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5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这些年来海汉能够高效地统治面积日益庞大的疆域,除了精心建立的官僚体系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便是通过电台构建起来的远程信息传输体系。有了超越时代的电报网络,出自胜利堡的各种政令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送达包括海外殖民地在内的统治区,而各地所发生的情况也能尽快汇总到三亚,让执委会得以运筹帷幄,指挥大局。
当然这种黑科技在军事方面的功用就更是无需置疑,海汉借此在大大小小的战事中占尽了信息传递的优势,让兵力有限的海汉军能够从容击败各路敌人。虽然电台本身并不能像武器一样杀敌,但任何一名海汉军的指挥官对于这种“神器”在战场上的作用都是推崇备至,将其视作了海汉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执委会对于电台的技术机密十分重视,设置在任何地方的电台都是由军方直接管控,并且也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通信兵才能掌握这种设备的使用方法。而通信兵作为一个培训难度极大的技术兵种,在军中也享有特殊地位,待遇远超普通军人。
像石迪文这样掌管着东海大区军政大权的高官,其身边更是常年有一个通信班的编制,石迪文到哪他们就会带着通信设备跟到哪,以此来与帝国其他地区时刻保持信息传送的及时畅通。
杨运从舟山发送的消息,片刻之后就已经在杭州城外某处大宅中被通信兵接收誊写出来,然后按照电文中标注的级别,立即送去了石迪文的办公室。
石迪文看到送来的电文上标注了一级机密和加急的字样,便先放下了手头的事务,浏览电文的内容,看着看着脸上就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
“这个杨运,还是有点沉不住气啊!”
石迪文对杨运的反应作出了评判,不过这样的评判并不会影响到他对杨运的信任,恰恰相反的是,杨运这种“沉不住气”的做法,在他看来却正是忠心的体现,说明杨运的立场还是更倾向于自己这边,而不是一味地敬畏远在三亚的执委会,以及那些只在公文和海汉时报上出现的名字。
对于三亚那边派出几个穿二代来杭州的安排,石迪文并不想过多去猜测他们父辈的真实意图,但也不能完全无视这个举动所释放出的信号。
穿越者们正在逐渐老去,权力和财富必然将会交接到下一代人手中,不过这个交接的过程将会十分漫长,或许会持续二十年三十年也难说。在这个过程中,穿越者们,特别是掌握着国家大权的这些人,自然需要先将后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统治者。所以这些年轻人会被慢慢派到帝国各地,逐渐了解和熟悉这个帝国是如何运转,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动用各种手段来治理国家,发展国力。
待到未来的某个时候,穿越者们认为他们的能力已经足以胜任统治者的位置,便会逐渐将权力移交到他们手上,让这个国家进入到下一个世代。
这种培养接班人的举动,并不只是执委会那些大人物在做,事实上绝大多数对下一代人有所期望的穿越者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术业有专攻,那些从事技术工作的穿越者,能够传授给儿女的大多也只有一些超越时代的专业知识;而手握军政大权的高官,所能调动的资源更多,可以交接给下一代人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
石迪文作为常年在外驻守的高级官员,返回三亚的频率不算高,所以也不是太了解胜利堡里那些高官对其子女未来前程的规划和安排。但他知道执委会那些人如果有心培养后人接班,那肯定不会一直让这些年轻人在海南岛的温室里待着,派他们出来游历天下是必然的安排。
石迪文如此有把握,是因为他对自己家的儿女便是这样的安排。他的三个儿子在三亚读完中学之后,都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先回到浙江这边,在他的安排之下先后前往东北亚各地游历,以增长见识,积累社会经验。
石迪文打算让几个儿子先对东北亚的国际局势和原大明统治区的社会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安排他们进入官场实习几年,之后再去三亚进修相关的学问。
这样的安排大概与三亚那边的做法有些不太一样,比如此次造访浙江的这些年轻人,据石迪文所知,都是在念完书之后便直接进入官场任职,如今在海南岛做了几年官之后,才开始以执行公务的名义被安排外出游历。现在还很难说哪种做法效果更好,但石迪文坚信自己对儿女的安排更合乎自家的实际情况。
从杨运发来的电文中看,这些年轻人在舟山定海港逗留期间,似乎表达了一些对自己比较负面的看法。当然这些言论并非在公开场合发表,所以倒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杨运那边也已经作了安排,让知情人不得对外泄密。
石迪文明白杨运在担心什么,这些年轻人对迁都一事的看法,当然有可能是受其父辈影响,甚至是直接转述其父辈的观点。如果是那样的话,或许执委会里有一些人对石迪文有不太好的看法,这当然有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仕途,甚至是东海大区的局势走向。杨运作为他一手栽培的属下,自然会对此比较紧张。
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到来,石迪文原本不想做什么特别的安排,太热情会显得谄媚,太冷漠又可能会被理解成敌意,不管他主动采取怎样的态度,都有可能得到负面的解读。什么都不做,以不变应万变,反而有可能是最稳妥的办法。
石迪文也想看看这些年轻人到了浙江之后,是否会主动来拜会自己,他们所表现出的态度,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父辈的态度。而且相比于执委会的那些老狐狸,这些年轻人理应更好应付一些,石迪文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工夫去跟他们玩勾心斗角,往来试探的把戏。
当然对于杨运的用心,他还是要给予肯定。当下拟了一封简短的回电,让杨运不要惊动对方,小心监察其动向便是。他的这个决定,倒是与杨运在舟山所下达的指令不谋而合。
这些年来海汉能够高效地统治面积日益庞大的疆域,除了精心建立的官僚体系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便是通过电台构建起来的远程信息传输体系。有了超越时代的电报网络,出自胜利堡的各种政令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送达包括海外殖民地在内的统治区,而各地所发生的情况也能尽快汇总到三亚,让执委会得以运筹帷幄,指挥大局。
当然这种黑科技在军事方面的功用就更是无需置疑,海汉借此在大大小小的战事中占尽了信息传递的优势,让兵力有限的海汉军能够从容击败各路敌人。虽然电台本身并不能像武器一样杀敌,但任何一名海汉军的指挥官对于这种“神器”在战场上的作用都是推崇备至,将其视作了海汉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执委会对于电台的技术机密十分重视,设置在任何地方的电台都是由军方直接管控,并且也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通信兵才能掌握这种设备的使用方法。而通信兵作为一个培训难度极大的技术兵种,在军中也享有特殊地位,待遇远超普通军人。
像石迪文这样掌管着东海大区军政大权的高官,其身边更是常年有一个通信班的编制,石迪文到哪他们就会带着通信设备跟到哪,以此来与帝国其他地区时刻保持信息传送的及时畅通。
杨运从舟山发送的消息,片刻之后就已经在杭州城外某处大宅中被通信兵接收誊写出来,然后按照电文中标注的级别,立即送去了石迪文的办公室。
石迪文看到送来的电文上标注了一级机密和加急的字样,便先放下了手头的事务,浏览电文的内容,看着看着脸上就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
“这个杨运,还是有点沉不住气啊!”
石迪文对杨运的反应作出了评判,不过这样的评判并不会影响到他对杨运的信任,恰恰相反的是,杨运这种“沉不住气”的做法,在他看来却正是忠心的体现,说明杨运的立场还是更倾向于自己这边,而不是一味地敬畏远在三亚的执委会,以及那些只在公文和海汉时报上出现的名字。
对于三亚那边派出几个穿二代来杭州的安排,石迪文并不想过多去猜测他们父辈的真实意图,但也不能完全无视这个举动所释放出的信号。
穿越者们正在逐渐老去,权力和财富必然将会交接到下一代人手中,不过这个交接的过程将会十分漫长,或许会持续二十年三十年也难说。在这个过程中,穿越者们,特别是掌握着国家大权的这些人,自然需要先将后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统治者。所以这些年轻人会被慢慢派到帝国各地,逐渐了解和熟悉这个帝国是如何运转,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动用各种手段来治理国家,发展国力。
待到未来的某个时候,穿越者们认为他们的能力已经足以胜任统治者的位置,便会逐渐将权力移交到他们手上,让这个国家进入到下一个世代。
这种培养接班人的举动,并不只是执委会那些大人物在做,事实上绝大多数对下一代人有所期望的穿越者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术业有专攻,那些从事技术工作的穿越者,能够传授给儿女的大多也只有一些超越时代的专业知识;而手握军政大权的高官,所能调动的资源更多,可以交接给下一代人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
石迪文作为常年在外驻守的高级官员,返回三亚的频率不算高,所以也不是太了解胜利堡里那些高官对其子女未来前程的规划和安排。但他知道执委会那些人如果有心培养后人接班,那肯定不会一直让这些年轻人在海南岛的温室里待着,派他们出来游历天下是必然的安排。
石迪文如此有把握,是因为他对自己家的儿女便是这样的安排。他的三个儿子在三亚读完中学之后,都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先回到浙江这边,在他的安排之下先后前往东北亚各地游历,以增长见识,积累社会经验。
石迪文打算让几个儿子先对东北亚的国际局势和原大明统治区的社会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安排他们进入官场实习几年,之后再去三亚进修相关的学问。
这样的安排大概与三亚那边的做法有些不太一样,比如此次造访浙江的这些年轻人,据石迪文所知,都是在念完书之后便直接进入官场任职,如今在海南岛做了几年官之后,才开始以执行公务的名义被安排外出游历。现在还很难说哪种做法效果更好,但石迪文坚信自己对儿女的安排更合乎自家的实际情况。
从杨运发来的电文中看,这些年轻人在舟山定海港逗留期间,似乎表达了一些对自己比较负面的看法。当然这些言论并非在公开场合发表,所以倒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杨运那边也已经作了安排,让知情人不得对外泄密。
石迪文明白杨运在担心什么,这些年轻人对迁都一事的看法,当然有可能是受其父辈影响,甚至是直接转述其父辈的观点。如果是那样的话,或许执委会里有一些人对石迪文有不太好的看法,这当然有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仕途,甚至是东海大区的局势走向。杨运作为他一手栽培的属下,自然会对此比较紧张。
对于这些年轻人的到来,石迪文原本不想做什么特别的安排,太热情会显得谄媚,太冷漠又可能会被理解成敌意,不管他主动采取怎样的态度,都有可能得到负面的解读。什么都不做,以不变应万变,反而有可能是最稳妥的办法。
石迪文也想看看这些年轻人到了浙江之后,是否会主动来拜会自己,他们所表现出的态度,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父辈的态度。而且相比于执委会的那些老狐狸,这些年轻人理应更好应付一些,石迪文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工夫去跟他们玩勾心斗角,往来试探的把戏。
当然对于杨运的用心,他还是要给予肯定。当下拟了一封简短的回电,让杨运不要惊动对方,小心监察其动向便是。他的这个决定,倒是与杨运在舟山所下达的指令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