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6章 消化难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大人,岛上营房已已经住满了难民,今天送来这些人实在没有地方安置了……”
“知道了。陆军的军需仓库里还有二十多顶大帐篷,你去跟连长说一声,让他都拿出来,先把老弱妇孺安排住下。至于其他人……今晚就露天将就一下吧,明天应该能腾出地方来安置。”刘尚看着海边码头正在由船登岸的众多难民,面色平静地向属下吩咐道。
自从联军本月开始在辽东海岸正式展开大面积袭扰行动之后,送来广鹿岛的难民数量和频率都比先前翻了几倍,以至于岛上难民营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如果不是刘尚来到广鹿岛之后便抓紧时间又兴建了一些简易房舍,加快了难民的登记和转运速度,当下的状况早就已经超出了难民营的接收能力了。
如今岛上难民营的临时住客已经超过两千,而今天这支船队送来的难民又至少有七八百人之多,他的属下只能来请示该如何安置这些新来的难民。至于军方库存的帐篷,民政人员无权征用,也只有刘尚出面跟军方打过招呼之后,难民营才能使用这些军用物资。
好在联军早早便跟金州这边联系过了,提前运了大量粮食、被服、药材等物资到广鹿岛上备着,岛上除了住所比较拥挤,物资供应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缺口,这也让刘尚需要操心的事情稍稍少了一些。但他知道要缓解岛上接收能力不足的问题,仅靠难民营扩容是不够的,因为岛上的驻军和民政工作人员数量终究有限,能管理的难民人口也是存在上限的。而金州方面的人手也同样吃紧,没法调来更多的专业人员供刘尚指挥,所以他也只能因地制宜,想办法自行解决眼前的困难。
刘尚能够被委以重任,独力处理广鹿岛难民营的相关事务,自然是在这方面有一套手段。如何从难民中选拔出既听话又不至于太傻的人来作为临时属下,刘尚在芝罘岛和旅顺都曾有过实际操作经验,而广鹿岛上的现状也正好能让他以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当然他不会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去一个个面试难民,那样做的效率未免也太低下了。这个时候难民们的登记手续就起了作用,虽然记录下来的个人资料都很简略,但有特殊专长的人都会在资料中进行备注,比如能读书识字的人,资料上便会有个打了圈的“文”字,表明此人是有文化的,而有手艺的匠人则会有“匠”字标识,以此类推。如果其专长非同一般,还会有更为详细的注释,甚至是直接推荐到刘尚这边。
自他来到广鹿岛,已经陆陆续续从岛上的难民中选拔了二十多名可用之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大明统治时期曾在乡间从事过里长、衙役、书吏等工作的人员,对于如何管理民众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也能够听懂并执行刘尚所下达的任务。有些主动性比较强的人,还会向刘尚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提升现有的难民身份核实和登记手续的效率。
这些人虽然还谈不上对海汉效忠,但刘尚告诉他们,只要在广鹿岛上把交予他们的差事完成好,今后到了海汉国统治区安顿下来,也依然还可以进衙门当差,甚至是成为基层官员。而刘尚本人现身说法,从一介平民成为手握实权的官员,这样的事例无疑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对于这些曾经在大明衙门里任过职,后来被满人踢出局的“前公务员”来说,能够有机会再回到衙门里做事,哪怕这个衙门不是大明所属,但只要还是汉人当政,那也能让他们看到开始新生活的希望。而且海汉人在辽东打下一块统治区与清国分庭抗礼的消息,他们这两年也都有所耳闻,今后能得到海汉人的庇护,总比大明朝廷的不闻不问好得多。只要能好好地活下去,为海汉人效力也不是什么禁忌的选项。
刘尚向这些人灌输的便正是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想,只要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禁锢,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开始为海汉效力,那么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他们自然会逐渐意识到海汉的强大实力,到时候就知道效忠海汉才是他们人生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就如同刘尚自己当初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一样。
对于这些辽东本地的汉人来说,刘尚这个标杆榜样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既然大家都是大明出来的汉人,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别人能在海汉当上大官,那自然会有“我上我也行”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自然会不断刺激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工作动力,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可靠度。
当然了,刘尚的这些手段大部分还是从他在三亚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培训中学来,只有小部分是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自己琢磨出来的成果。用来对付这些怎么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随便使点小手段就够用了。
刘尚虽然不太清楚前线的战况如何,但从最近这些天送到广鹿岛来的难民和军中伤员的人数,便不难推测海汉目前在辽东战局中的优势地位。
特别是最近送到岛上这些难民,都是整村甚至整镇打包运来的,而且大多人员齐整没有出现什么死伤,说明海汉组织的联军在前线拿下这些地方的时候并未遭遇太强的抵抗。
当然这也算是一个合理的现象,毕竟听说清军都集中在鸭绿江那边打朝鲜去了,而辽东半岛的守军几乎有大半都堆在金州防着海汉军北上,这个时候从海上出击,清军在漫长海岸线附近的防线肯定会如同筛子一样,让海汉军在当地予取予求了。
按照刘尚自己的统计,如果刨开东江镇的人口不计,那么去年这一整年从辽东地区获得的人口,大概还没最近这一个月的收获多。仅从他来到广鹿岛之后由各种船只运来岛上的难民,就已经差不多有四千上下了,而这还仅仅只是从清国统治区掳得人口的一部分,据说还有几千人已经被送去了朝鲜那边的新殖民地安置,可见这段时间真的称得上是收获颇丰了。
对于海汉在辽东的殖民地来说,人口是绝对不会嫌多的。尽管海汉在金州地峡以南占领这片地区的实际面积还不到两百平方公里,但相比其他海外殖民地的实控面积已经不小了。比如隔海相望的山东登州芝罘岛地区,就算将大半个福山县一并算进海汉的控制区,也不过才七十平方公里左右,而目前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口已经突破三万人。
横向对比一下,旅顺加上金州的总人口大约也是三万多人,但按照海汉的开发计划,在这片地区安置个七八万人也很正常,如今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了近半。
至于这些人口在耕地并不充裕的当地要如何安排生计,其实不需要三亚那边的民政部门做计划,刘尚凭借自己这一年多时间对当地环境的逐渐熟悉,便能安排个七七八八。
除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耕作式传统农业之外,以当地的旅顺口和大连湾的水文条件,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渔业无疑是一项极为明智的选择。如果能够建成胜利港同等规模的大型造船厂和港口设施,那至少就能解决几千人的就业问题了。而与此关联的大规模渔业和海水制盐所需的劳动力也非常可观,不会比造船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少。
此外因为这块区域与清国占领区接壤,两国军队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海汉在这里也常年驻有数千人规模的部队,因此围绕军队和后勤所展开的相关行业也非常多。据刘尚所知,这两年驻守辽东这几位军方大人物都有意想要将金州地区打造成海汉在北方的最大军事基地,今后或许会以军镇的形式逐渐繁华起来。
虽说无论是大明还是清国,或许都会对失去这片土地心有不甘,但在海汉绝对武力的震慑之下,这两国也都不敢主动对这里兴兵,所以这里既是充满了火药味的战区,但同时也是整个辽东最为安全的一片地区。刘尚看着眼前这些神色仓惶的难民,心道你们算是好命了,能被海汉军从清国接出来。而将代替他们在清国统治下接受压榨的,便是如今正被清军铁蹄蹂躏之下的朝鲜人了。
清军在入侵朝鲜之后,三天内势如破竹般连下三城,其推进速度之快,让原本留在朝鲜境内观察清军动向的海汉侦骑也不得不将活动范围回缩到海岸附近,以便在危急时刻能及时从海上撤离。
不过这三板斧使完之后,清军主力南下的速度就开始放缓了。这倒不是他们遭遇到了朝鲜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是其自身的后勤辎重已经跟不上前线部队的推进速度,皇太极不得已之下只能暂时放缓进攻节奏。
其实要解决深入朝鲜之后的补给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同样的处境交由海汉就能轻松解决,但清军的短板就在于他们几乎没有海上运输的能力——海汉舰队虽然撤离了鸭绿江,但在入海口附近还留了数条战舰,让清军根本不敢让内河那些帆船载着补给出海。而这些沉重的军需物资要在陆上通过车马运往百里之外的前线,其速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且朝鲜境内的官道路况实在不怎样,清军先头部队的骑兵过处,便已经对路面产生了明显的损毁,让后续到来的载重马车通行困难。
当然了,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相比收获倒也不算什么。清军在这一路南下的途中,已经虏获了超过四千名朝鲜人,这些俘虏到了战后可都是参战将士实打实能分到手的奴隶,因此士气也是十分高涨。
最让皇太极宽心的是,原本担心海汉人会协助朝鲜作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汉似乎真的与朝鲜闹翻了,丝毫没有要介入到这场战事中来的意图。只要海汉不出兵插上一脚,就算朝鲜把全国的兵马都堆到北方来与清军决战,皇太极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压力。
但这种轻松的感觉也仅仅只维持了三天而已,就在清军主力向下一站宣川进军的时候,从清国国内传来了坏消息,海汉军在辽东海岸频频出击,短短几天内已经攻陷数处村镇,掳走民众超过五千人。而据当地守军的报告,海汉军的袭击全都是从海上发起,并且登陆部队的兵力至少在两到三千人,分散驻防各地的清军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断断续续也已经损失了一两千兵马了。
这些消息顿时就冲淡了清军在朝鲜境内一连串胜绩所带来的喜悦之情,海汉采取这样的战术,明显就是看准了清军主力入朝之后国内后防空虚,这才能肆无忌惮地攻入清国控制区大肆掳掠。
“果然海汉人主动撤离鸭绿江就是另有图谋!”对于坏消息的到来,皇太极除了发怒之外,也无奈地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措施能够立刻阻止对方的行动。
让大军回头是不可能的,打朝鲜这一战已经准备了一年有余,而且如今战事顺利,如果要调头回国去防着海汉的袭扰明显不划算,还有可能会伤及到目前高涨的士气。而且以海汉人的脾性,说不定主力调回国内布防,海汉人还会再玩一次金蝉脱壳,继续避而不战,或是迅速从海上转移去别的地方实施偷袭。对清军来说,海汉的攻势就是防不胜防,想要依靠被动防御阻止他们的行动十分困难。
从金州方向调兵,皇太极更是想都不敢想,一年前好不容易才将海汉人封在了金州地峡以南,要是调动当地兵马让海汉察觉到,一旦将部队集结到该地区突破了清军防线,那入朝大军不回也得回了,到时候更将是得不偿失的局面。
“大人,岛上营房已已经住满了难民,今天送来这些人实在没有地方安置了……”
“知道了。陆军的军需仓库里还有二十多顶大帐篷,你去跟连长说一声,让他都拿出来,先把老弱妇孺安排住下。至于其他人……今晚就露天将就一下吧,明天应该能腾出地方来安置。”刘尚看着海边码头正在由船登岸的众多难民,面色平静地向属下吩咐道。
自从联军本月开始在辽东海岸正式展开大面积袭扰行动之后,送来广鹿岛的难民数量和频率都比先前翻了几倍,以至于岛上难民营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如果不是刘尚来到广鹿岛之后便抓紧时间又兴建了一些简易房舍,加快了难民的登记和转运速度,当下的状况早就已经超出了难民营的接收能力了。
如今岛上难民营的临时住客已经超过两千,而今天这支船队送来的难民又至少有七八百人之多,他的属下只能来请示该如何安置这些新来的难民。至于军方库存的帐篷,民政人员无权征用,也只有刘尚出面跟军方打过招呼之后,难民营才能使用这些军用物资。
好在联军早早便跟金州这边联系过了,提前运了大量粮食、被服、药材等物资到广鹿岛上备着,岛上除了住所比较拥挤,物资供应方面倒是没有什么缺口,这也让刘尚需要操心的事情稍稍少了一些。但他知道要缓解岛上接收能力不足的问题,仅靠难民营扩容是不够的,因为岛上的驻军和民政工作人员数量终究有限,能管理的难民人口也是存在上限的。而金州方面的人手也同样吃紧,没法调来更多的专业人员供刘尚指挥,所以他也只能因地制宜,想办法自行解决眼前的困难。
刘尚能够被委以重任,独力处理广鹿岛难民营的相关事务,自然是在这方面有一套手段。如何从难民中选拔出既听话又不至于太傻的人来作为临时属下,刘尚在芝罘岛和旅顺都曾有过实际操作经验,而广鹿岛上的现状也正好能让他以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
当然他不会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去一个个面试难民,那样做的效率未免也太低下了。这个时候难民们的登记手续就起了作用,虽然记录下来的个人资料都很简略,但有特殊专长的人都会在资料中进行备注,比如能读书识字的人,资料上便会有个打了圈的“文”字,表明此人是有文化的,而有手艺的匠人则会有“匠”字标识,以此类推。如果其专长非同一般,还会有更为详细的注释,甚至是直接推荐到刘尚这边。
自他来到广鹿岛,已经陆陆续续从岛上的难民中选拔了二十多名可用之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大明统治时期曾在乡间从事过里长、衙役、书吏等工作的人员,对于如何管理民众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也能够听懂并执行刘尚所下达的任务。有些主动性比较强的人,还会向刘尚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提升现有的难民身份核实和登记手续的效率。
这些人虽然还谈不上对海汉效忠,但刘尚告诉他们,只要在广鹿岛上把交予他们的差事完成好,今后到了海汉国统治区安顿下来,也依然还可以进衙门当差,甚至是成为基层官员。而刘尚本人现身说法,从一介平民成为手握实权的官员,这样的事例无疑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对于这些曾经在大明衙门里任过职,后来被满人踢出局的“前公务员”来说,能够有机会再回到衙门里做事,哪怕这个衙门不是大明所属,但只要还是汉人当政,那也能让他们看到开始新生活的希望。而且海汉人在辽东打下一块统治区与清国分庭抗礼的消息,他们这两年也都有所耳闻,今后能得到海汉人的庇护,总比大明朝廷的不闻不问好得多。只要能好好地活下去,为海汉人效力也不是什么禁忌的选项。
刘尚向这些人灌输的便正是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思想,只要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禁锢,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开始为海汉效力,那么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他们自然会逐渐意识到海汉的强大实力,到时候就知道效忠海汉才是他们人生中最为明智的选择——就如同刘尚自己当初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一样。
对于这些辽东本地的汉人来说,刘尚这个标杆榜样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既然大家都是大明出来的汉人,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别人能在海汉当上大官,那自然会有“我上我也行”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自然会不断刺激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工作动力,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可靠度。
当然了,刘尚的这些手段大部分还是从他在三亚期间所接受的专业培训中学来,只有小部分是在这几年的工作中自己琢磨出来的成果。用来对付这些怎么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随便使点小手段就够用了。
刘尚虽然不太清楚前线的战况如何,但从最近这些天送到广鹿岛来的难民和军中伤员的人数,便不难推测海汉目前在辽东战局中的优势地位。
特别是最近送到岛上这些难民,都是整村甚至整镇打包运来的,而且大多人员齐整没有出现什么死伤,说明海汉组织的联军在前线拿下这些地方的时候并未遭遇太强的抵抗。
当然这也算是一个合理的现象,毕竟听说清军都集中在鸭绿江那边打朝鲜去了,而辽东半岛的守军几乎有大半都堆在金州防着海汉军北上,这个时候从海上出击,清军在漫长海岸线附近的防线肯定会如同筛子一样,让海汉军在当地予取予求了。
按照刘尚自己的统计,如果刨开东江镇的人口不计,那么去年这一整年从辽东地区获得的人口,大概还没最近这一个月的收获多。仅从他来到广鹿岛之后由各种船只运来岛上的难民,就已经差不多有四千上下了,而这还仅仅只是从清国统治区掳得人口的一部分,据说还有几千人已经被送去了朝鲜那边的新殖民地安置,可见这段时间真的称得上是收获颇丰了。
对于海汉在辽东的殖民地来说,人口是绝对不会嫌多的。尽管海汉在金州地峡以南占领这片地区的实际面积还不到两百平方公里,但相比其他海外殖民地的实控面积已经不小了。比如隔海相望的山东登州芝罘岛地区,就算将大半个福山县一并算进海汉的控制区,也不过才七十平方公里左右,而目前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口已经突破三万人。
横向对比一下,旅顺加上金州的总人口大约也是三万多人,但按照海汉的开发计划,在这片地区安置个七八万人也很正常,如今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了近半。
至于这些人口在耕地并不充裕的当地要如何安排生计,其实不需要三亚那边的民政部门做计划,刘尚凭借自己这一年多时间对当地环境的逐渐熟悉,便能安排个七七八八。
除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耕作式传统农业之外,以当地的旅顺口和大连湾的水文条件,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渔业无疑是一项极为明智的选择。如果能够建成胜利港同等规模的大型造船厂和港口设施,那至少就能解决几千人的就业问题了。而与此关联的大规模渔业和海水制盐所需的劳动力也非常可观,不会比造船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少。
此外因为这块区域与清国占领区接壤,两国军队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海汉在这里也常年驻有数千人规模的部队,因此围绕军队和后勤所展开的相关行业也非常多。据刘尚所知,这两年驻守辽东这几位军方大人物都有意想要将金州地区打造成海汉在北方的最大军事基地,今后或许会以军镇的形式逐渐繁华起来。
虽说无论是大明还是清国,或许都会对失去这片土地心有不甘,但在海汉绝对武力的震慑之下,这两国也都不敢主动对这里兴兵,所以这里既是充满了火药味的战区,但同时也是整个辽东最为安全的一片地区。刘尚看着眼前这些神色仓惶的难民,心道你们算是好命了,能被海汉军从清国接出来。而将代替他们在清国统治下接受压榨的,便是如今正被清军铁蹄蹂躏之下的朝鲜人了。
清军在入侵朝鲜之后,三天内势如破竹般连下三城,其推进速度之快,让原本留在朝鲜境内观察清军动向的海汉侦骑也不得不将活动范围回缩到海岸附近,以便在危急时刻能及时从海上撤离。
不过这三板斧使完之后,清军主力南下的速度就开始放缓了。这倒不是他们遭遇到了朝鲜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是其自身的后勤辎重已经跟不上前线部队的推进速度,皇太极不得已之下只能暂时放缓进攻节奏。
其实要解决深入朝鲜之后的补给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同样的处境交由海汉就能轻松解决,但清军的短板就在于他们几乎没有海上运输的能力——海汉舰队虽然撤离了鸭绿江,但在入海口附近还留了数条战舰,让清军根本不敢让内河那些帆船载着补给出海。而这些沉重的军需物资要在陆上通过车马运往百里之外的前线,其速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且朝鲜境内的官道路况实在不怎样,清军先头部队的骑兵过处,便已经对路面产生了明显的损毁,让后续到来的载重马车通行困难。
当然了,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相比收获倒也不算什么。清军在这一路南下的途中,已经虏获了超过四千名朝鲜人,这些俘虏到了战后可都是参战将士实打实能分到手的奴隶,因此士气也是十分高涨。
最让皇太极宽心的是,原本担心海汉人会协助朝鲜作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汉似乎真的与朝鲜闹翻了,丝毫没有要介入到这场战事中来的意图。只要海汉不出兵插上一脚,就算朝鲜把全国的兵马都堆到北方来与清军决战,皇太极也不会觉得有太大的压力。
但这种轻松的感觉也仅仅只维持了三天而已,就在清军主力向下一站宣川进军的时候,从清国国内传来了坏消息,海汉军在辽东海岸频频出击,短短几天内已经攻陷数处村镇,掳走民众超过五千人。而据当地守军的报告,海汉军的袭击全都是从海上发起,并且登陆部队的兵力至少在两到三千人,分散驻防各地的清军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断断续续也已经损失了一两千兵马了。
这些消息顿时就冲淡了清军在朝鲜境内一连串胜绩所带来的喜悦之情,海汉采取这样的战术,明显就是看准了清军主力入朝之后国内后防空虚,这才能肆无忌惮地攻入清国控制区大肆掳掠。
“果然海汉人主动撤离鸭绿江就是另有图谋!”对于坏消息的到来,皇太极除了发怒之外,也无奈地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措施能够立刻阻止对方的行动。
让大军回头是不可能的,打朝鲜这一战已经准备了一年有余,而且如今战事顺利,如果要调头回国去防着海汉的袭扰明显不划算,还有可能会伤及到目前高涨的士气。而且以海汉人的脾性,说不定主力调回国内布防,海汉人还会再玩一次金蝉脱壳,继续避而不战,或是迅速从海上转移去别的地方实施偷袭。对清军来说,海汉的攻势就是防不胜防,想要依靠被动防御阻止他们的行动十分困难。
从金州方向调兵,皇太极更是想都不敢想,一年前好不容易才将海汉人封在了金州地峡以南,要是调动当地兵马让海汉察觉到,一旦将部队集结到该地区突破了清军防线,那入朝大军不回也得回了,到时候更将是得不偿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