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进攻西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这次慈善拍卖会结束的时候,拍卖总额达到了600余万元,这些年北直隶工业发展下来的结果就是,北直隶商人的资本也大幅度增长。
拍卖会筹集的资金,都将用于赈灾。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商人竞拍的时候都不是太在意价格,碰上喜欢的东西,价格都是不断往上喊。特别是此次拍卖会拍卖的东西都是精品,一些古董字画更是价值不菲。
春节之前,朱由校又对这一年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群体进行了赏赐,也就是送去了一些光禄寺的贡品什么的。把宫内用不完的贡品都全部处理掉了,避免了浪费。
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春节来临了。
北方各省百姓这一年春节普遍都好过了很多,那些移民到东北等地的百姓,在新的天地中,获取了新的资源,经过又一年的努力,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关内北方各省百姓中,虽然一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被纳入改革,但过去一年朝廷开始抽调资源修建其他各省的水利,加上人口的转移,减少了地方上的人口密度,降低了生存压力,日子总体上还是好过了一些。
另外那些没有改革的北方省份,朝廷提拔了大量基层官员上来,官场腐败和压榨百姓之风被成功的遏制。而且这些从基层上来的官员,担任地方一把手之后,普遍也都有些作为,在这些官员的努力下,百姓民生也有一定的改善。
朝廷的保障措施也推广到了北方各省,孤寡、残疾群体得到了朝廷的补助。受灾百姓得到朝廷赈灾。确保了百姓的基本生存权。
这年头的基本生存权比较简单。那就是继续吃饱肚子,因为生产力就是在这个层面。
到了年前,那些困难群体也收到了朝廷发放的年货,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年货,但却也足够暖人心。
朱由校还亲自去慰问了烈士家属,姿态做到位了。
南方各省在过去一年里,朝廷则向南方各省百姓提供了移民机会,让底层百姓能够跳出资源匮乏的天地。到资源丰富的海外地区开拓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国有资本进入南方,为南方各省百姓保障了平稳的粮食价格。
相比北方来说,南方的基本生存权还是保障得比较好的。南方士族、权贵在形成高度自治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建立了起来。
南方士族总体来说,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普通百姓也很多都知道行善积德,所以社会虽然贫富差距大,但基本的保障还是有的。
南方高度自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基本生存权。
朱由校登基快七年了,经过不断的努力。此时终于是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就是他目前最大的政绩。
在确保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如何让百姓富裕起来,如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甚至是如何消灭贫困?
消灭贫困朱由校还不敢太去想,毕竟生产力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种程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毕竟穷也是过,富也是过,只看社会对比。并发展生产力,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更高一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盛。
随着春季的来临,冰雪开始慢慢融化。
天启七年正月,朱由校任命卢象升为主帅,全权指挥集结于甘肃的作战官兵进攻西域。
同时发布榜文,细数叶尔羌汗国之罪,及西域乃是中华领土的历史依据。
“……今鞑虏裂土西域,其地甚广、物产亦非穷匮。然鞑虏淫逸骄奢,不知专心生产,得其宝地尤不知足,屡犯关内地界。朕登基以来,屡与其修缮维系,望天下兴平,相邻而无犯。奈事与愿违,去岁西虏再犯我大明疆界。今朕决意扫灭西域之患,遂兴王师五十万,吊民伐罪,复我汉家西域故土。望天下君民同心戮力、共创中华盛世……”
榜文发表在了《大明日报》,随后被其他报纸纷纷转载,迅速轰动大明全境。
普通百姓轰动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那些野蛮的鞑子敢进犯大明?那就打他们,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出口恶气再说。朝廷能出兵五十万收复西域,说明国力强盛。
而那些野心家也激动了,朝廷征讨西域,国内兵力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空虚,若是西域战场上再碰个满头大包、损兵折将,那造反机会不就来了?
国有资本财团的商人此时则是慷慨解囊,纷纷为朝廷捐助军费,或派人为朝廷运输作战物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实际上这次作战,朝廷只是号称50万大军,实际上只有26万。
卢象升在年前就已经到达了甘肃,榜文发出的时候,卢象升在甘肃玉门关举行了一场誓师大会。
全体官兵在誓师大会上士气无比旺盛,因为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
二十六万官兵在卢象升的指挥下,当日兵分两路,对叶尔羌汗国发动了凶猛的钳形攻势。
叶尔羌汗国控制的西域地区,就像是一个大走廊。其中天山以北为蒙古准喀尔部占领。
二十万明军兵分两路之下,一路在北,一路在南,沿着这个大走廊一路扫荡。
叶尔羌汗国大汗阿不杜拉向此时正忙着准备和准喀尔部争夺伊犁河谷,与准喀尔部的战争一触即发。
刚当上大汗的阿不杜拉向表现出了非常不错的军事才能和统帅能力,如今的叶尔羌汗国被他凝成了一股绳,正在向周边四处扩张。叶尔羌汗国与准喀尔部蒙古离得太近了,双方摩擦不断,最大的争端就是伊犁河谷地区。
这次战争准备,阿不杜拉向信心满满,决定一举收复伊犁河谷,将准喀尔部赶出去。可是还没等阿不杜拉向开始正式动手的时候,突然收到急报,明军兵分两路出玉门关,正在朝哈密杀来。
接到这个急报的时候,阿不杜拉向郁闷得几近吐血。
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来。
不过对于来势汹汹的明军,阿不杜拉向并不是很担心,反而信心十足。因为明军要攻打西域,意味着补给线要被拉得很长。
他只要避而不战,伺机袭击明军后勤补给线就好。
在明军来袭的情况下,攻打伊犁河谷的计划自然是无情流产了,阿不杜拉向也不犹豫,立即调转兵锋,应对来势汹汹的明军。
阿不杜拉向一边将兵力调往东部,一面组织人员撤离,把能撤走的东西都撤走,不给明军留下一点粮食、牛羊。(未完待续。)
这次慈善拍卖会结束的时候,拍卖总额达到了600余万元,这些年北直隶工业发展下来的结果就是,北直隶商人的资本也大幅度增长。
拍卖会筹集的资金,都将用于赈灾。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商人竞拍的时候都不是太在意价格,碰上喜欢的东西,价格都是不断往上喊。特别是此次拍卖会拍卖的东西都是精品,一些古董字画更是价值不菲。
春节之前,朱由校又对这一年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群体进行了赏赐,也就是送去了一些光禄寺的贡品什么的。把宫内用不完的贡品都全部处理掉了,避免了浪费。
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春节来临了。
北方各省百姓这一年春节普遍都好过了很多,那些移民到东北等地的百姓,在新的天地中,获取了新的资源,经过又一年的努力,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关内北方各省百姓中,虽然一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被纳入改革,但过去一年朝廷开始抽调资源修建其他各省的水利,加上人口的转移,减少了地方上的人口密度,降低了生存压力,日子总体上还是好过了一些。
另外那些没有改革的北方省份,朝廷提拔了大量基层官员上来,官场腐败和压榨百姓之风被成功的遏制。而且这些从基层上来的官员,担任地方一把手之后,普遍也都有些作为,在这些官员的努力下,百姓民生也有一定的改善。
朝廷的保障措施也推广到了北方各省,孤寡、残疾群体得到了朝廷的补助。受灾百姓得到朝廷赈灾。确保了百姓的基本生存权。
这年头的基本生存权比较简单。那就是继续吃饱肚子,因为生产力就是在这个层面。
到了年前,那些困难群体也收到了朝廷发放的年货,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年货,但却也足够暖人心。
朱由校还亲自去慰问了烈士家属,姿态做到位了。
南方各省在过去一年里,朝廷则向南方各省百姓提供了移民机会,让底层百姓能够跳出资源匮乏的天地。到资源丰富的海外地区开拓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国有资本进入南方,为南方各省百姓保障了平稳的粮食价格。
相比北方来说,南方的基本生存权还是保障得比较好的。南方士族、权贵在形成高度自治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建立了起来。
南方士族总体来说,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普通百姓也很多都知道行善积德,所以社会虽然贫富差距大,但基本的保障还是有的。
南方高度自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基本生存权。
朱由校登基快七年了,经过不断的努力。此时终于是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就是他目前最大的政绩。
在确保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如何让百姓富裕起来,如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甚至是如何消灭贫困?
消灭贫困朱由校还不敢太去想,毕竟生产力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种程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毕竟穷也是过,富也是过,只看社会对比。并发展生产力,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更高一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盛。
随着春季的来临,冰雪开始慢慢融化。
天启七年正月,朱由校任命卢象升为主帅,全权指挥集结于甘肃的作战官兵进攻西域。
同时发布榜文,细数叶尔羌汗国之罪,及西域乃是中华领土的历史依据。
“……今鞑虏裂土西域,其地甚广、物产亦非穷匮。然鞑虏淫逸骄奢,不知专心生产,得其宝地尤不知足,屡犯关内地界。朕登基以来,屡与其修缮维系,望天下兴平,相邻而无犯。奈事与愿违,去岁西虏再犯我大明疆界。今朕决意扫灭西域之患,遂兴王师五十万,吊民伐罪,复我汉家西域故土。望天下君民同心戮力、共创中华盛世……”
榜文发表在了《大明日报》,随后被其他报纸纷纷转载,迅速轰动大明全境。
普通百姓轰动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那些野蛮的鞑子敢进犯大明?那就打他们,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出口恶气再说。朝廷能出兵五十万收复西域,说明国力强盛。
而那些野心家也激动了,朝廷征讨西域,国内兵力必然会出现一定的空虚,若是西域战场上再碰个满头大包、损兵折将,那造反机会不就来了?
国有资本财团的商人此时则是慷慨解囊,纷纷为朝廷捐助军费,或派人为朝廷运输作战物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实际上这次作战,朝廷只是号称50万大军,实际上只有26万。
卢象升在年前就已经到达了甘肃,榜文发出的时候,卢象升在甘肃玉门关举行了一场誓师大会。
全体官兵在誓师大会上士气无比旺盛,因为建功立业的时刻到了。
二十六万官兵在卢象升的指挥下,当日兵分两路,对叶尔羌汗国发动了凶猛的钳形攻势。
叶尔羌汗国控制的西域地区,就像是一个大走廊。其中天山以北为蒙古准喀尔部占领。
二十万明军兵分两路之下,一路在北,一路在南,沿着这个大走廊一路扫荡。
叶尔羌汗国大汗阿不杜拉向此时正忙着准备和准喀尔部争夺伊犁河谷,与准喀尔部的战争一触即发。
刚当上大汗的阿不杜拉向表现出了非常不错的军事才能和统帅能力,如今的叶尔羌汗国被他凝成了一股绳,正在向周边四处扩张。叶尔羌汗国与准喀尔部蒙古离得太近了,双方摩擦不断,最大的争端就是伊犁河谷地区。
这次战争准备,阿不杜拉向信心满满,决定一举收复伊犁河谷,将准喀尔部赶出去。可是还没等阿不杜拉向开始正式动手的时候,突然收到急报,明军兵分两路出玉门关,正在朝哈密杀来。
接到这个急报的时候,阿不杜拉向郁闷得几近吐血。
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来。
不过对于来势汹汹的明军,阿不杜拉向并不是很担心,反而信心十足。因为明军要攻打西域,意味着补给线要被拉得很长。
他只要避而不战,伺机袭击明军后勤补给线就好。
在明军来袭的情况下,攻打伊犁河谷的计划自然是无情流产了,阿不杜拉向也不犹豫,立即调转兵锋,应对来势汹汹的明军。
阿不杜拉向一边将兵力调往东部,一面组织人员撤离,把能撤走的东西都撤走,不给明军留下一点粮食、牛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