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徐州之战(6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汉龙骑最新章节!
关羽曾经是龙骑军的主将,明白战马养膘的重要性,而训练一名精兵,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个骨瘦如柴,怎么可能在阵前杀敌?伙食上去了,一个个身体强壮,再加上经过正规的训练,壮而不肥,阵前交手的时候自己就占据优势。
就此一点刘澜帐下的士兵就要比冀州军更有优势,因为同时招募新兵,袁绍只能从身体素质好的百姓中挑选,而刘澜选择面就大了,就算是身体条件一般,也可以入选。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只是偶尔才会存在,像如今刘澜部队招募新卒,不再像从前那样疯狂,而是出现缺额,和裁汰一些年纪较大的士兵,包括伍长、什长、佰长,换上新鲜血液,而他们退下来,除了直接会给予田地回家务农之外,还可以选择到兵械厂甚至是各县府衙之中为吏。
看起来选择性很大,可这一点刘澜其实还不是很满意,因为士兵选择最多的还是回家务农,对他们以后没有一个彻底的保障,如果有可能,他希望有一个类似民政的部门,这一块其实县长的职责有点像,但并不规范,所以刘澜想着可以向商曹工曹再新成立一个部门。
而有了这一项,那么义仓的模式就能够大力推行下去,刘澜对义仓的想法,可不仅仅是其只是起到一个为了百姓躲避灾年饥荒的存在,而是一种类似后世完善的养老制度,将全民都纳入进来,只是他一直没有施行的原因,还在与现在并没有实施的条件,且不说现在控制最大的土地徐州面临随时被侵入的可能,就算是义仓的功能也只是在辽东算得上是得到了彻底的推广,而徐州广陵到现在还没能施行,虽然这事由陈矫负责,但要彻底施行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会有效果了。
所以要在他试想的养老保障,其实还是要在于义仓的推广,只有义仓深入人心了,养老制度才更容易推行,最少你要先取得百姓的信任,不然的话到时候无人问津,那得多尴尬。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可以安全施行的地方,其实就只有辽东和丹阳郡,辽东有义仓的基础,而且他又控制了多年,推行任何法令,都不会受到什么阻力,反之丹阳郡,则需要先行推广义仓,会不会有阻力暂且还不知晓,但麻烦肯定不会比广陵大。
所以刘澜一直在找一个机会,先在辽东推行,这一回阎柔返回辽东也算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可以让他在辽东把这件事负责起来,如果效果不错,那么就把他拿来在丹阳推广,对于阎柔,刘澜可是一直想着将他调来身边,这人的才干,可一点也不会比陈群弱多少。
尤其是江南,将是他日后重点开发区域,而阎柔,有着别人没有的经历,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建设并发展了矿山,并在达到辽东之后让辽东这在大汉朝百姓眼中的不毛之地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他在黄县的发展,可以说对于一县一郡乃至于一州的建设,他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成功经历。
当然这样的经历并不一定会让他在丹阳成功,毕竟南北差异还是蛮大的,在辽东的政令行得通,未必会在丹阳同样适合,不过只要注意这样的差异,也就不算什么事情了,而阎柔,恰恰有着在辽东和黄县不同区域成功的经验,所以这些担忧完全是多余。
很多事情,都在日程之中,不管是民生还是军队,好在刘澜现在能够帮得到他的人手越来越多,不然的话他就算有三头六臂,能做到的改变,微乎其微。
而对于部队的改革,刘澜其实也就只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后世的那些经验用到这里完全没有用,一些必要的改革,只能由关羽他们来负责,会更合理一些,当然刘澜也不会为了改革而改革,只有合理,才会同意并执行。
军队和兵械厂不一样。
其实在军队进行改革,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阻力反而更大。
因为部队是在最鼎盛时期,不仅是关羽们相信如今他们麾下的部队是当今天下最强的部队,连对手们也相信。
那么还有什么改革的意义吗?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改革还没有方向,这不就是瞎折腾,瞎胡闹吗?如果部队出了乱子怎么办?
部队当然不能乱,部队也并不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可是不在鼎盛的时候改革,难道等部队渐渐从最高峰滑落甚至到谷底才去改革?
部队的利益牵扯太多,也很广,这就好像刘澜动广陵那些胥吏的利益时,他们都能明里暗里的反对阻扰,部队这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么可能看着利益被瓜分?
阻力很大,可刘澜必须要改变,从上不行,他不可能拿关羽徐晃等人开刀,那么就只能从下来。
退伍制度,由士兵到伍长、再到什长和佰长,除了牺牲负伤,每年还会把年龄偏大的士兵淘汰下去,让部队每年都能够吸收新鲜血液,保持部队的足够活力,而这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的。
这样一来,部队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刘澜的目的也算是起到了,而这也绝不是将死之人的保守治疗,而是主动求变。
未来这样的制度会不断往上升,接下来的几年之中,会逐步会加入百人将、部曲督,军司马甚至是校尉,可以说就军队建设这一块,刘澜军中有着其他部队所无法比拟的资源,那就是足够的军官资源。
所以他又底气这样做,其实其他诸侯也有这样的资格,不过他们之上缺少刘澜这样的魄力罢了,当然这还要最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口的基数。
但因为刘澜现在控制的人口,在关东也只是稍逊颜良,所以在军官的选择上,他又这更多的选择,而又因为部队本来就是一个金字塔的规模,最上面这些人呢,不大可能动了,所以就只能从最下面和中间部分动脑筋。
如果是无节制发展,也就不用过多考虑,中间部分出现了合格的将领,只要再募兵就好了,可部队有定数之后,那么你上不去后,就只能腾位置,让下面的军官上来。
以前,你只要占着位置,上不去,也不会下来,现在有了退伍制度,上不去你就得下来,而想往上爬,或者不想被刷下去,那就拿出你的功劳簿,谁杀敌多,谁功劳大,一目了然,被刷下来也都心服口服。
更何况,刘澜对他们退伍之后的安排还是很不错的,在县里当小吏,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儿啊,如果你在做出点政绩,往上爬也不是没有可能,刘澜不是都颁下命令了吗,以后升官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举孝廉就免了,和部队一样,同样拿政绩说话。
这个道理和军队一样,官员升迁的道路,同样是金字塔,以前,你在一个位置上,不管是官还是吏,可以一直干到干不动了,主动请辞甚至是带着权利进棺材都行,现在有了要求了,五十岁退下来,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但是不会再出现以前那样的情况。
而要升迁,同样需要考核,这个政令发下来,不少人其实都大吃一惊,虽然与当年王莽搞得俸禄与政绩挂钩有些像,但还是有些区别的,俸禄虽然不会与政绩挂钩有了保障,可却与前途有了关联。
虽然刘澜知道,这样的改革其实并没有彻底,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步来,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吧。
就好像如今的部队,不正是一步步再往正规走吗。
有了类似的淘汰退伍制度,部队风气为之一改,以前那些兵油子们,现在有了压力,偷奸耍滑的情况得到了一个明显改观。
曾经,他们对士兵要求严格,冲锋永远都是他们,而他们则会躲在身后,现在,他们不管任何时候,必然是身先士卒,这可不仅仅因为士兵守要求他们要冲杀在前,更重要的是战功关乎着他们的前途,士兵畏缩有伍长催着,伍长不在乎前途了,可还有什长呢,什长上面有佰长,你敢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回去就把你一撸到底变小兵,你伍长什长不想升,甚至是升不上去了,可佰长千长百人将呢?
以前碍于面子,这些情况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现在谁敢和前途开玩笑?
所以这样一改革后,很多在部队中的陋习,算是彻底为之改变,之前对改革还抱着反对态度的将领面,现在全都变成了支持。
不过刘澜已经讲的很明确了,日后不仅是校尉、军司马也要施行,连将领也都一样,不过熬到将军位,回家是不大可能了,不过带兵是没什么可能了,直接来到我的将军府,当一个没有兵权的杂号将军,如有战事,同我随军出征。
这话一出口,都笑了,尤其是张飞那叫一个幸灾乐祸,当着众人的面笑着说主公这个提议感情好。
当时有多少人都盯着他看呢,其实看看刘澜如今身边真正能够独领一军的将领,其实并不多,关羽和徐晃,算是金字塔尖的那两位了,其实这些将领们,也没想着去取代他,这可不是说他们没有那个能耐,而是说还没那个资格取代这两人。
一个辽东一个摄山营,过去了那还不得灰溜溜的跑回来,这种烫手山芋,接了那是自讨苦吃。
所以刘澜这番话,还是对那些带兵的将领说的,就是要告诉他们,你们身后可还有着随时能取代你们的人呢,毕竟现在在刘澜军中能自己独领一军的人都是谁,关羽张飞赵云,张颌太史慈鲁肃,他们这些人,虽然如今在将军府为将,可几年前可都是他们的兵,哪敢取代他们啊。
一个杂号将军,每个月能多领些禄米就已经很满足了,再进一步,没那个能耐,也没那个实力,可是张飞他们不一样了,身后有了威胁,也自然就有了动力。
只不过张飞这番话,却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可不管他的想法如何,军制的改革,却让部队更团结,战斗力得以提高,他们更像是一个整体了,再加上关羽的训练,又是整体和个人同时训练,所以此刻周仓与冀州军的厮杀,虽然人数差了数倍,可是战场之上的局面,却也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
靠着整体与个人的实力,一直将他们按在原地没有寸进,而随着周仓身先士卒,双手舞动大锤,左冲右突之下,立时让原本有些岌岌可危的战场再一次扭转过来。
在关将军没抵达之前,他可不能战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冀州军的士气给压下去,把己方的士气提振起来。
最身前处于阵中的周仓高举大锤振臂大呼:“摄山营的兄弟们,坚持住!”有他这般英勇的表现,身后的摄山营将士一个个也都变得疯狂起来。
他们正面迎战着冀州军,疯狂砍杀,大肆杀戮着面前的冀州军,尤其是周仓,双锤舞动之下,但凡胆敢靠近他的冀州兵,必然第一时间就被其格杀,他的招式和张飞有些相似,不过张飞除了那一身的蛮力之外,还有着独到的技巧和杀敌的招式,可周仓所用的大锤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了,完全就是靠着两臂的千钧之力,没有任何花哨的向敌军砸下,普普通通的攻击手段,却没有一人能够挡下,无不是一击之下就被他直接砸死砸伤。
端的是霸道十足的杀人法。
只是在电光火石的瞬间,被周仓这样直接抡锤砸死砸伤者就达到了数十人。
此刻战场之中,也就出现了这么一副周仓大叫,冀州军哭爹喊娘仓皇而逃的情形
说来可笑,可这就是周仓身前的景象。
关羽曾经是龙骑军的主将,明白战马养膘的重要性,而训练一名精兵,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个骨瘦如柴,怎么可能在阵前杀敌?伙食上去了,一个个身体强壮,再加上经过正规的训练,壮而不肥,阵前交手的时候自己就占据优势。
就此一点刘澜帐下的士兵就要比冀州军更有优势,因为同时招募新兵,袁绍只能从身体素质好的百姓中挑选,而刘澜选择面就大了,就算是身体条件一般,也可以入选。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只是偶尔才会存在,像如今刘澜部队招募新卒,不再像从前那样疯狂,而是出现缺额,和裁汰一些年纪较大的士兵,包括伍长、什长、佰长,换上新鲜血液,而他们退下来,除了直接会给予田地回家务农之外,还可以选择到兵械厂甚至是各县府衙之中为吏。
看起来选择性很大,可这一点刘澜其实还不是很满意,因为士兵选择最多的还是回家务农,对他们以后没有一个彻底的保障,如果有可能,他希望有一个类似民政的部门,这一块其实县长的职责有点像,但并不规范,所以刘澜想着可以向商曹工曹再新成立一个部门。
而有了这一项,那么义仓的模式就能够大力推行下去,刘澜对义仓的想法,可不仅仅是其只是起到一个为了百姓躲避灾年饥荒的存在,而是一种类似后世完善的养老制度,将全民都纳入进来,只是他一直没有施行的原因,还在与现在并没有实施的条件,且不说现在控制最大的土地徐州面临随时被侵入的可能,就算是义仓的功能也只是在辽东算得上是得到了彻底的推广,而徐州广陵到现在还没能施行,虽然这事由陈矫负责,但要彻底施行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会有效果了。
所以要在他试想的养老保障,其实还是要在于义仓的推广,只有义仓深入人心了,养老制度才更容易推行,最少你要先取得百姓的信任,不然的话到时候无人问津,那得多尴尬。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可以安全施行的地方,其实就只有辽东和丹阳郡,辽东有义仓的基础,而且他又控制了多年,推行任何法令,都不会受到什么阻力,反之丹阳郡,则需要先行推广义仓,会不会有阻力暂且还不知晓,但麻烦肯定不会比广陵大。
所以刘澜一直在找一个机会,先在辽东推行,这一回阎柔返回辽东也算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可以让他在辽东把这件事负责起来,如果效果不错,那么就把他拿来在丹阳推广,对于阎柔,刘澜可是一直想着将他调来身边,这人的才干,可一点也不会比陈群弱多少。
尤其是江南,将是他日后重点开发区域,而阎柔,有着别人没有的经历,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建设并发展了矿山,并在达到辽东之后让辽东这在大汉朝百姓眼中的不毛之地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他在黄县的发展,可以说对于一县一郡乃至于一州的建设,他有着别人所没有的成功经历。
当然这样的经历并不一定会让他在丹阳成功,毕竟南北差异还是蛮大的,在辽东的政令行得通,未必会在丹阳同样适合,不过只要注意这样的差异,也就不算什么事情了,而阎柔,恰恰有着在辽东和黄县不同区域成功的经验,所以这些担忧完全是多余。
很多事情,都在日程之中,不管是民生还是军队,好在刘澜现在能够帮得到他的人手越来越多,不然的话他就算有三头六臂,能做到的改变,微乎其微。
而对于部队的改革,刘澜其实也就只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后世的那些经验用到这里完全没有用,一些必要的改革,只能由关羽他们来负责,会更合理一些,当然刘澜也不会为了改革而改革,只有合理,才会同意并执行。
军队和兵械厂不一样。
其实在军队进行改革,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阻力反而更大。
因为部队是在最鼎盛时期,不仅是关羽们相信如今他们麾下的部队是当今天下最强的部队,连对手们也相信。
那么还有什么改革的意义吗?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改革还没有方向,这不就是瞎折腾,瞎胡闹吗?如果部队出了乱子怎么办?
部队当然不能乱,部队也并不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可是不在鼎盛的时候改革,难道等部队渐渐从最高峰滑落甚至到谷底才去改革?
部队的利益牵扯太多,也很广,这就好像刘澜动广陵那些胥吏的利益时,他们都能明里暗里的反对阻扰,部队这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么可能看着利益被瓜分?
阻力很大,可刘澜必须要改变,从上不行,他不可能拿关羽徐晃等人开刀,那么就只能从下来。
退伍制度,由士兵到伍长、再到什长和佰长,除了牺牲负伤,每年还会把年龄偏大的士兵淘汰下去,让部队每年都能够吸收新鲜血液,保持部队的足够活力,而这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的。
这样一来,部队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刘澜的目的也算是起到了,而这也绝不是将死之人的保守治疗,而是主动求变。
未来这样的制度会不断往上升,接下来的几年之中,会逐步会加入百人将、部曲督,军司马甚至是校尉,可以说就军队建设这一块,刘澜军中有着其他部队所无法比拟的资源,那就是足够的军官资源。
所以他又底气这样做,其实其他诸侯也有这样的资格,不过他们之上缺少刘澜这样的魄力罢了,当然这还要最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口的基数。
但因为刘澜现在控制的人口,在关东也只是稍逊颜良,所以在军官的选择上,他又这更多的选择,而又因为部队本来就是一个金字塔的规模,最上面这些人呢,不大可能动了,所以就只能从最下面和中间部分动脑筋。
如果是无节制发展,也就不用过多考虑,中间部分出现了合格的将领,只要再募兵就好了,可部队有定数之后,那么你上不去后,就只能腾位置,让下面的军官上来。
以前,你只要占着位置,上不去,也不会下来,现在有了退伍制度,上不去你就得下来,而想往上爬,或者不想被刷下去,那就拿出你的功劳簿,谁杀敌多,谁功劳大,一目了然,被刷下来也都心服口服。
更何况,刘澜对他们退伍之后的安排还是很不错的,在县里当小吏,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儿啊,如果你在做出点政绩,往上爬也不是没有可能,刘澜不是都颁下命令了吗,以后升官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举孝廉就免了,和部队一样,同样拿政绩说话。
这个道理和军队一样,官员升迁的道路,同样是金字塔,以前,你在一个位置上,不管是官还是吏,可以一直干到干不动了,主动请辞甚至是带着权利进棺材都行,现在有了要求了,五十岁退下来,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但是不会再出现以前那样的情况。
而要升迁,同样需要考核,这个政令发下来,不少人其实都大吃一惊,虽然与当年王莽搞得俸禄与政绩挂钩有些像,但还是有些区别的,俸禄虽然不会与政绩挂钩有了保障,可却与前途有了关联。
虽然刘澜知道,这样的改革其实并没有彻底,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步来,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吧。
就好像如今的部队,不正是一步步再往正规走吗。
有了类似的淘汰退伍制度,部队风气为之一改,以前那些兵油子们,现在有了压力,偷奸耍滑的情况得到了一个明显改观。
曾经,他们对士兵要求严格,冲锋永远都是他们,而他们则会躲在身后,现在,他们不管任何时候,必然是身先士卒,这可不仅仅因为士兵守要求他们要冲杀在前,更重要的是战功关乎着他们的前途,士兵畏缩有伍长催着,伍长不在乎前途了,可还有什长呢,什长上面有佰长,你敢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回去就把你一撸到底变小兵,你伍长什长不想升,甚至是升不上去了,可佰长千长百人将呢?
以前碍于面子,这些情况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现在谁敢和前途开玩笑?
所以这样一改革后,很多在部队中的陋习,算是彻底为之改变,之前对改革还抱着反对态度的将领面,现在全都变成了支持。
不过刘澜已经讲的很明确了,日后不仅是校尉、军司马也要施行,连将领也都一样,不过熬到将军位,回家是不大可能了,不过带兵是没什么可能了,直接来到我的将军府,当一个没有兵权的杂号将军,如有战事,同我随军出征。
这话一出口,都笑了,尤其是张飞那叫一个幸灾乐祸,当着众人的面笑着说主公这个提议感情好。
当时有多少人都盯着他看呢,其实看看刘澜如今身边真正能够独领一军的将领,其实并不多,关羽和徐晃,算是金字塔尖的那两位了,其实这些将领们,也没想着去取代他,这可不是说他们没有那个能耐,而是说还没那个资格取代这两人。
一个辽东一个摄山营,过去了那还不得灰溜溜的跑回来,这种烫手山芋,接了那是自讨苦吃。
所以刘澜这番话,还是对那些带兵的将领说的,就是要告诉他们,你们身后可还有着随时能取代你们的人呢,毕竟现在在刘澜军中能自己独领一军的人都是谁,关羽张飞赵云,张颌太史慈鲁肃,他们这些人,虽然如今在将军府为将,可几年前可都是他们的兵,哪敢取代他们啊。
一个杂号将军,每个月能多领些禄米就已经很满足了,再进一步,没那个能耐,也没那个实力,可是张飞他们不一样了,身后有了威胁,也自然就有了动力。
只不过张飞这番话,却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可不管他的想法如何,军制的改革,却让部队更团结,战斗力得以提高,他们更像是一个整体了,再加上关羽的训练,又是整体和个人同时训练,所以此刻周仓与冀州军的厮杀,虽然人数差了数倍,可是战场之上的局面,却也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
靠着整体与个人的实力,一直将他们按在原地没有寸进,而随着周仓身先士卒,双手舞动大锤,左冲右突之下,立时让原本有些岌岌可危的战场再一次扭转过来。
在关将军没抵达之前,他可不能战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冀州军的士气给压下去,把己方的士气提振起来。
最身前处于阵中的周仓高举大锤振臂大呼:“摄山营的兄弟们,坚持住!”有他这般英勇的表现,身后的摄山营将士一个个也都变得疯狂起来。
他们正面迎战着冀州军,疯狂砍杀,大肆杀戮着面前的冀州军,尤其是周仓,双锤舞动之下,但凡胆敢靠近他的冀州兵,必然第一时间就被其格杀,他的招式和张飞有些相似,不过张飞除了那一身的蛮力之外,还有着独到的技巧和杀敌的招式,可周仓所用的大锤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了,完全就是靠着两臂的千钧之力,没有任何花哨的向敌军砸下,普普通通的攻击手段,却没有一人能够挡下,无不是一击之下就被他直接砸死砸伤。
端的是霸道十足的杀人法。
只是在电光火石的瞬间,被周仓这样直接抡锤砸死砸伤者就达到了数十人。
此刻战场之中,也就出现了这么一副周仓大叫,冀州军哭爹喊娘仓皇而逃的情形
说来可笑,可这就是周仓身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