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多铎的毒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阿济格挑开了话头,现场的气氛就活跃了一些,多铎接着就开了口:“还有个事儿......就是日本国入侵朝鲜沿海的事儿,咱们可不能不管啊!
咱们大清要想持久抗明,可不能没有朝鲜这个藩属国!”
顺治接过多铎的话题反问道:“皇太叔,难道朝鲜国比中州还要紧吗?”
多铎笑了笑,道:“中州易攻难守,就是南北交兵的主战场,咱们没有办法把他们挡在外面,只能把明军放进来......就怕他们不来!来了,咱们就能想办法让他们陷进去!
明军陷进中州后,南北交兵就是拼耐力了!谁能持久,谁就取胜。咱们大清占着地利形胜,又有骑兵优势,所以能在中州打巧仗,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少一些。但是终究要往里面投入的!
而明朝投入的人力物力固然会比咱们多几倍,但是人家的国力也是咱的几倍......投得起啊!
所以咱们要想打赢中州之战,就必须先稳住后方,得有钱有粮有西洋火器有民伕丁壮,这才能持之以久,拖垮南明。而咱们的后方就是关外、蒙古、朝鲜这三块了。”
多铎对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和中州之战总体形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中州之战的胜负其实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在经济,在生产,在贸易,在南北两国的综合国力上。
当然,综合国力占据优势并不等于就能赢得中州之战。因为明清双方需要在中州投入的力量是不相等的。
明军是进攻一方,而且没有适合在中州进行战略机动的大骑兵,所以就必须付出更多——至于速战速决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在求战一方机动性不足,而有意拖延一方机动性强大的情况下,要依靠高明的用兵手段迫使对方决战,其实是很困难的。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方面对无法持久的被动局面时,才会兵行险招,让敌人在有利的形势下获得决战的机会......比如明清之间的松锦大战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洪承畴有足够的钱粮和时间,准备充分,稳扎稳打,即便不能大胜,也能逼迫清军撤围(锦州)退兵。
现在的明军兵精粮足,有的是时间,有的是钱粮,而且敌人最热爱的崇祯皇帝也给整成了高高在上的上皇......
所以多铎这个大清国中最会打仗的勇敢王,也不敢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弄险上面,只能做好持久战的的准备。
而要进行一场抗明持久战,大清国就必须获得足以支撑长期战争的资源!
在这个时代,真正重要的战争资源就是四种:一是粮食,二是马匹,三是火器,四是人力。
多铎掰着手指头道:“关外地盘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人口已经增加到了二百几十万,开垦出来的耕地在3000万亩上下。这几年为了与民休息,租税往少了收,也能有200余万。战事如果大起,再翻一倍也是能承受的。所以有关外在,咱们的粮食还是够吃的!”
现在是小冰河期没错,但是真正造成粮食严重减产的其实不是气温过低,而是中原和西北的长期干旱。
而在东北的南部地区,冬季的降雪很多,夏季的雨水也还充沛。虽然冬天的最低气温还是太低了一些,但是夏季还是有两三个月比较暖和,而且日照又特别充足,足够一季的小麦、大豆茁壮成长了。
如果想要靠东北南部这块地盘供养几千万人口,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多铎的“关外王国”只有两三百万人口,所以寒冷的东北平原南部就足够充当粮仓了。
多铎接着又道:“至于马匹,关外北部、西部的草场,加上坝上草原和喀尔喀蒙古,也足够供应了。
而火器和人力都还是比较缺乏的!
其中火器得通过海参崴的毛皮贸易取得......这就需要咱们牢牢控制朝鲜,要不然海参崴港口就在人家的刀口下面摆着了!
至于人力,也得让朝鲜来供一部分!当兵打仗的人力可以指着关内、关外的九旗子弟,但的伕子就得朝鲜人提供了。咱们要用关外的粮食供关内的战事,那就从辽河河套往北京、大同运粮,这可就是1300里到1500里......如果不能沿途设置粮站,并且让民伕屯垦自养,那么转运粮食的损耗可就太大了。千里转运,十不存二啊!
而这运粮、屯田的民伕必须让朝鲜国来出!”
多铎现在提出的运粮方式称为“接力运输”,就是将1500里的运粮距离,按照几天一段的标准,拆分成数十段。在运输线沿途设置数十个粮站。每个粮站都管辖数量不等的民伕、车辆、牲畜——因为运粮车队本身就有消耗,粮食从发运点开始,在运输过程中应该是一天比一天少的......民伕和牲口都要吃啊!
所以设置中转站,搞一站一站的接力运输,就能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减少民伕和牲口——粮食少了,运粮的人畜当然要及时减少,要不然就浪费了。
如果能在中转站附近开垦屯田,解决民伕和牲口的口粮,那么运输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但是这样一来,运粮和开垦的民伕就得长期服役,家里面可就顾不上了......而且,多铎也不能让那些民伕带上家眷啊,因为家眷也是要吃喝的!
所以这些民伕的家人恐怕就得挨饿了,家乡的土地也得抛荒,因此多铎不能让关外的九旗丁壮去干,只能用朝鲜人!
多铎又说:“另外,关外军出征时还要带上一批随军的民伕,如果出兵五万,随军民壮的数量不能少于三万。关外驱马耕田的旗民(其实都是汉人)一丁至少可种五十亩田,如果发三万丁壮随军,就得抛荒150万亩,减收数百万石......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能过分动用关外的人力,所以就得用朝鲜人了。
所以关东的兵马,首先得应付朝鲜那边的乱子!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年内应该就能有了了解。”
也就是说,关内和准格尔那边的乱子,多铎暂时管不了啦......
顺治皇帝开口问:“皇太叔,您说准格尔部的乱子怎么办?还管不管了?”
“当然得管!”多铎笑道,“要不管......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早晚乱套!”
“怎么管?”顺治又问,“由谁出兵,从哪儿出兵?”
“这是蒙古人的事情,当然由蒙古人出兵了!”多铎笑道,“皇上您不是蒙古大汗吗?那就给科尔沁部和喀尔喀三汗部下诏,命他们出兵攻打明朝的榆林镇......咱们再调几个红夷大炮牛录去助战,这样就行了。”
“能打下来?”顺治不大确定。
“肯定打不下来!”多铎笑道,“不过没有关系,榆林镇长城有一千五百里,那个代王朱慈炯手头才多少人?怎么守得过来?只要打破一段边墙,那些蒙古人就能进去抢一把了!
朱慈炯如果应付不过来,那么朱慈烺就得出兵去帮忙,不管出多少,总归能减轻中州方面的压力。
至于中州之战和十四格格出嫁的事儿......皇上的安排就挺好啊!中州三藩的地盘名义上就给格格当嫁妆,但实际上得让三藩守城以抗!
与此同时,皇上已经集结兵力于开封府境内的黄河两岸,设立河南大营和河北大营!”
“设这两个大营有什么用?”顺治问。
多铎笑道:“当然是为了在必要时候扒开黄河大坝,水淹明朝诸军啊!”
顺治一惊:“十五叔,咱们要这样干,十四格格还能活吗?”
阿济格挑开了话头,现场的气氛就活跃了一些,多铎接着就开了口:“还有个事儿......就是日本国入侵朝鲜沿海的事儿,咱们可不能不管啊!
咱们大清要想持久抗明,可不能没有朝鲜这个藩属国!”
顺治接过多铎的话题反问道:“皇太叔,难道朝鲜国比中州还要紧吗?”
多铎笑了笑,道:“中州易攻难守,就是南北交兵的主战场,咱们没有办法把他们挡在外面,只能把明军放进来......就怕他们不来!来了,咱们就能想办法让他们陷进去!
明军陷进中州后,南北交兵就是拼耐力了!谁能持久,谁就取胜。咱们大清占着地利形胜,又有骑兵优势,所以能在中州打巧仗,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少一些。但是终究要往里面投入的!
而明朝投入的人力物力固然会比咱们多几倍,但是人家的国力也是咱的几倍......投得起啊!
所以咱们要想打赢中州之战,就必须先稳住后方,得有钱有粮有西洋火器有民伕丁壮,这才能持之以久,拖垮南明。而咱们的后方就是关外、蒙古、朝鲜这三块了。”
多铎对南北双方力量对比和中州之战总体形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
中州之战的胜负其实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之外,在经济,在生产,在贸易,在南北两国的综合国力上。
当然,综合国力占据优势并不等于就能赢得中州之战。因为明清双方需要在中州投入的力量是不相等的。
明军是进攻一方,而且没有适合在中州进行战略机动的大骑兵,所以就必须付出更多——至于速战速决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在求战一方机动性不足,而有意拖延一方机动性强大的情况下,要依靠高明的用兵手段迫使对方决战,其实是很困难的。
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方面对无法持久的被动局面时,才会兵行险招,让敌人在有利的形势下获得决战的机会......比如明清之间的松锦大战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洪承畴有足够的钱粮和时间,准备充分,稳扎稳打,即便不能大胜,也能逼迫清军撤围(锦州)退兵。
现在的明军兵精粮足,有的是时间,有的是钱粮,而且敌人最热爱的崇祯皇帝也给整成了高高在上的上皇......
所以多铎这个大清国中最会打仗的勇敢王,也不敢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弄险上面,只能做好持久战的的准备。
而要进行一场抗明持久战,大清国就必须获得足以支撑长期战争的资源!
在这个时代,真正重要的战争资源就是四种:一是粮食,二是马匹,三是火器,四是人力。
多铎掰着手指头道:“关外地盘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人口已经增加到了二百几十万,开垦出来的耕地在3000万亩上下。这几年为了与民休息,租税往少了收,也能有200余万。战事如果大起,再翻一倍也是能承受的。所以有关外在,咱们的粮食还是够吃的!”
现在是小冰河期没错,但是真正造成粮食严重减产的其实不是气温过低,而是中原和西北的长期干旱。
而在东北的南部地区,冬季的降雪很多,夏季的雨水也还充沛。虽然冬天的最低气温还是太低了一些,但是夏季还是有两三个月比较暖和,而且日照又特别充足,足够一季的小麦、大豆茁壮成长了。
如果想要靠东北南部这块地盘供养几千万人口,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多铎的“关外王国”只有两三百万人口,所以寒冷的东北平原南部就足够充当粮仓了。
多铎接着又道:“至于马匹,关外北部、西部的草场,加上坝上草原和喀尔喀蒙古,也足够供应了。
而火器和人力都还是比较缺乏的!
其中火器得通过海参崴的毛皮贸易取得......这就需要咱们牢牢控制朝鲜,要不然海参崴港口就在人家的刀口下面摆着了!
至于人力,也得让朝鲜来供一部分!当兵打仗的人力可以指着关内、关外的九旗子弟,但的伕子就得朝鲜人提供了。咱们要用关外的粮食供关内的战事,那就从辽河河套往北京、大同运粮,这可就是1300里到1500里......如果不能沿途设置粮站,并且让民伕屯垦自养,那么转运粮食的损耗可就太大了。千里转运,十不存二啊!
而这运粮、屯田的民伕必须让朝鲜国来出!”
多铎现在提出的运粮方式称为“接力运输”,就是将1500里的运粮距离,按照几天一段的标准,拆分成数十段。在运输线沿途设置数十个粮站。每个粮站都管辖数量不等的民伕、车辆、牲畜——因为运粮车队本身就有消耗,粮食从发运点开始,在运输过程中应该是一天比一天少的......民伕和牲口都要吃啊!
所以设置中转站,搞一站一站的接力运输,就能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减少民伕和牲口——粮食少了,运粮的人畜当然要及时减少,要不然就浪费了。
如果能在中转站附近开垦屯田,解决民伕和牲口的口粮,那么运输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但是这样一来,运粮和开垦的民伕就得长期服役,家里面可就顾不上了......而且,多铎也不能让那些民伕带上家眷啊,因为家眷也是要吃喝的!
所以这些民伕的家人恐怕就得挨饿了,家乡的土地也得抛荒,因此多铎不能让关外的九旗丁壮去干,只能用朝鲜人!
多铎又说:“另外,关外军出征时还要带上一批随军的民伕,如果出兵五万,随军民壮的数量不能少于三万。关外驱马耕田的旗民(其实都是汉人)一丁至少可种五十亩田,如果发三万丁壮随军,就得抛荒150万亩,减收数百万石......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能过分动用关外的人力,所以就得用朝鲜人了。
所以关东的兵马,首先得应付朝鲜那边的乱子!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年内应该就能有了了解。”
也就是说,关内和准格尔那边的乱子,多铎暂时管不了啦......
顺治皇帝开口问:“皇太叔,您说准格尔部的乱子怎么办?还管不管了?”
“当然得管!”多铎笑道,“要不管......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早晚乱套!”
“怎么管?”顺治又问,“由谁出兵,从哪儿出兵?”
“这是蒙古人的事情,当然由蒙古人出兵了!”多铎笑道,“皇上您不是蒙古大汗吗?那就给科尔沁部和喀尔喀三汗部下诏,命他们出兵攻打明朝的榆林镇......咱们再调几个红夷大炮牛录去助战,这样就行了。”
“能打下来?”顺治不大确定。
“肯定打不下来!”多铎笑道,“不过没有关系,榆林镇长城有一千五百里,那个代王朱慈炯手头才多少人?怎么守得过来?只要打破一段边墙,那些蒙古人就能进去抢一把了!
朱慈炯如果应付不过来,那么朱慈烺就得出兵去帮忙,不管出多少,总归能减轻中州方面的压力。
至于中州之战和十四格格出嫁的事儿......皇上的安排就挺好啊!中州三藩的地盘名义上就给格格当嫁妆,但实际上得让三藩守城以抗!
与此同时,皇上已经集结兵力于开封府境内的黄河两岸,设立河南大营和河北大营!”
“设这两个大营有什么用?”顺治问。
多铎笑道:“当然是为了在必要时候扒开黄河大坝,水淹明朝诸军啊!”
顺治一惊:“十五叔,咱们要这样干,十四格格还能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