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挥师北麓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攻占了吐鲁番盆地的明军,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往莎车方向进军,进而彻底扫灭叶尔羌汗国,一个是直接攻向天山北麓,向准喀尔盆地发动进攻。而另一路明军,则顺利的攻占了敦煌,从那里可以直接进攻青海。
这年头的青海,还是一片茫茫大草原,不像后世那样到处都是沙漠,西北的生态普遍要比后世好得多。
西北的异族没有太强的农业生产能力,对自然的开垦能力自然是比较差的,破坏力倒不是那么大。但是他们对自然的抵抗力就差了,一旦人口增长到养不起那么多人的时候,要么是靠内部矛盾来消耗人口,要么就是通过外部矛盾来消耗人口。
内部矛盾爆发的时候,就是相互之间打来打去的。靠外部矛盾消耗人口,一般都是向关内发动劫掠。
叶尔羌汗国此时就有点人口过剩,加上阿不杜拉向把内部整合了起来,结果就是到处扩张。
叶尔羌汗国如今撤退到了莎车,离吐鲁番盆地已经足够远的了。而准喀尔盆地就在天山北麓,与吐鲁番盆地就隔着一座天山山脉。
卢象升就这个问题召开了作战会议,会议结果一致认为叶尔羌汗国暂时可以不予理会,直接攻打准喀尔部才最为稳妥。
因为叶尔羌汗国太弱了,在明军面前根本就是被秒杀的战五渣。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是天山北麓的准喀尔部目前对明军威胁比较大。如果明军主力前往莎车对叶尔羌汗国穷追猛打,准喀尔部在后面捅了明军菊花怎么办?到时候明军首尾难顾,万一后勤补给被准喀尔部切断,那岂不是要在这满地黄沙的西域喝风吃沙?
而且进攻天山北麓,明军后勤补给不用怕被切断。
此时天山的积雪正在融化,被积雪所堵塞的道路用不了几天就能完全畅通,也正好合适向天山北麓发动进攻。
卢象升考虑了一番参谋部的建议之后,直接拍板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随即集中主力。向天山北麓发动进攻。
天山北麓的准喀尔部也察觉到了明军进入西域的大动作,此前他们正要和叶尔羌汗国进行一场争夺地盘的大火并,结果叶尔羌汗国却突然怂了。对此一开始还觉得奇怪,但很快就侦查到了吐鲁番盆地的战况。叶尔羌汗国这个强敌。竟然短短几天时间内就一溃千里,这也让准喀尔部对明军也产生了深深的警惕,立即将主力调集到了天山北麓,防范明军可能向北突入的可能。
在准喀尔部看来,明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向北进攻的。因为明王朝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好多年了。准喀尔部也没去招惹明王朝,一般情况是不会遭到明王朝攻打的。
只不过接下来明军很生动的给准喀尔部上了一课,让他们彻底意识到了,这样的风格是已经是陈年的观念了。
仅仅在明军攻占吐鲁番五天之后,明军主力就悍然对准喀尔部发动了无比凶猛的进攻。
在隆隆的炮声之中,准喀尔部在天山北麓构筑的简陋防线,如同窗纸一般被明军轻松捅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烈的火炮打击的准喀尔部,在一发发从天而降的炮弹面前被吓破了胆,那些简陋的工事也被迅速摧毁,明军毫无悬念的突破了准喀尔部的天山防线。顺利攻入北麓准喀尔盆地。
明军攻打准喀尔部,根本不需要什么宣战,因为明军已经打出了收复西域的旗号,而对自然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游牧民族,又是农业文明的死对头,所以无需废话,直接打了再说。
这年头又么什么联合国,更没有发达的通信手段,总总不文明的战争暴行经常公然发生而无人谴责。
大明攻打准喀尔部,自然不用向什么联合国报备。这年头大明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朱由校虽然相信一定程度的仁义礼智信可以治理国家,但却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可以用那些美德去感化那些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因为对自然的抵抗力很差,没有足够食物的时候就要消耗人口。不是内部消耗就是外部消耗,所以更像是野兽。中原农业文明则不同,因为土地可以产出更多的食物,进而可以拥有更多的人口,才得以发展出更有人性和文化的文明。
对付这些游牧民族,先把对方打趴下再说。然后才有可能指导他们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就如同明统区内的那些蒙古牧民,如今的新模式生产模式下,不用到处游牧,每户牧民分配到了大片的草场,个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与大明商品经济全面接轨,草原上的牧民可以用原材料换到粮食,而多余的人口要么被****消化,要么进入大明的城镇当工人,就不会出现因为粮食不够而到处劫掠的现象。
以德服人,前提要人家听得进去。所以武力是前提条件,等对方被打趴下了,对大明产生了畏惧心理的时候,再用道德去对待这些异族,这些异族就会如同中了大奖一般举双手双脚赞同,这个时候才会感恩戴德、心服口服。
所以对于准喀尔部,以及叶尔羌汗国都是先打了再说。
显然准喀尔盆地的人口密度要比叶尔羌汗国大得多,因为准喀尔盆地没什么沙漠,当然准喀尔部作为一个蒙古部落,在局部人口密度上还是不如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主要是地域比较大,但沙漠地带比较多。准喀尔部在生产力方面是不如叶尔羌汗国的。历史上,准喀尔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在吞并了叶尔羌汗国之后,从吐鲁番盆地获得了手工业、农业之后,才使得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才和满清叫板了起来。
准喀尔部在明军入侵的同时,立即奋起反抗。那些牧民跑路也比较干脆,骑上马直接就能撤退。准喀尔部一面组织人员撤退,一面组织反抗力量,不断向明军发动袭击。(未完待续。)
攻占了吐鲁番盆地的明军,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往莎车方向进军,进而彻底扫灭叶尔羌汗国,一个是直接攻向天山北麓,向准喀尔盆地发动进攻。而另一路明军,则顺利的攻占了敦煌,从那里可以直接进攻青海。
这年头的青海,还是一片茫茫大草原,不像后世那样到处都是沙漠,西北的生态普遍要比后世好得多。
西北的异族没有太强的农业生产能力,对自然的开垦能力自然是比较差的,破坏力倒不是那么大。但是他们对自然的抵抗力就差了,一旦人口增长到养不起那么多人的时候,要么是靠内部矛盾来消耗人口,要么就是通过外部矛盾来消耗人口。
内部矛盾爆发的时候,就是相互之间打来打去的。靠外部矛盾消耗人口,一般都是向关内发动劫掠。
叶尔羌汗国此时就有点人口过剩,加上阿不杜拉向把内部整合了起来,结果就是到处扩张。
叶尔羌汗国如今撤退到了莎车,离吐鲁番盆地已经足够远的了。而准喀尔盆地就在天山北麓,与吐鲁番盆地就隔着一座天山山脉。
卢象升就这个问题召开了作战会议,会议结果一致认为叶尔羌汗国暂时可以不予理会,直接攻打准喀尔部才最为稳妥。
因为叶尔羌汗国太弱了,在明军面前根本就是被秒杀的战五渣。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倒是天山北麓的准喀尔部目前对明军威胁比较大。如果明军主力前往莎车对叶尔羌汗国穷追猛打,准喀尔部在后面捅了明军菊花怎么办?到时候明军首尾难顾,万一后勤补给被准喀尔部切断,那岂不是要在这满地黄沙的西域喝风吃沙?
而且进攻天山北麓,明军后勤补给不用怕被切断。
此时天山的积雪正在融化,被积雪所堵塞的道路用不了几天就能完全畅通,也正好合适向天山北麓发动进攻。
卢象升考虑了一番参谋部的建议之后,直接拍板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随即集中主力。向天山北麓发动进攻。
天山北麓的准喀尔部也察觉到了明军进入西域的大动作,此前他们正要和叶尔羌汗国进行一场争夺地盘的大火并,结果叶尔羌汗国却突然怂了。对此一开始还觉得奇怪,但很快就侦查到了吐鲁番盆地的战况。叶尔羌汗国这个强敌。竟然短短几天时间内就一溃千里,这也让准喀尔部对明军也产生了深深的警惕,立即将主力调集到了天山北麓,防范明军可能向北突入的可能。
在准喀尔部看来,明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向北进攻的。因为明王朝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好多年了。准喀尔部也没去招惹明王朝,一般情况是不会遭到明王朝攻打的。
只不过接下来明军很生动的给准喀尔部上了一课,让他们彻底意识到了,这样的风格是已经是陈年的观念了。
仅仅在明军攻占吐鲁番五天之后,明军主力就悍然对准喀尔部发动了无比凶猛的进攻。
在隆隆的炮声之中,准喀尔部在天山北麓构筑的简陋防线,如同窗纸一般被明军轻松捅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烈的火炮打击的准喀尔部,在一发发从天而降的炮弹面前被吓破了胆,那些简陋的工事也被迅速摧毁,明军毫无悬念的突破了准喀尔部的天山防线。顺利攻入北麓准喀尔盆地。
明军攻打准喀尔部,根本不需要什么宣战,因为明军已经打出了收复西域的旗号,而对自然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游牧民族,又是农业文明的死对头,所以无需废话,直接打了再说。
这年头又么什么联合国,更没有发达的通信手段,总总不文明的战争暴行经常公然发生而无人谴责。
大明攻打准喀尔部,自然不用向什么联合国报备。这年头大明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朱由校虽然相信一定程度的仁义礼智信可以治理国家,但却也不会天真的以为,可以用那些美德去感化那些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因为对自然的抵抗力很差,没有足够食物的时候就要消耗人口。不是内部消耗就是外部消耗,所以更像是野兽。中原农业文明则不同,因为土地可以产出更多的食物,进而可以拥有更多的人口,才得以发展出更有人性和文化的文明。
对付这些游牧民族,先把对方打趴下再说。然后才有可能指导他们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就如同明统区内的那些蒙古牧民,如今的新模式生产模式下,不用到处游牧,每户牧民分配到了大片的草场,个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与大明商品经济全面接轨,草原上的牧民可以用原材料换到粮食,而多余的人口要么被****消化,要么进入大明的城镇当工人,就不会出现因为粮食不够而到处劫掠的现象。
以德服人,前提要人家听得进去。所以武力是前提条件,等对方被打趴下了,对大明产生了畏惧心理的时候,再用道德去对待这些异族,这些异族就会如同中了大奖一般举双手双脚赞同,这个时候才会感恩戴德、心服口服。
所以对于准喀尔部,以及叶尔羌汗国都是先打了再说。
显然准喀尔盆地的人口密度要比叶尔羌汗国大得多,因为准喀尔盆地没什么沙漠,当然准喀尔部作为一个蒙古部落,在局部人口密度上还是不如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主要是地域比较大,但沙漠地带比较多。准喀尔部在生产力方面是不如叶尔羌汗国的。历史上,准喀尔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在吞并了叶尔羌汗国之后,从吐鲁番盆地获得了手工业、农业之后,才使得实力大大增强,从而才和满清叫板了起来。
准喀尔部在明军入侵的同时,立即奋起反抗。那些牧民跑路也比较干脆,骑上马直接就能撤退。准喀尔部一面组织人员撤退,一面组织反抗力量,不断向明军发动袭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