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六章 平定扬州(97)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汉龙骑最新章节!
对于文聘如此反馈,蔡瑁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不是别人的就一定都是好的,要看合不合适,在荆州内部现在就有一些人希望我们的水军也要和刘澜的水军一样,在战船上是好手,上了岸也能大杀四方,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如果士兵们都能做到这样,那还为什么刻意去取分水军和步兵呢?
正是因为这些部队更有更的优势,士兵更适合哪种战争方式,才会有所取分,真的想让他们登岸也是好手,千里挑一选个几千人就很不错了,试问刘澜部队的基数多大,近十万人的部队,也不过才区区五千人的水陆曲,而荆州现在的情况,别说五千人,挑选出五百人都困难,所以蔡瑁对这件事是极力反对的,当然还有蒯越蒯良兄弟,荆州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人出面反对,这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自然就被驳回了。
可是文聘却知道,蔡瑁最初是真的心动了,可是在水军进行招募之后才发现,居然连一百人都没有招募到,也就放弃了,部队的基数太小或者说控制的人口太少,想要学刘澜从部队甚至是百姓中招募这类士兵,根本就不现实,没有那个条件。
刘澜已经成了气候,所以他有这个资本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在别人看起来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上,他都有这个资本去做,这才是实力诸侯的底气所在,似荆州就永远也不可能会做出这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事情,就算有这个条件,也不会去做,毕竟有这点钱粮,投在步兵甚至是水军身上都要比什么水陆曲要更有价值。
可这何尝不是实力的体现呢,刘澜有这个实力让他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也是因为实力,所以刘澜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不会有多少顾虑,就好像他对秣陵军的一点了解,军师府负责制定战略部署,看起来是纸上谈兵多一点,但当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时,不管是不是纸上谈兵,首先都足以使其顺利完成布局,因为秣陵有着足够的实力去实现军师府所设计出来的战略设想。
而战略设想说白了只不过就是这场战役的布局,就好像博弈,军师府起到的作用就是让领军的将领们知晓他们需要占领哪一处的边角,所以秣陵军的将领在知晓自己的人物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现战略意图,当然至于如何作战,那就是更精于战场作战以及排兵布阵的各位将领们需要做的事情了。
文聘的心思虽然早已飘到了远方,但是他始终都在注视着战场之上九江军的一举一动,当九江军发起进攻的一刻,他立即下达命令,所有部队加紧防备,当九江军杀上来的一刻,立即顶了上去,将他们挡了下来,同时下令:“弓弩手准备,诶我狠狠的射!”
战鼓响起,战旗舞动,城楼之上的床弩与弓箭手同时射出了箭矢,而城楼下方的弩手也不敢示弱,齐刷刷举起了弩机,他们的动作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虽然都是桂阳军中的精锐,但鲜有训练有素者,如果这要是秣陵军的话,那可就恐怖了,三列弩手前排射出箭矢之后半蹲装箭矢,第二排再射箭矢,第二排射完箭矢之后第三排再射,如此循环往复,而且秣陵军的弩机都是连弩,一次可以填装五支弩箭,那杀敌的效果之惊人简直可以用杀器来形容,没有任何一支部队遇到这样的弩箭阵能前进半步的,除非是派出重盾兵,不然任何冲锋的部队,就算是手持手盾,都会被如此恐怖的箭雨射成刺猬。
但桂阳军虽然整体表现差了些,可别忘记他们有着更恐怖的杀器床弩,这个大家伙可比秣陵军的连弩杀伤力强几百倍,就算是巨盾兵也会被床弩巨箭直接射飞,至于普通的那些部队和士兵,在床弩面前简直就是送死,如果是密集的阵型,一支巨箭,就能杀伤数十人,那可怕的效果尤其是在守城战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在刘澜心目中,攻城与守城最好的利器还是投石车,只是眼下各路诸侯的投石器很难达到刘澜心目中指哪打哪的效果,除了曹操的霹雳车,只不过刘澜会将霹雳车称之为投石机,对投石机刘澜可是羡慕许久了,奈何军械场和欧冶坚是在无法对投石机有一个改进,陌生达到霹雳车的效果,就是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大步改良都很难突破。
对投石机刘澜还真没什么好建议的,关键是他也不清楚欧冶坚们到底是在哪里钻了牛角尖,如果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或许他还能给出一些建议,问题是先他给出了建议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效果,这就使得秣陵在投石机上一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虽然投石机没有任何进展,可是在其他方面军械场还是表现的很好的,这就说明了现在的军械场在兵器铠甲甚至是弩机这些‘小物件’有着不错的心得,但在大型一点的器械上,不管是床弩还是投石器等等都没有任何头绪。
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改变,所以刘澜会尽可能的加大投入,寻找一些对于力学杠杆原理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来进行研究,最好找些有知识学生,去帮助这些人尽可能的整理这些理论,尽可能的突破投石机的瓶颈。
这些事情刘澜从矿山时期就一直在做,让这些有经验却又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将自己的手艺靠口耳相传来教授弟子变成将他们整理成为理论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容易也更为简单的教授新人。
当然刘澜最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这个心思,可后来发现识字率底下他所谓教授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有老师傅们口耳相传更快捷,但随着刘澜加大庠序的投入,他相信未来这样的局面一定会扭转,就好像后世那样,当然这肯定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条件的,但只要基础打好,就一定能够成功。
床弩和弩机以及弓箭手的情况都不同,间距很宽,几乎一丈多,这就是床弩的特性,当然床弩虽然分散,但射击时一定是朝敌军密集之处射击,而桂阳军射出的床弩,可要比那些弓弩手的准星准的多,好像经过周密丈量过一样,每一次射击,最少都能杀伤数十名九江军,而被床弩射中,几乎都是一击致命,直接射穿遇到的任何敌人。
论远程杀伤利器,床弩和投石车,在冷兵器时代,刘澜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器械能够比这两样更具杀伤力的器械了,尤其是远程杀敌方面,更不是弓弩可比,简直就是攻城与守城时不二的选择。
九江军发起进攻,手持环手刀的盾兵在前,气候乃是长矛兵,一个个疯狂向前冲杀,喊杀声震天动地,冲锋的九江军大多都是在九江招募而来,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乃是原水军部队,他们的战斗力可就没法和那些九江的步兵相比了,当然这些九江步兵的情况其实也没看上去那么强,但绝对要比眼前的桂阳军强的多,毕竟这都是与秣陵军交过手战斗过的士兵,不能说作战经验丰富,但比之桂阳军那就完全是一副精锐之中的样子。
不管是在单兵作战方面还是在小组进攻时,他们的配合非常默契,而在这样默契的配合之下,使得他们几乎弥补了所有的不足与弱点,这让他们的进攻变得更加犀利,虽然有弓弩与床弩,可一旦九江军近身之后,这些远程利器也就失去了作用,关键时刻靠的还是步兵近战的能力。
三千九江军很快就杀到了桂阳军前,他们的冲击是相当犀利的,可以用横冲直撞蛮不讲理来形容,就算桂阳军结阵,也在第一时间就被九江军撕裂了防御阵型,杀得他们尸横遍野,哀嚎满地。
但撕裂并非突破,只不过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罢了,尽管桂阳军并非第一次与九江军作战,而且还都是一些临时招募的青壮罢了,虽然之前也击退了三波九江军,但这一次的情况却又不同,孙策是真的发狠要拼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桂阳军还是之前的力度在防守的话,那可就真有点危险了。
这一点身为主将的文聘当然看的出来,但赵范给他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他当然要用这些青壮去磨一磨孙策的锐气,但凡有一点崩溃的迹象,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换上桂阳军,当然这些都是他消耗九江军的筹码,真正的杀招还是那些跟随他到桂阳的荆州军。
虽然荆州军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但这支三千人的部队却有不同,乃是他亲自招募并训练出来的部队,不能说精兵,但最少他自己有自信和勇气可以与九江军媲美,甚至除了一些战场的经验,完全不逊色他们丝毫。
可战场之上,实力归实力,实力强并不一定就能战胜弱旅,但一支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却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他这支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部队,想要直接与九江军战斗,取胜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在多次的消耗之后,此刻的九江军可以用疲惫来形容,而对付一支疲军,因为他的精力消耗,所以他的本部给予其最后的致命一击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他的想法最后还是没能实现,因为桂阳的青壮们很快就被杀得节节败退,而他急忙调遣之前被他安排在两翼集结的桂阳军来助阵,这才算是彻底改变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要不然刚才大有可能被九江军直接破阵。
远处的孙策心中对这次机会的错失大感恼火,可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困惑,因为他一早就猜到了桂阳军这是在磨他部队的锐气呢,可就算看出了他的企图,孙策也只能继续选择进攻,但是这一回,因为是到了搏命的时刻,所以进攻的部队也知晓此间的厉害,
可是当他们冲开阵脚,准备冲入桂阳城的一刻,桂阳军杀出来了,如他所料,这些青壮不仅仅是在磨灭他们的锐气,更像是一直在吸引他们的诱饵,让他们一直围着诱饵转从而不愿轻易离开战场,可是当他下定决心咬饵的一刻才发现咬到的是鱼钩,而这时桂阳军杀出来,那可就是真正的威胁了。
足足有五千多人的桂阳军出现替代了那些已经被杀得心胆俱裂的桂阳青壮,而随着他们的杀出,那如同巨浪一样朝九江军扑面而来,惊涛骇浪般惊人的长江,让孙策脸色瞬间就起了变化,身边的将领乃至亲兵其实都发生了变化,并不只有孙策一人。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眼下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他们攻打桂阳城的难度更大了,可这些原本就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的事情,只有他们自己似乎一直在自欺欺人,关键时刻桂阳军又怎么可能作壁上观?
孙策当然不像他的部将那样认为桂阳军不会出手,所以他才会只派出了一半部队进攻,就是防着桂阳军这一手。
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与担心之后,孙策很快就发现了桂阳军在之前的追击中大败对士气的打击非常大,虽然他们看起来士气高昂,可一旦交手,就会瞬间崩溃,其战斗力本来要比桂阳的那些临时招募而来的青壮更强,可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却连那些青壮的三分之一都不如,几乎是一交锋就溃败,那感觉就好像他们之前完全就是在虚张声势,真实的情况却是不堪一击。
败军不如匪,文聘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战斗力不说,居然连青壮们那股狠劲和与敌人拼命的勇气都没有,而他之前还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现在看起来他的这个操作简直就是把自己坑了。
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关键时刻他还能指望谁,几乎是下意识看向了自己的本部。
对于文聘如此反馈,蔡瑁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不是别人的就一定都是好的,要看合不合适,在荆州内部现在就有一些人希望我们的水军也要和刘澜的水军一样,在战船上是好手,上了岸也能大杀四方,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如果士兵们都能做到这样,那还为什么刻意去取分水军和步兵呢?
正是因为这些部队更有更的优势,士兵更适合哪种战争方式,才会有所取分,真的想让他们登岸也是好手,千里挑一选个几千人就很不错了,试问刘澜部队的基数多大,近十万人的部队,也不过才区区五千人的水陆曲,而荆州现在的情况,别说五千人,挑选出五百人都困难,所以蔡瑁对这件事是极力反对的,当然还有蒯越蒯良兄弟,荆州最具代表性的几个人出面反对,这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自然就被驳回了。
可是文聘却知道,蔡瑁最初是真的心动了,可是在水军进行招募之后才发现,居然连一百人都没有招募到,也就放弃了,部队的基数太小或者说控制的人口太少,想要学刘澜从部队甚至是百姓中招募这类士兵,根本就不现实,没有那个条件。
刘澜已经成了气候,所以他有这个资本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在别人看起来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上,他都有这个资本去做,这才是实力诸侯的底气所在,似荆州就永远也不可能会做出这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事情,就算有这个条件,也不会去做,毕竟有这点钱粮,投在步兵甚至是水军身上都要比什么水陆曲要更有价值。
可这何尝不是实力的体现呢,刘澜有这个实力让他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也是因为实力,所以刘澜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不会有多少顾虑,就好像他对秣陵军的一点了解,军师府负责制定战略部署,看起来是纸上谈兵多一点,但当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时,不管是不是纸上谈兵,首先都足以使其顺利完成布局,因为秣陵有着足够的实力去实现军师府所设计出来的战略设想。
而战略设想说白了只不过就是这场战役的布局,就好像博弈,军师府起到的作用就是让领军的将领们知晓他们需要占领哪一处的边角,所以秣陵军的将领在知晓自己的人物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现战略意图,当然至于如何作战,那就是更精于战场作战以及排兵布阵的各位将领们需要做的事情了。
文聘的心思虽然早已飘到了远方,但是他始终都在注视着战场之上九江军的一举一动,当九江军发起进攻的一刻,他立即下达命令,所有部队加紧防备,当九江军杀上来的一刻,立即顶了上去,将他们挡了下来,同时下令:“弓弩手准备,诶我狠狠的射!”
战鼓响起,战旗舞动,城楼之上的床弩与弓箭手同时射出了箭矢,而城楼下方的弩手也不敢示弱,齐刷刷举起了弩机,他们的动作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虽然都是桂阳军中的精锐,但鲜有训练有素者,如果这要是秣陵军的话,那可就恐怖了,三列弩手前排射出箭矢之后半蹲装箭矢,第二排再射箭矢,第二排射完箭矢之后第三排再射,如此循环往复,而且秣陵军的弩机都是连弩,一次可以填装五支弩箭,那杀敌的效果之惊人简直可以用杀器来形容,没有任何一支部队遇到这样的弩箭阵能前进半步的,除非是派出重盾兵,不然任何冲锋的部队,就算是手持手盾,都会被如此恐怖的箭雨射成刺猬。
但桂阳军虽然整体表现差了些,可别忘记他们有着更恐怖的杀器床弩,这个大家伙可比秣陵军的连弩杀伤力强几百倍,就算是巨盾兵也会被床弩巨箭直接射飞,至于普通的那些部队和士兵,在床弩面前简直就是送死,如果是密集的阵型,一支巨箭,就能杀伤数十人,那可怕的效果尤其是在守城战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在刘澜心目中,攻城与守城最好的利器还是投石车,只是眼下各路诸侯的投石器很难达到刘澜心目中指哪打哪的效果,除了曹操的霹雳车,只不过刘澜会将霹雳车称之为投石机,对投石机刘澜可是羡慕许久了,奈何军械场和欧冶坚是在无法对投石机有一个改进,陌生达到霹雳车的效果,就是在原先的基础之上大步改良都很难突破。
对投石机刘澜还真没什么好建议的,关键是他也不清楚欧冶坚们到底是在哪里钻了牛角尖,如果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或许他还能给出一些建议,问题是先他给出了建议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效果,这就使得秣陵在投石机上一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虽然投石机没有任何进展,可是在其他方面军械场还是表现的很好的,这就说明了现在的军械场在兵器铠甲甚至是弩机这些‘小物件’有着不错的心得,但在大型一点的器械上,不管是床弩还是投石器等等都没有任何头绪。
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改变,所以刘澜会尽可能的加大投入,寻找一些对于力学杠杆原理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来进行研究,最好找些有知识学生,去帮助这些人尽可能的整理这些理论,尽可能的突破投石机的瓶颈。
这些事情刘澜从矿山时期就一直在做,让这些有经验却又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将自己的手艺靠口耳相传来教授弟子变成将他们整理成为理论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容易也更为简单的教授新人。
当然刘澜最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这个心思,可后来发现识字率底下他所谓教授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有老师傅们口耳相传更快捷,但随着刘澜加大庠序的投入,他相信未来这样的局面一定会扭转,就好像后世那样,当然这肯定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条件的,但只要基础打好,就一定能够成功。
床弩和弩机以及弓箭手的情况都不同,间距很宽,几乎一丈多,这就是床弩的特性,当然床弩虽然分散,但射击时一定是朝敌军密集之处射击,而桂阳军射出的床弩,可要比那些弓弩手的准星准的多,好像经过周密丈量过一样,每一次射击,最少都能杀伤数十名九江军,而被床弩射中,几乎都是一击致命,直接射穿遇到的任何敌人。
论远程杀伤利器,床弩和投石车,在冷兵器时代,刘澜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器械能够比这两样更具杀伤力的器械了,尤其是远程杀敌方面,更不是弓弩可比,简直就是攻城与守城时不二的选择。
九江军发起进攻,手持环手刀的盾兵在前,气候乃是长矛兵,一个个疯狂向前冲杀,喊杀声震天动地,冲锋的九江军大多都是在九江招募而来,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乃是原水军部队,他们的战斗力可就没法和那些九江的步兵相比了,当然这些九江步兵的情况其实也没看上去那么强,但绝对要比眼前的桂阳军强的多,毕竟这都是与秣陵军交过手战斗过的士兵,不能说作战经验丰富,但比之桂阳军那就完全是一副精锐之中的样子。
不管是在单兵作战方面还是在小组进攻时,他们的配合非常默契,而在这样默契的配合之下,使得他们几乎弥补了所有的不足与弱点,这让他们的进攻变得更加犀利,虽然有弓弩与床弩,可一旦九江军近身之后,这些远程利器也就失去了作用,关键时刻靠的还是步兵近战的能力。
三千九江军很快就杀到了桂阳军前,他们的冲击是相当犀利的,可以用横冲直撞蛮不讲理来形容,就算桂阳军结阵,也在第一时间就被九江军撕裂了防御阵型,杀得他们尸横遍野,哀嚎满地。
但撕裂并非突破,只不过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罢了,尽管桂阳军并非第一次与九江军作战,而且还都是一些临时招募的青壮罢了,虽然之前也击退了三波九江军,但这一次的情况却又不同,孙策是真的发狠要拼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桂阳军还是之前的力度在防守的话,那可就真有点危险了。
这一点身为主将的文聘当然看的出来,但赵范给他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他当然要用这些青壮去磨一磨孙策的锐气,但凡有一点崩溃的迹象,那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换上桂阳军,当然这些都是他消耗九江军的筹码,真正的杀招还是那些跟随他到桂阳的荆州军。
虽然荆州军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但这支三千人的部队却有不同,乃是他亲自招募并训练出来的部队,不能说精兵,但最少他自己有自信和勇气可以与九江军媲美,甚至除了一些战场的经验,完全不逊色他们丝毫。
可战场之上,实力归实力,实力强并不一定就能战胜弱旅,但一支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却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他这支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部队,想要直接与九江军战斗,取胜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在多次的消耗之后,此刻的九江军可以用疲惫来形容,而对付一支疲军,因为他的精力消耗,所以他的本部给予其最后的致命一击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他的想法最后还是没能实现,因为桂阳的青壮们很快就被杀得节节败退,而他急忙调遣之前被他安排在两翼集结的桂阳军来助阵,这才算是彻底改变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要不然刚才大有可能被九江军直接破阵。
远处的孙策心中对这次机会的错失大感恼火,可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困惑,因为他一早就猜到了桂阳军这是在磨他部队的锐气呢,可就算看出了他的企图,孙策也只能继续选择进攻,但是这一回,因为是到了搏命的时刻,所以进攻的部队也知晓此间的厉害,
可是当他们冲开阵脚,准备冲入桂阳城的一刻,桂阳军杀出来了,如他所料,这些青壮不仅仅是在磨灭他们的锐气,更像是一直在吸引他们的诱饵,让他们一直围着诱饵转从而不愿轻易离开战场,可是当他下定决心咬饵的一刻才发现咬到的是鱼钩,而这时桂阳军杀出来,那可就是真正的威胁了。
足足有五千多人的桂阳军出现替代了那些已经被杀得心胆俱裂的桂阳青壮,而随着他们的杀出,那如同巨浪一样朝九江军扑面而来,惊涛骇浪般惊人的长江,让孙策脸色瞬间就起了变化,身边的将领乃至亲兵其实都发生了变化,并不只有孙策一人。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眼下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他们攻打桂阳城的难度更大了,可这些原本就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的事情,只有他们自己似乎一直在自欺欺人,关键时刻桂阳军又怎么可能作壁上观?
孙策当然不像他的部将那样认为桂阳军不会出手,所以他才会只派出了一半部队进攻,就是防着桂阳军这一手。
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与担心之后,孙策很快就发现了桂阳军在之前的追击中大败对士气的打击非常大,虽然他们看起来士气高昂,可一旦交手,就会瞬间崩溃,其战斗力本来要比桂阳的那些临时招募而来的青壮更强,可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却连那些青壮的三分之一都不如,几乎是一交锋就溃败,那感觉就好像他们之前完全就是在虚张声势,真实的情况却是不堪一击。
败军不如匪,文聘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战斗力不说,居然连青壮们那股狠劲和与敌人拼命的勇气都没有,而他之前还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现在看起来他的这个操作简直就是把自己坑了。
局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关键时刻他还能指望谁,几乎是下意识看向了自己的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