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章 外交难题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朝廷的态度比较明确,就是要出使海汉的费策贤安抚海汉,哪怕在此期间大明会在领土和贸易问题上吃一些小亏,也一定要先稳住海汉现有的立场,确保辽东这边的局面不会因海汉的动摇而出现反复,东南沿海地区也不会因为海汉的躁动而生乱。
这个差事似乎挺容易,但其实不然,这种安抚和退让并不是毫无底线的措施,费策贤也必须考虑到大明的实际情况,不能行差踏错,把安抚变成了出卖国家利益。而且他也还得让海汉人相信大明的合作诚意,比如当下这个话题,他就必须要作出明确的表态,以确保海汉人不会怀疑他们向大明所提供的军事援助是否物有所值。
费策贤接着说道:“邱大人应该也知道,大明与海汉在辽东协议中就已经约定,大明以开放沿海贸易为条件来换取海汉的军事援助,如今我国已经履约执行了协议,我们当然也希望贵国能够按照当初的协定,继续在辽东保持对金人的军事压力。”
邱元应道:“费大人不用担心,我国一向信守承诺,既然这些都是白纸黑字签过协议的内容,那一定会照章执行。不过军事援助这种形式,也还要细分具体的执行方案,目前能向贵国提供的军事援助,暂时大概就只有辽东驻军这种形式,至于提供武器、训练等方面的援助,当前还没有跟贵国兵部谈妥,或许以后能有深度合作的机会。”
费策贤对于辽东协议的内情当然很清楚,海汉官方所承诺的军事援助的确是邱元所说的这样,只是暂时以辽东驻军为主要内容。至于海汉制造的先进武器,兵部倒是想大量购入,然而海汉给出的价格让朝廷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掏腰包。因为据南方传回来的消息,海汉武器卖给福建许心素的价钱可比报给兵部的价钱低多了。兵部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会闷头吃这个亏,哪怕明知海汉的高价后面必然有高额回扣等着,兵部尚书张凤翼也不敢批准这件事。
当然了,兵部也不可能为了这事去找许心素的麻烦。福建总兵许心素与海汉人过从甚密的传闻从好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而且兵部三番两次想调许心素进京任职都被他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据说许心素的表态也是有海汉人的意思。朝廷虽然有心控制许心素,但又不敢对其逼得太紧,怕他一急之下反出大明,带着福建明军投了海汉,顺便把福建沿海的城池都给献了。因此对于许心素跟海汉之间的复杂关系,朝廷也只能视而不见,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
据费策贤听到的消息,兵部内部甚至讨论过,是否能够通过许心素之手,从海汉采购到相对便宜的军火。不过这个提议也同样是被张凤翼给否决了,堂堂大明的军备采购竟然受制于一个地方总兵,这消息要是泄漏出去,那朝廷岂不是就威严扫地了?而且以许心素跟海汉人的关系,这事几乎铁定会成为海汉人手里的一个把柄,兵部哪里背得动这个锅。
至于训练,兵部就更不敢轻易交给海汉了,福建明军就是现成的例子,但凡是接受过海汉训练的明军部队,几乎都在这之后脱离了兵部的管理,成为了只听从福建总兵许心素指挥的私军。当然了,这个结果也不难理解,毕竟这些军队接受海汉提供的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所有花销,都是由许心素掏的腰包,那么海汉人在训练这些部队的时候,自然就顺便帮许心素将指挥权固定下来了。
这过程中当然也会有一些武将不愿服从安排,只可惜在地方上都没法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朝廷虽然也接到过数次密报,但真要进行调查的时候,举报人却已经因为各种原因从世间消失了。数年之间,许心素便已经在福建坐大,在海汉的扶持之下成为当地的草头王。而痛定思痛的兵部吸取了福建的教训,自然不敢再轻易将部队交给海汉来培训,至于海汉这边主动提出让大明派出高级军官到海南岛上进修的方案,兵部也暂时没有答应——这要是再弄几个许心素式的人物出来,那大明真的危矣。
兵部的事,费策贤只是有所了解,但他的职位低微,可没权力去干涉这些事务。直到出使海汉前,兵部尚书张凤翼向他阐明了态度,费策贤才总算是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工作来为大明的军事发展做一点事情。不过他并非军事专家,所以跟邱元交流这种问题仍需小心翼翼,以免说错话给兵部造成麻烦。
当然了,如果费策贤的功课做得足够深入,了解过邱元在海汉的发展轨迹,他就会知道邱元也并非真正的武官,真要谈论军事方面的专业问题,邱元也并非无懈可击。只是邱元站在海汉的立场上,有说话硬气的资本,而费策贤就没有这样的底气了。
不过费策贤能被朝廷选中作为代表大明的使臣,自有他的本事,见这个话题于己不利,当下便果断主动换了个话题:“本官此次前来海口,还有另一重任务,便是为大明使馆选址,不知邱大人可有什么推荐?”
邱元应道:“推荐说不上,但我们已经为此在海口城以西划出了一块地,面积大概有五十亩,如果费大人有兴趣,明天就可以去看看地方。另外海口本地就有现成的建筑队伍,随时可以开工。”
费策贤倒是没想到海汉这边居然早早就把这些事情都准备好了,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打算留给自己,当下笑道:“邱大人真是有心了。”
邱元正色道:“从辽东协议到现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们也希望大明能够尽快建好使馆,以便开展正式的外交工作。虽然有很多事情我们也可以单独进行实施,但终究还是跟贵国商量着办比较好。”
邱元没有言明所谓需要商量着办的究竟是什么事情,但费策贤倒是心里有数,海汉在跨国贸易、领土纷争等问题上一向十分强势,在过去的谈判中也几乎是寸步不让。只是在辽东协议之后,为了能够让大明正式认可两国的外交关系,才稍稍作出了一些让步。
而所谓的让步,不过就只是提供了一个谈判的余地,让过去的争议可以放到谈判桌上来讨论解决,而不是海汉单方面地采取行动。这对于大明来说其实只是聊胜于无,也没指望能从谈判桌上拿回原本属于大明的东西,但好歹也是兵部侍郎梅生川从海汉这边硬抠出来的一点点好处,自然是要紧紧攥在手里不放了。
两国之前所签署的建交协议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内容还是得由两国外交部门慢慢磋商完善。海汉这边是外交部,而大明这边就是礼部了,不过要就专业性做个比较的话,礼部依然是落后了对手一大截。比如就这修建使馆的准备工作,显然海汉就已经走在了前面。
海汉的处处主动,对费策贤来说就意味着自身的被动,这才刚到海南岛没多长时间,就对此有了非常明确的感觉。费策贤可不希望自己在海汉国一直处于这种被动状态之下,他很明白如果事事都被海汉牵着鼻子走,那用不了多久自己可能就会被彻底架空,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装饰品。
直到宴席结束,费策贤尝试了数次,试图要强调大明的地位和威严,但也还是没能改变这种局面。海汉官员在交谈中所展示出来的近乎狂妄的自信,让他的尝试变得徒劳无功。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近年来只听说大明官员被海汉收买的,可没听说过哪个海汉官员在大义感召之下弃暗投明的,看样子大义终究是抵不过金银,费策贤也只能感叹人心太现实。
当然了,就连费策贤自己,其实也逃不过这样的现实。宴会结束后邱元送了他一个红包,里面装着三千元海汉纸币,大抵便相当于白银三千两了。这笔钱对于在礼部行人司这种清水衙门当差的费策贤来说,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要知道他从进礼部到现在,工作十年存下来的银子还不到万两,这海汉人随随便便发个红包就当他奋斗几年了。
费策贤倒也没有被从天而降的好处冲昏头脑,当下便要回绝邱元的“好意”,但邱元却坚称这钱是海汉官方提供给大明使臣的“办公经费”,并非私人行贿,如果费策贤不收下来,那就是对海汉的安排不满意。
费策贤又不是三岁小孩,当然知道这不过是邱元的托辞而已,但对方拿外交关系这块招牌压人,他还真没法进行反驳。于是在邱元的坚持之下,最后费策贤还是半推半就地收下了这笔钱。
回到由海汉安排的临时住处,费策贤将这红包里的海汉纸币取出来摊放在桌上,隐隐有些后悔自己刚才的手软,这钱收下来事小,但日后海汉若是以此为把柄要挟自己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就麻烦了。费策贤决定暂时先封存这笔钱,要是万一日后有什么反复,他至少还能把这笔钱原封不动地拿出来,表明自己并非贪财才收下来的。
而邱元的想法则与他完全相反,既然大明使臣已经放开手脚开始收钱了,那么后面的事情做起来就会比较简单了。海汉从来都不怕遇到贪官,只怕遇到不肯收受好处的,这费策贤虽然随时都将大明挂在嘴边,可看到钱了也还是不含糊。送钱行贿这种手段虽然不算高明,但在福广两省却几乎是百试百灵,现在看来就算是京城来的官也不会例外。三千元说多不多,用来在与大明使臣的第一次接触中开个好头还是很值的。
翌日,邱元便带着费策贤去看划给大明修建使馆的地方。邱元准备的这块地方也很良心,位置靠近官道和海口城,生活方便,五十亩地对于修建使馆来说也已经足够了。费策贤本来还提防着海汉这边在使馆用地上算计大明,但到实地看过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小人之心了。只是转念一想,包括整个海南岛在内的这些土地,在过去全都是大明的领土,如今拿五十亩出来给大明建使馆,自己居然还会生出感激之心,这简直就没道理了。
“费大人觉得这地方如何?”在大致看完了周边环境之后,邱元便主动询问费策贤的看法。
费策贤应道:“地方的确不错,只是此地位于城外,若是夜间有紧急政事要与邱大人沟通,未免会有些不便。”
邱元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便向他解释道:“费大人,海口城虽然有宵禁,但晚上不关城门的。你要进城,随时都可以进,到时候我会发专门的通行令牌给使馆,确保你夜间进城不会受阻。”
费策贤心道海汉人果然心大,夜间连城门都不关,也不怕遇到敌袭。但转念一想,海汉如此作派,是因为他们早就把周边地区的潜在威胁扫除干净了,哪里还有什么武装组织能有夜间袭城的实力。就算是大明水师,也未必能够安然通过琼州海峡。
不过费策贤早就定好了还会去三亚考察,因此当下倒不会急于作出决定,只是先谢过了邱元的好意。邱元倒也不着急,看完了这块地皮,便主动又拉着费策贤去参观本地的陆海两军营地。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亲眼见证来得震撼,这个道理邱元非常清楚,所以他打算要让费策贤好好看看海汉自傲的底气。
海口驻扎的军队规模其实不算太大,陆军一个营加上海口城以西的军港驻扎了半支舰队,另外半支舰队则是驻扎在儋州。但海汉军本来就不以兵力著称,先进而强大的武器装备才是这支军队的最为厉害的资本。
朝廷的态度比较明确,就是要出使海汉的费策贤安抚海汉,哪怕在此期间大明会在领土和贸易问题上吃一些小亏,也一定要先稳住海汉现有的立场,确保辽东这边的局面不会因海汉的动摇而出现反复,东南沿海地区也不会因为海汉的躁动而生乱。
这个差事似乎挺容易,但其实不然,这种安抚和退让并不是毫无底线的措施,费策贤也必须考虑到大明的实际情况,不能行差踏错,把安抚变成了出卖国家利益。而且他也还得让海汉人相信大明的合作诚意,比如当下这个话题,他就必须要作出明确的表态,以确保海汉人不会怀疑他们向大明所提供的军事援助是否物有所值。
费策贤接着说道:“邱大人应该也知道,大明与海汉在辽东协议中就已经约定,大明以开放沿海贸易为条件来换取海汉的军事援助,如今我国已经履约执行了协议,我们当然也希望贵国能够按照当初的协定,继续在辽东保持对金人的军事压力。”
邱元应道:“费大人不用担心,我国一向信守承诺,既然这些都是白纸黑字签过协议的内容,那一定会照章执行。不过军事援助这种形式,也还要细分具体的执行方案,目前能向贵国提供的军事援助,暂时大概就只有辽东驻军这种形式,至于提供武器、训练等方面的援助,当前还没有跟贵国兵部谈妥,或许以后能有深度合作的机会。”
费策贤对于辽东协议的内情当然很清楚,海汉官方所承诺的军事援助的确是邱元所说的这样,只是暂时以辽东驻军为主要内容。至于海汉制造的先进武器,兵部倒是想大量购入,然而海汉给出的价格让朝廷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掏腰包。因为据南方传回来的消息,海汉武器卖给福建许心素的价钱可比报给兵部的价钱低多了。兵部又不是傻子,自然不会闷头吃这个亏,哪怕明知海汉的高价后面必然有高额回扣等着,兵部尚书张凤翼也不敢批准这件事。
当然了,兵部也不可能为了这事去找许心素的麻烦。福建总兵许心素与海汉人过从甚密的传闻从好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而且兵部三番两次想调许心素进京任职都被他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据说许心素的表态也是有海汉人的意思。朝廷虽然有心控制许心素,但又不敢对其逼得太紧,怕他一急之下反出大明,带着福建明军投了海汉,顺便把福建沿海的城池都给献了。因此对于许心素跟海汉之间的复杂关系,朝廷也只能视而不见,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
据费策贤听到的消息,兵部内部甚至讨论过,是否能够通过许心素之手,从海汉采购到相对便宜的军火。不过这个提议也同样是被张凤翼给否决了,堂堂大明的军备采购竟然受制于一个地方总兵,这消息要是泄漏出去,那朝廷岂不是就威严扫地了?而且以许心素跟海汉人的关系,这事几乎铁定会成为海汉人手里的一个把柄,兵部哪里背得动这个锅。
至于训练,兵部就更不敢轻易交给海汉了,福建明军就是现成的例子,但凡是接受过海汉训练的明军部队,几乎都在这之后脱离了兵部的管理,成为了只听从福建总兵许心素指挥的私军。当然了,这个结果也不难理解,毕竟这些军队接受海汉提供的军事训练所产生的所有花销,都是由许心素掏的腰包,那么海汉人在训练这些部队的时候,自然就顺便帮许心素将指挥权固定下来了。
这过程中当然也会有一些武将不愿服从安排,只可惜在地方上都没法掀起什么大的风浪,朝廷虽然也接到过数次密报,但真要进行调查的时候,举报人却已经因为各种原因从世间消失了。数年之间,许心素便已经在福建坐大,在海汉的扶持之下成为当地的草头王。而痛定思痛的兵部吸取了福建的教训,自然不敢再轻易将部队交给海汉来培训,至于海汉这边主动提出让大明派出高级军官到海南岛上进修的方案,兵部也暂时没有答应——这要是再弄几个许心素式的人物出来,那大明真的危矣。
兵部的事,费策贤只是有所了解,但他的职位低微,可没权力去干涉这些事务。直到出使海汉前,兵部尚书张凤翼向他阐明了态度,费策贤才总算是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工作来为大明的军事发展做一点事情。不过他并非军事专家,所以跟邱元交流这种问题仍需小心翼翼,以免说错话给兵部造成麻烦。
当然了,如果费策贤的功课做得足够深入,了解过邱元在海汉的发展轨迹,他就会知道邱元也并非真正的武官,真要谈论军事方面的专业问题,邱元也并非无懈可击。只是邱元站在海汉的立场上,有说话硬气的资本,而费策贤就没有这样的底气了。
不过费策贤能被朝廷选中作为代表大明的使臣,自有他的本事,见这个话题于己不利,当下便果断主动换了个话题:“本官此次前来海口,还有另一重任务,便是为大明使馆选址,不知邱大人可有什么推荐?”
邱元应道:“推荐说不上,但我们已经为此在海口城以西划出了一块地,面积大概有五十亩,如果费大人有兴趣,明天就可以去看看地方。另外海口本地就有现成的建筑队伍,随时可以开工。”
费策贤倒是没想到海汉这边居然早早就把这些事情都准备好了,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打算留给自己,当下笑道:“邱大人真是有心了。”
邱元正色道:“从辽东协议到现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们也希望大明能够尽快建好使馆,以便开展正式的外交工作。虽然有很多事情我们也可以单独进行实施,但终究还是跟贵国商量着办比较好。”
邱元没有言明所谓需要商量着办的究竟是什么事情,但费策贤倒是心里有数,海汉在跨国贸易、领土纷争等问题上一向十分强势,在过去的谈判中也几乎是寸步不让。只是在辽东协议之后,为了能够让大明正式认可两国的外交关系,才稍稍作出了一些让步。
而所谓的让步,不过就只是提供了一个谈判的余地,让过去的争议可以放到谈判桌上来讨论解决,而不是海汉单方面地采取行动。这对于大明来说其实只是聊胜于无,也没指望能从谈判桌上拿回原本属于大明的东西,但好歹也是兵部侍郎梅生川从海汉这边硬抠出来的一点点好处,自然是要紧紧攥在手里不放了。
两国之前所签署的建交协议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内容还是得由两国外交部门慢慢磋商完善。海汉这边是外交部,而大明这边就是礼部了,不过要就专业性做个比较的话,礼部依然是落后了对手一大截。比如就这修建使馆的准备工作,显然海汉就已经走在了前面。
海汉的处处主动,对费策贤来说就意味着自身的被动,这才刚到海南岛没多长时间,就对此有了非常明确的感觉。费策贤可不希望自己在海汉国一直处于这种被动状态之下,他很明白如果事事都被海汉牵着鼻子走,那用不了多久自己可能就会被彻底架空,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装饰品。
直到宴席结束,费策贤尝试了数次,试图要强调大明的地位和威严,但也还是没能改变这种局面。海汉官员在交谈中所展示出来的近乎狂妄的自信,让他的尝试变得徒劳无功。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近年来只听说大明官员被海汉收买的,可没听说过哪个海汉官员在大义感召之下弃暗投明的,看样子大义终究是抵不过金银,费策贤也只能感叹人心太现实。
当然了,就连费策贤自己,其实也逃不过这样的现实。宴会结束后邱元送了他一个红包,里面装着三千元海汉纸币,大抵便相当于白银三千两了。这笔钱对于在礼部行人司这种清水衙门当差的费策贤来说,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要知道他从进礼部到现在,工作十年存下来的银子还不到万两,这海汉人随随便便发个红包就当他奋斗几年了。
费策贤倒也没有被从天而降的好处冲昏头脑,当下便要回绝邱元的“好意”,但邱元却坚称这钱是海汉官方提供给大明使臣的“办公经费”,并非私人行贿,如果费策贤不收下来,那就是对海汉的安排不满意。
费策贤又不是三岁小孩,当然知道这不过是邱元的托辞而已,但对方拿外交关系这块招牌压人,他还真没法进行反驳。于是在邱元的坚持之下,最后费策贤还是半推半就地收下了这笔钱。
回到由海汉安排的临时住处,费策贤将这红包里的海汉纸币取出来摊放在桌上,隐隐有些后悔自己刚才的手软,这钱收下来事小,但日后海汉若是以此为把柄要挟自己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就麻烦了。费策贤决定暂时先封存这笔钱,要是万一日后有什么反复,他至少还能把这笔钱原封不动地拿出来,表明自己并非贪财才收下来的。
而邱元的想法则与他完全相反,既然大明使臣已经放开手脚开始收钱了,那么后面的事情做起来就会比较简单了。海汉从来都不怕遇到贪官,只怕遇到不肯收受好处的,这费策贤虽然随时都将大明挂在嘴边,可看到钱了也还是不含糊。送钱行贿这种手段虽然不算高明,但在福广两省却几乎是百试百灵,现在看来就算是京城来的官也不会例外。三千元说多不多,用来在与大明使臣的第一次接触中开个好头还是很值的。
翌日,邱元便带着费策贤去看划给大明修建使馆的地方。邱元准备的这块地方也很良心,位置靠近官道和海口城,生活方便,五十亩地对于修建使馆来说也已经足够了。费策贤本来还提防着海汉这边在使馆用地上算计大明,但到实地看过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小人之心了。只是转念一想,包括整个海南岛在内的这些土地,在过去全都是大明的领土,如今拿五十亩出来给大明建使馆,自己居然还会生出感激之心,这简直就没道理了。
“费大人觉得这地方如何?”在大致看完了周边环境之后,邱元便主动询问费策贤的看法。
费策贤应道:“地方的确不错,只是此地位于城外,若是夜间有紧急政事要与邱大人沟通,未免会有些不便。”
邱元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便向他解释道:“费大人,海口城虽然有宵禁,但晚上不关城门的。你要进城,随时都可以进,到时候我会发专门的通行令牌给使馆,确保你夜间进城不会受阻。”
费策贤心道海汉人果然心大,夜间连城门都不关,也不怕遇到敌袭。但转念一想,海汉如此作派,是因为他们早就把周边地区的潜在威胁扫除干净了,哪里还有什么武装组织能有夜间袭城的实力。就算是大明水师,也未必能够安然通过琼州海峡。
不过费策贤早就定好了还会去三亚考察,因此当下倒不会急于作出决定,只是先谢过了邱元的好意。邱元倒也不着急,看完了这块地皮,便主动又拉着费策贤去参观本地的陆海两军营地。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亲眼见证来得震撼,这个道理邱元非常清楚,所以他打算要让费策贤好好看看海汉自傲的底气。
海口驻扎的军队规模其实不算太大,陆军一个营加上海口城以西的军港驻扎了半支舰队,另外半支舰队则是驻扎在儋州。但海汉军本来就不以兵力著称,先进而强大的武器装备才是这支军队的最为厉害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