兵。
千余名士兵在城内忙碌,他们用石灰和面调成灰浆,把一块块打磨光滑的花岗岩方石砌起,不留一丝空隙,当灰浆干透后,城墙便坚固无比,整个城墙宽约一丈半,中间用黄土夯实。
李庆安走到几名士兵面前,笑问道:“筑城还需要多久?”
士兵们连忙施礼,为首的军士便是在海西解救的汉奴首领罗翰,他的伤已经完全康复了,又重新加入了唐军,他筑城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是应龙城的筑城总指挥。
他拱手道:“将军,再过半个月,应龙城主体便可完成,剩下的便是一些收尾的细活,最多还有一个月。”
李庆安点点头,“进度不仅要快,更重要是保证城堡坚固,能承受得住暴风雨的冲击。”
“将军放心,绝对没有问题!”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大喊,“将军快看,烽火!”
李庆安冲到城墙边,只见波光浩淼的海面尽头,有一缕细细的黑烟升起,那是南方三十里外的三块礁烽火台,李庆安的心一下子收紧了。
吐蕃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