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 第1057章 收到范大人的信
第1057章 收到范大人的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最新章节!
第1057章 收到范大人的信
只可惜这位使臣从来不落单,身边跟着的总是一队队的兵马,将他护得紧紧地,简直是无从下手。
这日夜里,苏义正在书房里处理公务,他最近想在巴蜀置商会,设市场指点价,不想这些买卖全部落入地方世家的手中,从而壮大了他们的财力,将来待他一走,又合起伙来欺负外放官员。
多亏得他在姐姐身边耳濡目染多年,对这些地方世家行商的手段了如指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卫成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说是京城里范大人送来的。
苏义有些疑惑,刑部尚书范大人为何写信给他?
苏义展信一看,呆了呆,而后他将信烧了。
其实他早就知道当年的事,当初他怀疑的是孙蒲,后来又不像,尤其在与岳父谈话中,无意中得到消息,那会儿孙蒲正想方设法成为宁家的女婿,那么要针对他的话,恐怕就没有这个精力了。
余下的便是范海和韩跃,而韩跃本就是受害者,所以他认为应该是范海,原本无法完全证明的,直到韩跃有一次与他喝酒的时候,说起范海临行前去巴蜀时说的话,他便笃定是他了。
为何这一次苏义还是将他提为知州,不是他要以德报怨,而是他身为使臣的职责,范海来了巴蜀一直兢兢业业,甚至为此连妻子都没了,若不是他们来了他可能性命也没了。
就事论事,他做知县时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与政迹,的确能得以提升,尤其这一次他来管理整个巴蜀,范海也出了不少主意,苏义也发现他的确是有些能耐的。
所以抛开个人因素,他可以得到这知州位,不过今日收到范大人的信后,苏义再次得以彻底的证实,心头却还是不舒服的。
卫成不知范大人写了什么,只看到苏义忽然变得沉默起来,颇有些担忧,不由问道:“莫不是京城里出事儿了?”
苏义摇头,“京城里无事,皇上也同意了我的提议,不日便有公文下来。”
这可是好事,可是卫成却没有在苏义的脸上看到半点开心,反而有些心事沉沉。
几日后苏义得到了京城的委任文书,翰林院里会派出五位士子外放巴蜀为官,其中地方知县一名,通判一名,另三名为各地县丞。
苏义便召来各地方官员于议事厅,将此事传了下来,想来这五位官员也准备要来了。
在议事厅上,苏义将胡知州调入京城任职一事说了出来,胡庸心中大喜,他很感激苏义的提拔,同时也高兴女儿能嫁入太子府,这不,才入门几个月,他就能升官了,还能回京城里去。
而苏义提到范海为通义郡知州之时,眼神朝范海看来,有些复杂。
范海并没有注意到,他实在太高兴了,居然能一口气升为五品知州,果然外放为官才有机会,在京城翰林院里呆几年,最后不也得外放为官么?他当来不得不来巴蜀,还好福大命大。
范海朝苏义行了一礼,接了旨意。
议事厅的事谈完了,散场时,苏义将范海留了下来。
厅前只坐着两人,范海不由感激的对苏义说道:“多谢苏大人提携,下官感激不尽。”
苏义看着范海,而后笑了笑,“范大人不必感激我,这也是你应得的,只是我有些不明白,当年范大人怎么外放到巴蜀来了。”
苏义原本不想说的,可是想到范井的信,他又忍不住问出了口。
范海听到这儿,心中十分愧疚,他连忙起身,却是朝苏义跪了下来,苏义微愕。
范海却是叹了口气,将当年的事说了,正好今个儿他才升官,如今又不得不坦诚藏在心中多年的事,这几年在巴蜀,他看透了生死,如今能得以升官,他贪恋,但也不得不坦白,就算这官没得做了他也不后悔。
苏义听到范海这一番话,原本沉闷的心情瞬间开朗,随后还是叫他起了身,两人眼下来说,他虽为使臣,但官阶是不及范海高的。
范海没想到苏义并没有恼怒,他心中越发的愧疚,心想着,以后若能回京城,必定报了苏义这份恩情。
两位同年解开多年的心结,再共事,似乎更加的融洽了。
苏义想开商会一事,得到范海的支持,他不得不佩服苏义的头脑,什么都能想得到。
有了范海的支持,苏义施展起来就更快了,想到媳妇儿夏末就要生孩子,心里有些着急,不知道能不能赶回去呢。
苏义忙着政务上的事,时烨却是忙着搜罗巴蜀的吃食,同时他在没收私船场的时候,看中了一艘漂亮的小船,那船极为结实,而且很小,前头的铸造与普通的船不同,能从天险穿过而不沉。
于是无所事事的逍遥王时烨,就异想天开的,在官船场弄了一艘大船,将这一艘小船送回京城的同时,想着那大船上还有不少空间,要不要运去一些好玩好吃的给媳妇儿呢?
时烨发现当地居然也有荔枝,与在岭南时吃的一样美味,可惜还不曾熟,于是他没事的时候找了当地的果农将荔枝催熟了,又为了保鲜,生怕半路坏了,于是将荔枝树给连根拔起,派上当地的果农一路相随照顾荔枝树。
就这么嚣张的装上船,派了副将走了水路。
苏义原本忙于政务,直到看到一直想回京城却因为他不能回京城的姐夫,竟然为了让姐姐吃到新鲜荔枝而如此大动干戈,颇有些郁闷,不由得向时烨建议道:“姐夫这么一来,我姐在京城可就要出名了,到时许是朝中会有朝臣弹颏姐夫的。”
时烨听后不以为意,看着已经远去的大船,说道:“巴蜀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岳母和你姐姐曾住在岭南吃过荔枝,如今几年不曾回去,必是想念,如今我在巴蜀正好看到,荔枝虽不曾全熟,但一路运去,到了京城也熟透了,能让她们尝尝也是挺好的。”
“为了不使朝中大臣弹劾我,我自是将此事做周全了的。”
第1057章 收到范大人的信
只可惜这位使臣从来不落单,身边跟着的总是一队队的兵马,将他护得紧紧地,简直是无从下手。
这日夜里,苏义正在书房里处理公务,他最近想在巴蜀置商会,设市场指点价,不想这些买卖全部落入地方世家的手中,从而壮大了他们的财力,将来待他一走,又合起伙来欺负外放官员。
多亏得他在姐姐身边耳濡目染多年,对这些地方世家行商的手段了如指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卫成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说是京城里范大人送来的。
苏义有些疑惑,刑部尚书范大人为何写信给他?
苏义展信一看,呆了呆,而后他将信烧了。
其实他早就知道当年的事,当初他怀疑的是孙蒲,后来又不像,尤其在与岳父谈话中,无意中得到消息,那会儿孙蒲正想方设法成为宁家的女婿,那么要针对他的话,恐怕就没有这个精力了。
余下的便是范海和韩跃,而韩跃本就是受害者,所以他认为应该是范海,原本无法完全证明的,直到韩跃有一次与他喝酒的时候,说起范海临行前去巴蜀时说的话,他便笃定是他了。
为何这一次苏义还是将他提为知州,不是他要以德报怨,而是他身为使臣的职责,范海来了巴蜀一直兢兢业业,甚至为此连妻子都没了,若不是他们来了他可能性命也没了。
就事论事,他做知县时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与政迹,的确能得以提升,尤其这一次他来管理整个巴蜀,范海也出了不少主意,苏义也发现他的确是有些能耐的。
所以抛开个人因素,他可以得到这知州位,不过今日收到范大人的信后,苏义再次得以彻底的证实,心头却还是不舒服的。
卫成不知范大人写了什么,只看到苏义忽然变得沉默起来,颇有些担忧,不由问道:“莫不是京城里出事儿了?”
苏义摇头,“京城里无事,皇上也同意了我的提议,不日便有公文下来。”
这可是好事,可是卫成却没有在苏义的脸上看到半点开心,反而有些心事沉沉。
几日后苏义得到了京城的委任文书,翰林院里会派出五位士子外放巴蜀为官,其中地方知县一名,通判一名,另三名为各地县丞。
苏义便召来各地方官员于议事厅,将此事传了下来,想来这五位官员也准备要来了。
在议事厅上,苏义将胡知州调入京城任职一事说了出来,胡庸心中大喜,他很感激苏义的提拔,同时也高兴女儿能嫁入太子府,这不,才入门几个月,他就能升官了,还能回京城里去。
而苏义提到范海为通义郡知州之时,眼神朝范海看来,有些复杂。
范海并没有注意到,他实在太高兴了,居然能一口气升为五品知州,果然外放为官才有机会,在京城翰林院里呆几年,最后不也得外放为官么?他当来不得不来巴蜀,还好福大命大。
范海朝苏义行了一礼,接了旨意。
议事厅的事谈完了,散场时,苏义将范海留了下来。
厅前只坐着两人,范海不由感激的对苏义说道:“多谢苏大人提携,下官感激不尽。”
苏义看着范海,而后笑了笑,“范大人不必感激我,这也是你应得的,只是我有些不明白,当年范大人怎么外放到巴蜀来了。”
苏义原本不想说的,可是想到范井的信,他又忍不住问出了口。
范海听到这儿,心中十分愧疚,他连忙起身,却是朝苏义跪了下来,苏义微愕。
范海却是叹了口气,将当年的事说了,正好今个儿他才升官,如今又不得不坦诚藏在心中多年的事,这几年在巴蜀,他看透了生死,如今能得以升官,他贪恋,但也不得不坦白,就算这官没得做了他也不后悔。
苏义听到范海这一番话,原本沉闷的心情瞬间开朗,随后还是叫他起了身,两人眼下来说,他虽为使臣,但官阶是不及范海高的。
范海没想到苏义并没有恼怒,他心中越发的愧疚,心想着,以后若能回京城,必定报了苏义这份恩情。
两位同年解开多年的心结,再共事,似乎更加的融洽了。
苏义想开商会一事,得到范海的支持,他不得不佩服苏义的头脑,什么都能想得到。
有了范海的支持,苏义施展起来就更快了,想到媳妇儿夏末就要生孩子,心里有些着急,不知道能不能赶回去呢。
苏义忙着政务上的事,时烨却是忙着搜罗巴蜀的吃食,同时他在没收私船场的时候,看中了一艘漂亮的小船,那船极为结实,而且很小,前头的铸造与普通的船不同,能从天险穿过而不沉。
于是无所事事的逍遥王时烨,就异想天开的,在官船场弄了一艘大船,将这一艘小船送回京城的同时,想着那大船上还有不少空间,要不要运去一些好玩好吃的给媳妇儿呢?
时烨发现当地居然也有荔枝,与在岭南时吃的一样美味,可惜还不曾熟,于是他没事的时候找了当地的果农将荔枝催熟了,又为了保鲜,生怕半路坏了,于是将荔枝树给连根拔起,派上当地的果农一路相随照顾荔枝树。
就这么嚣张的装上船,派了副将走了水路。
苏义原本忙于政务,直到看到一直想回京城却因为他不能回京城的姐夫,竟然为了让姐姐吃到新鲜荔枝而如此大动干戈,颇有些郁闷,不由得向时烨建议道:“姐夫这么一来,我姐在京城可就要出名了,到时许是朝中会有朝臣弹颏姐夫的。”
时烨听后不以为意,看着已经远去的大船,说道:“巴蜀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岳母和你姐姐曾住在岭南吃过荔枝,如今几年不曾回去,必是想念,如今我在巴蜀正好看到,荔枝虽不曾全熟,但一路运去,到了京城也熟透了,能让她们尝尝也是挺好的。”
“为了不使朝中大臣弹劾我,我自是将此事做周全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