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光影的痕迹(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时空特警最新章节!
从于仲达的家出来,总要经过两个路口。
第一个路口,有一个交警,年龄大一些。第二个路口,也有一个交警,他比较年轻。
于仲达有工作,但也只是工作。业余时间,他酷爱摄影,并且为此每个周末会到首都艺术大学摄影专业去听课。
星期六早晨,伴着第一缕探进房里的阳光,于仲达睁开了眼睛。他喜欢北方的阳光,特别是听一个南方的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终年阴沉之后。
当于仲达坐在客厅里端起咖啡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在阳台上晒衣服了。她背对着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浅蓝的天空下,雪白的衬衫在清新的晨风中轻轻扬起,很像洗衣粉广告里的情景。斜射的天光打在她身上,在她身周勾勒出晶莹而柔和的梦幻般的感觉。
于仲达不由得看出了神,抬起双手合成一个镜头,看她在里面的形象。
背影里,他的妻子显得很愉快。
于仲达正要起身去拿机器,她却已知道了他的想法。
“别老拿我当作业。”她笑道,“出去拍点别的吧。又要学,又要偷懒,那怎么行?”
于仲达也笑,起身去换衣服。
明天他要交的作业是,选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三种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模式各拍一张片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对三度空间表现方法的理解。
他打算先走出家门,边走边看,找到感觉再说。
虽然已是初冬,外面有点冷,但并不让人难受。他背着相机,沿着东单大街向前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零碎地洒下来,有着奇异的动感。因为今天是周末,人行道上人很多,大家摩肩接踵,大都很轻松,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在于仲达的眼里,东单大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小时候,背着书包连蹦带跳地走过外交部街、内务部街、兵马司,还有后来用庚子赔款建的协和医院和基督教神学院,走进附近那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时,他总会想,几百年前的这条街上都是些什么人呢?当年这所名为京都八旗子弟第五学堂的学校里,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呢?
尤其是冬天,一片萧瑟的气象中,这些古老的街名在大雪中飞舞的时候,他总会站在那里发好一阵呆,仿佛能听到伴随着启明星升起时,那穿越街道的清脆的马蹄声。
然后,他长大了,上中学,上大学。这里拆了墙,拆了院子。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美。现在,只要往路边一站,便能感觉到万丈红尘的繁华扑面而来。
现在这条街,叫银街。
此时,他悠闲地走过街旁矗立着的一座座五星级酒店、豪华商厦、优雅的大剧院、风格各异的专卖店,来到了第一个路口。
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中央,那位年长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笔挺的警服上,有种令人眼前发亮的意味。
他停住脚步。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路口,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里。今天,就是它吧。
因为是一个丁字路口,所以他选了一个极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让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所有的背景物体则完全对称地分布在画面上。选定拍摄点后,他拿起相机,先调成矩阵模式,然后拉了一个大广角,拍了两张。然后,他将相机调成中央重点模式,推了一个中景,又拍了两张。最后,他调到重点模式,将镜头直推到头,选定路口中央交警的头部,让他从肩章到帽徽的脸部充满画面,拍下这个场景的最后两张。
既然拍了一个路口,索性接着拍另一个路口。就像每天离家,经过了这个路口后,必然要经过另一个路口一样。两个路口放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
第二个路口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中央依然站着那位年轻的交警。
于仲达选了路口的东北角做拍摄地点,这样可以使画面上的景物以及光线效果都能严格地符合传统美学的要求。然后,他按着完全一样的方式,矩阵、中央重点、重点,全景、中景、特写,拍完了一组照片。
于仲达深吸一口气,拿着相机,虚化眼前的所有声相,回忆了今天拍摄的全过程:每张图片的感觉,很好;相机的功能操作,准确无误。于是他愉快地盖上镜头盖,将双臂放在栏杆上,开始欣赏沐浴在明媚阳光里的这条著名大街。
忽然,一辆紫罗兰色的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直冲过来。
于仲达有些意外。他每天都会看到这辆车经过这个路口,但不是在这个时间。不过,谁知道呢?他也常常一天数次经过同一个路口。
紫罗兰色的秀丽越野仍然像往常一样,以在这种交通拥挤的地方不该有的高速划过路口,转弯开走了。这回于仲达看清了,驾驶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美女。
不远处,那位年轻的交警淡淡地瞥了那车一眼,继续他的指挥。
于仲达兴致勃勃地回家,把照片扩印出来,拿着看了又看。
他的妻子看见了,笑道:“是不是挺得意?”
他点头,“有点。”
妻子的笑脸很明媚,偶尔却感觉有些模糊。他眨眨眼睛,有些不明所以,但很快就忘记了,笑着将视线转到照片上。
第一个路口的照片,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工整对称。那位年长交警居于中央,给人一种极为端正稳定的感觉。第二个路口的照片,人物、景物为四分之三的侧面、四分之三的光线,那位年轻的交警在右侧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感觉既坚实有力又生动优美。尤其是那两张交警头部的特写,一下子就抓住了观者的注意力。
那张年长交警的照片,背景是清晨的蔚蓝天空,画面正中的交警,两肩平正,头向一侧,面部沉静,目光深厚,物我两忘的注视着他的工作区域。早晨橘红的暖色阳光,为他的脸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看上去既尊严又坚定。
那位年轻交警的照片,背景是被彻底虚化的车流,彩色的汽车成为一块块朦胧的色彩,衬托着他年轻又自信的面部。拍摄这张照片时,他恰好抓住了年轻交警脱帽准备擦汗的一瞬间。上午的阳光照得他满头乌发熠熠生辉,额上细小的汗珠闪闪发亮,专注而机敏的眼睛仍然注视着路口的一切。
真是好极了。
之后的几天如流水一般,波澜不惊地过去了。日常生活乏善可陈。于仲达与妻子相敬如宾,白天各自工作,回来后公式化地一起吃饭,偶尔聊聊天。情绪好的时候,两人会谈笑风生,互相调侃,关注八卦消息。如果心情不好,通常是妻子独自在客厅看电影,于仲达去书房研究摄影技术。晚上,两人分房而居,从没有亲密接触。奇怪的是,两人都对这样的相处方式很满意。
就这样,直到周末。
这天,窗外飘起了蒙蒙细雨。夹着细雨的轻风从半开的窗户吹进来,窗边的绿萝枝叶飘摇。于仲达斜靠在床头,看着细细的雨滴从绿萝的叶尖上滴下来,想着自从上周拍完路口,看过样片后,好像有些什么东西总是不能释怀,在心底萦绕着一丝淡淡的渴望,想要再到那两个路口看看,去找寻那丝渴望的原因。
于是,他起了床。他妻子的卧室房门紧闭,显然她还没起。他没惊动她,在隔壁小孩的读书声中悄然出门,走向细雨中的路口。
一下雨,天就降了温,人们呼出的气息在空中凝成白烟。寒澈的空气里,路口行人稀少,但车流依旧。于仲达打着伞,站在雨中,注视着正在路口工作的年长交警。
他穿着一件警用雨衣,稳如泰山地站在路口中央,指挥动作深厚沉静,放行时左臂平伸,舒展自然,右臂频频抬起,准确凝重。就这样在路口的三个方向,他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变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完全相同的动作,无暇顾及打在脸上的冷雨。
各个方向的车都安静而规矩地排列等候,没有喇叭声,只有细碎的雨声和车轮辗过水洼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车流像河水一样舒缓地驶过路口,去往它们的目的地。
在另一个路口,那位年轻的交警挺拔地站在雨中,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脸上洋溢着自信。那目光,像在看待自己的领地,机敏地扫视着路口的各个方向。他的指挥动作优美流畅,犹如舞蹈,在车流组成的音乐中绵绵不绝。车辆在他身周驰过,如伴奏的旋律,而他则沉浸在工作的艺术中。
离开时,霏霏的细雨微风仍然诗情画意地漫天飘洒,于仲达举着雨伞,在这条穿着似锦外衣的古老街道上漫步。
回家后,他拿出底片,到图片社为他们放了两张非常大的照片,再精心贴上展示背板,愉快地等着下个周末的到来。
自此,每天早晨上班时,他的心底都多了几分牵挂。
有时候,他的车会堵在路口,然后他就安静地看着他们,看着初升的朝阳斜斜地照射在他们脸上。他们的双眼闪烁着光芒,动作迅速地疏散交通。
有时候,冷冷的雨袭击着这个城市,他会透过雨刮器不断扫过的前窗静静地注视他们。他们的身影会在他的视野里慢慢扩大,渐渐清晰,然后轻轻地从侧面车窗滑过。
他感觉一直有着莫明恍惚和迷茫怅惘的心越来越宁静。
从于仲达的家出来,总要经过两个路口。
第一个路口,有一个交警,年龄大一些。第二个路口,也有一个交警,他比较年轻。
于仲达有工作,但也只是工作。业余时间,他酷爱摄影,并且为此每个周末会到首都艺术大学摄影专业去听课。
星期六早晨,伴着第一缕探进房里的阳光,于仲达睁开了眼睛。他喜欢北方的阳光,特别是听一个南方的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终年阴沉之后。
当于仲达坐在客厅里端起咖啡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在阳台上晒衣服了。她背对着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浅蓝的天空下,雪白的衬衫在清新的晨风中轻轻扬起,很像洗衣粉广告里的情景。斜射的天光打在她身上,在她身周勾勒出晶莹而柔和的梦幻般的感觉。
于仲达不由得看出了神,抬起双手合成一个镜头,看她在里面的形象。
背影里,他的妻子显得很愉快。
于仲达正要起身去拿机器,她却已知道了他的想法。
“别老拿我当作业。”她笑道,“出去拍点别的吧。又要学,又要偷懒,那怎么行?”
于仲达也笑,起身去换衣服。
明天他要交的作业是,选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三种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模式各拍一张片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对三度空间表现方法的理解。
他打算先走出家门,边走边看,找到感觉再说。
虽然已是初冬,外面有点冷,但并不让人难受。他背着相机,沿着东单大街向前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零碎地洒下来,有着奇异的动感。因为今天是周末,人行道上人很多,大家摩肩接踵,大都很轻松,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在于仲达的眼里,东单大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小时候,背着书包连蹦带跳地走过外交部街、内务部街、兵马司,还有后来用庚子赔款建的协和医院和基督教神学院,走进附近那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时,他总会想,几百年前的这条街上都是些什么人呢?当年这所名为京都八旗子弟第五学堂的学校里,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呢?
尤其是冬天,一片萧瑟的气象中,这些古老的街名在大雪中飞舞的时候,他总会站在那里发好一阵呆,仿佛能听到伴随着启明星升起时,那穿越街道的清脆的马蹄声。
然后,他长大了,上中学,上大学。这里拆了墙,拆了院子。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美。现在,只要往路边一站,便能感觉到万丈红尘的繁华扑面而来。
现在这条街,叫银街。
此时,他悠闲地走过街旁矗立着的一座座五星级酒店、豪华商厦、优雅的大剧院、风格各异的专卖店,来到了第一个路口。
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中央,那位年长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笔挺的警服上,有种令人眼前发亮的意味。
他停住脚步。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路口,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里。今天,就是它吧。
因为是一个丁字路口,所以他选了一个极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让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所有的背景物体则完全对称地分布在画面上。选定拍摄点后,他拿起相机,先调成矩阵模式,然后拉了一个大广角,拍了两张。然后,他将相机调成中央重点模式,推了一个中景,又拍了两张。最后,他调到重点模式,将镜头直推到头,选定路口中央交警的头部,让他从肩章到帽徽的脸部充满画面,拍下这个场景的最后两张。
既然拍了一个路口,索性接着拍另一个路口。就像每天离家,经过了这个路口后,必然要经过另一个路口一样。两个路口放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
第二个路口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中央依然站着那位年轻的交警。
于仲达选了路口的东北角做拍摄地点,这样可以使画面上的景物以及光线效果都能严格地符合传统美学的要求。然后,他按着完全一样的方式,矩阵、中央重点、重点,全景、中景、特写,拍完了一组照片。
于仲达深吸一口气,拿着相机,虚化眼前的所有声相,回忆了今天拍摄的全过程:每张图片的感觉,很好;相机的功能操作,准确无误。于是他愉快地盖上镜头盖,将双臂放在栏杆上,开始欣赏沐浴在明媚阳光里的这条著名大街。
忽然,一辆紫罗兰色的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直冲过来。
于仲达有些意外。他每天都会看到这辆车经过这个路口,但不是在这个时间。不过,谁知道呢?他也常常一天数次经过同一个路口。
紫罗兰色的秀丽越野仍然像往常一样,以在这种交通拥挤的地方不该有的高速划过路口,转弯开走了。这回于仲达看清了,驾驶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美女。
不远处,那位年轻的交警淡淡地瞥了那车一眼,继续他的指挥。
于仲达兴致勃勃地回家,把照片扩印出来,拿着看了又看。
他的妻子看见了,笑道:“是不是挺得意?”
他点头,“有点。”
妻子的笑脸很明媚,偶尔却感觉有些模糊。他眨眨眼睛,有些不明所以,但很快就忘记了,笑着将视线转到照片上。
第一个路口的照片,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工整对称。那位年长交警居于中央,给人一种极为端正稳定的感觉。第二个路口的照片,人物、景物为四分之三的侧面、四分之三的光线,那位年轻的交警在右侧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感觉既坚实有力又生动优美。尤其是那两张交警头部的特写,一下子就抓住了观者的注意力。
那张年长交警的照片,背景是清晨的蔚蓝天空,画面正中的交警,两肩平正,头向一侧,面部沉静,目光深厚,物我两忘的注视着他的工作区域。早晨橘红的暖色阳光,为他的脸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看上去既尊严又坚定。
那位年轻交警的照片,背景是被彻底虚化的车流,彩色的汽车成为一块块朦胧的色彩,衬托着他年轻又自信的面部。拍摄这张照片时,他恰好抓住了年轻交警脱帽准备擦汗的一瞬间。上午的阳光照得他满头乌发熠熠生辉,额上细小的汗珠闪闪发亮,专注而机敏的眼睛仍然注视着路口的一切。
真是好极了。
之后的几天如流水一般,波澜不惊地过去了。日常生活乏善可陈。于仲达与妻子相敬如宾,白天各自工作,回来后公式化地一起吃饭,偶尔聊聊天。情绪好的时候,两人会谈笑风生,互相调侃,关注八卦消息。如果心情不好,通常是妻子独自在客厅看电影,于仲达去书房研究摄影技术。晚上,两人分房而居,从没有亲密接触。奇怪的是,两人都对这样的相处方式很满意。
就这样,直到周末。
这天,窗外飘起了蒙蒙细雨。夹着细雨的轻风从半开的窗户吹进来,窗边的绿萝枝叶飘摇。于仲达斜靠在床头,看着细细的雨滴从绿萝的叶尖上滴下来,想着自从上周拍完路口,看过样片后,好像有些什么东西总是不能释怀,在心底萦绕着一丝淡淡的渴望,想要再到那两个路口看看,去找寻那丝渴望的原因。
于是,他起了床。他妻子的卧室房门紧闭,显然她还没起。他没惊动她,在隔壁小孩的读书声中悄然出门,走向细雨中的路口。
一下雨,天就降了温,人们呼出的气息在空中凝成白烟。寒澈的空气里,路口行人稀少,但车流依旧。于仲达打着伞,站在雨中,注视着正在路口工作的年长交警。
他穿着一件警用雨衣,稳如泰山地站在路口中央,指挥动作深厚沉静,放行时左臂平伸,舒展自然,右臂频频抬起,准确凝重。就这样在路口的三个方向,他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变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完全相同的动作,无暇顾及打在脸上的冷雨。
各个方向的车都安静而规矩地排列等候,没有喇叭声,只有细碎的雨声和车轮辗过水洼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车流像河水一样舒缓地驶过路口,去往它们的目的地。
在另一个路口,那位年轻的交警挺拔地站在雨中,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脸上洋溢着自信。那目光,像在看待自己的领地,机敏地扫视着路口的各个方向。他的指挥动作优美流畅,犹如舞蹈,在车流组成的音乐中绵绵不绝。车辆在他身周驰过,如伴奏的旋律,而他则沉浸在工作的艺术中。
离开时,霏霏的细雨微风仍然诗情画意地漫天飘洒,于仲达举着雨伞,在这条穿着似锦外衣的古老街道上漫步。
回家后,他拿出底片,到图片社为他们放了两张非常大的照片,再精心贴上展示背板,愉快地等着下个周末的到来。
自此,每天早晨上班时,他的心底都多了几分牵挂。
有时候,他的车会堵在路口,然后他就安静地看着他们,看着初升的朝阳斜斜地照射在他们脸上。他们的双眼闪烁着光芒,动作迅速地疏散交通。
有时候,冷冷的雨袭击着这个城市,他会透过雨刮器不断扫过的前窗静静地注视他们。他们的身影会在他的视野里慢慢扩大,渐渐清晰,然后轻轻地从侧面车窗滑过。
他感觉一直有着莫明恍惚和迷茫怅惘的心越来越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