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 57 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最新章节!
作者需要养宝宝, 请买正版吧,只有晋江是正版,其他地方都是盗版
只是, 她运气有点背,一连问了好几户人家,都说房子太挤, 没有房间出租。
钱淑兰有些失望。
正当她无处可去的时候, 突然想到之前认识的黄牛张石头, 他应该认识不少人吧。毕竟走街串巷的, 知道的事儿肯定不老少。
打定主意之后,钱淑兰立刻到张石头常待的那个巷子里找人。
谁成想, 张石头根本不在。
钱淑兰只能到红旗饭店去向杜老板打听,得知张石头下午才会过来,钱淑兰便向杜老板打听附近有没有人家要租房子。
杜大海歪着脑袋想了半天, 终于让他想到一个地方,“正好我认识一个姑娘,她一个人住,我帮你问问她,是否能租一间屋子给你。”
钱淑兰眼睛一亮, 立即朝他道谢。
杜大海摆摆手, “不值当的。”
正好, 现在也不是饭点, 杜大海让徒弟忙活, 自己先出去找人。
钱淑兰觉得自己跟杜大海只不过点头之交, 充其量就是认识,连朋友都算不上。对他的帮忙,钱淑兰觉得自己应该有所表示,所以她起身到百货大楼准备买件东西当谢礼送给杜大海,也算是礼尚往来的意思了。
她寻思这杜大海是个厨子,送把刀说不定正合他的喜好。
现在买刀还不需要工业券,所以钱淑兰一口气买了三把。
之前,她已经买过两把了,还买了五张大铁锅。
为什么买这么多?其实,也是以防万一,如果将来分家,儿子们要买铁锅应该很不容易,毕竟乡下哪来的途径凑工业券?
现在她提前买了,也算是以防万一了。
等她回到饭店,没过多久,杜大海就领着一位姑娘进来了。
钱淑兰没想到还是熟人。
“姜同志?怎么是你?”
姜玉瑛也没想到杜叔叔所说的人居然是这个老太太,心里十分满意。这些日子,她大姑一直带着人到家里闹,门锁她都已经换了,他们进不来。只好半夜过来敲门让她睡不好觉。一连几天她都是这样没精打采的过来吃饭,自然被杜叔叔看到了。她就跟杜叔叔抱怨两句,没想到对方会帮她介绍同住的人。有了同住的人,到时候大姑一定不敢再过来捣乱。毕竟对方跟大姑可丝毫没有关系,不算亲戚纠纷,街道办不敢再和稀泥。这也是为什么她不缺钱,却要把房子租给别人的原因。
杜大海有些惊讶,“你们认识?”
姜玉瑛和钱淑兰笑得开怀,钱淑兰便向杜大海解释了两人认识的经过。
杜大海朝姜玉瑛叹了口气,“要不,你还是找个男人嫁了吧!有夫家为你撑腰,你也能少受点罪!”
哪知道听了这话的姜玉瑛脸上的笑容却淡了下来,她固执地摇头,“杜叔叔,不用了。我不嫁人!”
杜大海也知道她的顾虑,便也没说什么,转尔说到租房子的事儿,他朝钱淑兰笑着道,“你说住十天,我寻思你自备口粮,付两块钱就行。”
因为是短租,所以比长租贵上一倍。
钱淑兰倒也能理解,直接点头答应了。
钱淑兰把自己买的刀送给杜大海,他却推辞不收。
钱淑兰却执意要他收下,末了又有些为难道,“杜老板,其实,我还想让你帮个忙,如果你不收,我也不好意思开口了。”
听到这话,杜大海便问道,“什么事?”
钱淑兰哪有什么事儿,她不过是随口一说,于是装作很为难地表情看了一眼周围的人,“以后我再跟你说吧。”
杜大海以为她要他帮的忙可能有点难以启齿,不好说给其他人听,想了想,还是收下了。
心里还在想着,如果自己帮不上忙再把东西退回去就是。
姜玉瑛帮钱淑兰拎着包裹,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了红旗饭店。
姜玉瑛带着钱淑兰走到自己家院门的时候,突然隔壁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打骂声。
姜玉瑛有些无奈地笑了笑,钱淑兰颇有几分不解。但也没有好奇地凑过去看。
姜玉瑛安排的房间很宽敞,一张床,一张书桌和衣柜。
钱淑兰很满意,姜玉瑛又跟她介绍了吃饭的问题,“这边的土灶可以用。其它的东西,您也能用。”
她收费贵一倍,所以,油盐酱醋都包括在内的。
钱淑兰很满意,转尔跟她聊起了家常。
原来,姜玉瑛是个孤儿,全家人都在战乱之中死了。
因为父亲是个烈士,上面领导怜惜她,还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
也就是这份工作,让许多亲戚垂涎,隔三差五就要过来骚扰她。
姜玉瑛性子比较泼辣,人也算精明。
所以,每次都让他们铩羽而归。
钱淑兰有心向姜玉瑛打探工作的事儿。
这些日子,她反复想过了,王守智和王守仁的不同之处。
两人心中的好母亲是不一样的。
王守仁觉得一个好母亲,就是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疼爱他的孩子,就够了。
可王守智却多了一样,还要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她一直给他做饭,关心他,开导他,都不能让他再增加孝心值的根本原因。
所以,她现在就需要帮他换一份工作。只要她能帮他找到一份工作,他就能挺起腰板,不再对李彩英忍让下去。
说起来,李彩英这个人,明显的好坏不分。她尽职尽责扮演一个好婆婆,她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一分孝心值也没给她加。
所以,现在唯一能改变李彩英的人除了李国成就是王守智。
李国成,她是半分不报希望的,之前,她反复提点过好几次李国成,可李彩英却越来越过份,一看就知道他没有教李彩英。想想也是,如果他能教好李彩英,就不会把她养成这副德行了。
所以,只剩下王守智。
只要,李彩英还想跟王守智过日子,她就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所以,她才没有回乡下。继续留在城里,边买粮食,边打探工作的消息。
姜玉瑛听到钱淑兰打听工作的事儿,低头思考了一会儿。
钱淑兰见她似是有难言之隐,忙道,“姜同志,不用担心钱的事儿,我不差钱!”末了又补充一句,“临时工也行。”
正式工恐怕很难,临时工也不是不行。只要能让王守智挺直腰板,恐怕他也不介意只是当个临时工。
姜玉瑛见钱淑兰误会了,忙摆手道,“其实,现在多数厂子招工都只招内部员工子女。就是临时工也是一样的。”
虽然,钱淑兰早就知道这年代找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可听到条件这么苛刻,还是勉不了有些失望。
看来,还是她想当然了。也是,如果工作真有那么好找,王守智也不会那么颓废了。
哪知,姜玉瑛紧接着就道,“最近,我们粮油店在招采购员。听说,还要面试和笔试,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我听领导说,谁要是能弄到一千斤大米,谁就可以被录取。”
钱淑兰心都快跳出来了。
一千斤大米?
她喜不自胜,姜玉瑛却撇嘴道,“上面的领导却是个抠门的,一千斤大米,还只要好大米。我听说这大米是为了给员工福利特地布置的任务。”粮油店的大米都是定额的,除了每个街道分配的定额,剩下的量并不多,根本就不够发员工福利,所以这次领导才别出心裁,试试新员工的工作能力。
钱淑兰却觉得此事有戏。她一把握住姜玉瑛的手,两眼放光,“怎么报名?我替儿子报名去。”
姜玉瑛见她眼睛亮得吓人,愣了一下,还是提醒道,“咱们这儿是北方,买大米很难的。”难道钱婶子要到南方买大米吗?介绍信怎么开?大米怎么运过来?
钱淑兰很肯定地点头,“我绝对有办法。”
姜玉瑛见她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点头答应了,“明天我带你去报名吧。如果是城镇户口,还有可能成为正式工,如果是乡下户口,就只能当个临时工了。”现在这年代转户口并不容易,因为这户口是与粮油关系挂钩的,农转非的手续十分复杂,现在上面检查特别严格,转正手续也是一拖再拖,名额卡得很紧,一般都要五六年才能转成功。
钱淑兰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儿,王守智就是城里户口啊,这么说,他还能当正式工。钱淑兰激动得不行,转身就跑到自己房间,拿了十斤大米用麻布袋子装了拎出来,提给姜玉瑛,“姜同志,这是给你的谢礼,如果你不说,我都不知道。”
姜玉瑛忙摆手推辞,现在大米一毛四一斤,这里十斤都有了,她怎么好意思。
钱淑兰却坚持要她收下,语气十分诚恳,“比起你帮我的,这点大米算什么。你要是不收,我都不好意思请你带我去报名了。”
姜玉瑛听到她这么说,只能收下了。她探手朝里面抓了一把,看到手心里的大米惊了一下,这大米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一粒半截的都没有。
姜玉瑛忍不住赞了一声,“好米。”
这年代因为机器比较少,所以,生产队多数用得还是原始的脱粒方法。用石磙碾压稻穗,再放到机器里剥壳。
因为石磙碾压稻穗这道工序,米粒就不可避免得会被碾碎,炸开成两截。
所以,很少会没有半截的,甚至三截,或者直接碾成碎沫的都有。
这大米却一粒半截的都没有,全是完好无损的,一看就是用筛子把那些碾碎的筛了出去,精心挑选出来的。
就冲这个品质,姜玉瑛觉得这工作说不定还真能落到钱婶子儿子头上。
钱淑兰听到她的赞叹,心里也有些得意。
原本,她因为糊里糊涂选了大米,有点懊悔。如果当初,她选了玉米或是红薯,会不会能多得一些粮食,可后来又一细想,那些修仙世界,未必会有这些东西。
他们之所以不用担心没粮食可吃,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机器,一个法术就能让这些稻子自动脱粒。
现在,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大米居然还能有大用途,简直是喜出望外了。
钱淑兰冲她点点头,笑着赞了一句,“好孩子”
钱月秋惊讶地张大嘴巴,和她爸之前那不可置信的眼神如出一辙。
钱淑兰心里叹了口气,自从知道原身的记忆,钱淑兰对钱明华的态度就能理解了。
顺着刚才钱月指的方向到了东屋,门并没有锁,她轻轻敲了敲门。
屋里人咳了一声,才道,“进来吧。”
听到回应,钱淑兰立刻走了进去。
一个个子矮小,皮肤干瘪的老头子正坐在床上听着床头柜上的收音机,他的面容有些严肃,眉心更是紧拧着的。
钱明华正坐在床前的凳子上跟他一起听,他手里还搓着麻绳,表情同样的严肃。
看到她的时候,钱明华脸上微微有些惊讶,赶紧站起来,朝她问好。
钱淑兰朝他淡淡点了点头,不是她故意摆谱,而是早上那一出,差点让这人怀疑她有问题。
虽然钱淑兰的态度很冷淡,可钱明华却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
钱淑兰没有在意钱明华的局促,她朝钱维汉打招呼,“大哥,正忙呐?”
钱维汉回过神来,看到是自家妹子,忙把收音机关上,招呼她坐下,笑着问,“幺妹,怎么这会儿过来了?找我有事?”原本想吃完饭去看她的,没想到她先过来了。钱维汉还挺意外。自家妹子已经十来年没登过门了,往常有事找他,也都让守仁守义过来,今天怎么亲自过来了。
钱淑兰坐在床边,点点头。她是有事儿。
从原身的记忆中她才知道为什么钱明华为因为她说了一声谢,就跟看鬼似的看着她。
这事说来话长。钱维汉十五岁出去参加革|命,在打鬼子的时候,下面那玩意被炸没了,就一辈子没有结婚。
本来钱淑兰想把自己一对龙凤胎过继给钱维汉,让他后半辈子能有个依靠,谁成想,还没等她开口,钱维汉居然会在巧合之下救了钱明华,还收养了他。
钱维汉知道他妹的想法之后,就提出也收养那对龙凤胎,可原身曾经见过小小年纪的钱明华在山上徒手咬过野兔,被他的凶残样子吓怕了,哪敢让自己刚出生的一对儿女送给这么个煞星,当即就拒绝了。
打算落空的原身,因为家里太穷养不起那么多的孩子,只好把自己生的一对龙凤胎转送给别人,那家家境殷实,应该能照顾好他们。
因为这事,原身对钱维汉很有意见。好些年不肯搭理他,后来,原身男人死了,她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就主动写信联系钱维汉。
那时候,钱维汉刚好从部队上退下来,看到妹妹肯原谅她,就顺势把户口落到王家村,方便照顾这唯一的妹妹。
为了这事,谢维汉自觉对不住妹妹,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有什么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原身渐渐对这唯一的哥哥不那么冷淡了,只是对这个抢了她儿子身份的侄子却一点好脸也没有,偶尔在路上遇到了也当看不到。别说道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她不口出恶言都算钱明华运气好。
钱明华自觉占了钱家便宜,受点冷眼也是应该的,对原身一直很恭敬。
钱淑兰朝收音机看了一眼,刚刚她可是听到了他大哥在听广播,里面似乎有“大|跃|进”的字眼,她拿不准钱维汉的想法,因此有点忐忑,“大哥,我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跟你说。”
钱维汉见妹妹低着头,搅着衣角,似乎很纠结的样子,有些摸不着头脑,可还是鼓励道,“有啥事你就说,大哥能帮你办的,一定给你办得妥妥的。”
钱淑兰心里一阵暖意,在心里斟酌说辞。
钱明华见他姑一直低着头不说话,还以为他姑想要他避开,所以站起来就想往外走。
钱淑兰忙叫住他,“明华,你也听听吧。”
钱明华脸上微微有些惊讶,但还是停下脚步。
等他落坐后,钱淑兰凑到两人中间,小声道,“大哥,前几天我听人说,上面要全国范围内办人民公社了,到时候,所有的食堂都要上交给集体,吃大锅饭。”
之所以,把这事透露给钱维汉,是“大|跃|进”这事儿其实并不是一簇即成的,前期是有铺垫的。早在1955年的时候,就有地方开办公社了,效果如何大家都不得而知,只是报纸上曾经报导过这一消息。钱维汉曾经当笑话跟原身说过这事儿。
去年12月,广播里到处播过,刘主|席在华国工会八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超英赶美”这个目标。
钱维汉心里一凛,他刚刚听到广播,上面说要“大|跃|进”,甚至还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样荒谬至极的目标。
放手发动群众,在战争年代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但是,转入经济建设阶段后,再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显然是不适用了。因为经济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工艺要求,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偏偏还瞎指挥,他都可以想像未来这几年的日子会有多乱了。
作者需要养宝宝, 请买正版吧,只有晋江是正版,其他地方都是盗版
只是, 她运气有点背,一连问了好几户人家,都说房子太挤, 没有房间出租。
钱淑兰有些失望。
正当她无处可去的时候, 突然想到之前认识的黄牛张石头, 他应该认识不少人吧。毕竟走街串巷的, 知道的事儿肯定不老少。
打定主意之后,钱淑兰立刻到张石头常待的那个巷子里找人。
谁成想, 张石头根本不在。
钱淑兰只能到红旗饭店去向杜老板打听,得知张石头下午才会过来,钱淑兰便向杜老板打听附近有没有人家要租房子。
杜大海歪着脑袋想了半天, 终于让他想到一个地方,“正好我认识一个姑娘,她一个人住,我帮你问问她,是否能租一间屋子给你。”
钱淑兰眼睛一亮, 立即朝他道谢。
杜大海摆摆手, “不值当的。”
正好, 现在也不是饭点, 杜大海让徒弟忙活, 自己先出去找人。
钱淑兰觉得自己跟杜大海只不过点头之交, 充其量就是认识,连朋友都算不上。对他的帮忙,钱淑兰觉得自己应该有所表示,所以她起身到百货大楼准备买件东西当谢礼送给杜大海,也算是礼尚往来的意思了。
她寻思这杜大海是个厨子,送把刀说不定正合他的喜好。
现在买刀还不需要工业券,所以钱淑兰一口气买了三把。
之前,她已经买过两把了,还买了五张大铁锅。
为什么买这么多?其实,也是以防万一,如果将来分家,儿子们要买铁锅应该很不容易,毕竟乡下哪来的途径凑工业券?
现在她提前买了,也算是以防万一了。
等她回到饭店,没过多久,杜大海就领着一位姑娘进来了。
钱淑兰没想到还是熟人。
“姜同志?怎么是你?”
姜玉瑛也没想到杜叔叔所说的人居然是这个老太太,心里十分满意。这些日子,她大姑一直带着人到家里闹,门锁她都已经换了,他们进不来。只好半夜过来敲门让她睡不好觉。一连几天她都是这样没精打采的过来吃饭,自然被杜叔叔看到了。她就跟杜叔叔抱怨两句,没想到对方会帮她介绍同住的人。有了同住的人,到时候大姑一定不敢再过来捣乱。毕竟对方跟大姑可丝毫没有关系,不算亲戚纠纷,街道办不敢再和稀泥。这也是为什么她不缺钱,却要把房子租给别人的原因。
杜大海有些惊讶,“你们认识?”
姜玉瑛和钱淑兰笑得开怀,钱淑兰便向杜大海解释了两人认识的经过。
杜大海朝姜玉瑛叹了口气,“要不,你还是找个男人嫁了吧!有夫家为你撑腰,你也能少受点罪!”
哪知道听了这话的姜玉瑛脸上的笑容却淡了下来,她固执地摇头,“杜叔叔,不用了。我不嫁人!”
杜大海也知道她的顾虑,便也没说什么,转尔说到租房子的事儿,他朝钱淑兰笑着道,“你说住十天,我寻思你自备口粮,付两块钱就行。”
因为是短租,所以比长租贵上一倍。
钱淑兰倒也能理解,直接点头答应了。
钱淑兰把自己买的刀送给杜大海,他却推辞不收。
钱淑兰却执意要他收下,末了又有些为难道,“杜老板,其实,我还想让你帮个忙,如果你不收,我也不好意思开口了。”
听到这话,杜大海便问道,“什么事?”
钱淑兰哪有什么事儿,她不过是随口一说,于是装作很为难地表情看了一眼周围的人,“以后我再跟你说吧。”
杜大海以为她要他帮的忙可能有点难以启齿,不好说给其他人听,想了想,还是收下了。
心里还在想着,如果自己帮不上忙再把东西退回去就是。
姜玉瑛帮钱淑兰拎着包裹,两人一前一后离开了红旗饭店。
姜玉瑛带着钱淑兰走到自己家院门的时候,突然隔壁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打骂声。
姜玉瑛有些无奈地笑了笑,钱淑兰颇有几分不解。但也没有好奇地凑过去看。
姜玉瑛安排的房间很宽敞,一张床,一张书桌和衣柜。
钱淑兰很满意,姜玉瑛又跟她介绍了吃饭的问题,“这边的土灶可以用。其它的东西,您也能用。”
她收费贵一倍,所以,油盐酱醋都包括在内的。
钱淑兰很满意,转尔跟她聊起了家常。
原来,姜玉瑛是个孤儿,全家人都在战乱之中死了。
因为父亲是个烈士,上面领导怜惜她,还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
也就是这份工作,让许多亲戚垂涎,隔三差五就要过来骚扰她。
姜玉瑛性子比较泼辣,人也算精明。
所以,每次都让他们铩羽而归。
钱淑兰有心向姜玉瑛打探工作的事儿。
这些日子,她反复想过了,王守智和王守仁的不同之处。
两人心中的好母亲是不一样的。
王守仁觉得一个好母亲,就是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疼爱他的孩子,就够了。
可王守智却多了一样,还要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她一直给他做饭,关心他,开导他,都不能让他再增加孝心值的根本原因。
所以,她现在就需要帮他换一份工作。只要她能帮他找到一份工作,他就能挺起腰板,不再对李彩英忍让下去。
说起来,李彩英这个人,明显的好坏不分。她尽职尽责扮演一个好婆婆,她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一分孝心值也没给她加。
所以,现在唯一能改变李彩英的人除了李国成就是王守智。
李国成,她是半分不报希望的,之前,她反复提点过好几次李国成,可李彩英却越来越过份,一看就知道他没有教李彩英。想想也是,如果他能教好李彩英,就不会把她养成这副德行了。
所以,只剩下王守智。
只要,李彩英还想跟王守智过日子,她就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所以,她才没有回乡下。继续留在城里,边买粮食,边打探工作的消息。
姜玉瑛听到钱淑兰打听工作的事儿,低头思考了一会儿。
钱淑兰见她似是有难言之隐,忙道,“姜同志,不用担心钱的事儿,我不差钱!”末了又补充一句,“临时工也行。”
正式工恐怕很难,临时工也不是不行。只要能让王守智挺直腰板,恐怕他也不介意只是当个临时工。
姜玉瑛见钱淑兰误会了,忙摆手道,“其实,现在多数厂子招工都只招内部员工子女。就是临时工也是一样的。”
虽然,钱淑兰早就知道这年代找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可听到条件这么苛刻,还是勉不了有些失望。
看来,还是她想当然了。也是,如果工作真有那么好找,王守智也不会那么颓废了。
哪知,姜玉瑛紧接着就道,“最近,我们粮油店在招采购员。听说,还要面试和笔试,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我听领导说,谁要是能弄到一千斤大米,谁就可以被录取。”
钱淑兰心都快跳出来了。
一千斤大米?
她喜不自胜,姜玉瑛却撇嘴道,“上面的领导却是个抠门的,一千斤大米,还只要好大米。我听说这大米是为了给员工福利特地布置的任务。”粮油店的大米都是定额的,除了每个街道分配的定额,剩下的量并不多,根本就不够发员工福利,所以这次领导才别出心裁,试试新员工的工作能力。
钱淑兰却觉得此事有戏。她一把握住姜玉瑛的手,两眼放光,“怎么报名?我替儿子报名去。”
姜玉瑛见她眼睛亮得吓人,愣了一下,还是提醒道,“咱们这儿是北方,买大米很难的。”难道钱婶子要到南方买大米吗?介绍信怎么开?大米怎么运过来?
钱淑兰很肯定地点头,“我绝对有办法。”
姜玉瑛见她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点头答应了,“明天我带你去报名吧。如果是城镇户口,还有可能成为正式工,如果是乡下户口,就只能当个临时工了。”现在这年代转户口并不容易,因为这户口是与粮油关系挂钩的,农转非的手续十分复杂,现在上面检查特别严格,转正手续也是一拖再拖,名额卡得很紧,一般都要五六年才能转成功。
钱淑兰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儿,王守智就是城里户口啊,这么说,他还能当正式工。钱淑兰激动得不行,转身就跑到自己房间,拿了十斤大米用麻布袋子装了拎出来,提给姜玉瑛,“姜同志,这是给你的谢礼,如果你不说,我都不知道。”
姜玉瑛忙摆手推辞,现在大米一毛四一斤,这里十斤都有了,她怎么好意思。
钱淑兰却坚持要她收下,语气十分诚恳,“比起你帮我的,这点大米算什么。你要是不收,我都不好意思请你带我去报名了。”
姜玉瑛听到她这么说,只能收下了。她探手朝里面抓了一把,看到手心里的大米惊了一下,这大米米粒均匀,色泽光亮,醇厚绵长,芳香四溢。一粒半截的都没有。
姜玉瑛忍不住赞了一声,“好米。”
这年代因为机器比较少,所以,生产队多数用得还是原始的脱粒方法。用石磙碾压稻穗,再放到机器里剥壳。
因为石磙碾压稻穗这道工序,米粒就不可避免得会被碾碎,炸开成两截。
所以,很少会没有半截的,甚至三截,或者直接碾成碎沫的都有。
这大米却一粒半截的都没有,全是完好无损的,一看就是用筛子把那些碾碎的筛了出去,精心挑选出来的。
就冲这个品质,姜玉瑛觉得这工作说不定还真能落到钱婶子儿子头上。
钱淑兰听到她的赞叹,心里也有些得意。
原本,她因为糊里糊涂选了大米,有点懊悔。如果当初,她选了玉米或是红薯,会不会能多得一些粮食,可后来又一细想,那些修仙世界,未必会有这些东西。
他们之所以不用担心没粮食可吃,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机器,一个法术就能让这些稻子自动脱粒。
现在,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大米居然还能有大用途,简直是喜出望外了。
钱淑兰冲她点点头,笑着赞了一句,“好孩子”
钱月秋惊讶地张大嘴巴,和她爸之前那不可置信的眼神如出一辙。
钱淑兰心里叹了口气,自从知道原身的记忆,钱淑兰对钱明华的态度就能理解了。
顺着刚才钱月指的方向到了东屋,门并没有锁,她轻轻敲了敲门。
屋里人咳了一声,才道,“进来吧。”
听到回应,钱淑兰立刻走了进去。
一个个子矮小,皮肤干瘪的老头子正坐在床上听着床头柜上的收音机,他的面容有些严肃,眉心更是紧拧着的。
钱明华正坐在床前的凳子上跟他一起听,他手里还搓着麻绳,表情同样的严肃。
看到她的时候,钱明华脸上微微有些惊讶,赶紧站起来,朝她问好。
钱淑兰朝他淡淡点了点头,不是她故意摆谱,而是早上那一出,差点让这人怀疑她有问题。
虽然钱淑兰的态度很冷淡,可钱明华却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
钱淑兰没有在意钱明华的局促,她朝钱维汉打招呼,“大哥,正忙呐?”
钱维汉回过神来,看到是自家妹子,忙把收音机关上,招呼她坐下,笑着问,“幺妹,怎么这会儿过来了?找我有事?”原本想吃完饭去看她的,没想到她先过来了。钱维汉还挺意外。自家妹子已经十来年没登过门了,往常有事找他,也都让守仁守义过来,今天怎么亲自过来了。
钱淑兰坐在床边,点点头。她是有事儿。
从原身的记忆中她才知道为什么钱明华为因为她说了一声谢,就跟看鬼似的看着她。
这事说来话长。钱维汉十五岁出去参加革|命,在打鬼子的时候,下面那玩意被炸没了,就一辈子没有结婚。
本来钱淑兰想把自己一对龙凤胎过继给钱维汉,让他后半辈子能有个依靠,谁成想,还没等她开口,钱维汉居然会在巧合之下救了钱明华,还收养了他。
钱维汉知道他妹的想法之后,就提出也收养那对龙凤胎,可原身曾经见过小小年纪的钱明华在山上徒手咬过野兔,被他的凶残样子吓怕了,哪敢让自己刚出生的一对儿女送给这么个煞星,当即就拒绝了。
打算落空的原身,因为家里太穷养不起那么多的孩子,只好把自己生的一对龙凤胎转送给别人,那家家境殷实,应该能照顾好他们。
因为这事,原身对钱维汉很有意见。好些年不肯搭理他,后来,原身男人死了,她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就主动写信联系钱维汉。
那时候,钱维汉刚好从部队上退下来,看到妹妹肯原谅她,就顺势把户口落到王家村,方便照顾这唯一的妹妹。
为了这事,谢维汉自觉对不住妹妹,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有什么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原身渐渐对这唯一的哥哥不那么冷淡了,只是对这个抢了她儿子身份的侄子却一点好脸也没有,偶尔在路上遇到了也当看不到。别说道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她不口出恶言都算钱明华运气好。
钱明华自觉占了钱家便宜,受点冷眼也是应该的,对原身一直很恭敬。
钱淑兰朝收音机看了一眼,刚刚她可是听到了他大哥在听广播,里面似乎有“大|跃|进”的字眼,她拿不准钱维汉的想法,因此有点忐忑,“大哥,我有一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跟你说。”
钱维汉见妹妹低着头,搅着衣角,似乎很纠结的样子,有些摸不着头脑,可还是鼓励道,“有啥事你就说,大哥能帮你办的,一定给你办得妥妥的。”
钱淑兰心里一阵暖意,在心里斟酌说辞。
钱明华见他姑一直低着头不说话,还以为他姑想要他避开,所以站起来就想往外走。
钱淑兰忙叫住他,“明华,你也听听吧。”
钱明华脸上微微有些惊讶,但还是停下脚步。
等他落坐后,钱淑兰凑到两人中间,小声道,“大哥,前几天我听人说,上面要全国范围内办人民公社了,到时候,所有的食堂都要上交给集体,吃大锅饭。”
之所以,把这事透露给钱维汉,是“大|跃|进”这事儿其实并不是一簇即成的,前期是有铺垫的。早在1955年的时候,就有地方开办公社了,效果如何大家都不得而知,只是报纸上曾经报导过这一消息。钱维汉曾经当笑话跟原身说过这事儿。
去年12月,广播里到处播过,刘主|席在华国工会八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超英赶美”这个目标。
钱维汉心里一凛,他刚刚听到广播,上面说要“大|跃|进”,甚至还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样荒谬至极的目标。
放手发动群众,在战争年代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但是,转入经济建设阶段后,再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显然是不适用了。因为经济是按照规律发展的,要有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工艺要求,还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生产出来合格的产品,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偏偏还瞎指挥,他都可以想像未来这几年的日子会有多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