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朝阳行业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
随着宋朝经济的飞速发展,宋朝官、私牙人数量急剧增多,老人、妇女、读书人、僧道、农民、商人纷纷加入到牙人行列之中。甚至还有大量牙人被官府招募参与市场管理事务,可以说,牙人就是宋朝地方上的“百事通”,是消息最灵通的人群。
明白了这一点,张正书立马说道:“走,找牙人去……”
牵起曾瑾菡的手,再次强行给跟在后面跟着的苏熙、史陌和刘忠喂了一把狗粮。
“你说,是不是成亲之后,小夫妻俩都这么腻歪的?”
刘忠悄悄地问苏熙,其实,他更想问的是史陌。最起码,史陌是过来人。
要知道,刘忠和史陌是不打不相识,早就在技校的操场上不知道干过多少架了。所以,刘忠一翘起尾巴,史陌就知道他想拉屎还是拉尿。
“嘿,你想知晓,何不自己去寻个小娘子提亲?等你成亲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史陌不屑地说道,摆出了一副过来人的模样。
“那史大哥,你的结发妻子呢?”
苏熙果然是情商不高,这句话问出来,让史陌的神情一变,沉默了好久才说道:“走了,那年俺乡里大旱,她又染了病,药石无力,扛不住,走了。那一年,斌儿才四岁……”
“对不住啊,史大哥,我不该问的。”
苏熙连忙道歉,他的神色很诚恳。
史陌也叹了口气,说道:“关你何事,是她没福气。要是她能熬到汴京城,见着小官人,也……唉,算了,不提了。”
“大丈夫何患无妻?大哥,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就是了!”
刘忠虽然面恶,但其实他的心地还算好的。最起码,他对自己人还是挺好的。
史陌却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其实他也想啊,还是年富力强的一个汉子,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惜的是,人家小娘子愿意嫁他么?能选的,也就只有寡妇了。寡妇的话,如果不是特别钟意的,史陌怎么可能要?即便是要,也得看对方是不是对史斌好,继母的事,千百年来都不见得有多少好评。为了儿子,史陌也甘愿不再续弦了。
刘忠和苏熙都是单身狗,哪里懂得史陌的心思?所以,史陌只是苦笑,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其实嘛,心中早就飞回到儿子身上了:“不知道斌儿是不是按时锤炼身子,还要学那蒙学,倒是辛苦得紧……”
张正书和曾瑾菡却没留意到后面发生的事,他们牵着手,当街寻找起牙人来。其实牙人也很好找,只要看看街市上有谁的袖子特别长,谁就是牙人了。这牙人的袖子,就好像后世唱戏的角色一样,都是长长的袖子。这都是因为牙人做生意,都是在袖子里谈价钱,称为“袖里吞金”。需要讲价了,两个牙人就把袖子里的手与对方握住,以手势在袖子里比划着讨价还价,这样买卖双方都不知道多少钱,从而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买卖便谈成了。
其实呢,就算是没有袖子遮掩,一般人也看不到他们在讲什么,划了多少价,其中的门道多着呢。
张正书找牙人,也不怕别人知道了价钱。他做生意,一向明码标价。
不过,入乡随俗,听听对方的报价也好。实在不行,张正书就亲自找上门去,直接和造船作坊的东家谈生意。
很快,张正书就发现了一个牙人,正在街上游荡着呢。
“前方的兄弟,可是牙行中人?”
张正书上前去拱了拱手,对方也知道来了生意,回了一礼,说道:“这位小官人,可想做些甚么买卖?”
要知道宋朝的牙人门槛很低,只要你交得起钱作为保证金,就能在行铺里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牙人了。
当然了,这么低的准入门槛,牙人质量参差不齐是真的,甚至还有不少“黑中介”,专门左右物价、垄断市场、狡猾欺诈。所以,牙人一行经常被人看低了。没办法,大部分牙人的生意都是小生意,不弄一些小手段,吞没一些钱银,怎么维持一家大小的开支?但是这么一来,就自然引起了各阶层的厌恶,更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鄙视和排斥,大多数牙人的社会地位是低贱的,属于三教九流里的“下九流”。
俗话讲,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五种职业,分别是车夫、船家、店家、脚夫和牙人,因为其中某些人作恶的缘故,导致这五种职业在社会上都不受待见。或许可以说是职业歧视吧,但也不算太冤枉了他们。毕竟真的有些黑心的“车船店脚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而牙人让人痛恨的地方在于,地方黑势力渗透严重,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官府监管——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宋朝,能有官府监管才怪了。所以,牙行是个典型的黑色产业,没有规范,市场垄断、欺行霸市是常有的事。百姓极其讨厌这个行业的人,但又离不开这个行业,如一些牲口买卖,没有牙人做中间人,根本无法完成交易。
就好像后世的黄牛一样,牙人就是宋朝的黄牛,只不过他们倒腾的是牲口、房地产、宅院、商铺罢了。
对了,被张正书称为“林伯父”的林百间,其实就是牙人出身,正儿八经的老黄牛。
张正书见这位牙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模样,正待说话,却见曾瑾菡操持着一口杭州本地话说道:“我们想知道有没有造船作坊出售,如果有,你就带我们去看看!如果价钱合适,我们就拿下来了……”
这个牙人闻言,哑然失笑道:“唉哟,两位可真会开玩笑,这造船作坊乃是下蛋金鸡,哪有人舍得出售?”
张正书听得这话,也印证了心中所想。没错,宋朝不管是河船还是海船,需求量都极大。每一年,朝廷都有规定各地官营造船作坊的造船数量,基本不在六百艘之下。可见,这造船行当根本就是朝阳行业,有人肯卖就怪了。
随着宋朝经济的飞速发展,宋朝官、私牙人数量急剧增多,老人、妇女、读书人、僧道、农民、商人纷纷加入到牙人行列之中。甚至还有大量牙人被官府招募参与市场管理事务,可以说,牙人就是宋朝地方上的“百事通”,是消息最灵通的人群。
明白了这一点,张正书立马说道:“走,找牙人去……”
牵起曾瑾菡的手,再次强行给跟在后面跟着的苏熙、史陌和刘忠喂了一把狗粮。
“你说,是不是成亲之后,小夫妻俩都这么腻歪的?”
刘忠悄悄地问苏熙,其实,他更想问的是史陌。最起码,史陌是过来人。
要知道,刘忠和史陌是不打不相识,早就在技校的操场上不知道干过多少架了。所以,刘忠一翘起尾巴,史陌就知道他想拉屎还是拉尿。
“嘿,你想知晓,何不自己去寻个小娘子提亲?等你成亲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史陌不屑地说道,摆出了一副过来人的模样。
“那史大哥,你的结发妻子呢?”
苏熙果然是情商不高,这句话问出来,让史陌的神情一变,沉默了好久才说道:“走了,那年俺乡里大旱,她又染了病,药石无力,扛不住,走了。那一年,斌儿才四岁……”
“对不住啊,史大哥,我不该问的。”
苏熙连忙道歉,他的神色很诚恳。
史陌也叹了口气,说道:“关你何事,是她没福气。要是她能熬到汴京城,见着小官人,也……唉,算了,不提了。”
“大丈夫何患无妻?大哥,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就是了!”
刘忠虽然面恶,但其实他的心地还算好的。最起码,他对自己人还是挺好的。
史陌却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其实他也想啊,还是年富力强的一个汉子,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惜的是,人家小娘子愿意嫁他么?能选的,也就只有寡妇了。寡妇的话,如果不是特别钟意的,史陌怎么可能要?即便是要,也得看对方是不是对史斌好,继母的事,千百年来都不见得有多少好评。为了儿子,史陌也甘愿不再续弦了。
刘忠和苏熙都是单身狗,哪里懂得史陌的心思?所以,史陌只是苦笑,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其实嘛,心中早就飞回到儿子身上了:“不知道斌儿是不是按时锤炼身子,还要学那蒙学,倒是辛苦得紧……”
张正书和曾瑾菡却没留意到后面发生的事,他们牵着手,当街寻找起牙人来。其实牙人也很好找,只要看看街市上有谁的袖子特别长,谁就是牙人了。这牙人的袖子,就好像后世唱戏的角色一样,都是长长的袖子。这都是因为牙人做生意,都是在袖子里谈价钱,称为“袖里吞金”。需要讲价了,两个牙人就把袖子里的手与对方握住,以手势在袖子里比划着讨价还价,这样买卖双方都不知道多少钱,从而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买卖便谈成了。
其实呢,就算是没有袖子遮掩,一般人也看不到他们在讲什么,划了多少价,其中的门道多着呢。
张正书找牙人,也不怕别人知道了价钱。他做生意,一向明码标价。
不过,入乡随俗,听听对方的报价也好。实在不行,张正书就亲自找上门去,直接和造船作坊的东家谈生意。
很快,张正书就发现了一个牙人,正在街上游荡着呢。
“前方的兄弟,可是牙行中人?”
张正书上前去拱了拱手,对方也知道来了生意,回了一礼,说道:“这位小官人,可想做些甚么买卖?”
要知道宋朝的牙人门槛很低,只要你交得起钱作为保证金,就能在行铺里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牙人了。
当然了,这么低的准入门槛,牙人质量参差不齐是真的,甚至还有不少“黑中介”,专门左右物价、垄断市场、狡猾欺诈。所以,牙人一行经常被人看低了。没办法,大部分牙人的生意都是小生意,不弄一些小手段,吞没一些钱银,怎么维持一家大小的开支?但是这么一来,就自然引起了各阶层的厌恶,更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鄙视和排斥,大多数牙人的社会地位是低贱的,属于三教九流里的“下九流”。
俗话讲,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五种职业,分别是车夫、船家、店家、脚夫和牙人,因为其中某些人作恶的缘故,导致这五种职业在社会上都不受待见。或许可以说是职业歧视吧,但也不算太冤枉了他们。毕竟真的有些黑心的“车船店脚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而牙人让人痛恨的地方在于,地方黑势力渗透严重,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官府监管——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宋朝,能有官府监管才怪了。所以,牙行是个典型的黑色产业,没有规范,市场垄断、欺行霸市是常有的事。百姓极其讨厌这个行业的人,但又离不开这个行业,如一些牲口买卖,没有牙人做中间人,根本无法完成交易。
就好像后世的黄牛一样,牙人就是宋朝的黄牛,只不过他们倒腾的是牲口、房地产、宅院、商铺罢了。
对了,被张正书称为“林伯父”的林百间,其实就是牙人出身,正儿八经的老黄牛。
张正书见这位牙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模样,正待说话,却见曾瑾菡操持着一口杭州本地话说道:“我们想知道有没有造船作坊出售,如果有,你就带我们去看看!如果价钱合适,我们就拿下来了……”
这个牙人闻言,哑然失笑道:“唉哟,两位可真会开玩笑,这造船作坊乃是下蛋金鸡,哪有人舍得出售?”
张正书听得这话,也印证了心中所想。没错,宋朝不管是河船还是海船,需求量都极大。每一年,朝廷都有规定各地官营造船作坊的造船数量,基本不在六百艘之下。可见,这造船行当根本就是朝阳行业,有人肯卖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