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280章:东北大开发

第280章:东北大开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对蒙战争,随着一纸《甲子条约》落下帷幕,林丹汗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重创,威信也大受打击。

    当严寒的冬季过去后,林丹汗不得不到处巩固他的政权。而此时已经有不少蒙古部落不再听从林丹汗的号令,特别是刚刚被林丹汗政府的漠北蒙古,见林丹汗不行了,干脆直接就集体把林丹汗撇开,继续自己玩自己的。

    而有些蒙古部落,即便打不过林丹汗,干脆直接投靠明王朝去了。

    随着春季的到来,又一年过去了。

    回首天启四年,朱由校发现自己暂时扫除了外部了威胁,建奴基本上已经被彻底消灭了。

    如今建奴只剩下一点残部,根据从蒙古方面侦查到的情报,黄台吉很可能是带着建奴残部远遁到了中亚草原。

    建奴这个朱由校心头的心腹大患,总算是被扫除了。这个过程倒也并不困难,建奴本身只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强盗集团,能够入主中原只不过是明末的那些官僚、资本阶级选择了和异族合作,然后跟在后面抢老百姓的钱、土地、女人。

    建奴被轻松消灭也不是不出所料。

    随着天启四年打败蒙古,建奴已经不可能死灰复燃了。蒙古人被教训了一顿之后,几年之内应该是会老实下来了。

    另外天启四年,将进出口关税建立了起来。并且开辟了吉林、黑龙江、内蒙、镇东四省的地盘。

    “天启五年,朝廷不宜在北方地区继续扩张了,我们占领的土地已经多到有点消化不过来。”沈潅在年末的新年规划中对朱由校建议道。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来年规划。以移民开发东北地区为重。扩张可以暂时停止。”

    加上镇东省两个岛,东北地区有四亿多亩的耕地,大部分土地目前都没开发出来。开春后,还有七亿亩草场要进行分配。

    这都不是一两年内就能搞定的,而需要长期的消化。

    开发这些土地,需要开荒,还要修路。另外还要发展矿业等等,起码的煤炭供应必须保证吧!否则冬季取暖就不方便。例如牧区要保障牛羊在冬季不被冻死。实际上只要做好保温措施就可以了。如果牧民能把保温棚修起来,再有煤炭供应,冬季太冷的问题基本上也就可以解决。

    到时候每年冬天,也就是确保下雪的时候,羊圈不被积雪压塌就行了。

    当然牧民没钱修坚固的保温羊圈,毕竟他们过去都是游牧,修得那么坚固有什么用?羊圈什么的,基本上也就是保证在冬季不漏风。所以蒙古人一旦碰上太过寒冷的冬季,被冻死大批牛羊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所以接下来开发草场,明王朝还需要出台一些补贴措施。帮助那些蒙古牧民把坚固的羊圈修起来,让他们能买得起、买得到煤炭。以用于冬季羊圈的保温。

    只要蒙古牧民冬季的时候牛羊不被冻死,他们就能安生的过日子,也就不会作乱。这对于明王朝维持对草原的统治非常重要。

    天启五年,明王朝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消化东北地区。

    “加快关外开发,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社会更公平的,税收征收制度更完善的区域。未来东北地区,也将成为维持我大明稳定的重要一环。东北地区不仅将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粮食,也将为我大明提供更多的税收。所以,今年对内我们则继续采取维稳政策,暂时不用直接去触动旧有利益集团的利益根本。只需要继续做好赈灾、移民、治吏以及镇压暴乱。”朱由校制定下了天启五年的发展策略,在场的汉皇党众臣都纷纷赞同这个路线。

    这无疑是最稳妥的发展路线。

    内部继续维稳,通过赈灾、移民、免税等政策,让日子过不下去的良民能过得下去,不至于被逼造反。同时一面加大镇压暴民的力度。

    先将内部稳定住,同时一边将开发重心放在东北地区。

    先把经济搞上去,并且把商品粮基地建设起来,然后为朝廷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到时候朱由校就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对传统的利益集团进行开刀了。

    混吃等死的皇族?

    隔了三代以上的全部转业做事去,朝廷不养了。

    免税的士族?

    从此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了,一律乖乖交税,不管是农业税还是商业税。

    不过现在也只是想一想而已,那些士族真要是抱团造反,以朱由校如今的力量镇压是没问题,但老百姓可就倒霉了。折腾一下,也够大明喝上一壶的了。

    定下了总体策略之后,新一年的财政预算也就确定了下来。

    天启五年的财政预算达到了1亿元,经过北直隶税收制度的改革,以及如今北直隶产业的发展壮大,天启四年在北直隶的各种税收总收入第一次突破了3000万元,天启五年估计不会少于4000万元的税收收入,因为此时北直隶的投资依旧非常巨大,产业发展也很有前景。

    特别是在征收进出口关税之后,北直隶的一些商品在外贸上更是占据了优势。所以天启五年北直隶税收突破4000万元应该问题不大。

    加上铸币税、盐税、农业税等方面的收入,以及海关的收入,1亿元的财政预算还是比较保守的。

    只不过因为海关税收还不知道有多少,因此没有把预算定的太高。

    钱看起来确实很多,但是花钱的地方却同样也是多如牛毛,很多地方朱由校从登基以来就没有投入过多少银子。

    例如教育,按理说一个国家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应该占到一个较大的比例。可是朱由校现在却是没什么办法,不可能把在教育上投入太多的财政。

    当然教育也是开始发展的。只是官方的教育投入规模还不算很大。天启五年只有500万元的教育资金投入。基本上也就是先把教育方面铺开一点。

    主要的财政还是投入到了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上。在这方面投入的预算达到了将近5000万元,主要用来建设道路、水利和城镇,以及移民费用支出。

    军费方面的预算则是3500万元,其他的资金则用于维持行政开支等方面。

    对于东北地区的开发,正月一到,朝廷就开始发力了。

    首先是抓紧生产兵团的建设,直接把之前定下的计划推翻,决定在天启五年在东北地区投入二十个生产兵团。

    每个生产兵团2万名义务兵。使得天启五年义务兵招收名额提升到了50万左右。

    这二十个生产兵团,将在半年之内完成组建,然后投入到东北地区展开军屯,对东北地区的土地进行开垦。

    其中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二十个生产兵团,将作为开垦这些地区的急先锋。

    在增加生产兵团的同时,朱由校下令分配草场。

    经过一番统计,投靠大明的蒙古人一共有十一万户,每户分配草场5000亩,也就将五亿多亩草场分配了出去。

    剩下的2亿亩草场。其中5000万亩由皇家农业公司成立军马场,1.5亿亩由皇家财团的商人承包经营。朱由校参股,同样也是成立军马场。

    这两亿亩草场,主要用于培育、生产军马,然后由朝廷进行采购。

    朱由校想要更加优良的军马,蒙古人显然是没办法提供的。蒙古马怎么养终究还是蒙古马。

    什么杂交培育技术,蒙古人自然也懂,但他们没有那个长期培育的能力和条件。

    蒙古人主要还是饲养牛羊,为大明提供羊毛、皮革和牛羊肉,军马方面未来大明不会过度依赖他们,不过蒙古人的驿用马匹还是大明所大量需要的。

    这些军马场同样也将雇佣蒙古牧民来放养马匹,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却是汉人来做,例如培育新品种的战马,已经防治病害、管理草场等等。

    而在大明统治的草原上,将在天启五年开始建设一些中心城镇,这些中心城镇的作用很明显,一来是可以用来和蒙古人进行贸易,二来是可以让大明长期占据这些草原。

    城镇一旦建起来,只要把火炮往城墙上一架,派点兵力驻守,蒙古人就只能在城下望而兴叹,就可以长期把周边地区占领。

    蒙古想要反攻,几乎不可能。

    朱由校制定的政策中,表面上蒙古人是自治的,但实际上却是在名不副实。只是不直接对蒙古牧民进行管理罢了,但对土地、法律、税收等方面还是严格掌控的。蒙古贵族虽然可以对蒙古牧民征税,但是却不能对商业活动征税。

    修建这些城镇也不需要太着急,反正步步为营一座座修过去,每年修个几座,不用几年就能把当前占领的草原地区全部纳入长期占领的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族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蒙古这种游牧民族对汉族的威胁实际上是越来越小的。

    明代吸取了宋代被游牧民族灭国的教训,采取高筑墙的办法来对付游牧民族。实际上还是很有效果的,明末建奴数次入关劫掠,不是没有占领北京的意图,而是北京城的城墙太高、太厚了。

    只不过这样的国策防住了外部,却防不住内部。再坚固的堡垒,都会从内部瓦解。

    因此这些城镇实际上也不用把城墙修得太过变态,毕竟蒙古人攻坚能力差,架上火炮基之后蒙古人更是连靠近都难,城墙修得差不多就行了,修得太高太厚就是浪费人力物力。

    同时朝廷开始鼓励民间向辽东移民,只要愿意移民到辽东的,官府一律提供沿途车马运送和伙食。

    到了辽东还可以安排工作。

    此时的东北地区,基础最好的自然是辽东。经过一年左右的恢复,辽东地区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施工现场。

    到了天启五年。那就更不得了了。

    首先是朝廷开出了5000万元的开发预算。再加上地方官府出售资产的钱投入基建。此外还有皇家财团,也在全力开发辽东。而民间资本,同样也在辽东大肆投资。

    银行贷款基本上是敞开的,只要投资辽东基本上都可以申请到抵押贷款。商人大量前往辽东购买土地、矿产、林地。在辽东搞农业生产、矿业开采和伐木,以及开设工厂、作坊、商铺等等。

    没几个商人是傻子,自然能看到辽东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资源。

    皇家财团在开发,民间商人同样也在开发。朱由校吃肉,商人跟着喝汤。大量的资金疯狂涌向辽东。造成辽东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所以移民到辽东,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什么工作问题,只要有一把力气就能赚到钱。官府还会免费分给土地让这些移民盖房子,盖房子的钱可以到银行贷款。

    官方不在住房土地上剥削,这些移民在辽东盖个大瓦房是很轻松的,只需要工作个几年时间而已。

    有了房子,也有工作,百姓就安稳了。乱世安民为上,朱由校自然不会去丧心病狂的拉高房价。

    如今正是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时候,更是不能那样搞。而且土地还不是多得是。大明这点人口,在朱由校这样的穿越者看来。目前还是太少了。

    大明要是有个五六亿的人口,那就差不多了。如果增长太快,也可以用计划生育限制一下,不过计划生育当然不能像后世那样只允许生一个。大明若是要搞计划生育,可以限制生孩子不能超过三个。只要避免大量出现那种生个五六个、七八个的现象,那人口基本上不可能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关内不少贫穷的百姓受到政策吸引,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的移民。

    移民到辽东除了路费不用担心,而且官府集中送达,路上也不用怕碰上什么贼人。到了之后不仅可以按照各自的意愿选择不同城市分配到一块地基用于盖房,同时东北地区是全面免除徭役的。

    东北地区没有征召徭役的基础,如今朝廷在关内的很多大工程修建时征召徭役都开始给工钱了,东北地区则是全面给工钱。不过官府也不插手组织活动,都是把工程承包给基建公司去做,只负监督和验收。

    移民基本上都是先移民到辽东去,而没什么基础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地区,则是先用生产兵团和招募工人的方式进行开发,有了基础之后再进行移民。因为移民会带上很多老弱妇孺,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才行。

    开发速度却是一点不慢,官府进行基建招标,然后企业承建,从关内招募工人前去施工。

    有了道路之类的设施,购买了资产的企业自己招募工人去进行开发。

    如此一来,一个个城镇自然也就形成了。农场、牧场、矿场、林场、工厂什么的自然也就出现了。

    这些东西出现之后,自然就会吸引到大批的移民。

    当然大明目前还无法摆脱农业生产力不够先进的问题,农业生产依旧需要较多的人口。

    不过天启五年渔业却是开始发力了,沿海各个渔场因为渔船的改进,捕捞到了大批的渔产。

    其中镇东省的腌鱼也开始大量运到了东北地区。

    随着渔汛的到来,镇东省的渔民们都忙疯了,基本上都是随便把网撒下去就能捕捞到一大网的渔。

    这里可是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无比丰富。

    腌鱼、鱼干、鱼粉、鱼骨粉、鱼罐头这些产品被大量生产了出来,然后通过商船运回国内。

    这些廉价的渔产,给离开土地的百姓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来源,最重要的足够便宜。这让大明可以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上去。

    皇家捕鲸队在镇东省的捕鲸活动也正在展开,这里的鲸鱼非常多,捕鲸队也不需要出海太远就能猎杀到鲸鱼。

    鲸鱼实际上很容易猎杀,这些鲸鱼只要被捕鲸炮击中,就基本上跑不了。它们的鲜血流干之后自然会漂浮在海面上。接着只要把鲸鱼拖上船进行肢解加工就行了。

    皇家捕鲸队本着不浪费资源的理念。要的不仅仅是鲸油。还有鲸肉、鲸骨、鲸须、鲸皮、内脏等等。

    鲸肉被制成腌肉后运回关内、东北销售。鲸骨、内脏加工之后运回去当肥田的肥料。鲸须、鲸皮运回去加工成工业产品进行销售。

    鲸油则运回去制作灯油、蜡烛,以及机械所需的润滑油。

    毫无疑问,捕鲸是一个很有利润的行业。尽管因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而降低了捕鲸的效率,但却获得了大量资源。更重要的是没有浪费,浪费是可耻的,只为了鲸油而猎杀大量鲸鱼,也是很造孽的行为。

    运输渔产所需的商船自然也不少,不过随着造船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民间商人加入海运的行列,商船目前还是勉强够用的。而且到处造船厂都还在建造大量的商船,用不了多久就不会缺少商船了。

    可以说天启五年就是一个开始享受战争成果的时刻。

    大量百姓在对新增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获得了他们生存所需的基本来源。而且到了东北地区的很多工人,都陆续把家人迁移到了关外。

    东北地区的朝廷吏治极其严格,没有什么当官的刚对老百姓敢巧取豪夺、大肆收刮。这里的税收也对普通百姓比较公平,尽管增加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但普通百姓是不需要去报税的,都是企业代缴。有些人尽管可以漏税,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会扰民。

    而且这里有针对普通百姓的保障措施。

    受到税收波及最大的商人等中高收入群体。他们不适应这个制度自然会被淘汰出市场,自然会有人取代他们适应。官府征税主要也是盯着这些人。

    严格的说,东北地区的社会比改革后的北直隶还要公平,因为这里的制度是从头开始构建,没有什么传统利益群体的阻碍,要想进入东北地区,就必须适应这里的制度,不接受那就不要进去。

    毫无疑问,朱由校正在一个国家里面建设一个利益分配方式不同的国中之国,这是他拯救大明的根基所在。

    这也让朱由校和内阁开始忙碌起来,从官吏的选拔,到制度的制定,以及施行。都是需要费心费力的,如果不看紧了,下面的官员显然不介意放放羊。

    毕竟对于官员这个层面的高级打工仔来说,损害的利益那是皇帝家的,他们捞到了油水才是硬道理。

    这让朱由校防范那些官员像是防贼一样,但是这些官员又不得不用,着实伤脑筋。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摆脱的问题。

    甚至于是后世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现象,而且后世帝制全面崩溃,意味着这些高级打工仔开始撇开与人民有共同利益的皇帝,直接进行政治在的暗箱操作。

    当了皇帝之后的朱由校,深刻的认识到,帝制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落后的制度,而是一个损害到了那些高级打工仔利益的制度。

    如果他能像满清皇帝那样,允许那些官员贪污,那么他自然是会受到官员们的称颂和集体的拥戴。

    但他毕竟不是满清皇帝,作为一个汉族皇帝,他要看的百姓脸色。

    不过朱由校和内阁在东北地区确定的很多制度,很快就引来了那些官僚阶级的强烈反对。

    尽管这些改革暂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但是却阻断了他们前往东北地区攫取利益的通道。

    而且他们也不是傻子,到了现在谁还看不出,迟早有一天朱由校这个皇帝要把这些制度推行到全国。

    只不过火暂时没烧到他们身上,在皇权的高压之下,没有几个人愿意当出头鸟,去动用武力的方式和朱由校抗争。

    不动用武力,他们能动用笔杆子。

    每天朱由校都能收到一些官员的反对各种政策的奏章,同时在民间也每天都有各种对朱由校的杜撰传闻、篇章出现在市井之中。

    这些官僚、士族简直就是把朱由校往死里黑在,在这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朱由校的名声很快也毁誉参半起来。

    在北直隶和东北地区,这里是朱由校目前掌控力度最强的地方,朱由校在这里的威望高得很,造谣者没什么市场。

    但是在其他省份,特别是长江以南的省份,朱由校真的快被黑出翔了。只要是《大明日报》里出现朱由校正面的形象,第二天马上就有针对性的谣言大肆流传。

    一个屎盆子接一个屎盆子往朱由校脑袋上扣,皇帝变成了一个公开的靶子。在这些士族的刻意引导下,很多百姓都把日子过不好的原因归结于皇帝昏庸。

    这是官僚士族阶级,要鼓动普通百姓当出头鸟的节奏。(未完待续。)

本站推荐: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神医毒妃兽黑狂妃:皇叔逆天宠神医嫡女误惹妖孽王爷:废材逆天四小姐好色婶子绝色毒医:腹黑蛇王溺宠妻明朝败家子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嫂子的诱惑

重生明末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八一中文网只为原作者夏烽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烽原并收藏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