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御街改造好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这京兆府期间,张正书还忙里抽闲,携曾瑾菡游了一遍长安城。
这时候的长安城,已经不复唐朝时的繁华了。
历史的痕迹还在,只是战火把这座唐朝时世界第一大城市给摧毁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一些城墙。至于唐朝的大明宫,也早就毁在了战火之中。现在的长安城,都是后来的建筑。虽然在张正书看来还是古色古香,可到底是在宋朝,已经没有了唐朝恢宏大气建筑的风采。
不过,因为长安城毁于战火,所以坊市界限得以打破,长安城也还是数得着的大城市,繁荣程度不输汴梁城。
只不过由于城郭小了点,容纳的人口不算太多,张正书粗略估算,也就只有三十万人左右。即便是这样,长安城里还是非常拥挤的。
游玩了两天,张正书在曾瑾菡的催促下,才登上四轮马车,踏上了回汴梁城的路程。
再走了五天,才堪堪回到汴梁城。
没办法,这官道太过崎岖,坐四轮马车都觉得颠簸得慌。五天能回到,已经很不错了。
正因为从汉朝起,历朝历代都不重视修路,所以越是到王朝末期,政令就越是难以下达到其他城市。这样的行政效率,再加上日益臃肿的官僚机构,想不灭亡都难。路通才能政通人和,可惜这道理除了秦朝,就没有一个朝代明白。但信奉法家的秦朝,因为种种原因,各种优秀的制度都不曾传承下来,真的是太可惜了。
不过张正书也知道,这都是因为法家太超前了。
有道是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太多那就是疯子。而很不幸,法家都是疯子,从申不害到商鞅,都是一群疯子。也正是这一群疯子,早就了先秦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才能有这么多可以借鉴的事例。只是,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从历史汲取教训。秦朝的灭亡,很多人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好的东西,也都抛弃了。比如秦直道,秦驰道,那都是极好极好的,秦直道一直到正史上的清朝都还在使用,可见秦朝的工程有多厉害了。
还有标准化生产的作坊,各种黑科技……秦朝的精华,都没有被继承下来。
张正书叹了口气,如果是个人修路的话,怕是穷尽张家的财富,都未必能修得了从开封府到京兆府的水泥路。修路这东西,果然还是要国家出手才行。偏生宋朝,或者说那些自诩为精英的文官,并没有这个认识。张正书觉得,如果道路畅通的话,宋朝的经济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南北货物的交流,都大大节约了时间。如果是京兆府到开封府修了水泥路,何须五天才到?怕是三天就能到了。
不过好消息是,御街的改造已经完成了,而且饱受好评。
没办法啊,这御街平日里不止是皇帝走,毕竟宋朝皇帝也没那么霸道,官员也是经常走的。如今的官员都阔气了,嫌骑马碍事,都坐上了马车。当然,他们不敢去购置四轮马车,只是买了普通的马车。
这普通的马车,真的没啥技术含量,除了能转、能走之外,全身上下都是毛病。
只不过嘛,这坐马车比骑马好的地方在于,骑马屁股硌得疼,而坐马车能坐在厚厚的垫子上,倒也舒服了一点。但是,马车走在汴梁城中的青石板街上,坑坑洼洼的,饶是垫子再厚,也不免被颠簸得有些心烦气躁。
但是,一到这御街上,嘿,神了,这马车立马就平稳了起来,甚至好几次因为太过平稳了,这两里长的御道,已经让不少文官给睡过去了。
这说起来也得怪这做官的睡眠不足,特别是赶上这上朝,四五更天就要起床了,能不在马车上眯一会眼睛么?要是别处也就罢了,这青石板街用久了,自然坑坑洼洼的,马车走起来十分不顺畅。再加上木头的轮子磕在地上,一磕保管什么睡意都给磕没了。
可到了御街就不一样了,这新造好的御街平平整整的,好像拿压路机压过,一点颠簸都没有。
别说是四轮马车了,就算是普通的木头轮子马车,那也是一点颠簸都没有的,顺滑得很!所以,再加上那些文官本来就迷迷糊糊的,睡过去那就很正常了。
而在御街上讨生活,营生的小贩,本来也是颇多怨言的。要知道,这御街一修就是一个月,哪怕是半封闭施工,也阻碍了这些人的生意。可这到底是御街,而且人家还是拿着圣旨施工的,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没想到,因为这水泥路实在太过新奇,不是石头比石头还硬,也平平整整,半点不见坑洼。这样的路,实在是让人心神向往,导致很多人都不远路程来御街看新奇。这不,这些小摊小贩的生意,立马好了不止十倍!
这一下,这些小摊小贩没了怨言,反而感激起修路的人了。
要是这路不新奇,岂会有人不远路程来看新鲜,看热闹?再加上来的都是一些社会名流之人,那消费能力是杠杠的,要不是禁军在皇宫前维护秩序,怕是都要发生踩踏事件了。这样的盛况,堪比庙会!
而且庙会也没这么持久,足足新奇了半个月,人流才逐渐少了。
这会儿,又有流言起来了,大体上是说这水泥路啊,其实不算贵。如果仅仅是修家门前那几丈路的话,百来贯钱就行了。甚至,还能帮你把门口的大树都围成一个能坐人,还能养花的小花坛。
这宋人都是好脸面的,听说了这事,纷纷出去打听了。
这不,一打听,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下不得了了,一看到同等阶级的人,家门前都是水泥路,你的还是青石板街,或者是黄泥路,这怎么体现身份?这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这差距就出来了。没办法,即便是青石板街和水泥路都有差距,更别说黄泥路了。张正书就瞅准了富人想显摆的心理,给他们设了这么一个套。
这京兆府期间,张正书还忙里抽闲,携曾瑾菡游了一遍长安城。
这时候的长安城,已经不复唐朝时的繁华了。
历史的痕迹还在,只是战火把这座唐朝时世界第一大城市给摧毁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一些城墙。至于唐朝的大明宫,也早就毁在了战火之中。现在的长安城,都是后来的建筑。虽然在张正书看来还是古色古香,可到底是在宋朝,已经没有了唐朝恢宏大气建筑的风采。
不过,因为长安城毁于战火,所以坊市界限得以打破,长安城也还是数得着的大城市,繁荣程度不输汴梁城。
只不过由于城郭小了点,容纳的人口不算太多,张正书粗略估算,也就只有三十万人左右。即便是这样,长安城里还是非常拥挤的。
游玩了两天,张正书在曾瑾菡的催促下,才登上四轮马车,踏上了回汴梁城的路程。
再走了五天,才堪堪回到汴梁城。
没办法,这官道太过崎岖,坐四轮马车都觉得颠簸得慌。五天能回到,已经很不错了。
正因为从汉朝起,历朝历代都不重视修路,所以越是到王朝末期,政令就越是难以下达到其他城市。这样的行政效率,再加上日益臃肿的官僚机构,想不灭亡都难。路通才能政通人和,可惜这道理除了秦朝,就没有一个朝代明白。但信奉法家的秦朝,因为种种原因,各种优秀的制度都不曾传承下来,真的是太可惜了。
不过张正书也知道,这都是因为法家太超前了。
有道是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太多那就是疯子。而很不幸,法家都是疯子,从申不害到商鞅,都是一群疯子。也正是这一群疯子,早就了先秦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才能有这么多可以借鉴的事例。只是,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从历史汲取教训。秦朝的灭亡,很多人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好的东西,也都抛弃了。比如秦直道,秦驰道,那都是极好极好的,秦直道一直到正史上的清朝都还在使用,可见秦朝的工程有多厉害了。
还有标准化生产的作坊,各种黑科技……秦朝的精华,都没有被继承下来。
张正书叹了口气,如果是个人修路的话,怕是穷尽张家的财富,都未必能修得了从开封府到京兆府的水泥路。修路这东西,果然还是要国家出手才行。偏生宋朝,或者说那些自诩为精英的文官,并没有这个认识。张正书觉得,如果道路畅通的话,宋朝的经济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南北货物的交流,都大大节约了时间。如果是京兆府到开封府修了水泥路,何须五天才到?怕是三天就能到了。
不过好消息是,御街的改造已经完成了,而且饱受好评。
没办法啊,这御街平日里不止是皇帝走,毕竟宋朝皇帝也没那么霸道,官员也是经常走的。如今的官员都阔气了,嫌骑马碍事,都坐上了马车。当然,他们不敢去购置四轮马车,只是买了普通的马车。
这普通的马车,真的没啥技术含量,除了能转、能走之外,全身上下都是毛病。
只不过嘛,这坐马车比骑马好的地方在于,骑马屁股硌得疼,而坐马车能坐在厚厚的垫子上,倒也舒服了一点。但是,马车走在汴梁城中的青石板街上,坑坑洼洼的,饶是垫子再厚,也不免被颠簸得有些心烦气躁。
但是,一到这御街上,嘿,神了,这马车立马就平稳了起来,甚至好几次因为太过平稳了,这两里长的御道,已经让不少文官给睡过去了。
这说起来也得怪这做官的睡眠不足,特别是赶上这上朝,四五更天就要起床了,能不在马车上眯一会眼睛么?要是别处也就罢了,这青石板街用久了,自然坑坑洼洼的,马车走起来十分不顺畅。再加上木头的轮子磕在地上,一磕保管什么睡意都给磕没了。
可到了御街就不一样了,这新造好的御街平平整整的,好像拿压路机压过,一点颠簸都没有。
别说是四轮马车了,就算是普通的木头轮子马车,那也是一点颠簸都没有的,顺滑得很!所以,再加上那些文官本来就迷迷糊糊的,睡过去那就很正常了。
而在御街上讨生活,营生的小贩,本来也是颇多怨言的。要知道,这御街一修就是一个月,哪怕是半封闭施工,也阻碍了这些人的生意。可这到底是御街,而且人家还是拿着圣旨施工的,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没想到,因为这水泥路实在太过新奇,不是石头比石头还硬,也平平整整,半点不见坑洼。这样的路,实在是让人心神向往,导致很多人都不远路程来御街看新奇。这不,这些小摊小贩的生意,立马好了不止十倍!
这一下,这些小摊小贩没了怨言,反而感激起修路的人了。
要是这路不新奇,岂会有人不远路程来看新鲜,看热闹?再加上来的都是一些社会名流之人,那消费能力是杠杠的,要不是禁军在皇宫前维护秩序,怕是都要发生踩踏事件了。这样的盛况,堪比庙会!
而且庙会也没这么持久,足足新奇了半个月,人流才逐渐少了。
这会儿,又有流言起来了,大体上是说这水泥路啊,其实不算贵。如果仅仅是修家门前那几丈路的话,百来贯钱就行了。甚至,还能帮你把门口的大树都围成一个能坐人,还能养花的小花坛。
这宋人都是好脸面的,听说了这事,纷纷出去打听了。
这不,一打听,还真的是这么回事。这下不得了了,一看到同等阶级的人,家门前都是水泥路,你的还是青石板街,或者是黄泥路,这怎么体现身份?这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这差距就出来了。没办法,即便是青石板街和水泥路都有差距,更别说黄泥路了。张正书就瞅准了富人想显摆的心理,给他们设了这么一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