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裁撤辽东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后金灭国,对大明内部的野心份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特别是在贵州土司叛乱地区,更是造成了极大的震慑效果。○
当那些叛乱土官得知明军在辽东取得空前大捷之后,与安邦彦联合叛乱的土官大部分都选择了立即下山投降。
这些土官的投降终于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秦良玉就从投降土官那里获得情报,迅速出动了上万兵力,对大定府一处山林进行了围剿。这次围剿终于是让秦良玉逮住了安邦彦这个头号叛乱分子。
上万石柱兵在围剿中生擒了安邦彦,并且歼灭了五千余名叛军。安邦彦被擒,其他还在负隅顽抗的土官纷纷投降,乞求朝廷恩赦。
贵州土司叛乱随着安邦彦被生擒,叛乱土官的全免投降而落下了帷幕,而被生擒的安邦彦则被押送进京,将举行献虏仪式。
当贵州这边的大捷再次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那些野心家已经彻底被震慑住了,纷纷按捺下蠢蠢欲动的造反之心,开始观望局势。
这个时代的人们,实际上精明的人不少。而且这个时代的军事技术还没有淘汰冷兵器,民间造反的成功率远不是后世那种近似于零。所以很多人看到明王朝走向衰弱,产生造反的心思也是非常正常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手上有军事力量的土司等等群体来说,更是有直接发动叛乱的机会。
接连的大捷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的阶段了。
此次收复辽东,战功最大的自然是中央军。虽然辽东军酱油了一些。但也是出了力的。否则明军没有那么大的声势。所以改赏的还是要赏的。
孙承宗年纪也比较大了,再给皇帝打几年工就要退休的年纪了。朱由校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决定给孙承宗封个伯爵。
孙承宗此时官居一品,外加太师太傅的衔头,按照正常的封赏规格来说,实在是赏无可赏,在他退休钱封个伯爵,也差不多。
袁可立坐镇登莱。为东江镇、金洲镇稳定奠定海路基础,同样也有大功,袁可立就更没有几年了,因此朱由校同样决定给袁可立也封个伯爵。
孙传庭封赏起来则比较容易,直接封个太保,官居一品就行了。孙传庭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京官变成了一品大员,其升官速度简直前所未有,这样的赏赐已经很够分量了。
下面的武官也各有封赏,毛文龙突袭建奴后方有功。晋升少将军衔,中央军一大群军官同样晋升为少将军衔。
辽东军的赵率教等人 。则晋升为上尉军衔。
新军衔制定后,都给得比较低,才显得珍贵。
但是在具体的赏赐上朱由校却没有吝啬,最大的赏赐就是土地,孙承宗赏赐、袁可立皆赏土地万亩,孙传庭赏赐土地八千亩。毛文龙,以及中央军嫡系的高层将领皆赏赐土地六千亩。辽东军各个总兵,赏赐土地四千亩。
各层军官皆有赏赐,从三千亩到三百亩不等。
光是军官方面的封赏,朱由校就直接赏出了六百万亩土地。
此次收复辽东,实际上就是明王朝裁剪军费的好机会,因此朱由校赏赐起来绝不吝啬。
很快就确定辽东军普通士兵的赏赐规格,一律赏赐土地八十亩,又是上千万亩土地赏赐了出去。
相比之下,中央军的赏赐就要高得多,直接每名普通士兵赏赐土地一百亩,外加首级方面折算的军功。如此一来,有些普通士兵能得到的耕地面积达甚至达到了两三百亩,绝对就是一个小地主了。
如此一番赏赐下去,收复辽东后所获得的六千万亩土地,就被赏赐出了将近四千万亩。
剩下的两千万亩当中,辽河防线以西原本就有上千万亩土地有辽民耕种,皇家财团所获取的土地也就剩下了一千万亩左右。
不过这并不要紧,矿产、林区等资源显然是更大的肥肉。
当赏赐颁布下去的时候,全军沸腾了。皇帝实在太大方了,有了这些土地,这意味着他们日后都能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很快圣旨不断发出宫门,各种赏赐纷纷确定了下去。
孙承宗封定辽伯、袁可立封兴海伯,世袭三代,则另朝野轰动。文官封爵这在明代仅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王阳明,封为新建伯。
而就在赏赐方案公布后不久,最高统帅部出台了《兵役法》、《预备役动员法》两部法案。
《兵役法》规定,但凡大明子民,年满十七岁的男子皆有义务服兵役,服役期限五年,五年后可退伍转入预备役,可由朝廷帮助其转业。入伍期间,家人拥有土地三百亩亩以下皆可免除农业税。
《预备役动员法》则是用于动员预备役军人的法案,只要朝廷发出动员令,无不可抗拒因素皆需响应征召。
《兵役法》提出的义务兵制度,实际上就是朱由校要开始裁减职业兵的规模了,以及为裁撤九边做准备。
《兵役法》出台后,朱由校随即下令从各省征召二十万义务兵,接着下令裁撤辽东镇。
圣旨发往辽东镇的时候,辽东镇所有将领都是为之一惊。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过皇权之下,却无人胆敢违命。
“皇上的旨意诸位无需过度揣测,之以裁撤辽东镇,主要是辽东镇官兵不符合新军的标准。辽东镇裁撤之后,诸位都将调入皇家军校进修班学习新军兵事,毕业之后自可重新领军。”孙承宗对辽东镇诸位将领安抚道,随即说道:“若是不愿继续领兵,也可以申请退伍,根据《兵役法》,军官退伍之后,朝廷还会每年向诸位发放退伍保障金。”
“军门,那我们辽东真的那些兵呢?”赵率教对孙承宗问道。
“根据天子旨意,二十三岁以下不愿意退伍的,可以转为义务兵。愿意退伍的,朝廷各自发放十元退伍金。愿意领取赏赐土地自己耕种的,朝廷还会给予无息农业贷款。不愿耕种的则可将土地入股农业公司,朝廷帮忙安排就业。”孙承宗对这次裁撤辽东镇极为谨慎,将朱由校制定的政策解释得清清楚楚,以免辽东镇士卒发生哗变。
孙承宗也能理解皇帝这么急着要裁撤辽东镇十二万官兵的原因,此前明军士气低落, 皇帝不得不组建大量职业兵来稳定明军战斗力。这种举措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朝廷严重的财政包袱。
现在后金已经灭亡,仅存的两万骑兵也无力撼动朝廷控制下的辽东。这个时候有十三万中央军,外加三万东江军布置在辽东已经兵力严重过剩。
辽东镇尽管是孙承宗整顿起来的,但见识了中央军简单的军事模式,以及强大的开阔地形战斗力之后,孙承宗也能理解皇帝为什么裁撤辽东军。更重要的是,辽东军并不是皇帝的嫡系部队。
而中央军作为皇帝亲自组建的官军,接下来同样要面临淘汰大量职业兵的局面,何况是辽东镇。
军帐内的会议结束后,孙承宗又派了一群宣传人员,跟着这些将领各自回营,向辽东镇士卒宣传朝廷裁撤辽东镇的相关安置政策。
孙承宗担心的哗变并没有发生,辽东镇的士卒一个个都得到了八十亩耕地的赏赐,本身就是没有其他安置政策,他们也能够接受朝廷的遣散退伍政策。毕竟那可是八十亩地,小日子可以过得极为滋润。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想着就让官兵们向往。
至于大头兵的身份在他们看来并不值钱,和平时期的大头兵朝廷基本上是不发饷的,和退伍没什么差别,但留在军中却还可能遭到将领的盘剥、欺压。
何况这次退伍,还有十块银元的退伍金。不愿意耕种土地的,朝廷还能安排他们成为那些企业的正式职工,每个月都有工钱可以拿不说,福利保障还很好。
一群大头兵是欢天喜地,欣然接受了朝廷的遣散退伍。可是一群将领却是愁眉苦脸,不情愿极了。
可是他们再不情愿也没办法,这些大头兵根本煽动不起来,不可能有人跟着他们闹事。因为一场大胜之后,皇帝的赏赐太丰厚了。
没有大头兵出来闹事,他们哪敢当这个出头鸟?嫌命长吗?
于是这次裁撤辽东镇的举措,非常顺利的就开始了,并且仅仅半个月内就完成了裁撤工作。
最后只有六千多名士兵选择成为义务兵,他们之所以留下来,主要是觉得留在军中还能建功立业,再奋斗个五年时间,说不定能弄到更多土地封赏。和他们打着一样心思的也不少,只可惜年龄不符合要求,只能选择退伍。
大部分年龄符合要求,身体素质也过关的年轻人都留在了军中,他们将被编入中央军之中。
退伍的辽东镇士兵,大部分都选择了自己耕种土地。朝廷马上在地理位置不错的地方他们划分了土地,并提供贷款给他们盖房子、买耕牛等等。
剩下的则由朝廷帮助其转业,被皇家财团旗下的各公司招聘走了。(未完待续。。)
后金灭国,对大明内部的野心份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特别是在贵州土司叛乱地区,更是造成了极大的震慑效果。○
当那些叛乱土官得知明军在辽东取得空前大捷之后,与安邦彦联合叛乱的土官大部分都选择了立即下山投降。
这些土官的投降终于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秦良玉就从投降土官那里获得情报,迅速出动了上万兵力,对大定府一处山林进行了围剿。这次围剿终于是让秦良玉逮住了安邦彦这个头号叛乱分子。
上万石柱兵在围剿中生擒了安邦彦,并且歼灭了五千余名叛军。安邦彦被擒,其他还在负隅顽抗的土官纷纷投降,乞求朝廷恩赦。
贵州土司叛乱随着安邦彦被生擒,叛乱土官的全免投降而落下了帷幕,而被生擒的安邦彦则被押送进京,将举行献虏仪式。
当贵州这边的大捷再次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那些野心家已经彻底被震慑住了,纷纷按捺下蠢蠢欲动的造反之心,开始观望局势。
这个时代的人们,实际上精明的人不少。而且这个时代的军事技术还没有淘汰冷兵器,民间造反的成功率远不是后世那种近似于零。所以很多人看到明王朝走向衰弱,产生造反的心思也是非常正常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手上有军事力量的土司等等群体来说,更是有直接发动叛乱的机会。
接连的大捷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的阶段了。
此次收复辽东,战功最大的自然是中央军。虽然辽东军酱油了一些。但也是出了力的。否则明军没有那么大的声势。所以改赏的还是要赏的。
孙承宗年纪也比较大了,再给皇帝打几年工就要退休的年纪了。朱由校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决定给孙承宗封个伯爵。
孙承宗此时官居一品,外加太师太傅的衔头,按照正常的封赏规格来说,实在是赏无可赏,在他退休钱封个伯爵,也差不多。
袁可立坐镇登莱。为东江镇、金洲镇稳定奠定海路基础,同样也有大功,袁可立就更没有几年了,因此朱由校同样决定给袁可立也封个伯爵。
孙传庭封赏起来则比较容易,直接封个太保,官居一品就行了。孙传庭这才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小京官变成了一品大员,其升官速度简直前所未有,这样的赏赐已经很够分量了。
下面的武官也各有封赏,毛文龙突袭建奴后方有功。晋升少将军衔,中央军一大群军官同样晋升为少将军衔。
辽东军的赵率教等人 。则晋升为上尉军衔。
新军衔制定后,都给得比较低,才显得珍贵。
但是在具体的赏赐上朱由校却没有吝啬,最大的赏赐就是土地,孙承宗赏赐、袁可立皆赏土地万亩,孙传庭赏赐土地八千亩。毛文龙,以及中央军嫡系的高层将领皆赏赐土地六千亩。辽东军各个总兵,赏赐土地四千亩。
各层军官皆有赏赐,从三千亩到三百亩不等。
光是军官方面的封赏,朱由校就直接赏出了六百万亩土地。
此次收复辽东,实际上就是明王朝裁剪军费的好机会,因此朱由校赏赐起来绝不吝啬。
很快就确定辽东军普通士兵的赏赐规格,一律赏赐土地八十亩,又是上千万亩土地赏赐了出去。
相比之下,中央军的赏赐就要高得多,直接每名普通士兵赏赐土地一百亩,外加首级方面折算的军功。如此一来,有些普通士兵能得到的耕地面积达甚至达到了两三百亩,绝对就是一个小地主了。
如此一番赏赐下去,收复辽东后所获得的六千万亩土地,就被赏赐出了将近四千万亩。
剩下的两千万亩当中,辽河防线以西原本就有上千万亩土地有辽民耕种,皇家财团所获取的土地也就剩下了一千万亩左右。
不过这并不要紧,矿产、林区等资源显然是更大的肥肉。
当赏赐颁布下去的时候,全军沸腾了。皇帝实在太大方了,有了这些土地,这意味着他们日后都能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很快圣旨不断发出宫门,各种赏赐纷纷确定了下去。
孙承宗封定辽伯、袁可立封兴海伯,世袭三代,则另朝野轰动。文官封爵这在明代仅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王阳明,封为新建伯。
而就在赏赐方案公布后不久,最高统帅部出台了《兵役法》、《预备役动员法》两部法案。
《兵役法》规定,但凡大明子民,年满十七岁的男子皆有义务服兵役,服役期限五年,五年后可退伍转入预备役,可由朝廷帮助其转业。入伍期间,家人拥有土地三百亩亩以下皆可免除农业税。
《预备役动员法》则是用于动员预备役军人的法案,只要朝廷发出动员令,无不可抗拒因素皆需响应征召。
《兵役法》提出的义务兵制度,实际上就是朱由校要开始裁减职业兵的规模了,以及为裁撤九边做准备。
《兵役法》出台后,朱由校随即下令从各省征召二十万义务兵,接着下令裁撤辽东镇。
圣旨发往辽东镇的时候,辽东镇所有将领都是为之一惊。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不过皇权之下,却无人胆敢违命。
“皇上的旨意诸位无需过度揣测,之以裁撤辽东镇,主要是辽东镇官兵不符合新军的标准。辽东镇裁撤之后,诸位都将调入皇家军校进修班学习新军兵事,毕业之后自可重新领军。”孙承宗对辽东镇诸位将领安抚道,随即说道:“若是不愿继续领兵,也可以申请退伍,根据《兵役法》,军官退伍之后,朝廷还会每年向诸位发放退伍保障金。”
“军门,那我们辽东真的那些兵呢?”赵率教对孙承宗问道。
“根据天子旨意,二十三岁以下不愿意退伍的,可以转为义务兵。愿意退伍的,朝廷各自发放十元退伍金。愿意领取赏赐土地自己耕种的,朝廷还会给予无息农业贷款。不愿耕种的则可将土地入股农业公司,朝廷帮忙安排就业。”孙承宗对这次裁撤辽东镇极为谨慎,将朱由校制定的政策解释得清清楚楚,以免辽东镇士卒发生哗变。
孙承宗也能理解皇帝这么急着要裁撤辽东镇十二万官兵的原因,此前明军士气低落, 皇帝不得不组建大量职业兵来稳定明军战斗力。这种举措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朝廷严重的财政包袱。
现在后金已经灭亡,仅存的两万骑兵也无力撼动朝廷控制下的辽东。这个时候有十三万中央军,外加三万东江军布置在辽东已经兵力严重过剩。
辽东镇尽管是孙承宗整顿起来的,但见识了中央军简单的军事模式,以及强大的开阔地形战斗力之后,孙承宗也能理解皇帝为什么裁撤辽东军。更重要的是,辽东军并不是皇帝的嫡系部队。
而中央军作为皇帝亲自组建的官军,接下来同样要面临淘汰大量职业兵的局面,何况是辽东镇。
军帐内的会议结束后,孙承宗又派了一群宣传人员,跟着这些将领各自回营,向辽东镇士卒宣传朝廷裁撤辽东镇的相关安置政策。
孙承宗担心的哗变并没有发生,辽东镇的士卒一个个都得到了八十亩耕地的赏赐,本身就是没有其他安置政策,他们也能够接受朝廷的遣散退伍政策。毕竟那可是八十亩地,小日子可以过得极为滋润。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想着就让官兵们向往。
至于大头兵的身份在他们看来并不值钱,和平时期的大头兵朝廷基本上是不发饷的,和退伍没什么差别,但留在军中却还可能遭到将领的盘剥、欺压。
何况这次退伍,还有十块银元的退伍金。不愿意耕种土地的,朝廷还能安排他们成为那些企业的正式职工,每个月都有工钱可以拿不说,福利保障还很好。
一群大头兵是欢天喜地,欣然接受了朝廷的遣散退伍。可是一群将领却是愁眉苦脸,不情愿极了。
可是他们再不情愿也没办法,这些大头兵根本煽动不起来,不可能有人跟着他们闹事。因为一场大胜之后,皇帝的赏赐太丰厚了。
没有大头兵出来闹事,他们哪敢当这个出头鸟?嫌命长吗?
于是这次裁撤辽东镇的举措,非常顺利的就开始了,并且仅仅半个月内就完成了裁撤工作。
最后只有六千多名士兵选择成为义务兵,他们之所以留下来,主要是觉得留在军中还能建功立业,再奋斗个五年时间,说不定能弄到更多土地封赏。和他们打着一样心思的也不少,只可惜年龄不符合要求,只能选择退伍。
大部分年龄符合要求,身体素质也过关的年轻人都留在了军中,他们将被编入中央军之中。
退伍的辽东镇士兵,大部分都选择了自己耕种土地。朝廷马上在地理位置不错的地方他们划分了土地,并提供贷款给他们盖房子、买耕牛等等。
剩下的则由朝廷帮助其转业,被皇家财团旗下的各公司招聘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