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日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寒门祸害最新章节!
元宵节刚过,倭寇已然是蠢蠢欲动。
从江西败走的贼首吴平跑到海上后,自然不会安分守己,在跟一伙倭寇结盟后,选择袭击潮州府饶平县的所城镇。
所城镇是大明抵御倭寇的一个古镇,洪武年间由百户侯顾实在此修建了一座大埕所城,现今城内驻扎着过千名旗军,人口过万人。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倭寇,所城镇军民奋力御战。时任参将的石华山闻讯,亲率二千军士驰援,于城外将吴平一伙倭寇杀回了海上,歼敌数百之多。
林晧然在广东巡海道副使这个职务上所做的并不多,主要是强调着公平和反腐这二点,令底层士兵的军饷没有被克扣,每个士兵的军功都能落到实处。
亦是如此,广东的军士现在都敢于用命。虽然不能说是捍不卫死,但不会像以前那般窝囊,起码不会是不战而逃。
这一场胜利,无疑让到海上的倭寇看清楚了广东的实力,不敢再冒然进犯广东的海疆。
安定,是一个地方发展经济的基石。
广州府没有受到矿民和倭寇的侵扰,加上林雷公坐镇于此,呈现着欣欣向荣的面貌,如同一辆高速奔跑的马车朝着盛世前进着。
嘉靖四十年二月十四日,大明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北京等地出现了日食的天象。
若是日食放在后世,只会引起大家津津乐道,晒到朋友圈会得到无数个点赞,但在这个时代当真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件,可谓是要轰动朝野。
由于天文学的落后,这时代还信奉着源于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到了本朝,虽然对各种天象有着比较温和的解释,但矛头仍然直指当今天子:日食、月食的出现,都是帝王失德、失政的原因所致。
因此每当日月运行出现异常时,皇帝和执政大臣都要围绕当时的朝政加强自身的修省活动。在这之中,修德和修政就成为帝王政治中最为关键的补救措施。
而作为忠于帝王的臣子,凡遇有日食、月食现象,则要按惯例行救护之礼。
日食时,京师文武百官都要到礼部救护;月食时,则到太常寺救护。
在具体的仪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礼仪。如日食,百官素服至礼部,钦天监官员报日初亏,百官分五列,每班以一名礼部官员带领,班齐后上香、跪拜,行三跪九叩救护礼,作乐,随之伐鼓,各官按班轮番上香祗跪,至日复圆乃止,百官更换吉服,行礼。
这次日食发生在黄昏时分,而恰恰又是一个阴天。不过出现的日食现象很是吓人,日食遮盖面积达到九成五,几乎是最严重的日全食。
礼部衙门坐落在东江米巷中,这里无疑是大明诸多衙门的汇聚之所。
吴山是现任的礼部尚书,虽然至今没有能够入阁成为内阁大臣,但呆在礼部尚书的位置四、五年,身上的官威日盛。
在发生日食的时候,身穿素服的吴山带领诸多官员站于院中,抬头看着天上的日食都显得是忧心忡忡。
当下的大明已然是弊病重重,前年朝廷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去年一个“封矿令”差点让到南方大乱,今年又遭到蒙古犯边。
现在出现日食天象,无疑是上天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是上天对皇上的警示。
咦?
礼部右侍郎袁炜看着日食天象,正要规规矩矩地行“救护之礼”,却发现日食的天象刚刚出现便被一团乌云所遮掩,看得并不算真切。
“日食不见,即同不食!”礼部主事黄大韦眼睛突然一亮,脱口而出道。
众官员听到这话后,又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日食当真是介乎可见和不可见间,亦是有官员当即附和道:“对,即同不食!”
能够混到这个位置的官员都不是蠢人,面对着这位在位已经足足四十年的嘉靖,他们其实早已经摸清了嘉靖的性子。
嘉靖是不是失德,这暂且不论,但肯定是一个独断专横的君王。
针对“忤逆”的臣子,下场无疑很惨,前有夏言弃市,后有李默斩首。而对那些“听话”的臣子,前有首辅张璁,今有严嵩、徐阶之流。
现在出现日食,则是预示当今圣上德行有亏,这无疑是要触怒天威。若是能够以“日食不见,即同不食”为结论,这无疑能够避免一次祸事,还能够借此讨好圣上,何乐而不为呢?
“荒谬!从古至今,并无此一说!”吴山当即板起脸来,显得大公无私地道:“日食已现,咱们臣子焉能置之不理,当即刻行救护之礼!”
说着,给主持礼仪的属官一个眼色,当即就要按着礼制举行救护之礼。
“吴尚书,此言差矣!”袁炜却是出言制止,并说明观点道:“何为天象,自是上天出现的异象。而今日食被乌云所掩,不显现于天,既无异象,圣上并非失德,咱们何须再行救护之礼?”
吴山深深地望向这位属官,虽然贵为礼部尚书,但却不见得能压制住袁炜。
袁炜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最初并不显眼。随着青词精妙而得宠,官途可谓是一鸣惊人,被超迁礼部右侍郎,加封太子太师衔。
而如今,实质他才是青词第一人,其所写的:“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这段青词,被嘉靖裱成对联置于万寿宫的精舍中,足可见袁炜的份量。
身后的官员听到这番话,尽管有些牵强附会,但不少人亦是纷纷点头附和。像吏部尚书吴鹏,更是直接明确支持袁炜,建议取消这一个救护之礼。
吴山的脸上显得很是严肃,他心里有着坚持,特别他作为礼部尚书,更是有义务拨乱反正,让到礼法能够有序地动行。
面对着站出来反对的袁炜,他一本正经地指责道:“一派胡言!天子蒙难,仅因乌云所遮却而不救乎!今十万火急之时,本官不跟汝等费口舌,即刻行救护之礼!”
随着一声令下,早已经准备妥当的礼部官员不敢再耽搁,当即引领着大家进行救护之礼。
“日食不见,即同不食!堂堂礼部尚书如此顽固不化,陷圣上于失德,当真是可耻可恨也!此非救护之礼,乃失忠之礼也!”
袁炜并没有畏惧于吴山,却是针锋相对地攻击,接着是拂袖而去。
“说得好!此非救护之礼,乃失忠之礼也!”吏部尚书吴鹏又是附和,同样是转身离开。
众官员顿时是大眼瞪小眼,却是有官员跟着袁炜和吏部尚书吴鹏离开,亦有官员继续在这里跟着吴山行救护之礼。
不得不说,每个官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有的人仅仅想着个人仕途,有的人却是追逐着上古时期的尧舜之治。
袁炜走出礼部衙门门口,抬头看到西边的天色渐黑,而日食仍然还躲于云层中,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个胜利的微笑。
在回到家中后,他顾不上吃晚饭,一个人直接到了书房。先是将门窗关紧,接着铺上白纸,却是捻袖持笔沾墨而动。
按说,他这位礼部右待郎应该是遵循礼法,实行救护之礼才对。
但经过诸多的研究,他实在是太清楚当今圣上的秉性了。若是让圣上承认错误,认为他的德行有亏,绝对是找死的行径。
昔日的大礼仪如何?
首辅杨延和坚持礼法,推举当今圣上继位,从而保住大明江山稳固,但因为在大礼仪中坚持的观点不为圣上所喜,最终只能辞官归田。
反倒是二甲出身的张璁,由于在大礼仪中顺应圣上意图,仅六年便入阁拜相。
对与错,实质并不重要,关键是否符合圣上的愿意和需求。
刚刚的日食,却是让他看到了一个天大的机遇。
虽然他已经贵为礼部右侍郎,但无疑还想要更进一步,着进入内阁的强烈期望。甚至想要超过徐阶,接下严阁老的担子。
只是在他的前面,却是有一个不开窍的拦路虎。
若吴山有机会进入内阁亦就罢了,他顺理成章地接下礼部尚书过渡一下,然后再谋求进入内阁。但偏偏这人不懂得用青词讨好圣上,本身又极得清流派的拥护,致使吴山像一枚钉子钉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上。
正是如此,他知道想要谋求进步,那就要想办法将这枚钉子拔掉。
今天的天象出现,让到他捕捉到了机会。
有了今天的这个争执,有了这个“反常日食”,无疑是他一次绝佳的机会,完全可以借此攻击吴山,甚至是除掉吴山这个拦路虎。
救护之礼?上奏疏请求圣上修德和修政?借日食上奏,指正朝廷的种种弊端,英明的圣上一旦采纳,则可能是青云直上,从而位极人臣。
只是这是往朝的套路,在本朝却万万不可。
当今圣上要是能听得进忠言,真要精厉图治,那大明就不会变成这般模样,亦不会重用严嵩、徐阶和吕本这帮佞臣。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吴山肯定会上奏疏“借日食言事,直指朝廷弊病”,这样既让圣上生厌,亦得罪了严党,无疑是自寻死路之举。
不过想要吴山倒台,单是吴山“犯傻”还不够,还需要给圣上一个“理由”。
你吴山不是要借“日食”直指朝廷弊病吗?
我现在将“日食”给否了,不管你说得有没有道理,都会变得没有道理。以着皇上的性格,必定会狠狠地惩治于吴山。
“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薐销烁,日食不见,即同不食……”
袁炜在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怎么写了,当即是下笔如有神,一份近二百字的奏本一气呵成。
先是按着惯例开讲日食的现象,旋即摆出了“日食不见,即同不食”的观点,接着是歌颂大明的天平盛象,最后是攻击吴山的“不当之举”,指责他不该带领官员行救护之礼。
写完之后,他又是仔细地检查了一番。他这个礼部右侍郎具体的事务并不多,不论是青词还是奏疏,他都要认真检查几遍才呈上去。
确定无误后,他才誊抄在奏疏上,用的是工整的隶体。
看着面前这一份写好的奏疏,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原本是一场针对圣上的事件,但被他这么一闹,却成为了他跟吴山那帮救护派的争执。
如此的奏本送到圣上那里,肯定会讨得龙颜大悦。按着圣上的性格,断然没有偏帮吴山的道理,必然会嘉奖自己而惩罚吴山。
奏疏晾干,他小心翼翼地合上,然后揣进衣袖中,眼睛难掩着兴奋之感,礼部尚书的空座无疑是指日可待了。最为重要的是,以着他青词的功底,必定用不着一年就能够入阁。
次日清晨,京城在沉睡中醒来。
袁炜并没有前往礼部,亦没有到西苑,而是直接到了通政司。
由于日食的缘故,今天的通政司门口是人满为患,众官员都是纷纷上书。特别是那些救护派,恐怕绞尽脑汁想着如何痛斥朝廷弊病,从而让到朝政能够拨乱反正。
听着周围官员时不时传来痛斥朝政的话语,他的脸上流露着浓浓的轻蔑之色。
远远看到吴山的身影,心里难免有些心虚,却是在轿里呆了一会。看着时间差不多,这才选择下轿,朝着通政司而去。
作为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袁炜的地位自然是非比寻常,直接进到通政司交了那份奏疏,然后便翩翩然离开。
袁炜自认在圣上心里有着一定的位置,圣上必定会看他这一份奏疏,届时定然是龙颜大悦。想着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他并没有再回礼部,而是直接前往西苑。
元宵节刚过,倭寇已然是蠢蠢欲动。
从江西败走的贼首吴平跑到海上后,自然不会安分守己,在跟一伙倭寇结盟后,选择袭击潮州府饶平县的所城镇。
所城镇是大明抵御倭寇的一个古镇,洪武年间由百户侯顾实在此修建了一座大埕所城,现今城内驻扎着过千名旗军,人口过万人。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倭寇,所城镇军民奋力御战。时任参将的石华山闻讯,亲率二千军士驰援,于城外将吴平一伙倭寇杀回了海上,歼敌数百之多。
林晧然在广东巡海道副使这个职务上所做的并不多,主要是强调着公平和反腐这二点,令底层士兵的军饷没有被克扣,每个士兵的军功都能落到实处。
亦是如此,广东的军士现在都敢于用命。虽然不能说是捍不卫死,但不会像以前那般窝囊,起码不会是不战而逃。
这一场胜利,无疑让到海上的倭寇看清楚了广东的实力,不敢再冒然进犯广东的海疆。
安定,是一个地方发展经济的基石。
广州府没有受到矿民和倭寇的侵扰,加上林雷公坐镇于此,呈现着欣欣向荣的面貌,如同一辆高速奔跑的马车朝着盛世前进着。
嘉靖四十年二月十四日,大明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北京等地出现了日食的天象。
若是日食放在后世,只会引起大家津津乐道,晒到朋友圈会得到无数个点赞,但在这个时代当真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件,可谓是要轰动朝野。
由于天文学的落后,这时代还信奉着源于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到了本朝,虽然对各种天象有着比较温和的解释,但矛头仍然直指当今天子:日食、月食的出现,都是帝王失德、失政的原因所致。
因此每当日月运行出现异常时,皇帝和执政大臣都要围绕当时的朝政加强自身的修省活动。在这之中,修德和修政就成为帝王政治中最为关键的补救措施。
而作为忠于帝王的臣子,凡遇有日食、月食现象,则要按惯例行救护之礼。
日食时,京师文武百官都要到礼部救护;月食时,则到太常寺救护。
在具体的仪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礼仪。如日食,百官素服至礼部,钦天监官员报日初亏,百官分五列,每班以一名礼部官员带领,班齐后上香、跪拜,行三跪九叩救护礼,作乐,随之伐鼓,各官按班轮番上香祗跪,至日复圆乃止,百官更换吉服,行礼。
这次日食发生在黄昏时分,而恰恰又是一个阴天。不过出现的日食现象很是吓人,日食遮盖面积达到九成五,几乎是最严重的日全食。
礼部衙门坐落在东江米巷中,这里无疑是大明诸多衙门的汇聚之所。
吴山是现任的礼部尚书,虽然至今没有能够入阁成为内阁大臣,但呆在礼部尚书的位置四、五年,身上的官威日盛。
在发生日食的时候,身穿素服的吴山带领诸多官员站于院中,抬头看着天上的日食都显得是忧心忡忡。
当下的大明已然是弊病重重,前年朝廷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去年一个“封矿令”差点让到南方大乱,今年又遭到蒙古犯边。
现在出现日食天象,无疑是上天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是上天对皇上的警示。
咦?
礼部右侍郎袁炜看着日食天象,正要规规矩矩地行“救护之礼”,却发现日食的天象刚刚出现便被一团乌云所遮掩,看得并不算真切。
“日食不见,即同不食!”礼部主事黄大韦眼睛突然一亮,脱口而出道。
众官员听到这话后,又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日食当真是介乎可见和不可见间,亦是有官员当即附和道:“对,即同不食!”
能够混到这个位置的官员都不是蠢人,面对着这位在位已经足足四十年的嘉靖,他们其实早已经摸清了嘉靖的性子。
嘉靖是不是失德,这暂且不论,但肯定是一个独断专横的君王。
针对“忤逆”的臣子,下场无疑很惨,前有夏言弃市,后有李默斩首。而对那些“听话”的臣子,前有首辅张璁,今有严嵩、徐阶之流。
现在出现日食,则是预示当今圣上德行有亏,这无疑是要触怒天威。若是能够以“日食不见,即同不食”为结论,这无疑能够避免一次祸事,还能够借此讨好圣上,何乐而不为呢?
“荒谬!从古至今,并无此一说!”吴山当即板起脸来,显得大公无私地道:“日食已现,咱们臣子焉能置之不理,当即刻行救护之礼!”
说着,给主持礼仪的属官一个眼色,当即就要按着礼制举行救护之礼。
“吴尚书,此言差矣!”袁炜却是出言制止,并说明观点道:“何为天象,自是上天出现的异象。而今日食被乌云所掩,不显现于天,既无异象,圣上并非失德,咱们何须再行救护之礼?”
吴山深深地望向这位属官,虽然贵为礼部尚书,但却不见得能压制住袁炜。
袁炜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最初并不显眼。随着青词精妙而得宠,官途可谓是一鸣惊人,被超迁礼部右侍郎,加封太子太师衔。
而如今,实质他才是青词第一人,其所写的:“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这段青词,被嘉靖裱成对联置于万寿宫的精舍中,足可见袁炜的份量。
身后的官员听到这番话,尽管有些牵强附会,但不少人亦是纷纷点头附和。像吏部尚书吴鹏,更是直接明确支持袁炜,建议取消这一个救护之礼。
吴山的脸上显得很是严肃,他心里有着坚持,特别他作为礼部尚书,更是有义务拨乱反正,让到礼法能够有序地动行。
面对着站出来反对的袁炜,他一本正经地指责道:“一派胡言!天子蒙难,仅因乌云所遮却而不救乎!今十万火急之时,本官不跟汝等费口舌,即刻行救护之礼!”
随着一声令下,早已经准备妥当的礼部官员不敢再耽搁,当即引领着大家进行救护之礼。
“日食不见,即同不食!堂堂礼部尚书如此顽固不化,陷圣上于失德,当真是可耻可恨也!此非救护之礼,乃失忠之礼也!”
袁炜并没有畏惧于吴山,却是针锋相对地攻击,接着是拂袖而去。
“说得好!此非救护之礼,乃失忠之礼也!”吏部尚书吴鹏又是附和,同样是转身离开。
众官员顿时是大眼瞪小眼,却是有官员跟着袁炜和吏部尚书吴鹏离开,亦有官员继续在这里跟着吴山行救护之礼。
不得不说,每个官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有的人仅仅想着个人仕途,有的人却是追逐着上古时期的尧舜之治。
袁炜走出礼部衙门门口,抬头看到西边的天色渐黑,而日食仍然还躲于云层中,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个胜利的微笑。
在回到家中后,他顾不上吃晚饭,一个人直接到了书房。先是将门窗关紧,接着铺上白纸,却是捻袖持笔沾墨而动。
按说,他这位礼部右待郎应该是遵循礼法,实行救护之礼才对。
但经过诸多的研究,他实在是太清楚当今圣上的秉性了。若是让圣上承认错误,认为他的德行有亏,绝对是找死的行径。
昔日的大礼仪如何?
首辅杨延和坚持礼法,推举当今圣上继位,从而保住大明江山稳固,但因为在大礼仪中坚持的观点不为圣上所喜,最终只能辞官归田。
反倒是二甲出身的张璁,由于在大礼仪中顺应圣上意图,仅六年便入阁拜相。
对与错,实质并不重要,关键是否符合圣上的愿意和需求。
刚刚的日食,却是让他看到了一个天大的机遇。
虽然他已经贵为礼部右侍郎,但无疑还想要更进一步,着进入内阁的强烈期望。甚至想要超过徐阶,接下严阁老的担子。
只是在他的前面,却是有一个不开窍的拦路虎。
若吴山有机会进入内阁亦就罢了,他顺理成章地接下礼部尚书过渡一下,然后再谋求进入内阁。但偏偏这人不懂得用青词讨好圣上,本身又极得清流派的拥护,致使吴山像一枚钉子钉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上。
正是如此,他知道想要谋求进步,那就要想办法将这枚钉子拔掉。
今天的天象出现,让到他捕捉到了机会。
有了今天的这个争执,有了这个“反常日食”,无疑是他一次绝佳的机会,完全可以借此攻击吴山,甚至是除掉吴山这个拦路虎。
救护之礼?上奏疏请求圣上修德和修政?借日食上奏,指正朝廷的种种弊端,英明的圣上一旦采纳,则可能是青云直上,从而位极人臣。
只是这是往朝的套路,在本朝却万万不可。
当今圣上要是能听得进忠言,真要精厉图治,那大明就不会变成这般模样,亦不会重用严嵩、徐阶和吕本这帮佞臣。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吴山肯定会上奏疏“借日食言事,直指朝廷弊病”,这样既让圣上生厌,亦得罪了严党,无疑是自寻死路之举。
不过想要吴山倒台,单是吴山“犯傻”还不够,还需要给圣上一个“理由”。
你吴山不是要借“日食”直指朝廷弊病吗?
我现在将“日食”给否了,不管你说得有没有道理,都会变得没有道理。以着皇上的性格,必定会狠狠地惩治于吴山。
“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薐销烁,日食不见,即同不食……”
袁炜在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怎么写了,当即是下笔如有神,一份近二百字的奏本一气呵成。
先是按着惯例开讲日食的现象,旋即摆出了“日食不见,即同不食”的观点,接着是歌颂大明的天平盛象,最后是攻击吴山的“不当之举”,指责他不该带领官员行救护之礼。
写完之后,他又是仔细地检查了一番。他这个礼部右侍郎具体的事务并不多,不论是青词还是奏疏,他都要认真检查几遍才呈上去。
确定无误后,他才誊抄在奏疏上,用的是工整的隶体。
看着面前这一份写好的奏疏,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原本是一场针对圣上的事件,但被他这么一闹,却成为了他跟吴山那帮救护派的争执。
如此的奏本送到圣上那里,肯定会讨得龙颜大悦。按着圣上的性格,断然没有偏帮吴山的道理,必然会嘉奖自己而惩罚吴山。
奏疏晾干,他小心翼翼地合上,然后揣进衣袖中,眼睛难掩着兴奋之感,礼部尚书的空座无疑是指日可待了。最为重要的是,以着他青词的功底,必定用不着一年就能够入阁。
次日清晨,京城在沉睡中醒来。
袁炜并没有前往礼部,亦没有到西苑,而是直接到了通政司。
由于日食的缘故,今天的通政司门口是人满为患,众官员都是纷纷上书。特别是那些救护派,恐怕绞尽脑汁想着如何痛斥朝廷弊病,从而让到朝政能够拨乱反正。
听着周围官员时不时传来痛斥朝政的话语,他的脸上流露着浓浓的轻蔑之色。
远远看到吴山的身影,心里难免有些心虚,却是在轿里呆了一会。看着时间差不多,这才选择下轿,朝着通政司而去。
作为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袁炜的地位自然是非比寻常,直接进到通政司交了那份奏疏,然后便翩翩然离开。
袁炜自认在圣上心里有着一定的位置,圣上必定会看他这一份奏疏,届时定然是龙颜大悦。想着即将到来的荣华富贵,他并没有再回礼部,而是直接前往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