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5章 受天世运之帝王皆贼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寒门祸害最新章节!
百历十二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天气渐渐转凉,京城的百姓跟往常一般勤劳地忙碌,但都感受到今年的秋意比往年明显要浓厚许多。
自那场灾情之后,朝廷便取消了六日一次的早朝。
百历帝更是以病重为由,却是不见任何人, 亦不再任何公开场合露脸。即便是要亲自会见外宾,亦由百安公主女扮男装所代替。
哪怕有官员对百安公主假扮皇上的事情有所非议,但都没有胆子站出来捅破此事,亦没有能力捅破此事。
林晧然终究已经掌握这个王朝十几年之久,哪怕有官员已经心向顺王朱翊钧,但却连跟林晧然底下官员叫板能力都不具备。
当然,这个世界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
尽管朝廷有意隐瞒点金楼那一场刺杀, 更是将救援的动因归咎于林晧然营救儿子,但当时在场的观众有不少幸存者。
这些人不仅目睹了百历的真容, 而且还猜到亢无极暗害皇帝一事,甚至小公爷张维贤亲眼目睹皇上在那场刺杀中丧生。
虽然在公众场合没有人敢捅破这个事情,但在私底下事情却是不断发酵,都在讨论朝廷隐瞒皇上身亡的企图。
“此事恐怕并非空穴来风,皇上定然遇害了!”
“林相爷选择隐瞒皇上之死,却不知意欲何为?”
“不管其中有何缘由,下一任皇帝必属顺王朱翊钧!”
京城的百姓通过不同渠道得知实情,最初还在争论百历是否遇害,而后慢慢地将关注点转移到新皇帝的人选上。
这终究还是一个封建时代,哪怕林晧然将华夏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一些人仍旧摆脱不了君臣的思想观念。
按着一贯以来的世袭原则,现在百历过世,由于他至于没有生下龙子,故而作为其兄长的顺王朱翊钧成为第一合法继承人。
亦是如此,一些官员和乡绅意识到皇位更迭, 便纷纷造访中军都督府同知李伟,意图巴结这一位未来的国丈爷。
一时间,这個原本平静的京城起了一丝波澜,底下更是暗流涌动。
礼部现在掌管着天下的舆论,通过各地的分支机构间接控制着各地的媒体,毅然是后世中的宣传部。
时任礼部尚书的陈经邦是林晧然的得意门生,意识到这个消息持续发酵会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不仅百历驾崩的消息瞒不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投靠顺王。
面对着不受控的舆论走向,他便是来到内阁首辅值房拜见林晧然。
“公望,坐吧!”身穿蟒袍的林晧然正在审阅着立法会刚刚草拟上呈的宪法,却是头亦不抬地询问道。
陈经邦迅速坐下,便开门见山地道:“师相,现在不仅仅是京城,各地都在讨论皇上去世的消息!我们要不要发文进行澄清,且严令禁止地方讨论此事呢?”
“为什么要禁止呢?”林晧然的视线离开桌面那份草拟的宪法,显得不置可否地反问道。
陈经邦猜测这是老师在考核于他,当即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师相,若是我们不对这种言论进行澄清和禁止的话,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拥护顺王, 导致顺王的实力不断壮大!”
“此事不需要进行澄清和禁止, 暂且由着这个消息继续发酵吧!”林晧然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显得高深莫测地道。
陈经邦犹豫了一下, 但还是硬着头皮道:“师相,这怕是不妥吧?”
按说,现在出现这种不利的舆论,不论是老师要自立为皇,还是计划用百安公主假冒皇上,亦或许采用其他的方法,都应该对这种不利的舆论进行控制。
偏偏地,这位历来算无遗策的老师对这个不利的舆论并不打算干涉,此举无疑给顺王借机坐大的机会。
一旦顺王朱翊钧的势力坐大,加上他确确实实拥有继承皇位的名分,届时问题恐怕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此事为师有分寸,按我的去办就是了!”林晧然知道陈经邦的顾忌,但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道。
“弟子遵命!”陈经邦不知老师打什么主意,但还是规规矩矩地行礼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即便林晧然为着天下人画出了“法治”的前景,但人终究是自私的动物,毅然还是希望继续维持着人治的体制。
随着百历身亡的消息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向顺王朱翊钧。
一位因造谣生事被朝廷罢免的御史,带着自己的行李匆匆离开京城,但将山西平阳府定为了他的下一站。
一位因中饱私囊而被朝廷查处的地方知府,携带着钱财和家眷投奔顺王府,毅然将所有财物献给顺王朱翊钧。
一伙被官兵逼得走投无路的山贼头领,带领着自己数百名兄弟到了平阳府地界,向顺王递交了投诚帖。
朱翊钧自从被分封到平阳府,却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京城,回到那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坐上那个本该属于他的皇位。
现在得知亢无极已经成功刺杀百历,偏偏林晧然还力压着死讯,他决定不再掩饰自己的那份野心。
对于前来投诚的人,却是来者不拒。不管对方是什么出身,只要有钱或有人,那么他都会将这些人招为麾下。
事情到了这一步,特别林晧然已经掌控朝堂十几年之久,他亦是要打造一支忠于自己的班底才能跟林晧然相抗衡。
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前去投靠顺王的人员竟然达到数十人之多,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员从其他地方赶了过来。
国人好赌,这种特性不仅体现在赌桌上,而且在朝堂同样不缺乏赌徒。
像当年的张璁,由于在大礼仪的争斗中押对了嘉靖这一边,仅仅六年的时间,他便成功入阁拜相。
现在有着如此好的投机机会,他们亦是纷纷选择将筹码押在了顺王朱翊钧身上,却是想要赢得一个价值万金的从龙之功。
一旦他们此次押注成功,不仅能够一举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点,而且还能换得官运亨通,可谓是一场十分划算的赌博行为。
正当顺王这边沾沾自喜的时候,舆论却突然间炸了。
谈古论今已经是时下最具影响力的读物,更是被很多的读书人视为神作,每一期的文章都能引领一场激烈的思潮。
在翰林院学士徐渭的执笔下,本期抛出了一篇名为帝王皆贼的文章。
青藤居于内,夜饮酒,己西向坐,妻东向坐,女安北向坐,妾坐于西北隅,执壶以酌,相与笑语。
青藤食鱼而甘,问其妾曰:“是所市来者,必生鱼也?”
妾对曰:“非也,是鱼死未久,即市以来,又天寒,是以味鲜若此。”于是饮酒乐甚。忽焉拊几而叹。
青藤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青藤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使我而事光武帝,当其屠一城之始,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青藤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偏将杀人,非偏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宫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单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帝王皆贼可谓是大逆不道,但细细品味这篇文章,却发现其中有诸多发人深省的论点。
文章从徐渭吃鱼谈起,引用“杀一人而取其布粟者为贼”的论点,而后列举“凡帝王皆杀天下人而尽取其布粟”的行径,进而得出结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当然,这篇文章还有深层次的仁爱精神,但跟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论点相比,却是已经不值一提了。
自往今来,大家都认为皇帝是上苍之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到了徐渭的笔下,毅然变成了“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皇上是贼?”
“这也太猛了吧!”
“徐学士难道说错了?历代的开国皇帝实质就是贼!”
面对着如此匪夷所思的论点,虽然很多读书人都被震惊了一番,但而后亦是纷纷认同了这个观点。
从秦统一六国开始,这个天下几经易主,而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贼,哪怕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亦不例外。
其实徐渭如此藐视皇权并非孤例,随着大明印刷成本的下降,特别现在十几万两一副的铜质印刷板早已经烂大街,致使各类出版物是层出不穷。
像时下最为流行的西游记,上面便已经有白字文“皇帝轮流做,来年到我家”,民众的思想早已经得到了解放。
大家的心里其实早已经清楚,皇帝并非真的上苍之子,却是不过投得一个好胎,从而坐上了皇位。
一心痴迷修道的嘉靖和贪财好色的隆庆都是投得好胎,这两位君主压根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其实都是贪图享乐之徒罢了。
“皇帝本就是一常人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上亦不过是生在帝王家!”
“今天下能够大治,跟天家并无关系,幸得林相爷矣!”
“若是大明真要换皇帝,我以为不能再奉行以前那一套,当进行革新!”
在看到帝王皆贼的文章后,大家亦是不再忌讳于皇帝的话题,却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已然是将皇上当作常人来看待。
最为重要的是,有人已经结合着百历过世的传闻,已然开始思考着皇帝这个角色,甚至考虑皇帝存在的意义。
随着这篇文章的持续发酵,仿佛是扯掉了皇帝的那块神秘面纱般,亦是将皇帝拉下了神坛,意识到皇上实质是一个凡人。
大家其实早已经心知肚明,只是能够在公开场所展开讨论,这种情况倒是首次出现,反倒激发了大家的讨论热情。
有好事之人黄宗羲似乎嫌事情闹得不够大,更是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点。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如果说徐渭仅仅是将开国皇帝的恶行宣之于众,那么黄宗羲更是扯下了皇帝的遮羞布,本质就是为了一人一家而祸及天下万民。
正当顺王朱翊钧在山西网罗三教九流之时,皇帝的角色却已经被推下了神坛,天下百姓亦是开始审视一直被神化的皇帝,甚至开始思考百历死的皇位该由谁继承。
百历十二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天气渐渐转凉,京城的百姓跟往常一般勤劳地忙碌,但都感受到今年的秋意比往年明显要浓厚许多。
自那场灾情之后,朝廷便取消了六日一次的早朝。
百历帝更是以病重为由,却是不见任何人, 亦不再任何公开场合露脸。即便是要亲自会见外宾,亦由百安公主女扮男装所代替。
哪怕有官员对百安公主假扮皇上的事情有所非议,但都没有胆子站出来捅破此事,亦没有能力捅破此事。
林晧然终究已经掌握这个王朝十几年之久,哪怕有官员已经心向顺王朱翊钧,但却连跟林晧然底下官员叫板能力都不具备。
当然,这个世界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
尽管朝廷有意隐瞒点金楼那一场刺杀, 更是将救援的动因归咎于林晧然营救儿子,但当时在场的观众有不少幸存者。
这些人不仅目睹了百历的真容, 而且还猜到亢无极暗害皇帝一事,甚至小公爷张维贤亲眼目睹皇上在那场刺杀中丧生。
虽然在公众场合没有人敢捅破这个事情,但在私底下事情却是不断发酵,都在讨论朝廷隐瞒皇上身亡的企图。
“此事恐怕并非空穴来风,皇上定然遇害了!”
“林相爷选择隐瞒皇上之死,却不知意欲何为?”
“不管其中有何缘由,下一任皇帝必属顺王朱翊钧!”
京城的百姓通过不同渠道得知实情,最初还在争论百历是否遇害,而后慢慢地将关注点转移到新皇帝的人选上。
这终究还是一个封建时代,哪怕林晧然将华夏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一些人仍旧摆脱不了君臣的思想观念。
按着一贯以来的世袭原则,现在百历过世,由于他至于没有生下龙子,故而作为其兄长的顺王朱翊钧成为第一合法继承人。
亦是如此,一些官员和乡绅意识到皇位更迭, 便纷纷造访中军都督府同知李伟,意图巴结这一位未来的国丈爷。
一时间,这個原本平静的京城起了一丝波澜,底下更是暗流涌动。
礼部现在掌管着天下的舆论,通过各地的分支机构间接控制着各地的媒体,毅然是后世中的宣传部。
时任礼部尚书的陈经邦是林晧然的得意门生,意识到这个消息持续发酵会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不仅百历驾崩的消息瞒不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投靠顺王。
面对着不受控的舆论走向,他便是来到内阁首辅值房拜见林晧然。
“公望,坐吧!”身穿蟒袍的林晧然正在审阅着立法会刚刚草拟上呈的宪法,却是头亦不抬地询问道。
陈经邦迅速坐下,便开门见山地道:“师相,现在不仅仅是京城,各地都在讨论皇上去世的消息!我们要不要发文进行澄清,且严令禁止地方讨论此事呢?”
“为什么要禁止呢?”林晧然的视线离开桌面那份草拟的宪法,显得不置可否地反问道。
陈经邦猜测这是老师在考核于他,当即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师相,若是我们不对这种言论进行澄清和禁止的话,肯定会有越来越多人拥护顺王, 导致顺王的实力不断壮大!”
“此事不需要进行澄清和禁止, 暂且由着这个消息继续发酵吧!”林晧然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显得高深莫测地道。
陈经邦犹豫了一下, 但还是硬着头皮道:“师相,这怕是不妥吧?”
按说,现在出现这种不利的舆论,不论是老师要自立为皇,还是计划用百安公主假冒皇上,亦或许采用其他的方法,都应该对这种不利的舆论进行控制。
偏偏地,这位历来算无遗策的老师对这个不利的舆论并不打算干涉,此举无疑给顺王借机坐大的机会。
一旦顺王朱翊钧的势力坐大,加上他确确实实拥有继承皇位的名分,届时问题恐怕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此事为师有分寸,按我的去办就是了!”林晧然知道陈经邦的顾忌,但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道。
“弟子遵命!”陈经邦不知老师打什么主意,但还是规规矩矩地行礼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即便林晧然为着天下人画出了“法治”的前景,但人终究是自私的动物,毅然还是希望继续维持着人治的体制。
随着百历身亡的消息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向顺王朱翊钧。
一位因造谣生事被朝廷罢免的御史,带着自己的行李匆匆离开京城,但将山西平阳府定为了他的下一站。
一位因中饱私囊而被朝廷查处的地方知府,携带着钱财和家眷投奔顺王府,毅然将所有财物献给顺王朱翊钧。
一伙被官兵逼得走投无路的山贼头领,带领着自己数百名兄弟到了平阳府地界,向顺王递交了投诚帖。
朱翊钧自从被分封到平阳府,却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京城,回到那座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坐上那个本该属于他的皇位。
现在得知亢无极已经成功刺杀百历,偏偏林晧然还力压着死讯,他决定不再掩饰自己的那份野心。
对于前来投诚的人,却是来者不拒。不管对方是什么出身,只要有钱或有人,那么他都会将这些人招为麾下。
事情到了这一步,特别林晧然已经掌控朝堂十几年之久,他亦是要打造一支忠于自己的班底才能跟林晧然相抗衡。
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前去投靠顺王的人员竟然达到数十人之多,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员从其他地方赶了过来。
国人好赌,这种特性不仅体现在赌桌上,而且在朝堂同样不缺乏赌徒。
像当年的张璁,由于在大礼仪的争斗中押对了嘉靖这一边,仅仅六年的时间,他便成功入阁拜相。
现在有着如此好的投机机会,他们亦是纷纷选择将筹码押在了顺王朱翊钧身上,却是想要赢得一个价值万金的从龙之功。
一旦他们此次押注成功,不仅能够一举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点,而且还能换得官运亨通,可谓是一场十分划算的赌博行为。
正当顺王这边沾沾自喜的时候,舆论却突然间炸了。
谈古论今已经是时下最具影响力的读物,更是被很多的读书人视为神作,每一期的文章都能引领一场激烈的思潮。
在翰林院学士徐渭的执笔下,本期抛出了一篇名为帝王皆贼的文章。
青藤居于内,夜饮酒,己西向坐,妻东向坐,女安北向坐,妾坐于西北隅,执壶以酌,相与笑语。
青藤食鱼而甘,问其妾曰:“是所市来者,必生鱼也?”
妾对曰:“非也,是鱼死未久,即市以来,又天寒,是以味鲜若此。”于是饮酒乐甚。忽焉拊几而叹。
青藤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青藤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使我而事光武帝,当其屠一城之始,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青藤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偏将杀人,非偏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宫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帝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单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帝王皆贼可谓是大逆不道,但细细品味这篇文章,却发现其中有诸多发人深省的论点。
文章从徐渭吃鱼谈起,引用“杀一人而取其布粟者为贼”的论点,而后列举“凡帝王皆杀天下人而尽取其布粟”的行径,进而得出结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当然,这篇文章还有深层次的仁爱精神,但跟着如此大逆不道的论点相比,却是已经不值一提了。
自往今来,大家都认为皇帝是上苍之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到了徐渭的笔下,毅然变成了“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皇上是贼?”
“这也太猛了吧!”
“徐学士难道说错了?历代的开国皇帝实质就是贼!”
面对着如此匪夷所思的论点,虽然很多读书人都被震惊了一番,但而后亦是纷纷认同了这个观点。
从秦统一六国开始,这个天下几经易主,而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贼,哪怕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亦不例外。
其实徐渭如此藐视皇权并非孤例,随着大明印刷成本的下降,特别现在十几万两一副的铜质印刷板早已经烂大街,致使各类出版物是层出不穷。
像时下最为流行的西游记,上面便已经有白字文“皇帝轮流做,来年到我家”,民众的思想早已经得到了解放。
大家的心里其实早已经清楚,皇帝并非真的上苍之子,却是不过投得一个好胎,从而坐上了皇位。
一心痴迷修道的嘉靖和贪财好色的隆庆都是投得好胎,这两位君主压根没有什么治国才能,其实都是贪图享乐之徒罢了。
“皇帝本就是一常人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上亦不过是生在帝王家!”
“今天下能够大治,跟天家并无关系,幸得林相爷矣!”
“若是大明真要换皇帝,我以为不能再奉行以前那一套,当进行革新!”
在看到帝王皆贼的文章后,大家亦是不再忌讳于皇帝的话题,却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已然是将皇上当作常人来看待。
最为重要的是,有人已经结合着百历过世的传闻,已然开始思考着皇帝这个角色,甚至考虑皇帝存在的意义。
随着这篇文章的持续发酵,仿佛是扯掉了皇帝的那块神秘面纱般,亦是将皇帝拉下了神坛,意识到皇上实质是一个凡人。
大家其实早已经心知肚明,只是能够在公开场所展开讨论,这种情况倒是首次出现,反倒激发了大家的讨论热情。
有好事之人黄宗羲似乎嫌事情闹得不够大,更是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点。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如果说徐渭仅仅是将开国皇帝的恶行宣之于众,那么黄宗羲更是扯下了皇帝的遮羞布,本质就是为了一人一家而祸及天下万民。
正当顺王朱翊钧在山西网罗三教九流之时,皇帝的角色却已经被推下了神坛,天下百姓亦是开始审视一直被神化的皇帝,甚至开始思考百历死的皇位该由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