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 31 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明朝]科学发展观最新章节!
皇上一说今天不讲海运,在场的许多大人脸上都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他们原以为自己认真准备一通, 哪怕不被皇上点名, 也可以从容的回答各种问题。
有人甚至背好了舰队的所有制式和造价, 此刻一听皇上又举出一个新名词,也只好失落的低着头。
“诸位,从过往到现在, 许多时候都有人跟朕谈论一句话——‘祖宗之法不可变’,”虞璁抬眸道:“科举不能变, 田制不可变, 哪怕动下光禄寺,都有御史跳出来递折子。”
“但是, 事物是动态发展的, 山水鸟兽如此,社稷天下也是如此。”
他这个时候, 就非常想抱着本马克思, 把这帮老骨头的脑阔一个个敲的疏通点。
“也正应如此,你们才更应该看见, 哪怕无数人阻拦着变革, 历史的洪流也会把国家推着往前走。”
“从尧舜禹到夏商周, 再到如今的大明朝,被改革替换的政制官职还少吗?科举所考的四书五经,难道不是从无到有的么?”虞璁顿了一刻, 意味深长道:“不破不立, 不舍不得。”
一听到这种靠近哲学的问题, 王守仁就瞌睡全醒了,此刻两眼炯炯有神,还不时的点头。
徐阶一看王大人这么推崇皇上的发展说,越发认真的记笔记,生怕哪里学习的不够到位。
虞璁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唰唰唰写了三行:
全面发展观。
协调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以人为本那一条,他并没有自信做到。
这是封建社会,还可以光明正大的买卖人口,别说男女平权了,人和人直接都是阶级分明的。
很多事情没法在一瞬间全部改变,但是哪怕取出这些概念中的一部分精髓,都足够让王朝受益匪浅。
“所谓全面发展观,就是将朝廷、学术、民生这三项都进行全面建设,”虞璁替换掉了新时代的很多概念,尽可能的与当朝的国情进行结合,他见官员们都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只用指节敲了敲黑板:“这是重点!”
话音一落,许多人才如梦初醒的缓过神来,开始记笔记。
说实在的,过去千百年里的政治进程,向来是走一步看一布。
文官、武官、宦官,还有藩王和皇上,这几个主体之间纠缠斗争,无心治国的大有人在。
真正如虞璁这样心里有蓝图和规划的,确实是凤毛麟角。
“治朝廷,就要改革体制,发展经部,推动农商贸三项的全面发展。”
“理学术,应当重视医学及工科,惠泽万民,厚重国力。”
“调民生,要多修建公共设施——”虞璁说到这,意识到这又是个全新的概念:“虞大人,你回头把这一条记下,有空再表。”
虞鹤点了点头,也掏出个小本子来,唰唰唰记了下来。
——好像自从皇上没事掏小本本之后,这个习惯不知不觉地蔓延到了全朝上下,现在宫里人手一本,连御厨都没事记下新想的菜谱。
群臣也全跟大学时听讲座似的,齐齐研磨记录。
等会议开完,答疑时间一过,都已经是子夜了。
虞璁捧着那一本小册子,深入浅出的给自己手下的幕僚们洗了一遍脑子,还生怕他们没有听懂,特意举了好几个例子,让他们能够类比归纳。
这本小册子交给了杨慎来整理编撰,回头起码得再增厚一些,印刷后分发各部,再传至各地去总结学习。
不仅如此,各部还要培训专门的传讲官,下放到各省去再次宣讲,并且回收官员们的心得体会报告。
年年如此,总能洗掉许多陈旧的遗风陋俗。
皇帝出门时,看了眼天上灿烂的星河。
他在这一刻,突然由衷地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见证,奴婢制度被废除的那一天。
到了那一天,国家的经济和军力,恐怕也会是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了吧。
自己的计划表里,其实条理还算很清晰。
先革除农业上的弊端和种种问题,带领第一产业努力发展,争取回归到永乐时期的巅峰状态。
当年朱棣治世的时候,各地的粮仓堆积的粮食都烂掉了,每家每户都富足有余。
如今却惨成这样,还隔三差五的有饥荒灾厄。
等农业搞好了,再把疆土一点点的收回来。
他不信这大明国还打不赢一个鞑子。
早在刚穿越过来之时,虞璁就想了许久。
他虽然现在不用再临幸妃子,也有自己的继承人备选。
可是这四个孩子到底教的好教不好,终究是个未知数。
但如果能在自己当皇帝的这几十年里,把国家远近处处的基础设施建好,给民众们带来先进的思想,带来丰获的收成,带来医院图书馆学校这样难以毁掉的建筑,能够更广范围的造福这整个国度,哪怕子子孙孙里有昏君暴君,人民也会迟早推翻他们,保护这个全新的世界。
毕竟不是朱家人,还确实没有那么多的眷恋。
真的再繁衍个五六代,也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了。
“皇上。”陆炳跟随着他慢慢走着,鹤奴在后边玩着狗尾巴草,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嗯?”虞璁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走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只是想……随便走走而已。”他低声解释道。
“会议厅里闷得慌,透透气也好。”陆炳看着他,沉默了一刻又开口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人是记忆构成的动物。”虞璁停下了脚步,再次抬头仰望繁星。
在宫里的无数记忆,构成了一半的他,让他越来越像个帝王。
在前世的种种回忆,又留住了一半的他,让他还记得自己的本心。
陆炳眼神柔和,只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也不再询问。
他明白,自己身侧的这个人心怀天下,恐怕连平时生活里的琐事都记不住。
自己能够陪在陛下的身边,能做他的手和眼,亦是珍贵的信任。
徐阶带了严世藩去了王守仁的府上,老先生听说是徐大人来了,又问清是皇上的意思,笑意都显在了脸上。
徐阶还生怕老人家不肯收严世藩当义子,特意把他作的那篇文章带来,给老大人又看了一眼。
果真如他所料,老头儿才看了一半,赞许之色溢于言表。
“从今以后,你就住在我府里好了。”王守仁摸了摸这少年的额头,赞叹道:“天庭饱满,是个聪明苗子。”
他侧头瞥了眼严世藩的腿,又疑问道:“可是从前受过伤?”
“这孩子娘胎里落了病,在南京时父亲清贫,也没什么家底。”徐阶神色一定道:“我这两天给他找个医生吧。”
“不必了,”王守仁挥手道:“胡太医明日来我府上诊平安脉,回头给他也看看,我记着针灸应该有用。”
“多谢王大人抬爱。”严世藩忙不迭行礼道。
“叫义父。”王守仁笑道:“对了,你会钓鱼么?”
徐阶出了王府,正准备回衙门,一转头就碰见了自己手下的小吏。
“徐大人,您在这儿呢,我可找着您了。”小吏忙不迭道:“皇上和杨首辅去了泽天府,明儿还要去视察云禄集,经部和农部的大人们快忙坏了——车马已经备好,您现在能过去瞅瞅不?”
皇上还亲自去泽天府了?
徐阶怔了下,忙不迭就上了旁边听着的马车。
这头虞璁和杨一清已经进了修缮一新的泽天府里,被带着观望这一片的试验田,和旁边开会议事的房间、衙门的分部。
农业司主事陆如铭头一次见着活的皇上,话都说不利落。
多亏陆炳早就调配好了四处田地的使用,还安排着把每块田前头都写了标牌,专门备注是种什么、试验什么,如今皇上临时突击,四处都忙碌的有条不紊,完全不出乱子。
虞璁看了半晌,又听完官员们磕磕巴巴的近况介绍,正想问些什么,就看见徐阶急急忙忙的赶过来了。
这时的徐阶,还只有二十五岁。
他的脸上少了暮年的隐忍厚重,多了几分俊朗与热忱,在阳光下快步向他走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散着朝气。
虞璁看着徐阶的样子,忽然感觉自己来的真好啊。
没有严党的污浊之气,才俊们也都还没有心灰意冷。
一切都有个盼头。
“皇——皇上!”徐阶站定之后,气喘吁吁地作揖道:“臣恭迎圣驾来迟,望陛下恕罪!”
你大半夜敲东殿门的时候,怎么就不怕我怪罪呢?
虞璁吩咐鹤奴给这一路跑来的徐大人端杯茶,慢悠悠道:“朕今儿过来,一个是看看农田的情况,一个是想问问,这光禄寺多余的人,如今都是怎么个处置法。”
“谢陛下赐茶。”徐阶确实一路从门口跑过来又热又渴,忙不迭饮了茶,再开口道:“光禄寺原先有三千六百余人,经过裁减后,只保留了五百余人的官职,并调整了上下监督和运行结构。”
“那后来培训完识字的,有多少个?”
“如今已有千余人。”徐阶诚恳道:“这千余人中,由夏言负责评判升位,已有对应的管理体系,目前有五百余人负责帮杨大人修书誊写、印刷成集。”
“还有近百人已派遣至各省,如皇上从前所言,去勘察各地的灾患情况,并且互相不知情行踪。”徐阶生怕虞璁觉得他办事不力,又开口道:“杨首辅特意交代过,这些人也是再三训话教导,会隐藏好行踪的。”
“相当可以啊。”虞璁心里一算,问道:“那这剩下的两千多人,怎么个处置法。”
“皇上您从前的意思,是都留着,以备不时之需。”徐阶沉吟片刻,又看了眼杨一清的脸色,才犹豫着开口道:“但是陛下,从前那是京畿私田被勋戚占遍,百姓无田可种,又想谋个生计。”
“如今云禄集开放,庄田悉数归位,已经有百余人向经部请愿,想回归田野,不吃官禄了。”
仔细一想也是,明朝公务员待遇太差了点。
海瑞当年为了给老母亲过生日,上街割了块肉都能轰动一时。
“这些人里头,深谙农桑之术的都可以提高俸禄留下,其他人先遣走吧。”皇上松了口气道:“朕当时这么想,是担心流民增多,引发宫廷动乱,如今能这样,已经很欣慰了。”
他们几人站在田垄上,遥望着远处的天色,一时微风迭起,心情舒畅。
“陛下。这桑基鱼塘之事,在附近河流的低洼处已经开始试验了。”杨一清示意他看向另一个方向被栽种的桑树,再度开口道:“臣等以为,此举利国利民,还可防患,实在是神来之笔。”
“但是……臣以为,更大的问题,在于北方黄河流域。”
湖广一带的洪涝灾害只是偶尔几年的事情,在历史整体中都算富饶之地。
可是黄河流域,从山西到山东,农桑上都问题极大。
虞璁愣了下,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黄河一带的问题,一是盐碱地,二是黄河改道,也会冲毁农田和人家。
而且由于泥沙沉寂堵塞,甚至还会出现旱情,进一步影响收成。
这个短板,将影响一整片区域的收成营获,让某些地区积贫积弱,而无力抵御鞑靼的来犯。
“杨大人……似乎有所见地?”
-2-
杨一清摸了把山羊胡子,笑道:“老朽不才,只是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在当地待过几年。”
“由于地势和矿产的问题,这黄河一带的土壤中都有盐水。”老人家说的不紧不慢,其他几个年轻后生都拿着本子边听边记。
鹤奴在一旁临时搬来的小桌子上研墨伺候,早就熟练的不用人吩咐。
“一旦干旱时刻,水汽蒸腾,土里的盐就会随着水位升腾,然后凝在这地表上。”杨一清回忆着从前在陕西见到的情形,有所感慨:“正因如此,盐碱地虽然能种庄稼,但一直不如东南一带来的轻松。”
“老臣是想着,皇上的这个举措,能不能也放到北方去,改善下当地的黄河冲积和盐碱问题?”
虞璁沉默了许久,在脑子里拼命搜刮着高中地理学的东西,缓缓道:“有更好的法子。”
杨一清神情一喜,忙不迭道:“请皇上赐教。”
虞璁想了想,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走下田垄,站在农田的一侧。
“朕这个法子,叫做台田。”
他让鹤奴找了根长长的树枝,自己手拿着这根棍子,就好像教鞭一般。
“从前各地的报告来看,近年主要的问题在于洪涝,而不是干旱,黄河也在改道,所以水源上问题不大。”
他示意人们看向高低不平的横截面,略一思索后开口道:“诸位请看,这黄河流域的水位大概在树枝指着的这个位置,正应如此,要挖塘抬田,让田在台上。”
南方的桑基鱼塘,重点在于挖塘为坝,在坝上种植桑树果树,巩固水土,这样不仅可以带来额外的农收,还可以防止水患灾害。
但是北方的问题在于,地下水和地势的位置。
如果把塘挖深储水,抬高整体田地的位置,哪怕暑气熏腾,也不会让盐碱的情况加重。
因为一旦这样做,就等于让地下水的位置变低了。
“那……那这泥塘,也可以用来养鱼么?”杨一清还在咀嚼他说的每一句话,思索道:“这样提高地势,似乎也可以改良水患?”
“不错,这个法子的精髓在于,‘上粮下渔中间稻’。”虞璁索性蹲了下来,用手掬起一捧土,给他们打了个凹凸不平的模型:“这个沟渠就是塘,可以养虾养鱼,这个凸起来的一大块就是田,平日下雨时可以排水携盐,冲走表面的盐碱。”
这个法子,也是从桑基鱼塘的构思衍生而来的,但排碱沟和池塘的设计,可以让盐水随江流或者水渠流走,改善当地的小气候。
“臣等会思索后编撰成册,递交给皇上过目。”陆主事郑重道:“此举真是从未听闻过!”
虞璁想了想,拍干净了手上的泥土,开口道:“光写字没用,要画画。”
这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识字的多,如果单是让那些宣讲使照着稿子念,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
“要派宫廷画师,将如何做、做了以后什么样子、效果和收获会是怎样,都画做一卷,让宣讲使们带着。”虞璁思索道:“画上还要标记,最好把田壤作物画的真实些,方便他们看懂。”
陆大人如获至宝的点了点头,又在本子上猛记了一笔。
待回宫之后,陆炳陪着他沐浴焚香,忽然开口道:“桂萼和张孚敬,已经开始互相撕咬了。”
虞璁正趴在木桶边打盹,一抬眼道:“你干的?”
陆大人半眯着眼笑没吭声,显然是默认了。
他那日绑了密信在病鸽腿上,特意在桂萼府邸旁边放飞,果不其然被眼尖的猫给扑了下来,直接被奴仆送进了桂大人手里。
“那日的断肠散,当真是桂萼干的。”陆炳帮他在光滑的背上浇着温热的水,一只手理顺着流泻的长发:“我去了卖断肠散其中特殊几味药的铺子里,用了些手段,审问出来了。”
“在事发之前,桂大人的家仆曾光顾过,说是要拿去做耗子药。”
虞璁嗯了一声,舒服的又眯起眼:“然后呢?”
“桂萼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知道你跟张孚敬身边有隔阂。”
张大人两次这么做,安插的人都被皇上打发走了,他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搞事情,被收拾的可就不只是那两个小太监了。
“他可能想杀了鹤奴,让你记恨张孚敬,好夺了他的位置。”
虞璁噗嗤一笑,又开口问道:“这事儿办的不错,矛盾一挑起来,便会无休止的斗争下去——那京畿一带的庄田,都收完了么?”
“多亏皇上发了律令,基本无人敢违抗,只是有藩王亲眷不肯交出来,臣等也没敢以下犯上。”陆炳的手指触碰着他光滑的肌肤,心里忽然一颤。
虞璁支起身子来,轻巧的索了个吻,又觉得不够滋味,索性勾着他的脖子长吻了片刻。
“不碍事。”
“自然会一个个收拾的。”
鹤奴这头在寝宫外等着,他瞥见门紧闭着,就非常自觉地在外吹着冷风,打死都不肯进去。
只是初春略冷了些,他不时的用手哈着气,跟兔子似的偶尔还蹦两下。
陆炳面无表情的推门出来,瞥见他时脚步一顿,只慢慢道:“皇上睡着了。”
“啊?”鹤奴把手揣在袖子里,琢磨道:“那可怎么办,齐王刚到宫里,今天中午才到的京城。”
“陛下操劳许久,明日再见吧。”陆炳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沉稳道:“我去跟黄公公嘱咐一声。”
这虽然过年是正月十五就差不多该结束了,但是藩王过来朝觐拜年,可以一直拖到年中去。
老朱同志本身对藩王就提防的紧,他儿子朱棣又是藩王起身,巧立了个名头翻身当了皇帝,自然对其他藩王也是格外提防。
正因如此,就连过年的时候,藩王们来礼贺都要一家一家的轮流来,而且必须等这家离京了派人通知另一个封地的,下一个才会再率人来京。
大概是中间间隔的时间太久,虞璁老是不记得这些事儿,最后都靠陆炳和鹤奴临时跟他补课,顺带再叮嘱一遍该叫什么,如何问候。
自从那场风寒之后,皇上便忘了许多宫中的规矩和旧事,陆炳也一路照看着,不敢有任何的错漏。
第二天从早到下午,自然又是一场没完没了的寒暄和礼节。
虞璁还没穿过来的时候,就怕过年,见着家里数不胜数的姑姑伯伯小姨叔叔,都完全是任由父母声控指挥,让喊啥就喊啥,从来不过脑子。
如今这变成皇帝了,事儿更多了。
待回乾清宫休息的时候,他才终于缓过神来,心有余悸的问道:“还有多少个藩王要来?”
陆炳想了想往年的情况,思索道:“如果路上快的话,可能六月份左右就结束了。”
虞璁懵了一刻,不可思议道:“这大明朝到底有多少藩王?”
他突然有种特别不好的预感:“这样,陆大人,你把礼部尚书给朕叫过来——不等等,我暂时不想见到张孚敬,把方阁老请进来!”
方献夫从前在礼部待过,他应该清楚其中的许多。
明代虽然设有宗人府,但在永乐之后名存实亡,被勋戚掌控,现在玉牒核查及相关的事情,也都移交给了礼部来办。
方大人其实这时候还不算阁老,只是虽然人有四十多岁,面相却略显老了些,跟他的老师王守仁看起来像是一辈的。
方献夫这会儿还在内阁办事,一听说难得皇上有请,忙不迭赶了过去。
“给方大人赐座。”虞璁揉了揉耳朵,把大致的情况跟他讲了。
“朕就是想问问,如今大明朝的皇室,大概有多少人?”
方献夫沉吟片刻:“微臣事前没有准备,只清楚大概的数目。”
“大概也行。”毕竟不是谁都有杨慎那样的脑子。
“回禀皇上,玉牒上收录的皇室宗族,约莫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等等——
虞璁僵在龙椅上,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有多少?”
“陛下,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朕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子子孙孙,加起来有一万五千多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啊?!
但凡是个皇族,就能用自己的身份索要附近的贡税疯狂吸血,再跟老鼠似的一窝接着一窝生下去。
喂,我这么多的便宜亲戚都是生出来的吗?!真的有这么多吗?!!
要知道,每个宗亲逢年过节,还有生老病死,那都是能拿到朝廷的钱和各种报销的。
可是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难怪这大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到了这种地步,一万五千多个吸血虫扒在身上甩都甩不掉,十个张居正来了都不管用!
方大人见皇上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忙不迭道:“陛下,真不是臣随口胡诌。”
“正德初年时庆成王记不清宗支各人,还特向朝廷上报,申请清查,最后排除假冒的,光儿子就有一百多个。”
一·百·多·个?
皇上:“???”
这明朝的藩王,跟唐宋清朝那都不一样——讲究的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换句话说,这些皇子们一旦被封为亲王,光是每年的俸禄就有万石,而且还能得到大量的土地作为赏赐。
老朱同志疼爱他的子子孙孙们,特意规定了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所有花费都由国家承担,死时还有丰厚的丧葬费。
问题是朱棣又是藩王作乱起家,想着法子夺了皇位。之后的每一代皇帝都铭记这这件事情,疯狂的约束藩王们的行踪——只许在府内活动,不得出城。
哪怕想出城上个坟扫下墓,都要先给皇上写信,再等批准了以后才能出发。
虞璁知道藩王都是自己养的一堆蛀虫,可是他没想到,自己养的是面包虫。
一万五这个数字,哪怕在脑子里过第十遍,都跟天雷轰顶一样,炸的他脑仁儿疼。
合着你们被憋在府里不让走动,就开始千人斩疯狂开后宫了是吗?!
一百多个儿子,你特么是种马啊??
“陛下是开始关注此事了?”方献夫意识到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心里终于缓了口气。
从前几朝就有忠臣斗胆提出此事,但均被压了下去。
如果当朝皇帝能重视藩王之弊,百姓们的赋税压力也会小许多。
“陛下,”方大人见皇上还没吭声,压着惧意再度开口道:“此事,二杨均领略颇深,您若是想多过问,可以寻他们来咨询一二。”
“好,”虞璁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咬牙道:“现在就把他们两带过来。”
杨一清和杨慎得知消息的时候,都愣住了。
他们知道皇上锐意改革,但都没预料到,皇上发起狠来对宗亲也毫不客气。
可是,此事一旦乱来,极有可能动摇国家之安危,毕竟藩王手头都有镇守的军队,如果皇上随意裁剪开支,可绝对不像删减光禄寺的冗官那样轻松。
二人匆匆赶到了乾清殿里,一瞥见皇上今天面前连个果盘都没摆,就知道是真的动怒了。
“杨首辅,你跟朕讲,如今这皇族俸禄是个什么情况?”
虞璁寒意森森道:“什么都别顾虑,直接说。”
“皇上切忌急躁,此事不可快刀斩乱麻啊。”杨一清生怕皇上气昏了头,先小心安抚道。
“直接说。”
杨首辅瞥了眼同样神情复杂的杨慎,才叹息一声,将如今的情况一一道来。
如今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的庄田,就多达四万顷,其他藩王的庄田,也最低都拥有两万左右。
各路皇族的俸禄都是由当地的财政收入支出的,但是皇族们疯狂的生了又生,财政在这几百年里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说多少?”虞璁冷冷道:“几十倍是个什么意思?”
杨一清略有些为难的看了眼杨慎,杨祭酒忙不迭上前一步,救场道:“比如山西晋王府,在开国时年俸一万石,如今如要八十七万。其他各封地也大致如此——如果总的算起来,确实可能翻了百倍有余。”
大明朝居然到现在都没亡?
这都不破产倒闭?
虞璁愣是半天被气的话都说不出来,心想难怪满清的大辫子们能一路杀过来,还天子守国门——国门都早就被这帮败家玩意儿给拆了吧?
“近年来各地都颇有些焦虑,比如山西一年入库一百五十二万石,但光供养当地的王爷们,就要消耗三百一十二万石俸禄。”杨慎揣摩着皇上的脾气,又添了把火道:“若再不控制,恐怕举全国之力,都无法满足了。”
“好一群王子皇孙!”虞璁直接一巴掌拍在那檀木案上,骂道:“食禄而不治事——食禄而不治事!!!”
自己这辛辛苦苦挣下来的国库,是不是又要败在这群蠹虫的嘴里!
双杨神情拘谨,听着皇上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只感觉地砖都在震动。
虞璁这时候连掀桌子走人的心都有了——但是他发现这桌子他妈的太沉,根本掀不动。
等皇上差不多骂完暴躁完了,杨慎又跟杨一清交换了一个眼色,低声道:“陛下,这还不是最糟的。”
虞璁直接瘫在了龙椅上面,有气无力道:“你继续说。”
“这皇族,往往与巨商勾结,垄断山林矿土,连食盐之贩都横加干涉以牟利。”杨慎回忆着自己被逐出京城之后的所见所闻,只叹息道:“已经有很多老百姓,十多年没有吃过盐了。”
杨一清虽然心里装了这个事老久,可他顾忌着小皇帝才二十一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如果真让杨祭酒给惹炸了,搞不好要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来。
老头想了半天,还是哄道:“皇上,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乱来啊。”
虞璁沉默了半天,特别想说一句老子不干了,这皇帝你们谁爱当谁当吧。
“鹤奴!倒他妈的茶来!”
鹤奴已经被皇上拍桌子踹板凳的模样看的一愣一愣的,这时候哪里敢怠慢着,忙倒了茶端过来。
虞璁将一盏茶一饮而尽,吼道:“再来!”
他本身酒量太差,这时候连抽完一包芙蓉王的心情都有,如今也只能靠喝茶泄愤。
双杨静静地看皇上气鼓鼓的喝完一整壶茶,杨慎憋了半天才开口道:“皇上您别呛着。”
能不被呛着吗!
虞璁心想这帮脑子被四书五经给堵死的大臣们已经够操蛋的了,这些王八蛋兄弟姐妹没想到更不是东西,都该剁碎了喂猪去。
“杨大人,除了巨额俸禄、贪揽良田、勾结巨商之外,可还有其他的事情?”
皇上您再听下去,怕是要气病了啊。
杨慎再仁义也考虑着皇上的身子,犹豫了一下。
没想到杨一清沉默了一刻,又开始说大实话:“陛下,虽说大明律定了,这皇族不得干涉政务,但是事实上……他们辱骂殴打地方官更是常事。”
虞璁握着茶盏,皱眉道:“常事?杨用修,你也被打过么?”
杨慎苦笑了下,索性坦然道:“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习以为常。”
难怪张居正给嘉靖递《论时政疏》里,第一条列的就是藩王宗族的问题。
——血气壅阏,臃肿痿痹!
“朕清楚了。”虞璁深呼吸道:“给朕一晚上的时间,明日再召你们来。”
杨慎与杨一清对视了一眼,皆不敢再言语什么,一一行礼告退。
皇上坐在龙椅上冥思苦想,又坐台阶上冥思苦想,大半夜了都不肯睡觉。
陆炳陪了他许久,心里虽担忧又心疼他,也不肯多语什么。
两人坐在乾清殿前头的台阶上望着月亮,一时无言。
“阿彷。”虞璁喃喃道:“我不甘心呐。”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为了挽救大明朝于颓势。
这一朝的官宦可以用棍棒伺候,可是一万五千多个皇族,他打得过来吗。
就是一个个拎出来砍头,都不知道砍到猴年马月去。
更可怕的,是这四书五经里讲的孝悌之情。
他如果杀了自己的兄弟,就陷入道德的劣势之中,搞不好还会被人大做文章。
可是大明朝——大明朝不能就这么完了!
陆炳沉默了很久很久,突然开口道:“皇上。”
“臣在锦衣卫里饲养过猎犬。”
“这群狗多了的时候,就自然有猛烈之犬率领一众,但凡有跋扈逆主的,这头犬就能将它直接咬死。”
虞璁怔了下,好像听懂了他的意思。
这一窝窝的皇室宗族,就好像繁衍的越来越不听使唤的狗。
原先只有几只,是为了镇守大明河山。
如今尾大不掉,就要靠头犬来重新捍卫秩序。
这每一个地方的藩王,都是由一家,再分裂成无数家。
虽然朝廷会给每一个皇族上玉牒并记录详细,但真正有封号和名位的,其实就那么几个人。
景王、晋王、徽王,等等等等……
他们便是这一窝窝王府宗室的头犬。
如果自己拿了打狗棒来,有意抡着棍子一打一群,只会被反扑撕咬,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如果能引诱这些藩王自清门户,让他们为了利益和所谓的道义,来自相残杀,自己便是在旁边观望的主人,只用等待头犬们清理干净就好。
如今的这些藩王,不仅霸占田地、侮辱命官、强抢民女、剥削俸禄,还以各种名号掠夺税权,就差自封为帝了。
要清理他们,就必须先夺其羽翼,薅其军力,拔其爪牙!
现在最好的法子,就是先养蛊。
把这些虫蛇都圈在一起,让他们各自为营,让他们互相撕咬。
一批批肥硕又无用的蠢物会接连着倒下,剩下的那几只,被炼出来的大蛊,就等着被掐掉尾羽吧。
这田地税银,都得回归于国家。
而在今年最重要的,不是杀人,是止损。
再不止损,国库都会被掏空的一干二净。
如果鞑靼突犯疆土,恐怕京师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皇上望着月亮,突然开了口。
“这嫡庶二字,当真是妙啊。”
皇上一说今天不讲海运,在场的许多大人脸上都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他们原以为自己认真准备一通, 哪怕不被皇上点名, 也可以从容的回答各种问题。
有人甚至背好了舰队的所有制式和造价, 此刻一听皇上又举出一个新名词,也只好失落的低着头。
“诸位,从过往到现在, 许多时候都有人跟朕谈论一句话——‘祖宗之法不可变’,”虞璁抬眸道:“科举不能变, 田制不可变, 哪怕动下光禄寺,都有御史跳出来递折子。”
“但是, 事物是动态发展的, 山水鸟兽如此,社稷天下也是如此。”
他这个时候, 就非常想抱着本马克思, 把这帮老骨头的脑阔一个个敲的疏通点。
“也正应如此,你们才更应该看见, 哪怕无数人阻拦着变革, 历史的洪流也会把国家推着往前走。”
“从尧舜禹到夏商周, 再到如今的大明朝,被改革替换的政制官职还少吗?科举所考的四书五经,难道不是从无到有的么?”虞璁顿了一刻, 意味深长道:“不破不立, 不舍不得。”
一听到这种靠近哲学的问题, 王守仁就瞌睡全醒了,此刻两眼炯炯有神,还不时的点头。
徐阶一看王大人这么推崇皇上的发展说,越发认真的记笔记,生怕哪里学习的不够到位。
虞璁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唰唰唰写了三行:
全面发展观。
协调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以人为本那一条,他并没有自信做到。
这是封建社会,还可以光明正大的买卖人口,别说男女平权了,人和人直接都是阶级分明的。
很多事情没法在一瞬间全部改变,但是哪怕取出这些概念中的一部分精髓,都足够让王朝受益匪浅。
“所谓全面发展观,就是将朝廷、学术、民生这三项都进行全面建设,”虞璁替换掉了新时代的很多概念,尽可能的与当朝的国情进行结合,他见官员们都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只用指节敲了敲黑板:“这是重点!”
话音一落,许多人才如梦初醒的缓过神来,开始记笔记。
说实在的,过去千百年里的政治进程,向来是走一步看一布。
文官、武官、宦官,还有藩王和皇上,这几个主体之间纠缠斗争,无心治国的大有人在。
真正如虞璁这样心里有蓝图和规划的,确实是凤毛麟角。
“治朝廷,就要改革体制,发展经部,推动农商贸三项的全面发展。”
“理学术,应当重视医学及工科,惠泽万民,厚重国力。”
“调民生,要多修建公共设施——”虞璁说到这,意识到这又是个全新的概念:“虞大人,你回头把这一条记下,有空再表。”
虞鹤点了点头,也掏出个小本子来,唰唰唰记了下来。
——好像自从皇上没事掏小本本之后,这个习惯不知不觉地蔓延到了全朝上下,现在宫里人手一本,连御厨都没事记下新想的菜谱。
群臣也全跟大学时听讲座似的,齐齐研磨记录。
等会议开完,答疑时间一过,都已经是子夜了。
虞璁捧着那一本小册子,深入浅出的给自己手下的幕僚们洗了一遍脑子,还生怕他们没有听懂,特意举了好几个例子,让他们能够类比归纳。
这本小册子交给了杨慎来整理编撰,回头起码得再增厚一些,印刷后分发各部,再传至各地去总结学习。
不仅如此,各部还要培训专门的传讲官,下放到各省去再次宣讲,并且回收官员们的心得体会报告。
年年如此,总能洗掉许多陈旧的遗风陋俗。
皇帝出门时,看了眼天上灿烂的星河。
他在这一刻,突然由衷地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见证,奴婢制度被废除的那一天。
到了那一天,国家的经济和军力,恐怕也会是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了吧。
自己的计划表里,其实条理还算很清晰。
先革除农业上的弊端和种种问题,带领第一产业努力发展,争取回归到永乐时期的巅峰状态。
当年朱棣治世的时候,各地的粮仓堆积的粮食都烂掉了,每家每户都富足有余。
如今却惨成这样,还隔三差五的有饥荒灾厄。
等农业搞好了,再把疆土一点点的收回来。
他不信这大明国还打不赢一个鞑子。
早在刚穿越过来之时,虞璁就想了许久。
他虽然现在不用再临幸妃子,也有自己的继承人备选。
可是这四个孩子到底教的好教不好,终究是个未知数。
但如果能在自己当皇帝的这几十年里,把国家远近处处的基础设施建好,给民众们带来先进的思想,带来丰获的收成,带来医院图书馆学校这样难以毁掉的建筑,能够更广范围的造福这整个国度,哪怕子子孙孙里有昏君暴君,人民也会迟早推翻他们,保护这个全新的世界。
毕竟不是朱家人,还确实没有那么多的眷恋。
真的再繁衍个五六代,也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了。
“皇上。”陆炳跟随着他慢慢走着,鹤奴在后边玩着狗尾巴草,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嗯?”虞璁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走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只是想……随便走走而已。”他低声解释道。
“会议厅里闷得慌,透透气也好。”陆炳看着他,沉默了一刻又开口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人是记忆构成的动物。”虞璁停下了脚步,再次抬头仰望繁星。
在宫里的无数记忆,构成了一半的他,让他越来越像个帝王。
在前世的种种回忆,又留住了一半的他,让他还记得自己的本心。
陆炳眼神柔和,只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也不再询问。
他明白,自己身侧的这个人心怀天下,恐怕连平时生活里的琐事都记不住。
自己能够陪在陛下的身边,能做他的手和眼,亦是珍贵的信任。
徐阶带了严世藩去了王守仁的府上,老先生听说是徐大人来了,又问清是皇上的意思,笑意都显在了脸上。
徐阶还生怕老人家不肯收严世藩当义子,特意把他作的那篇文章带来,给老大人又看了一眼。
果真如他所料,老头儿才看了一半,赞许之色溢于言表。
“从今以后,你就住在我府里好了。”王守仁摸了摸这少年的额头,赞叹道:“天庭饱满,是个聪明苗子。”
他侧头瞥了眼严世藩的腿,又疑问道:“可是从前受过伤?”
“这孩子娘胎里落了病,在南京时父亲清贫,也没什么家底。”徐阶神色一定道:“我这两天给他找个医生吧。”
“不必了,”王守仁挥手道:“胡太医明日来我府上诊平安脉,回头给他也看看,我记着针灸应该有用。”
“多谢王大人抬爱。”严世藩忙不迭行礼道。
“叫义父。”王守仁笑道:“对了,你会钓鱼么?”
徐阶出了王府,正准备回衙门,一转头就碰见了自己手下的小吏。
“徐大人,您在这儿呢,我可找着您了。”小吏忙不迭道:“皇上和杨首辅去了泽天府,明儿还要去视察云禄集,经部和农部的大人们快忙坏了——车马已经备好,您现在能过去瞅瞅不?”
皇上还亲自去泽天府了?
徐阶怔了下,忙不迭就上了旁边听着的马车。
这头虞璁和杨一清已经进了修缮一新的泽天府里,被带着观望这一片的试验田,和旁边开会议事的房间、衙门的分部。
农业司主事陆如铭头一次见着活的皇上,话都说不利落。
多亏陆炳早就调配好了四处田地的使用,还安排着把每块田前头都写了标牌,专门备注是种什么、试验什么,如今皇上临时突击,四处都忙碌的有条不紊,完全不出乱子。
虞璁看了半晌,又听完官员们磕磕巴巴的近况介绍,正想问些什么,就看见徐阶急急忙忙的赶过来了。
这时的徐阶,还只有二十五岁。
他的脸上少了暮年的隐忍厚重,多了几分俊朗与热忱,在阳光下快步向他走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散着朝气。
虞璁看着徐阶的样子,忽然感觉自己来的真好啊。
没有严党的污浊之气,才俊们也都还没有心灰意冷。
一切都有个盼头。
“皇——皇上!”徐阶站定之后,气喘吁吁地作揖道:“臣恭迎圣驾来迟,望陛下恕罪!”
你大半夜敲东殿门的时候,怎么就不怕我怪罪呢?
虞璁吩咐鹤奴给这一路跑来的徐大人端杯茶,慢悠悠道:“朕今儿过来,一个是看看农田的情况,一个是想问问,这光禄寺多余的人,如今都是怎么个处置法。”
“谢陛下赐茶。”徐阶确实一路从门口跑过来又热又渴,忙不迭饮了茶,再开口道:“光禄寺原先有三千六百余人,经过裁减后,只保留了五百余人的官职,并调整了上下监督和运行结构。”
“那后来培训完识字的,有多少个?”
“如今已有千余人。”徐阶诚恳道:“这千余人中,由夏言负责评判升位,已有对应的管理体系,目前有五百余人负责帮杨大人修书誊写、印刷成集。”
“还有近百人已派遣至各省,如皇上从前所言,去勘察各地的灾患情况,并且互相不知情行踪。”徐阶生怕虞璁觉得他办事不力,又开口道:“杨首辅特意交代过,这些人也是再三训话教导,会隐藏好行踪的。”
“相当可以啊。”虞璁心里一算,问道:“那这剩下的两千多人,怎么个处置法。”
“皇上您从前的意思,是都留着,以备不时之需。”徐阶沉吟片刻,又看了眼杨一清的脸色,才犹豫着开口道:“但是陛下,从前那是京畿私田被勋戚占遍,百姓无田可种,又想谋个生计。”
“如今云禄集开放,庄田悉数归位,已经有百余人向经部请愿,想回归田野,不吃官禄了。”
仔细一想也是,明朝公务员待遇太差了点。
海瑞当年为了给老母亲过生日,上街割了块肉都能轰动一时。
“这些人里头,深谙农桑之术的都可以提高俸禄留下,其他人先遣走吧。”皇上松了口气道:“朕当时这么想,是担心流民增多,引发宫廷动乱,如今能这样,已经很欣慰了。”
他们几人站在田垄上,遥望着远处的天色,一时微风迭起,心情舒畅。
“陛下。这桑基鱼塘之事,在附近河流的低洼处已经开始试验了。”杨一清示意他看向另一个方向被栽种的桑树,再度开口道:“臣等以为,此举利国利民,还可防患,实在是神来之笔。”
“但是……臣以为,更大的问题,在于北方黄河流域。”
湖广一带的洪涝灾害只是偶尔几年的事情,在历史整体中都算富饶之地。
可是黄河流域,从山西到山东,农桑上都问题极大。
虞璁愣了下,终于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黄河一带的问题,一是盐碱地,二是黄河改道,也会冲毁农田和人家。
而且由于泥沙沉寂堵塞,甚至还会出现旱情,进一步影响收成。
这个短板,将影响一整片区域的收成营获,让某些地区积贫积弱,而无力抵御鞑靼的来犯。
“杨大人……似乎有所见地?”
-2-
杨一清摸了把山羊胡子,笑道:“老朽不才,只是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在当地待过几年。”
“由于地势和矿产的问题,这黄河一带的土壤中都有盐水。”老人家说的不紧不慢,其他几个年轻后生都拿着本子边听边记。
鹤奴在一旁临时搬来的小桌子上研墨伺候,早就熟练的不用人吩咐。
“一旦干旱时刻,水汽蒸腾,土里的盐就会随着水位升腾,然后凝在这地表上。”杨一清回忆着从前在陕西见到的情形,有所感慨:“正因如此,盐碱地虽然能种庄稼,但一直不如东南一带来的轻松。”
“老臣是想着,皇上的这个举措,能不能也放到北方去,改善下当地的黄河冲积和盐碱问题?”
虞璁沉默了许久,在脑子里拼命搜刮着高中地理学的东西,缓缓道:“有更好的法子。”
杨一清神情一喜,忙不迭道:“请皇上赐教。”
虞璁想了想,示意他们跟着自己走下田垄,站在农田的一侧。
“朕这个法子,叫做台田。”
他让鹤奴找了根长长的树枝,自己手拿着这根棍子,就好像教鞭一般。
“从前各地的报告来看,近年主要的问题在于洪涝,而不是干旱,黄河也在改道,所以水源上问题不大。”
他示意人们看向高低不平的横截面,略一思索后开口道:“诸位请看,这黄河流域的水位大概在树枝指着的这个位置,正应如此,要挖塘抬田,让田在台上。”
南方的桑基鱼塘,重点在于挖塘为坝,在坝上种植桑树果树,巩固水土,这样不仅可以带来额外的农收,还可以防止水患灾害。
但是北方的问题在于,地下水和地势的位置。
如果把塘挖深储水,抬高整体田地的位置,哪怕暑气熏腾,也不会让盐碱的情况加重。
因为一旦这样做,就等于让地下水的位置变低了。
“那……那这泥塘,也可以用来养鱼么?”杨一清还在咀嚼他说的每一句话,思索道:“这样提高地势,似乎也可以改良水患?”
“不错,这个法子的精髓在于,‘上粮下渔中间稻’。”虞璁索性蹲了下来,用手掬起一捧土,给他们打了个凹凸不平的模型:“这个沟渠就是塘,可以养虾养鱼,这个凸起来的一大块就是田,平日下雨时可以排水携盐,冲走表面的盐碱。”
这个法子,也是从桑基鱼塘的构思衍生而来的,但排碱沟和池塘的设计,可以让盐水随江流或者水渠流走,改善当地的小气候。
“臣等会思索后编撰成册,递交给皇上过目。”陆主事郑重道:“此举真是从未听闻过!”
虞璁想了想,拍干净了手上的泥土,开口道:“光写字没用,要画画。”
这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不识字的多,如果单是让那些宣讲使照着稿子念,他们也不一定听得懂。
“要派宫廷画师,将如何做、做了以后什么样子、效果和收获会是怎样,都画做一卷,让宣讲使们带着。”虞璁思索道:“画上还要标记,最好把田壤作物画的真实些,方便他们看懂。”
陆大人如获至宝的点了点头,又在本子上猛记了一笔。
待回宫之后,陆炳陪着他沐浴焚香,忽然开口道:“桂萼和张孚敬,已经开始互相撕咬了。”
虞璁正趴在木桶边打盹,一抬眼道:“你干的?”
陆大人半眯着眼笑没吭声,显然是默认了。
他那日绑了密信在病鸽腿上,特意在桂萼府邸旁边放飞,果不其然被眼尖的猫给扑了下来,直接被奴仆送进了桂大人手里。
“那日的断肠散,当真是桂萼干的。”陆炳帮他在光滑的背上浇着温热的水,一只手理顺着流泻的长发:“我去了卖断肠散其中特殊几味药的铺子里,用了些手段,审问出来了。”
“在事发之前,桂大人的家仆曾光顾过,说是要拿去做耗子药。”
虞璁嗯了一声,舒服的又眯起眼:“然后呢?”
“桂萼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知道你跟张孚敬身边有隔阂。”
张大人两次这么做,安插的人都被皇上打发走了,他自己也知道,若是再搞事情,被收拾的可就不只是那两个小太监了。
“他可能想杀了鹤奴,让你记恨张孚敬,好夺了他的位置。”
虞璁噗嗤一笑,又开口问道:“这事儿办的不错,矛盾一挑起来,便会无休止的斗争下去——那京畿一带的庄田,都收完了么?”
“多亏皇上发了律令,基本无人敢违抗,只是有藩王亲眷不肯交出来,臣等也没敢以下犯上。”陆炳的手指触碰着他光滑的肌肤,心里忽然一颤。
虞璁支起身子来,轻巧的索了个吻,又觉得不够滋味,索性勾着他的脖子长吻了片刻。
“不碍事。”
“自然会一个个收拾的。”
鹤奴这头在寝宫外等着,他瞥见门紧闭着,就非常自觉地在外吹着冷风,打死都不肯进去。
只是初春略冷了些,他不时的用手哈着气,跟兔子似的偶尔还蹦两下。
陆炳面无表情的推门出来,瞥见他时脚步一顿,只慢慢道:“皇上睡着了。”
“啊?”鹤奴把手揣在袖子里,琢磨道:“那可怎么办,齐王刚到宫里,今天中午才到的京城。”
“陛下操劳许久,明日再见吧。”陆炳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沉稳道:“我去跟黄公公嘱咐一声。”
这虽然过年是正月十五就差不多该结束了,但是藩王过来朝觐拜年,可以一直拖到年中去。
老朱同志本身对藩王就提防的紧,他儿子朱棣又是藩王起身,巧立了个名头翻身当了皇帝,自然对其他藩王也是格外提防。
正因如此,就连过年的时候,藩王们来礼贺都要一家一家的轮流来,而且必须等这家离京了派人通知另一个封地的,下一个才会再率人来京。
大概是中间间隔的时间太久,虞璁老是不记得这些事儿,最后都靠陆炳和鹤奴临时跟他补课,顺带再叮嘱一遍该叫什么,如何问候。
自从那场风寒之后,皇上便忘了许多宫中的规矩和旧事,陆炳也一路照看着,不敢有任何的错漏。
第二天从早到下午,自然又是一场没完没了的寒暄和礼节。
虞璁还没穿过来的时候,就怕过年,见着家里数不胜数的姑姑伯伯小姨叔叔,都完全是任由父母声控指挥,让喊啥就喊啥,从来不过脑子。
如今这变成皇帝了,事儿更多了。
待回乾清宫休息的时候,他才终于缓过神来,心有余悸的问道:“还有多少个藩王要来?”
陆炳想了想往年的情况,思索道:“如果路上快的话,可能六月份左右就结束了。”
虞璁懵了一刻,不可思议道:“这大明朝到底有多少藩王?”
他突然有种特别不好的预感:“这样,陆大人,你把礼部尚书给朕叫过来——不等等,我暂时不想见到张孚敬,把方阁老请进来!”
方献夫从前在礼部待过,他应该清楚其中的许多。
明代虽然设有宗人府,但在永乐之后名存实亡,被勋戚掌控,现在玉牒核查及相关的事情,也都移交给了礼部来办。
方大人其实这时候还不算阁老,只是虽然人有四十多岁,面相却略显老了些,跟他的老师王守仁看起来像是一辈的。
方献夫这会儿还在内阁办事,一听说难得皇上有请,忙不迭赶了过去。
“给方大人赐座。”虞璁揉了揉耳朵,把大致的情况跟他讲了。
“朕就是想问问,如今大明朝的皇室,大概有多少人?”
方献夫沉吟片刻:“微臣事前没有准备,只清楚大概的数目。”
“大概也行。”毕竟不是谁都有杨慎那样的脑子。
“回禀皇上,玉牒上收录的皇室宗族,约莫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等等——
虞璁僵在龙椅上,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有多少?”
“陛下,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也就是说,朕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子子孙孙,加起来有一万五千多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啊?!
但凡是个皇族,就能用自己的身份索要附近的贡税疯狂吸血,再跟老鼠似的一窝接着一窝生下去。
喂,我这么多的便宜亲戚都是生出来的吗?!真的有这么多吗?!!
要知道,每个宗亲逢年过节,还有生老病死,那都是能拿到朝廷的钱和各种报销的。
可是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难怪这大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到了这种地步,一万五千多个吸血虫扒在身上甩都甩不掉,十个张居正来了都不管用!
方大人见皇上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忙不迭道:“陛下,真不是臣随口胡诌。”
“正德初年时庆成王记不清宗支各人,还特向朝廷上报,申请清查,最后排除假冒的,光儿子就有一百多个。”
一·百·多·个?
皇上:“???”
这明朝的藩王,跟唐宋清朝那都不一样——讲究的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换句话说,这些皇子们一旦被封为亲王,光是每年的俸禄就有万石,而且还能得到大量的土地作为赏赐。
老朱同志疼爱他的子子孙孙们,特意规定了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所有花费都由国家承担,死时还有丰厚的丧葬费。
问题是朱棣又是藩王作乱起家,想着法子夺了皇位。之后的每一代皇帝都铭记这这件事情,疯狂的约束藩王们的行踪——只许在府内活动,不得出城。
哪怕想出城上个坟扫下墓,都要先给皇上写信,再等批准了以后才能出发。
虞璁知道藩王都是自己养的一堆蛀虫,可是他没想到,自己养的是面包虫。
一万五这个数字,哪怕在脑子里过第十遍,都跟天雷轰顶一样,炸的他脑仁儿疼。
合着你们被憋在府里不让走动,就开始千人斩疯狂开后宫了是吗?!
一百多个儿子,你特么是种马啊??
“陛下是开始关注此事了?”方献夫意识到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心里终于缓了口气。
从前几朝就有忠臣斗胆提出此事,但均被压了下去。
如果当朝皇帝能重视藩王之弊,百姓们的赋税压力也会小许多。
“陛下,”方大人见皇上还没吭声,压着惧意再度开口道:“此事,二杨均领略颇深,您若是想多过问,可以寻他们来咨询一二。”
“好,”虞璁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咬牙道:“现在就把他们两带过来。”
杨一清和杨慎得知消息的时候,都愣住了。
他们知道皇上锐意改革,但都没预料到,皇上发起狠来对宗亲也毫不客气。
可是,此事一旦乱来,极有可能动摇国家之安危,毕竟藩王手头都有镇守的军队,如果皇上随意裁剪开支,可绝对不像删减光禄寺的冗官那样轻松。
二人匆匆赶到了乾清殿里,一瞥见皇上今天面前连个果盘都没摆,就知道是真的动怒了。
“杨首辅,你跟朕讲,如今这皇族俸禄是个什么情况?”
虞璁寒意森森道:“什么都别顾虑,直接说。”
“皇上切忌急躁,此事不可快刀斩乱麻啊。”杨一清生怕皇上气昏了头,先小心安抚道。
“直接说。”
杨首辅瞥了眼同样神情复杂的杨慎,才叹息一声,将如今的情况一一道来。
如今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的庄田,就多达四万顷,其他藩王的庄田,也最低都拥有两万左右。
各路皇族的俸禄都是由当地的财政收入支出的,但是皇族们疯狂的生了又生,财政在这几百年里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你说多少?”虞璁冷冷道:“几十倍是个什么意思?”
杨一清略有些为难的看了眼杨慎,杨祭酒忙不迭上前一步,救场道:“比如山西晋王府,在开国时年俸一万石,如今如要八十七万。其他各封地也大致如此——如果总的算起来,确实可能翻了百倍有余。”
大明朝居然到现在都没亡?
这都不破产倒闭?
虞璁愣是半天被气的话都说不出来,心想难怪满清的大辫子们能一路杀过来,还天子守国门——国门都早就被这帮败家玩意儿给拆了吧?
“近年来各地都颇有些焦虑,比如山西一年入库一百五十二万石,但光供养当地的王爷们,就要消耗三百一十二万石俸禄。”杨慎揣摩着皇上的脾气,又添了把火道:“若再不控制,恐怕举全国之力,都无法满足了。”
“好一群王子皇孙!”虞璁直接一巴掌拍在那檀木案上,骂道:“食禄而不治事——食禄而不治事!!!”
自己这辛辛苦苦挣下来的国库,是不是又要败在这群蠹虫的嘴里!
双杨神情拘谨,听着皇上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只感觉地砖都在震动。
虞璁这时候连掀桌子走人的心都有了——但是他发现这桌子他妈的太沉,根本掀不动。
等皇上差不多骂完暴躁完了,杨慎又跟杨一清交换了一个眼色,低声道:“陛下,这还不是最糟的。”
虞璁直接瘫在了龙椅上面,有气无力道:“你继续说。”
“这皇族,往往与巨商勾结,垄断山林矿土,连食盐之贩都横加干涉以牟利。”杨慎回忆着自己被逐出京城之后的所见所闻,只叹息道:“已经有很多老百姓,十多年没有吃过盐了。”
杨一清虽然心里装了这个事老久,可他顾忌着小皇帝才二十一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如果真让杨祭酒给惹炸了,搞不好要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来。
老头想了半天,还是哄道:“皇上,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乱来啊。”
虞璁沉默了半天,特别想说一句老子不干了,这皇帝你们谁爱当谁当吧。
“鹤奴!倒他妈的茶来!”
鹤奴已经被皇上拍桌子踹板凳的模样看的一愣一愣的,这时候哪里敢怠慢着,忙倒了茶端过来。
虞璁将一盏茶一饮而尽,吼道:“再来!”
他本身酒量太差,这时候连抽完一包芙蓉王的心情都有,如今也只能靠喝茶泄愤。
双杨静静地看皇上气鼓鼓的喝完一整壶茶,杨慎憋了半天才开口道:“皇上您别呛着。”
能不被呛着吗!
虞璁心想这帮脑子被四书五经给堵死的大臣们已经够操蛋的了,这些王八蛋兄弟姐妹没想到更不是东西,都该剁碎了喂猪去。
“杨大人,除了巨额俸禄、贪揽良田、勾结巨商之外,可还有其他的事情?”
皇上您再听下去,怕是要气病了啊。
杨慎再仁义也考虑着皇上的身子,犹豫了一下。
没想到杨一清沉默了一刻,又开始说大实话:“陛下,虽说大明律定了,这皇族不得干涉政务,但是事实上……他们辱骂殴打地方官更是常事。”
虞璁握着茶盏,皱眉道:“常事?杨用修,你也被打过么?”
杨慎苦笑了下,索性坦然道:“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习以为常。”
难怪张居正给嘉靖递《论时政疏》里,第一条列的就是藩王宗族的问题。
——血气壅阏,臃肿痿痹!
“朕清楚了。”虞璁深呼吸道:“给朕一晚上的时间,明日再召你们来。”
杨慎与杨一清对视了一眼,皆不敢再言语什么,一一行礼告退。
皇上坐在龙椅上冥思苦想,又坐台阶上冥思苦想,大半夜了都不肯睡觉。
陆炳陪了他许久,心里虽担忧又心疼他,也不肯多语什么。
两人坐在乾清殿前头的台阶上望着月亮,一时无言。
“阿彷。”虞璁喃喃道:“我不甘心呐。”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为了挽救大明朝于颓势。
这一朝的官宦可以用棍棒伺候,可是一万五千多个皇族,他打得过来吗。
就是一个个拎出来砍头,都不知道砍到猴年马月去。
更可怕的,是这四书五经里讲的孝悌之情。
他如果杀了自己的兄弟,就陷入道德的劣势之中,搞不好还会被人大做文章。
可是大明朝——大明朝不能就这么完了!
陆炳沉默了很久很久,突然开口道:“皇上。”
“臣在锦衣卫里饲养过猎犬。”
“这群狗多了的时候,就自然有猛烈之犬率领一众,但凡有跋扈逆主的,这头犬就能将它直接咬死。”
虞璁怔了下,好像听懂了他的意思。
这一窝窝的皇室宗族,就好像繁衍的越来越不听使唤的狗。
原先只有几只,是为了镇守大明河山。
如今尾大不掉,就要靠头犬来重新捍卫秩序。
这每一个地方的藩王,都是由一家,再分裂成无数家。
虽然朝廷会给每一个皇族上玉牒并记录详细,但真正有封号和名位的,其实就那么几个人。
景王、晋王、徽王,等等等等……
他们便是这一窝窝王府宗室的头犬。
如果自己拿了打狗棒来,有意抡着棍子一打一群,只会被反扑撕咬,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如果能引诱这些藩王自清门户,让他们为了利益和所谓的道义,来自相残杀,自己便是在旁边观望的主人,只用等待头犬们清理干净就好。
如今的这些藩王,不仅霸占田地、侮辱命官、强抢民女、剥削俸禄,还以各种名号掠夺税权,就差自封为帝了。
要清理他们,就必须先夺其羽翼,薅其军力,拔其爪牙!
现在最好的法子,就是先养蛊。
把这些虫蛇都圈在一起,让他们各自为营,让他们互相撕咬。
一批批肥硕又无用的蠢物会接连着倒下,剩下的那几只,被炼出来的大蛊,就等着被掐掉尾羽吧。
这田地税银,都得回归于国家。
而在今年最重要的,不是杀人,是止损。
再不止损,国库都会被掏空的一干二净。
如果鞑靼突犯疆土,恐怕京师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皇上望着月亮,突然开了口。
“这嫡庶二字,当真是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