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暴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强兵在手,朱由校怕的自然就是作战物资供应被人切断,而物资提前囤积到了广宁等地,基本上也就规避了这个最大的风险。
就算是有人控制了京师,朱由校也能迅速回师,将京师收复。
何况朱由校离开京师之时,还做了准备。首先政务方面,主要还是交给沈潅来处理。沈潅处理不了的,则进宫请示皇后。
张嫣这几年下来,在政务的处理上也逐渐老练,不再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少女,轻重缓急还是分得清楚的。遇到重大的叛乱之类的,也懂得如何进行应对。
皇后自然是不可能造朱由校的反,两人的感情毕竟摆在那里,又没什么分歧和矛盾,更没有外戚势力在朝堂之上,她身为皇后也没什么权力好争的。以后皇帝的位置也是大皇子的,怎么可能会造反。
同时京师还有两个中央军步兵师拱卫,城内还有禁军。更有锦衣卫、东厂听令于皇后,另外有袁可立坐镇山东,手下还有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随时可以驰援京师,同时朱由校还抽调了一个中央军步兵师给袁可立,同时给了袁可立抽调那些没有整编完成的中央军的权力。遇到什么问题袁可立也能快速驰援各地,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住局面,何况还有沈潅留在京师。
这次御驾亲征并没有使得关内兵力空虚,而且军权大部分交托给了袁可立,这位三朝元老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朱由校是完全放心的。
过去皇帝御驾亲征。很多时候都是带着一群文武百官。政务也是路上进行出路。不仅非常麻烦,而且还容易影响行军速度等等,更是一个很容易被一锅端的目标。
朱由校此次御驾亲征,却是没有把处理政务的大臣带在身边,也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出了京师,行军速度依旧很快,因为每个人都配备了三匹马,两匹是代步的。一匹是战马,每天的行军速度都保持在三百里左右。
能有这样的神速,主要还是道路情况比较良好,目前公路已经修到了广宁。同时没有带什么辎重,又有马匹换乘。
仅仅第三天,朱由校就到了广宁,这里距离蒙古王城只有两百公里的距离。
此时的广宁,已经是重兵云集,大量骑兵和步兵都聚集到了广宁城。距离广宁不远的蒙古王城,同样也是汇聚了大量的蒙古骑兵。
双方都在备战。只不过蒙古人动员得有点晚了。
朱由校决定对蒙古发动战争显然是早有预谋的,作战物资早早的就囤积在了广宁。加上此前消灭后金的时候,很多作战物资也没用掉,所以大明这边的备战速度非常快。
当明军已经做好进军准备的时候,林丹汗才动员了十五万蒙古骑兵。很多蒙古部落确实离得太远了一些,不是这么快就能动员过来的。
兵贵神速,朱由校召开了一个战前会议之后,立即下令挥师进军,带着十个步兵师和两个野战炮兵师,以及四个骑兵师直插蒙古王城。
以前朱由校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蒙古人要在距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修建王城。如今算好是明白一些了,因为大明已经多年不对蒙古动武,一直都是蒙古人前来骚扰大明,让蒙古人胆子肥了。
再则蒙古人的野蛮习气因为入主中原了一段时间,也被消磨了很多。蒙古人刚回草原的时候,甚至连放牧都放不清楚。
这也难怪其后蒙古人一直无法对大明构成什么威胁,这种野蛮习性没那么严重的异族,向来对关内威胁不大。
另外蒙古王城也位于一个四面山脉丘陵环绕的谷地,尽管山脉围绕得不是那么严实,但从风水上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而且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有那么一点龙脉。
然而这样的地形对于蒙古人来说,在气场上也许有点用,但是在形体作用上,或者说是物质层面上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蒙古人能受得住吗?
蒙古人那糟糕的土木工程能力,加上他们又是以骑兵为主,对于防守关隘根本没有任何天然优势。何况蒙古王城四周的缺口也太多了点,基本上是四面漏风的地形。明军还有大量火炮,杀进蒙古王城所在的谷地显然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不过到处分布的丘陵山脉对于明军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麻烦,为了避免蒙古人突然杀出,朱由校和参谋部决定从蒙古王城东北部进军,这里地势要平坦许多,属于平原地与丘陵的交界地带。
在平原地带行军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仅仅三天之后,明军就已经靠近蒙古王城不到一百里了。
这个时候四周的丘陵地带变多了起来,明军撒出了大量斥候。并且派出小队,对四周的高地实施占领,并在高地上安排瞭望手进行警戒。
因为明军装备了大量的望远镜,在占领了四周高地的情况下,蒙古人想要突然给明军来个突袭还是很难的。当然也并非完全就没有风险,所以明军进军速度并不是很快,基本都是步步为营。
这个时候蒙古人的骑兵也出现在四周,时不时的冲出来骚扰一番,不过都不是蒙古骑兵的主力,被明军骑兵轻松击溃。
朱由校也搞不懂蒙古人的主力在哪里,不过大致上就是在蒙古王城这一带。具体在哪个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蒙古骑兵主力靠近警戒线内明军有所反应就行,明军的作战意图也非常清晰,那就是直奔蒙古王城。
如果林丹汗连老家都不要就跑路的话,那么朱由校还能说什么,自然是占领了蒙古王城,把蒙古人赶到大兴安岭山脉以东了事。如此一来,蒙古人也很难威胁到大明向东北的移民行动,战略意图也达到了。
终于在距离蒙古王城不到五十里的时候,蒙古骑兵主力出现在了明军面前,不过蒙古人显然没有正面和明军干仗的打算,一直和明军主力保持这一定距离。
朱由校立即下令释放几名俘虏,给林丹汗送去战书一封,约定翌日决战。
话说林丹汗那边,接到朱由校送来的这封充满挑衅的战书后,冷笑的将战书烧成灰烬。
那笑容好似再说:真当本汗是傻子啊!
林丹汗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朱由校翌日摆开阵型,为了谋求决战,又派人在蒙古人阵前叫阵,把林丹汗祖宗十八代都骂得狗血淋头。
可是林丹汗却是充耳不闻,蒙古骑兵根本不上来和明军拼命。
“缩头神功练得不错啊!倒是小看了林丹汗这孙子。”朱由校见激将法不见效,顿时对林丹汗这个对手正视起来。
“陛下,林丹汗恐怕不太可能正面冲击我们的军阵,估计是从建奴那里获得了相当多的情报,对我们的火器有所防备。”孙传庭判断道。
“陛下,我们明日直接向蒙古王城进军即可。他林丹汗要是忍了,那我们的战略目标也达到了。”卢象升说道。
“好,明日直接进军,看他还能不能忍。”朱由校拍板道。
这场战争显然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双方各有优势,都不愿意以短击长。林丹汗实际上在明军出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安排人员从王城撤退了,对于蒙古人来说,王城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意义。
不过局势总的来说,是向明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的。只要林丹汗不敢正面对决,撤退到西边的大草原,辽西基本上就不可能回来了。明军完全可以沿着山脉修建防线和关隘,战略意图也就达到了。
但是林丹汗却打着将明军诱入大草原的计划,可是明军并没有大规模追入草原的打算。
所以从战略层面上来说,蒙古人已经输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第二天清晨天空淅沥沥的下起了雨点。
“陛下,下雨了。”卢象升走进帐中,对刚刚起身的朱由校说道,朱由校脸色不太好看,快步走出帐篷,外面正下着一场无声的细雨。
“立即让全军注意火药防潮。”朱由校下令道,这个时候孙传庭赶了过来,说道:“启禀陛下,臣已经下令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下雨了,那今天就不进军了。”
“臣遵旨。”
众人领命,原定计划显然是泡汤了。今天明军是没办法继续进军了,冒雨进军是有点风险的,火药很容易会受潮。
当然此时明军所用火药都是用油纸包装好的,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用的都是纸弹,这些纸弹只要不咬开,防水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药量分得一清二楚。
原地待命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参谋部随即开始下令修建防御工事。明军士兵纷纷拿起钢制的工兵铲,开始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并布置拒马等防御工事。
只不过壕沟还没挖一个时辰,天上的雨就越下越大,很快从原先的细雨变成了滂沱大雨。
萧瑟的秋风伴随着大雨,让人感觉到阵阵的寒意。
在这样的大雨之中,对士兵们的意志明显是较大的考验,特别是明军之中还有不少新兵。不过明军在盘陀大雨之中,斗志还是比较顽强的,毕竟皇帝此时就在军中和他们并肩作战,再累再难也要好好表现。
蒙古王城外,林丹汗在盘陀大雨中却是极其亢奋的从马上跳了下来,然后跪地对天激动的笑道:“哈哈,长生天保佑,长生天保佑!”(未完待续。)
强兵在手,朱由校怕的自然就是作战物资供应被人切断,而物资提前囤积到了广宁等地,基本上也就规避了这个最大的风险。
就算是有人控制了京师,朱由校也能迅速回师,将京师收复。
何况朱由校离开京师之时,还做了准备。首先政务方面,主要还是交给沈潅来处理。沈潅处理不了的,则进宫请示皇后。
张嫣这几年下来,在政务的处理上也逐渐老练,不再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少女,轻重缓急还是分得清楚的。遇到重大的叛乱之类的,也懂得如何进行应对。
皇后自然是不可能造朱由校的反,两人的感情毕竟摆在那里,又没什么分歧和矛盾,更没有外戚势力在朝堂之上,她身为皇后也没什么权力好争的。以后皇帝的位置也是大皇子的,怎么可能会造反。
同时京师还有两个中央军步兵师拱卫,城内还有禁军。更有锦衣卫、东厂听令于皇后,另外有袁可立坐镇山东,手下还有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随时可以驰援京师,同时朱由校还抽调了一个中央军步兵师给袁可立,同时给了袁可立抽调那些没有整编完成的中央军的权力。遇到什么问题袁可立也能快速驰援各地,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住局面,何况还有沈潅留在京师。
这次御驾亲征并没有使得关内兵力空虚,而且军权大部分交托给了袁可立,这位三朝元老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朱由校是完全放心的。
过去皇帝御驾亲征。很多时候都是带着一群文武百官。政务也是路上进行出路。不仅非常麻烦,而且还容易影响行军速度等等,更是一个很容易被一锅端的目标。
朱由校此次御驾亲征,却是没有把处理政务的大臣带在身边,也就没有了这个问题。出了京师,行军速度依旧很快,因为每个人都配备了三匹马,两匹是代步的。一匹是战马,每天的行军速度都保持在三百里左右。
能有这样的神速,主要还是道路情况比较良好,目前公路已经修到了广宁。同时没有带什么辎重,又有马匹换乘。
仅仅第三天,朱由校就到了广宁,这里距离蒙古王城只有两百公里的距离。
此时的广宁,已经是重兵云集,大量骑兵和步兵都聚集到了广宁城。距离广宁不远的蒙古王城,同样也是汇聚了大量的蒙古骑兵。
双方都在备战。只不过蒙古人动员得有点晚了。
朱由校决定对蒙古发动战争显然是早有预谋的,作战物资早早的就囤积在了广宁。加上此前消灭后金的时候,很多作战物资也没用掉,所以大明这边的备战速度非常快。
当明军已经做好进军准备的时候,林丹汗才动员了十五万蒙古骑兵。很多蒙古部落确实离得太远了一些,不是这么快就能动员过来的。
兵贵神速,朱由校召开了一个战前会议之后,立即下令挥师进军,带着十个步兵师和两个野战炮兵师,以及四个骑兵师直插蒙古王城。
以前朱由校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蒙古人要在距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修建王城。如今算好是明白一些了,因为大明已经多年不对蒙古动武,一直都是蒙古人前来骚扰大明,让蒙古人胆子肥了。
再则蒙古人的野蛮习气因为入主中原了一段时间,也被消磨了很多。蒙古人刚回草原的时候,甚至连放牧都放不清楚。
这也难怪其后蒙古人一直无法对大明构成什么威胁,这种野蛮习性没那么严重的异族,向来对关内威胁不大。
另外蒙古王城也位于一个四面山脉丘陵环绕的谷地,尽管山脉围绕得不是那么严实,但从风水上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而且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有那么一点龙脉。
然而这样的地形对于蒙古人来说,在气场上也许有点用,但是在形体作用上,或者说是物质层面上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蒙古人能受得住吗?
蒙古人那糟糕的土木工程能力,加上他们又是以骑兵为主,对于防守关隘根本没有任何天然优势。何况蒙古王城四周的缺口也太多了点,基本上是四面漏风的地形。明军还有大量火炮,杀进蒙古王城所在的谷地显然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不过到处分布的丘陵山脉对于明军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麻烦,为了避免蒙古人突然杀出,朱由校和参谋部决定从蒙古王城东北部进军,这里地势要平坦许多,属于平原地与丘陵的交界地带。
在平原地带行军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仅仅三天之后,明军就已经靠近蒙古王城不到一百里了。
这个时候四周的丘陵地带变多了起来,明军撒出了大量斥候。并且派出小队,对四周的高地实施占领,并在高地上安排瞭望手进行警戒。
因为明军装备了大量的望远镜,在占领了四周高地的情况下,蒙古人想要突然给明军来个突袭还是很难的。当然也并非完全就没有风险,所以明军进军速度并不是很快,基本都是步步为营。
这个时候蒙古人的骑兵也出现在四周,时不时的冲出来骚扰一番,不过都不是蒙古骑兵的主力,被明军骑兵轻松击溃。
朱由校也搞不懂蒙古人的主力在哪里,不过大致上就是在蒙古王城这一带。具体在哪个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蒙古骑兵主力靠近警戒线内明军有所反应就行,明军的作战意图也非常清晰,那就是直奔蒙古王城。
如果林丹汗连老家都不要就跑路的话,那么朱由校还能说什么,自然是占领了蒙古王城,把蒙古人赶到大兴安岭山脉以东了事。如此一来,蒙古人也很难威胁到大明向东北的移民行动,战略意图也达到了。
终于在距离蒙古王城不到五十里的时候,蒙古骑兵主力出现在了明军面前,不过蒙古人显然没有正面和明军干仗的打算,一直和明军主力保持这一定距离。
朱由校立即下令释放几名俘虏,给林丹汗送去战书一封,约定翌日决战。
话说林丹汗那边,接到朱由校送来的这封充满挑衅的战书后,冷笑的将战书烧成灰烬。
那笑容好似再说:真当本汗是傻子啊!
林丹汗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朱由校翌日摆开阵型,为了谋求决战,又派人在蒙古人阵前叫阵,把林丹汗祖宗十八代都骂得狗血淋头。
可是林丹汗却是充耳不闻,蒙古骑兵根本不上来和明军拼命。
“缩头神功练得不错啊!倒是小看了林丹汗这孙子。”朱由校见激将法不见效,顿时对林丹汗这个对手正视起来。
“陛下,林丹汗恐怕不太可能正面冲击我们的军阵,估计是从建奴那里获得了相当多的情报,对我们的火器有所防备。”孙传庭判断道。
“陛下,我们明日直接向蒙古王城进军即可。他林丹汗要是忍了,那我们的战略目标也达到了。”卢象升说道。
“好,明日直接进军,看他还能不能忍。”朱由校拍板道。
这场战争显然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双方各有优势,都不愿意以短击长。林丹汗实际上在明军出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安排人员从王城撤退了,对于蒙古人来说,王城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意义。
不过局势总的来说,是向明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的。只要林丹汗不敢正面对决,撤退到西边的大草原,辽西基本上就不可能回来了。明军完全可以沿着山脉修建防线和关隘,战略意图也就达到了。
但是林丹汗却打着将明军诱入大草原的计划,可是明军并没有大规模追入草原的打算。
所以从战略层面上来说,蒙古人已经输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第二天清晨天空淅沥沥的下起了雨点。
“陛下,下雨了。”卢象升走进帐中,对刚刚起身的朱由校说道,朱由校脸色不太好看,快步走出帐篷,外面正下着一场无声的细雨。
“立即让全军注意火药防潮。”朱由校下令道,这个时候孙传庭赶了过来,说道:“启禀陛下,臣已经下令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下雨了,那今天就不进军了。”
“臣遵旨。”
众人领命,原定计划显然是泡汤了。今天明军是没办法继续进军了,冒雨进军是有点风险的,火药很容易会受潮。
当然此时明军所用火药都是用油纸包装好的,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用的都是纸弹,这些纸弹只要不咬开,防水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药量分得一清二楚。
原地待命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参谋部随即开始下令修建防御工事。明军士兵纷纷拿起钢制的工兵铲,开始在营地周围挖掘壕沟,并布置拒马等防御工事。
只不过壕沟还没挖一个时辰,天上的雨就越下越大,很快从原先的细雨变成了滂沱大雨。
萧瑟的秋风伴随着大雨,让人感觉到阵阵的寒意。
在这样的大雨之中,对士兵们的意志明显是较大的考验,特别是明军之中还有不少新兵。不过明军在盘陀大雨之中,斗志还是比较顽强的,毕竟皇帝此时就在军中和他们并肩作战,再累再难也要好好表现。
蒙古王城外,林丹汗在盘陀大雨中却是极其亢奋的从马上跳了下来,然后跪地对天激动的笑道:“哈哈,长生天保佑,长生天保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