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辉煌大胜,扬帆的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逆流伐清最新章节!
ps:看《逆流伐清》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新书《血路救赎》已上传,书号:3472638.。≤敬请朋友们继续支持鼓励,并祝朋友们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精明睿智吗,朱永兴承认自己不笨,但却达不到那么夸张的程度。而他最与别人不同的是眼光的深远,以及务实不好虚名的行事风格。
务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名与利同列,是人们最普遍的追求,朱永兴其实也不例外。他辛辛苦苦地工作,殚心竭虑地筹划,为的是什么,可别说他不喜欢成为这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上最有功绩的千古一帝。
但凡事有个限度,也要有原则。而且,朱永兴那后世的思维模式使他并不满足于当时传统意义上的一些东西。比如,表面上的恭顺和口头上的称臣,他不欣赏也不大接受;泱泱泱大国的气度不是牵就弱小,用吃亏来换仁义。所以,在很多时候,朱永兴象一个小商人似的斤斤计较、精明盘算,非要实际利益才能打动他。
虽然这显得有点不合传统的“仁”和“礼”,但确实是使国家、民族得到了好处。比如明王朝的附属国很多,是明王朝依靠自己的实力让众多的国家服气,“臣服”而自愿加盟的。而朱永兴却不满足于此,灭安南,灭占城,伐缅甸。他完全是以武力说话,并从中得到了国家复兴所需的钱财和物资。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儒家传统的“内圣外王”已经不太适合,至少是要有选择的接受,有批判的吸取。
所以,不管卓布泰、达福能否接受大明的条件。秋季攻势的准备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弥补骑兵的不足,朝廷甚至从西北调了四千骑兵参战,作战计划也变得激进,非要一举解决鞑虏,或者至少要到打残的程度。
既然建奴深沟壁垒,准备与明军打阵地战,总参谋部便最终制定了正面强攻,侧翼穿插直进的作战计划。
先是明军主力由沈阳、本溪两路出动,东向攻击建州。锋锐直指赫图阿拉(现新宾县);在强大正面攻势的掩护下,由三个骑兵旅、一个混成旅组成的突袭兵团将秘密集结于朝鲜的慈江道,趁着建奴主力被吸引到正面战场,适时渡过鸭绿江,直插建奴后路。
按照现在敌我力量的比较,只要建奴主力在正面战场与明军展开战斗,突击兵团便完全可以直扫其腹地的空虚防守,杀人、放火、抢掠。就食于敌,就算不能一举将建奴彻底消灭。遭此摧残,建奴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毕其功于一役,朱永兴终于可以向军队出这样的期许和希望。而在这豪言壮语背后,则是一场巨大的投入。弹药粮秣,被服棉装,从6路、海路运抵前线。从南到北,很多民间百姓都意识到战争即将走到尽头了。而现在放的将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批战争债券,不仅有利息收入,更有纪念意义。
商家的购买是最踊跃的,他们的嗅觉也是最灵敏的。东北虽然苦寒。但人参、毛皮、东珠等却是珍贵之物。而购买三十万两以上的个人或团体,可是有朝廷的奖励和优惠。有民爵之赐,可得东北行商执照,拍卖东北光复地区的商铺房产可享优先权。嗯,即便不从利益考虑,得到爵赏,对于商人而言,也是光耀门楣的盛事。再说,这钱是借给国家的,又不是白白捐输。
五百万两银子的战争债券,民间百姓的小额购买只有很少的量,没持续多长时间,中央银行便宣布债券已经卖光,倒让一些百姓直呼太少,时间太短,全让黑心商人给买了。
时间就在这准备和筹划中飞快流逝,除了战争之外,朱永兴还在悄然作着另外的准备。密折和书信沟通一下子繁忙起来,各地的巡抚,各军区的长官,朱永兴在试探,在商议,在征询,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把握的思路和章程,就等着东北的大胜,等着威望再上一个台阶,再对外宣布了。
这也是做皇帝的优势,无论是什么好事,总能沾上点边。君明臣贤嘛,没有明君,哪有贤臣,哪有名将?
当秋风萧瑟,落叶满地,令人顿生苍凉之感的时候,东北战事终于爆了。掌握战略进攻主动权的明军,以威不可挡之势向满人的巢穴压去。
…………
胜利是可以预料的,建奴舍长就短,想用深沟阔壕来守住巢穴,却正是取死之道。在火力强大的明军面前,无论是攻坚,还是防守,都足以挥优势。如果建奴以轻骑游动,那才是明军不太好对付的。
当然,建奴采取这种战术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先是兵力不足,工事则可以稍作弥补;其次是战略回旋余地小,东北地区不象草原,建奴也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家眷老小必须要安置在相对固定的地方,这也影响了其人员的机动。
而明军在这个时候动进攻,构思也是很毒辣的。即便建奴想再度北迁,也要考虑到重新找到居住地,再建房盖屋以度过寒冬,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搬家穷三年,看似丢弃的是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物件,但到底是固定资产,总有用处。建奴从关内到关外,立足未稳,又从辽东退到建州,损失极大,人心已是不稳,不打便撤,恐怕族人便要星散了。
朱永兴虽然盼着胜利的确认,但也知道需要等上些时日。毕竟正面进攻不是主要目的,起初也不会过于猛烈,总要牵制吸引更多的建奴兵马。才有利于突袭兵团的一锤定音。
尽管这场大攻势是以再次举债支撑的,但朱永兴并不愁。国家的经济正走上正轨,各地的恢复重建也卓有成效,特别是商业的蓬勃展,财政收入自明年起便会有一个跃进式的增加。
而借着边市贸易大展的契机,中央银行这个最赚钱的行当也越来越显示出光明的前景。为了方便商户的异地大额金钱交易。银票这个能异地存取的东西终于推出了,为国家行纸币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还只局限于边市要地,如西安、兰州、大同、张家口,以及省会级城市的银行,但业务拓展却将是迅的。等到百姓习惯于将余钱存在银行,那就将为国家的各项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一个国家也形同一个大公司,临近年底,总要有个年终大盘点。作为大明董事长的朱永兴,看着不断汇总统计上来的数字。信心也在不断膨胀,笑容也更灿烂。
而且,朱永兴已经开始畅想明年的几项大行动。征伐吕宋,是基本确定的,衰落的西班牙已经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膺惩缅甸,也是必要的,掠夺资财、占领土地,并为日后打通密支那。直进印度作准备;国内呢,是不是要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还要看以上两项战事的情况;建奴若被剿灭,则工作重心便是移民实边,向北稳步展,以迎接新的对手——沙俄。
沙俄嘛,农奴制落后于大明的封建制;人口千万,也不敌大明;在东北。明军还有些主场之利,沙俄不是对手。能搞出些动静的也就是西北,扶持葛尔丹南下东进,迫近大明疆域。不过,这应该是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事情,那时候的大明国力更盛,骑兵更强,与其作战当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的奋斗,终于折腾出来个样子了。朱永兴畅想着,既欣慰,又有些忧虑。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虽然不全对,可还是有些道理的。天下太平下来,那些读书人是不是就有精神来跟我作对了?新政会不会遭受到新生的阻力,什么纲常、礼义是不是又要被放在位了?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于一国,大凡初时都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同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然环境渐渐好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看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我不敢说已经找到了全新的道路来改变这一切,因为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但纵使我不成功,也要将这个思路留诸后世。
朱永兴叹了口气,定了定心神,提笔端端正正地在纸上写下“皇位继承法”几个字。
即便年纪不到三十,即便身体健康,但天有不测风云,朱永兴必须有所交代和安排。其实臣子们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传承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国本不动摇。虽然现在这个儿子的血统有些小问题,但总是皇子,断没有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妻儿便无所依靠的道理。
犹豫再三,朱永兴苦笑着摇了摇头,终于没有把柔、嘉两位公主写进顺位继承人的名单之中。儿子被承认有继承权便够了,再惊世骇俗恐怕就过分了。
《皇位继承法》、《人权保护法》、《皇权法案》,这是朱永兴准备6续付诸实施的三大宪政法律。借此,一个近代化、一个皇权受到限制、一个有稳定传承的国家才算是有了架构,至于完善并深入人心,那就用时间来完成吧!
打赢这场国战当然值得欣慰,不使华夏子民沦入愚昧、麻木、僵化、落后、闭塞的深渊;但能否使中华矗立不倒,紧跟或引领先进大潮,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展日新月异的年代,守旧因循、原地踏步,便意味着落后,落后便要挨打,不管这将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总是避免不了的结果。
也正因为朱永兴看得远,看得深。所以才有比别人更多的忧虑和担心。建奴被灭,天下太平,别人可以欢呼,可以庆幸和平的到来,庆祝安定生活的开始,朱永兴则依然要殚精竭虑。前行的障碍还有。却已经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固有传统,变成了已经持续数百年的思想和观念。
这更加艰难,更耗时间,更需耐心和巧妙的引导灌输。正因为如此,朱永兴虽然还年轻健壮,却不得不心存忧虑,担心万一老天不开眼,自己有个闪失,心血便白废了。
四十年哪。两代人的时间,我就有把握使大明帝国焕出持久的荣耀,建立起稳定先进的传承机制;二十年呢,稍显仓促,不过应该也无大碍;十年,那便只能是以权威强制推出各项政策,施行各种律法,生硬在所难免。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缓解完善……
现在呢,也就只能按照十年的规划进行下去。纵然日后有反复,但在走过弯路、经过动荡之后,希望国人能够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正确,改弦更张,再走上正途了。也就是说,纵然不能一切如意。朱永兴也要在中华的历史上留下一个先进模式的影子,使后人能够对此思考、争论,或者依循。
……………
昭武元年十一月初六,东北风已经再度刮起,大地上覆满白霜。冬天的寒意越来越浓。
而辽东前线的捷报,以日夜三百里的加急度传到京师,立时让人心沸腾起来。
“大捷,大捷,辽东大捷,王师尽歼建奴叛匪,奴酋玄烨以下尽被生擒……”报捷信使大汗淋漓地奔驰在京城的大街上,声嘶力竭地大喊。
“大捷,大捷,王师光复建州,建奴被尽数剿灭……”
“大捷,大捷,王师剿灭建奴叛匪,斩数万……”
信使沿途所进,所有的官民百姓都沸腾起来,没有鞭炮,却有无数的锣鼓家什,以及纵情的欢呼雀跃。
建奴虽颓势难挽,但到底还是一息尚存,不彻底剿灭,便总是一块心病。如今算是尘埃落定,最后的一点点担心也没有了,太平年月真的到了。
而此时,朱永兴正与内阁官员在殿内议事,说的则是“中华民族”这个称谓的含义,以及将来使用这个称谓所带来的影响。
“……泱泱大国,先是气度和胸襟,以及海纳百川的包容。没有这样的心胸,只禀持于狭隘的汉家观念,不仅不能使万民齐心,更易使他族生出隔阂,形成动乱之源。”朱永兴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语气并不激昂,但却在阐述一个使国家稳定并扩大,且杜绝日后某些分裂分子借口的大道理。
“汉、蒙、藏、回、傣、苗、彝等民族,但服王化,归心中华,便皆是我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员,朝廷岂能自外推拒?华夷之辩从春秋时起,历经血统、地缘,现在已是到了第三阶段,便是以文化(礼仪、道德、思想、服饰等的综合体)来区分。对此,朕深以为是。所以,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然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亦不谓之华……”
强调中华民族的多样性是非常必要的,这在法理上为大一统的国家提供了依据。西藏、蒙古、新疆等皆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任何分裂分子想以种族为借口制造动乱,都是痴心妄想,都是夷,为中华所不容;而汉人中的败类,也不会因为其民族的关系,而被宽恕赦免,更被开除了华籍。
忽然,外面的声音嘈杂起来,最后竟是喧沸冲天,似乎只有一个个声音在天地间回荡。
“……大捷……大捷……”
“………王师大胜……剿灭建奴……”
这轰响沸腾声越来越大,听得越来越清楚,最后,所有人都终于听明白了。朱永兴还勉强绷得住,不少阁臣却有些失态,身子都不可控制的哆嗦起来。
内阁相张煌言更是猛地起身,榔的一声,身旁茶盏被衣袖带倒,摔到地上变得粉碎。他是资历最老的阁臣之一,更是受尽了苦难,今日终于灭此朝食,如何能不激动?
“微臣,微臣为吾皇万岁贺。”副相宗守义最快平抑了心情,起立躬身施礼,“吾皇英明神武,天降圣君,复中华,灭鞑虏,文治武功,直追太祖。”
朱永兴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微笑不语,这场大战是他期待的,借此威望暴涨之机,再加上他之前的准备筹划,诸般举措可以实施了。
“微臣为吾皇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阁臣也反应过来,躬身施礼,山呼作贺。
……………
明军在秋末初冬的攻势令建奴人心惶惶,为了稳定人心,建奴不战而退便暂时不能选择,起初的战况似乎表明也未必就没有抵挡明军的可能。但雷霆一击便在建奴稍觉有点希望的时候。
突袭兵团突然渡过鸭绿江,绕过长白山岗后(今抚松县地域),杀进了建州腹地。两万五千名骑兵风卷残云般地扫荡着满人村镇,杀、烧、抢,将满人辛苦积攒的越冬食物尽皆变成了人吃马嚼的粮秣。随后,突袭兵团过濛江(现靖宇县),屠辉南,攻占梅河口,分兵四掠,将集中于赫图阿拉(现新宾县)一线的建奴主力身后变成了到处是火光和浓烟,以及四处奔逃的建奴。
就在建奴主力稍做调整,准备分兵迎战的时候,当面明军的攻势突然异常猛烈起来,显然,在时间上两支军队事先便有过约定,而且建奴主力的异动又为明军所获悉。
攻击至第二天,在铺天盖地的火炮轰击下,明军已经突破了建奴的防线,并展开兵力,欲将建奴合围于靠近朝鲜方向通化和白山。孝庄带着康小三等王公贵族于防线被突破之时便弃赫图阿拉,向西北方向经清原,绕过梅河口,向辽源逃窜。
王公贵族逃窜,建奴军队损失惨重,只有少部分在明军合围完成前逃出,其余则都被围困待毙。而孝庄等王公贵族仓惶窜至辽源,正是奉诏赶来增援,却一直裹足不前的卓布泰、达福所率人马的驻扎地。
或许卓布泰、达福之前还有着犹豫不决,对明廷的条件不愿甘心接受,等见到孝庄等人的惨状后,最后的一丝幻想终于破灭。当晚,卓布泰、达福就率军包围突袭了孝庄等王公贵族的营地,杀了反抗者,擒拿了大半人等。随后,卓布泰、达福派出使者,前往通知明军,其部反正投诚了。
稍有些意外的过程,但却不是太意外的结局。只不过卓布泰、达福的反正投诚,缩短了剿灭建奴的时间,使这场攻势变得完美。
至此,建奴成建制的军队已不存在,星散流窜的残余虽然还要花些时间搜剿,但战争却已经可以划上句号了。
几十年的大战,千万人的牺牲,浴火重生的大明,回顾以往,朱永兴感慨万千。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胜无疑就是一股扬帆的风。
………………(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ps:看《逆流伐清》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新书《血路救赎》已上传,书号:3472638.。≤敬请朋友们继续支持鼓励,并祝朋友们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精明睿智吗,朱永兴承认自己不笨,但却达不到那么夸张的程度。而他最与别人不同的是眼光的深远,以及务实不好虚名的行事风格。
务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名与利同列,是人们最普遍的追求,朱永兴其实也不例外。他辛辛苦苦地工作,殚心竭虑地筹划,为的是什么,可别说他不喜欢成为这个时空的中国历史上最有功绩的千古一帝。
但凡事有个限度,也要有原则。而且,朱永兴那后世的思维模式使他并不满足于当时传统意义上的一些东西。比如,表面上的恭顺和口头上的称臣,他不欣赏也不大接受;泱泱泱大国的气度不是牵就弱小,用吃亏来换仁义。所以,在很多时候,朱永兴象一个小商人似的斤斤计较、精明盘算,非要实际利益才能打动他。
虽然这显得有点不合传统的“仁”和“礼”,但确实是使国家、民族得到了好处。比如明王朝的附属国很多,是明王朝依靠自己的实力让众多的国家服气,“臣服”而自愿加盟的。而朱永兴却不满足于此,灭安南,灭占城,伐缅甸。他完全是以武力说话,并从中得到了国家复兴所需的钱财和物资。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儒家传统的“内圣外王”已经不太适合,至少是要有选择的接受,有批判的吸取。
所以,不管卓布泰、达福能否接受大明的条件。秋季攻势的准备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弥补骑兵的不足,朝廷甚至从西北调了四千骑兵参战,作战计划也变得激进,非要一举解决鞑虏,或者至少要到打残的程度。
既然建奴深沟壁垒,准备与明军打阵地战,总参谋部便最终制定了正面强攻,侧翼穿插直进的作战计划。
先是明军主力由沈阳、本溪两路出动,东向攻击建州。锋锐直指赫图阿拉(现新宾县);在强大正面攻势的掩护下,由三个骑兵旅、一个混成旅组成的突袭兵团将秘密集结于朝鲜的慈江道,趁着建奴主力被吸引到正面战场,适时渡过鸭绿江,直插建奴后路。
按照现在敌我力量的比较,只要建奴主力在正面战场与明军展开战斗,突击兵团便完全可以直扫其腹地的空虚防守,杀人、放火、抢掠。就食于敌,就算不能一举将建奴彻底消灭。遭此摧残,建奴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毕其功于一役,朱永兴终于可以向军队出这样的期许和希望。而在这豪言壮语背后,则是一场巨大的投入。弹药粮秣,被服棉装,从6路、海路运抵前线。从南到北,很多民间百姓都意识到战争即将走到尽头了。而现在放的将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批战争债券,不仅有利息收入,更有纪念意义。
商家的购买是最踊跃的,他们的嗅觉也是最灵敏的。东北虽然苦寒。但人参、毛皮、东珠等却是珍贵之物。而购买三十万两以上的个人或团体,可是有朝廷的奖励和优惠。有民爵之赐,可得东北行商执照,拍卖东北光复地区的商铺房产可享优先权。嗯,即便不从利益考虑,得到爵赏,对于商人而言,也是光耀门楣的盛事。再说,这钱是借给国家的,又不是白白捐输。
五百万两银子的战争债券,民间百姓的小额购买只有很少的量,没持续多长时间,中央银行便宣布债券已经卖光,倒让一些百姓直呼太少,时间太短,全让黑心商人给买了。
时间就在这准备和筹划中飞快流逝,除了战争之外,朱永兴还在悄然作着另外的准备。密折和书信沟通一下子繁忙起来,各地的巡抚,各军区的长官,朱永兴在试探,在商议,在征询,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把握的思路和章程,就等着东北的大胜,等着威望再上一个台阶,再对外宣布了。
这也是做皇帝的优势,无论是什么好事,总能沾上点边。君明臣贤嘛,没有明君,哪有贤臣,哪有名将?
当秋风萧瑟,落叶满地,令人顿生苍凉之感的时候,东北战事终于爆了。掌握战略进攻主动权的明军,以威不可挡之势向满人的巢穴压去。
…………
胜利是可以预料的,建奴舍长就短,想用深沟阔壕来守住巢穴,却正是取死之道。在火力强大的明军面前,无论是攻坚,还是防守,都足以挥优势。如果建奴以轻骑游动,那才是明军不太好对付的。
当然,建奴采取这种战术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先是兵力不足,工事则可以稍作弥补;其次是战略回旋余地小,东北地区不象草原,建奴也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家眷老小必须要安置在相对固定的地方,这也影响了其人员的机动。
而明军在这个时候动进攻,构思也是很毒辣的。即便建奴想再度北迁,也要考虑到重新找到居住地,再建房盖屋以度过寒冬,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搬家穷三年,看似丢弃的是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物件,但到底是固定资产,总有用处。建奴从关内到关外,立足未稳,又从辽东退到建州,损失极大,人心已是不稳,不打便撤,恐怕族人便要星散了。
朱永兴虽然盼着胜利的确认,但也知道需要等上些时日。毕竟正面进攻不是主要目的,起初也不会过于猛烈,总要牵制吸引更多的建奴兵马。才有利于突袭兵团的一锤定音。
尽管这场大攻势是以再次举债支撑的,但朱永兴并不愁。国家的经济正走上正轨,各地的恢复重建也卓有成效,特别是商业的蓬勃展,财政收入自明年起便会有一个跃进式的增加。
而借着边市贸易大展的契机,中央银行这个最赚钱的行当也越来越显示出光明的前景。为了方便商户的异地大额金钱交易。银票这个能异地存取的东西终于推出了,为国家行纸币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还只局限于边市要地,如西安、兰州、大同、张家口,以及省会级城市的银行,但业务拓展却将是迅的。等到百姓习惯于将余钱存在银行,那就将为国家的各项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一个国家也形同一个大公司,临近年底,总要有个年终大盘点。作为大明董事长的朱永兴,看着不断汇总统计上来的数字。信心也在不断膨胀,笑容也更灿烂。
而且,朱永兴已经开始畅想明年的几项大行动。征伐吕宋,是基本确定的,衰落的西班牙已经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膺惩缅甸,也是必要的,掠夺资财、占领土地,并为日后打通密支那。直进印度作准备;国内呢,是不是要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还要看以上两项战事的情况;建奴若被剿灭,则工作重心便是移民实边,向北稳步展,以迎接新的对手——沙俄。
沙俄嘛,农奴制落后于大明的封建制;人口千万,也不敌大明;在东北。明军还有些主场之利,沙俄不是对手。能搞出些动静的也就是西北,扶持葛尔丹南下东进,迫近大明疆域。不过,这应该是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事情,那时候的大明国力更盛,骑兵更强,与其作战当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的奋斗,终于折腾出来个样子了。朱永兴畅想着,既欣慰,又有些忧虑。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虽然不全对,可还是有些道理的。天下太平下来,那些读书人是不是就有精神来跟我作对了?新政会不会遭受到新生的阻力,什么纲常、礼义是不是又要被放在位了?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于一国,大凡初时都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同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然环境渐渐好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
看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我不敢说已经找到了全新的道路来改变这一切,因为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但纵使我不成功,也要将这个思路留诸后世。
朱永兴叹了口气,定了定心神,提笔端端正正地在纸上写下“皇位继承法”几个字。
即便年纪不到三十,即便身体健康,但天有不测风云,朱永兴必须有所交代和安排。其实臣子们担心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传承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国本不动摇。虽然现在这个儿子的血统有些小问题,但总是皇子,断没有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妻儿便无所依靠的道理。
犹豫再三,朱永兴苦笑着摇了摇头,终于没有把柔、嘉两位公主写进顺位继承人的名单之中。儿子被承认有继承权便够了,再惊世骇俗恐怕就过分了。
《皇位继承法》、《人权保护法》、《皇权法案》,这是朱永兴准备6续付诸实施的三大宪政法律。借此,一个近代化、一个皇权受到限制、一个有稳定传承的国家才算是有了架构,至于完善并深入人心,那就用时间来完成吧!
打赢这场国战当然值得欣慰,不使华夏子民沦入愚昧、麻木、僵化、落后、闭塞的深渊;但能否使中华矗立不倒,紧跟或引领先进大潮,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则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展日新月异的年代,守旧因循、原地踏步,便意味着落后,落后便要挨打,不管这将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总是避免不了的结果。
也正因为朱永兴看得远,看得深。所以才有比别人更多的忧虑和担心。建奴被灭,天下太平,别人可以欢呼,可以庆幸和平的到来,庆祝安定生活的开始,朱永兴则依然要殚精竭虑。前行的障碍还有。却已经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固有传统,变成了已经持续数百年的思想和观念。
这更加艰难,更耗时间,更需耐心和巧妙的引导灌输。正因为如此,朱永兴虽然还年轻健壮,却不得不心存忧虑,担心万一老天不开眼,自己有个闪失,心血便白废了。
四十年哪。两代人的时间,我就有把握使大明帝国焕出持久的荣耀,建立起稳定先进的传承机制;二十年呢,稍显仓促,不过应该也无大碍;十年,那便只能是以权威强制推出各项政策,施行各种律法,生硬在所难免。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缓解完善……
现在呢,也就只能按照十年的规划进行下去。纵然日后有反复,但在走过弯路、经过动荡之后,希望国人能够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正确,改弦更张,再走上正途了。也就是说,纵然不能一切如意。朱永兴也要在中华的历史上留下一个先进模式的影子,使后人能够对此思考、争论,或者依循。
……………
昭武元年十一月初六,东北风已经再度刮起,大地上覆满白霜。冬天的寒意越来越浓。
而辽东前线的捷报,以日夜三百里的加急度传到京师,立时让人心沸腾起来。
“大捷,大捷,辽东大捷,王师尽歼建奴叛匪,奴酋玄烨以下尽被生擒……”报捷信使大汗淋漓地奔驰在京城的大街上,声嘶力竭地大喊。
“大捷,大捷,王师光复建州,建奴被尽数剿灭……”
“大捷,大捷,王师剿灭建奴叛匪,斩数万……”
信使沿途所进,所有的官民百姓都沸腾起来,没有鞭炮,却有无数的锣鼓家什,以及纵情的欢呼雀跃。
建奴虽颓势难挽,但到底还是一息尚存,不彻底剿灭,便总是一块心病。如今算是尘埃落定,最后的一点点担心也没有了,太平年月真的到了。
而此时,朱永兴正与内阁官员在殿内议事,说的则是“中华民族”这个称谓的含义,以及将来使用这个称谓所带来的影响。
“……泱泱大国,先是气度和胸襟,以及海纳百川的包容。没有这样的心胸,只禀持于狭隘的汉家观念,不仅不能使万民齐心,更易使他族生出隔阂,形成动乱之源。”朱永兴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语气并不激昂,但却在阐述一个使国家稳定并扩大,且杜绝日后某些分裂分子借口的大道理。
“汉、蒙、藏、回、傣、苗、彝等民族,但服王化,归心中华,便皆是我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员,朝廷岂能自外推拒?华夷之辩从春秋时起,历经血统、地缘,现在已是到了第三阶段,便是以文化(礼仪、道德、思想、服饰等的综合体)来区分。对此,朕深以为是。所以,四夷之民长有重译而至,慕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然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亦不谓之华……”
强调中华民族的多样性是非常必要的,这在法理上为大一统的国家提供了依据。西藏、蒙古、新疆等皆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任何分裂分子想以种族为借口制造动乱,都是痴心妄想,都是夷,为中华所不容;而汉人中的败类,也不会因为其民族的关系,而被宽恕赦免,更被开除了华籍。
忽然,外面的声音嘈杂起来,最后竟是喧沸冲天,似乎只有一个个声音在天地间回荡。
“……大捷……大捷……”
“………王师大胜……剿灭建奴……”
这轰响沸腾声越来越大,听得越来越清楚,最后,所有人都终于听明白了。朱永兴还勉强绷得住,不少阁臣却有些失态,身子都不可控制的哆嗦起来。
内阁相张煌言更是猛地起身,榔的一声,身旁茶盏被衣袖带倒,摔到地上变得粉碎。他是资历最老的阁臣之一,更是受尽了苦难,今日终于灭此朝食,如何能不激动?
“微臣,微臣为吾皇万岁贺。”副相宗守义最快平抑了心情,起立躬身施礼,“吾皇英明神武,天降圣君,复中华,灭鞑虏,文治武功,直追太祖。”
朱永兴轻轻吐出一口长气,微笑不语,这场大战是他期待的,借此威望暴涨之机,再加上他之前的准备筹划,诸般举措可以实施了。
“微臣为吾皇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阁臣也反应过来,躬身施礼,山呼作贺。
……………
明军在秋末初冬的攻势令建奴人心惶惶,为了稳定人心,建奴不战而退便暂时不能选择,起初的战况似乎表明也未必就没有抵挡明军的可能。但雷霆一击便在建奴稍觉有点希望的时候。
突袭兵团突然渡过鸭绿江,绕过长白山岗后(今抚松县地域),杀进了建州腹地。两万五千名骑兵风卷残云般地扫荡着满人村镇,杀、烧、抢,将满人辛苦积攒的越冬食物尽皆变成了人吃马嚼的粮秣。随后,突袭兵团过濛江(现靖宇县),屠辉南,攻占梅河口,分兵四掠,将集中于赫图阿拉(现新宾县)一线的建奴主力身后变成了到处是火光和浓烟,以及四处奔逃的建奴。
就在建奴主力稍做调整,准备分兵迎战的时候,当面明军的攻势突然异常猛烈起来,显然,在时间上两支军队事先便有过约定,而且建奴主力的异动又为明军所获悉。
攻击至第二天,在铺天盖地的火炮轰击下,明军已经突破了建奴的防线,并展开兵力,欲将建奴合围于靠近朝鲜方向通化和白山。孝庄带着康小三等王公贵族于防线被突破之时便弃赫图阿拉,向西北方向经清原,绕过梅河口,向辽源逃窜。
王公贵族逃窜,建奴军队损失惨重,只有少部分在明军合围完成前逃出,其余则都被围困待毙。而孝庄等王公贵族仓惶窜至辽源,正是奉诏赶来增援,却一直裹足不前的卓布泰、达福所率人马的驻扎地。
或许卓布泰、达福之前还有着犹豫不决,对明廷的条件不愿甘心接受,等见到孝庄等人的惨状后,最后的一丝幻想终于破灭。当晚,卓布泰、达福就率军包围突袭了孝庄等王公贵族的营地,杀了反抗者,擒拿了大半人等。随后,卓布泰、达福派出使者,前往通知明军,其部反正投诚了。
稍有些意外的过程,但却不是太意外的结局。只不过卓布泰、达福的反正投诚,缩短了剿灭建奴的时间,使这场攻势变得完美。
至此,建奴成建制的军队已不存在,星散流窜的残余虽然还要花些时间搜剿,但战争却已经可以划上句号了。
几十年的大战,千万人的牺牲,浴火重生的大明,回顾以往,朱永兴感慨万千。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胜无疑就是一股扬帆的风。
………………(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