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八十七章 谋划
第八十七章 谋划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古德里安与博克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意见冲突,争论的主因就是德军目前选择的进攻方向。
保守的博克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先巩固登陆区域,积累足够的兵力后再开始向外围辐射,按照统帅部的计划,沿着海岸公路向多佛尔与福克斯通侧后迂回,争取把英国的机动兵力一次性围歼在海边,随后夺取多佛尔与福克斯通的港口,只要能够占据这两个完备的海港,德**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踏上英国的土地,到时候英国是圆是扁就随意德国搓弄了。
而古德里安有着他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在英国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集中现有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接向伦敦冲击,因为英国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被吸引到了多佛尔一线,伦敦对于德军来说几乎是不设防的。
博克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就算英国人的反应再迟钝,也不会放任一片区域失去联络24小时而无动于衷,同样德国对战场情报的遮蔽如何严密也无法保证不会有漏网之鱼。
登陆区里虽然没有英国平民遗留,但是已经有侦查分队报告在周边地区有些小型农庄依然还有一部分单门独户的英国农民遗留下来,双方甚至还发生了短暂的交火。而德国伞兵的报告更是显示了在中间区域,依然有不少小规模驻防部队和哨所存在,虽然伞兵消灭了所遇到的所有敌军,但是不能保证对方在遇袭时没有发出警报,同样无法保证没有人在袭击中逃脱,因为攻击都发生在夜间,虽然月光明亮,但是英国乡村田野里有不少灌木与小树林,村庄里更是有无数可以让人躲藏起来的角落。
博克保守的估计,德国能够保证战场情报遮断的时间最多只有20个小时,随后无论如何,英国方面一定会发觉德军已经登陆。
这点时间如果用来行军。那么确实可以赶到伦敦城下。但是现在毕竟不是行军,而是在作战,在路途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从截获的电话与电报中可以看出。通往伦敦的道路沿线,有很多城镇与村庄依然还有居民驻留,当地还保留着大量的国民自卫队与少量陆军驻兵。
德军的进军不可能不惊动他们 ,德军必定会遭遇沿路杂兵们的阻击,他们只要埋设一些地雷。或者破坏道路桥梁,进攻必定会被阻滞,英国政府将会获得足够的时间调整战略,如果丘吉尔选择就地组织防线负隅顽抗,那么还可以勉强接受,如果英国政府选择放弃伦敦,向西部地区撤退,那将是统帅部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德军很可能陷入麻烦的山地战与游击战,付出的人力与物力无法估量。长时间的拖延必将引发不可预测的变数,比如国外反德势力的乘机介入。
虽然统帅部分析过丘吉尔的性格,认为只要给他一些希望的假象,在彻底绝望之前,他会选择坚守伦敦,但是这一切都只是预测,历史上不乏看上去很硬汉的家伙最终却是个懦夫,所以徐峻一直强调攻击节奏的把握,在最终雷霆一击之前尽量避免刺激到丘吉尔。
目前德军登陆的兵力依然不够,根本无法做到彻底包围伦敦地区。当然也无法阻止英国政府从伦敦撤离,盲目的攻击伦敦势必会打草惊蛇,引发英国政府的过激反应。
现在古德里安掌握的装甲部队应该优先保证登陆区的防御,如果这支部队离开登陆区。向伦敦突击,一旦在路上遭到英国抵抗力量的反击,被敌军的层层杂兵缠住的话,多佛尔区域的英军获悉消息之后必定会乘虚而入,向迪尔发动反扑。
虽然缺少装甲力量的登陆区凭借德国空军与海军的火力支援可以保证不失,但是这支装甲部队的补给线必定会被切断。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古德里安最终还是被博克说服了,他承认这位老牌集团军群指挥官确实有着非凡的大局观,与他相比,自己的目光还是狭窄了一些,只考虑到了战术层面的问题,看来还是需要多加历练,积累更多的战场经验,开阔自己的战略眼光。
德军装甲部队一直笼罩在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无敌光环之下,但是像古德里安这种级别的坦克指挥官们很清楚,德国装甲部队无敌的表象下其实掩盖着非常明显的弱点,现有的德国坦克部队只能勉强应付欧洲地区的作战,还不是他们心目中完美的装甲铁拳。
德国装甲部队是闪电战中地面部队的矛尖,德国坦克在捷克与波兰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敌军陈旧的作战理念与不合时宜的装备,无法应付机械化部队高速突击与连续空中打击的基础之上。
德国装甲部队面对的是敌人数量庞大的陆军步兵,战术古板,移动缓慢,反应迟钝,而且缺乏反装甲武器。
所以凭借装甲薄弱的一号与二号坦克,德军可以轻易的突破步兵的防线,同时依靠一号与二号坦克的灵活与高速,以及强大的越野通过能力,可以赶在敌军撤退的步兵前头完成两翼迂回,包围崩溃的敌军单位,配合后续的其他部队对包围圈内的敌军加以歼灭。
但是德军装甲车辆与他敌军中的同行相比,并不掌握明显的优势。他的敌人其实拥有不少质量与性能上更优秀的装甲车辆,德国装甲部队在与对方的装甲部队正面对抗时,很多时候是遭到技术性碾压的。
问题在于敌军的对坦克的使用理念上还处于一战时期,将坦克视为步兵进攻的支援力量,所以往往会把坦克分散配置给各个步兵单位,同时敌军还缺少步坦联合作战训练,步兵与坦克常常会在作战中自行脱节。
所以虽然敌军坦克部队常常在正面作战中能够击败德军坦克,但是德军会依靠局部数量上的优势,调遣一部分坦克正面纠缠住敌装甲部队,派遣另一部分坦克从侧翼向敌军装甲部队后方迂回,粉碎敌军后方的指挥所与辎重,切断敌军的补给线。
一般情况下,对手会很快就会陷入混乱,并且开始撤退。步兵或许还能跑得掉,但是辎重补给断绝的坦克部队根本就没有多少持久力。连续作战加上机械磨损,很快就会陷入弹尽油绝发动机趴窝的尴尬境地,此时德军会派遣步兵配合火炮一个个的解决掉这些钢铁靶子。
但是一旦德军坦克遇到同等兵力的敌军装甲部队,结果常常会演变成一场一边倒的溃败。此时的德军坦克兵只比对手多上几次作战经验。还大多是攻击步兵与碉堡,并没有多少与装甲部队真实对抗的经历。德国坦克兵只能算比对手早脱了几天壳,远远还没达到后期身经百战的地步。
在法国战场上德国坦克部队有好几次遭遇法国集中起来的坦克集群的正面突袭,结果被打得狼狈不堪丑态百出,燃烧的三号与二号坦克铺满整片战场。
而且德军坦克还有一个闪电战战术导致的弱点。由于战术需要,指挥官过于追求坦克长途奔袭高速突破,但配属给坦克部队的步兵师大都只是半机械化甚至依然是纯骡马化的,所以高速突进的坦克部队往往会与配属的步兵部队脱节,造成后勤补给线时常会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
在欧洲战场,要不是对面敌军已经陷入混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击,否则早在法国战役初期,德军的装甲师就有好几次会被敌军分割包围,遭受沉重的打击。
同时由于德军战术追求高速连续的攻击。德国装甲部队的机械磨损非常严重,德国坦克又过于精密,一旦磨损超过极限就会立即出现故障,所以必须要时刻保持后勤补给线的通畅,保证后备零件与修理勤务的跟随。一旦勤务保障出现问题,很快就会出现大量坦克因为故障而趴窝。
如果处于进攻状态时还好,德军可以随时回收修理这些车辆。但是一旦遇到撤退战,那么这些坦克就只能就地遗弃给敌军了。这一幕在原本的世界,苏德东线战场上时常发生,大量昂贵的坦克往往因为一些非常细小的故障就被遗弃在撤退的路上。而这些故障在平时是很容易获得修理并恢复的。但是由于部队处于撤退状态,轻武装的后勤修理与补给单位跑在了装甲部队的前面,担任后卫的坦克连一辆拖车都找不到,这些车辆只能白白的扔在了战场上。当然这些是原本的历史。在现在的时空中这些还没有发生,徐峻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在德军现有的战斗经历中,德军的装甲部队通常情况下是专门用来敲打敌军步兵的,而解决掉敌方装甲部队最终依靠的往往是德军的步兵和炮兵,死在集束手榴弹和37敲门器下的坦克其实占据了敌军坦克损失原因中的很大一部分。
这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百战百胜传说背后的本来面目,德国人只是比他的敌人多走了半步。而就是这小小的半步,却让他大多数的敌人饮恨当场。
40年时,德国坦克师内的主力坦克是脆弱的二号和三号,还有一部分捷克产的38T,就是这种装甲只有25毫米的坦克,在原来的历史中曾一度被隆美尔视为第七装甲师的主力装备,拿来当重型突击力量来使用。
德国坦克现有的主力型号大都无法与英法坦克打正面坦克战,除了外形小巧灵活机动之外,重要的性能指标大都不处于优势,更以贫瘠的火力遭人非议。德军中唯一能够正面与敌军重型坦克对撼的,唯有最新研发的四号坦克,但是因为刚刚量产不久,在法国战役开始时,全军上下加起来也只有一百多辆。
这一次徐峻算是掏出了血本,把两个多月内量产的四号坦克中的一大部分编入了登陆部队,加上从几个装甲师抽调的连队,硬是凑出了两百二十辆四号坦克,其中有六十辆是最新的四号G型,这些坦克编组成了八个重型装甲营,直接归属于古德里安指挥。
这是德军序列内首支能够正面对抗世界上所有在役坦克的装甲部队,距离古德里安眼里的完美装甲部队的目标非常接近,如果能够再配属上足够的附属炮兵与机械化步兵。古德里安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这支部队打败所有同规模的装甲力量,轻易的撕碎两到三倍以上的常规步兵单位。
问题是,目前上岸的只有三个装甲营,其中还有一个营是轻型装甲营,作为外围武装侦察力量来使用。虽然后续的坦克营正在源源不断的登陆,但是想要凑足一支足够规模的装甲力量,至少还需要半天的时间,古德里安只得站在迪尔堡二层的办公室里,拿着圆规与计算尺对着地图运气。
此时德军的登陆栈桥已经发展到了十二条,每小时可以输送一个团的人员装备车辆物资登陆。博克预计,在太阳下山之前,将会有两个步兵师,超过五万人以上的德军登上英国本土,博克将会亲自带领其中一个步兵师与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师配合,迂回多佛尔侧后,将英军最后的机动力量包围在多佛尔地区,随后按照计划将这些部队分割歼灭。
同时在第二天午夜之前,赖歇瑙的第三梯队将完成登陆,其中的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将向伦敦展开突击,争取在第三天上午完成对伦敦的包围行动。
因为从第四天开始,海峡上空将会有两天的连续恶劣天气,伦敦也在风暴范围之中,虽然恶劣天气会阻碍德军的攻击,却也同时阻碍了敌军的撤离。
这份作战方案是统帅部为登陆所制定的那一堆计划中,唯一还能够与现有情况对应起来并能够加以实施的东西,想起来真是让人擦一把汗。
眼下这场战役总体上看上去很是顺利,但是在统帅部指挥室里简直是一片混乱,英国人的空城计把德国人的计划全都给打乱了,原本精确的时刻表完全成了废纸一张,德军总司令部只能按照实际局势随机应变,摸索着展开后续行动。
幸好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德军可以说已经在英国本土站稳了脚跟,等到消灭掉多佛尔的英军主力,德军就能从多佛尔港直接运兵上岸,大型运兵船可以一次运载一个旅的步兵登陆,登陆德军很快就会与英军调转态势,占据兵力上的优势。
就在统帅部的将军围绕着博克的攻击方案在地图上插着旗划线的时候,就在英吉利海峡的中部,继日德兰海战结束二十四年之后,英德海军的主力舰队再一次全力碰撞在了一起,英国皇家海军与德国新公海舰队在这条承载着皇家海军百年光荣的海峡里展开了最终的决战。(未完待续。)
古德里安与博克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意见冲突,争论的主因就是德军目前选择的进攻方向。
保守的博克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先巩固登陆区域,积累足够的兵力后再开始向外围辐射,按照统帅部的计划,沿着海岸公路向多佛尔与福克斯通侧后迂回,争取把英国的机动兵力一次性围歼在海边,随后夺取多佛尔与福克斯通的港口,只要能够占据这两个完备的海港,德**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踏上英国的土地,到时候英国是圆是扁就随意德国搓弄了。
而古德里安有着他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在英国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集中现有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接向伦敦冲击,因为英国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被吸引到了多佛尔一线,伦敦对于德军来说几乎是不设防的。
博克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就算英国人的反应再迟钝,也不会放任一片区域失去联络24小时而无动于衷,同样德国对战场情报的遮蔽如何严密也无法保证不会有漏网之鱼。
登陆区里虽然没有英国平民遗留,但是已经有侦查分队报告在周边地区有些小型农庄依然还有一部分单门独户的英国农民遗留下来,双方甚至还发生了短暂的交火。而德国伞兵的报告更是显示了在中间区域,依然有不少小规模驻防部队和哨所存在,虽然伞兵消灭了所遇到的所有敌军,但是不能保证对方在遇袭时没有发出警报,同样无法保证没有人在袭击中逃脱,因为攻击都发生在夜间,虽然月光明亮,但是英国乡村田野里有不少灌木与小树林,村庄里更是有无数可以让人躲藏起来的角落。
博克保守的估计,德国能够保证战场情报遮断的时间最多只有20个小时,随后无论如何,英国方面一定会发觉德军已经登陆。
这点时间如果用来行军。那么确实可以赶到伦敦城下。但是现在毕竟不是行军,而是在作战,在路途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从截获的电话与电报中可以看出。通往伦敦的道路沿线,有很多城镇与村庄依然还有居民驻留,当地还保留着大量的国民自卫队与少量陆军驻兵。
德军的进军不可能不惊动他们 ,德军必定会遭遇沿路杂兵们的阻击,他们只要埋设一些地雷。或者破坏道路桥梁,进攻必定会被阻滞,英国政府将会获得足够的时间调整战略,如果丘吉尔选择就地组织防线负隅顽抗,那么还可以勉强接受,如果英国政府选择放弃伦敦,向西部地区撤退,那将是统帅部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德军很可能陷入麻烦的山地战与游击战,付出的人力与物力无法估量。长时间的拖延必将引发不可预测的变数,比如国外反德势力的乘机介入。
虽然统帅部分析过丘吉尔的性格,认为只要给他一些希望的假象,在彻底绝望之前,他会选择坚守伦敦,但是这一切都只是预测,历史上不乏看上去很硬汉的家伙最终却是个懦夫,所以徐峻一直强调攻击节奏的把握,在最终雷霆一击之前尽量避免刺激到丘吉尔。
目前德军登陆的兵力依然不够,根本无法做到彻底包围伦敦地区。当然也无法阻止英国政府从伦敦撤离,盲目的攻击伦敦势必会打草惊蛇,引发英国政府的过激反应。
现在古德里安掌握的装甲部队应该优先保证登陆区的防御,如果这支部队离开登陆区。向伦敦突击,一旦在路上遭到英国抵抗力量的反击,被敌军的层层杂兵缠住的话,多佛尔区域的英军获悉消息之后必定会乘虚而入,向迪尔发动反扑。
虽然缺少装甲力量的登陆区凭借德国空军与海军的火力支援可以保证不失,但是这支装甲部队的补给线必定会被切断。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古德里安最终还是被博克说服了,他承认这位老牌集团军群指挥官确实有着非凡的大局观,与他相比,自己的目光还是狭窄了一些,只考虑到了战术层面的问题,看来还是需要多加历练,积累更多的战场经验,开阔自己的战略眼光。
德军装甲部队一直笼罩在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无敌光环之下,但是像古德里安这种级别的坦克指挥官们很清楚,德国装甲部队无敌的表象下其实掩盖着非常明显的弱点,现有的德国坦克部队只能勉强应付欧洲地区的作战,还不是他们心目中完美的装甲铁拳。
德国装甲部队是闪电战中地面部队的矛尖,德国坦克在捷克与波兰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敌军陈旧的作战理念与不合时宜的装备,无法应付机械化部队高速突击与连续空中打击的基础之上。
德国装甲部队面对的是敌人数量庞大的陆军步兵,战术古板,移动缓慢,反应迟钝,而且缺乏反装甲武器。
所以凭借装甲薄弱的一号与二号坦克,德军可以轻易的突破步兵的防线,同时依靠一号与二号坦克的灵活与高速,以及强大的越野通过能力,可以赶在敌军撤退的步兵前头完成两翼迂回,包围崩溃的敌军单位,配合后续的其他部队对包围圈内的敌军加以歼灭。
但是德军装甲车辆与他敌军中的同行相比,并不掌握明显的优势。他的敌人其实拥有不少质量与性能上更优秀的装甲车辆,德国装甲部队在与对方的装甲部队正面对抗时,很多时候是遭到技术性碾压的。
问题在于敌军的对坦克的使用理念上还处于一战时期,将坦克视为步兵进攻的支援力量,所以往往会把坦克分散配置给各个步兵单位,同时敌军还缺少步坦联合作战训练,步兵与坦克常常会在作战中自行脱节。
所以虽然敌军坦克部队常常在正面作战中能够击败德军坦克,但是德军会依靠局部数量上的优势,调遣一部分坦克正面纠缠住敌装甲部队,派遣另一部分坦克从侧翼向敌军装甲部队后方迂回,粉碎敌军后方的指挥所与辎重,切断敌军的补给线。
一般情况下,对手会很快就会陷入混乱,并且开始撤退。步兵或许还能跑得掉,但是辎重补给断绝的坦克部队根本就没有多少持久力。连续作战加上机械磨损,很快就会陷入弹尽油绝发动机趴窝的尴尬境地,此时德军会派遣步兵配合火炮一个个的解决掉这些钢铁靶子。
但是一旦德军坦克遇到同等兵力的敌军装甲部队,结果常常会演变成一场一边倒的溃败。此时的德军坦克兵只比对手多上几次作战经验。还大多是攻击步兵与碉堡,并没有多少与装甲部队真实对抗的经历。德国坦克兵只能算比对手早脱了几天壳,远远还没达到后期身经百战的地步。
在法国战场上德国坦克部队有好几次遭遇法国集中起来的坦克集群的正面突袭,结果被打得狼狈不堪丑态百出,燃烧的三号与二号坦克铺满整片战场。
而且德军坦克还有一个闪电战战术导致的弱点。由于战术需要,指挥官过于追求坦克长途奔袭高速突破,但配属给坦克部队的步兵师大都只是半机械化甚至依然是纯骡马化的,所以高速突进的坦克部队往往会与配属的步兵部队脱节,造成后勤补给线时常会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
在欧洲战场,要不是对面敌军已经陷入混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击,否则早在法国战役初期,德军的装甲师就有好几次会被敌军分割包围,遭受沉重的打击。
同时由于德军战术追求高速连续的攻击。德国装甲部队的机械磨损非常严重,德国坦克又过于精密,一旦磨损超过极限就会立即出现故障,所以必须要时刻保持后勤补给线的通畅,保证后备零件与修理勤务的跟随。一旦勤务保障出现问题,很快就会出现大量坦克因为故障而趴窝。
如果处于进攻状态时还好,德军可以随时回收修理这些车辆。但是一旦遇到撤退战,那么这些坦克就只能就地遗弃给敌军了。这一幕在原本的世界,苏德东线战场上时常发生,大量昂贵的坦克往往因为一些非常细小的故障就被遗弃在撤退的路上。而这些故障在平时是很容易获得修理并恢复的。但是由于部队处于撤退状态,轻武装的后勤修理与补给单位跑在了装甲部队的前面,担任后卫的坦克连一辆拖车都找不到,这些车辆只能白白的扔在了战场上。当然这些是原本的历史。在现在的时空中这些还没有发生,徐峻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在德军现有的战斗经历中,德军的装甲部队通常情况下是专门用来敲打敌军步兵的,而解决掉敌方装甲部队最终依靠的往往是德军的步兵和炮兵,死在集束手榴弹和37敲门器下的坦克其实占据了敌军坦克损失原因中的很大一部分。
这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百战百胜传说背后的本来面目,德国人只是比他的敌人多走了半步。而就是这小小的半步,却让他大多数的敌人饮恨当场。
40年时,德国坦克师内的主力坦克是脆弱的二号和三号,还有一部分捷克产的38T,就是这种装甲只有25毫米的坦克,在原来的历史中曾一度被隆美尔视为第七装甲师的主力装备,拿来当重型突击力量来使用。
德国坦克现有的主力型号大都无法与英法坦克打正面坦克战,除了外形小巧灵活机动之外,重要的性能指标大都不处于优势,更以贫瘠的火力遭人非议。德军中唯一能够正面与敌军重型坦克对撼的,唯有最新研发的四号坦克,但是因为刚刚量产不久,在法国战役开始时,全军上下加起来也只有一百多辆。
这一次徐峻算是掏出了血本,把两个多月内量产的四号坦克中的一大部分编入了登陆部队,加上从几个装甲师抽调的连队,硬是凑出了两百二十辆四号坦克,其中有六十辆是最新的四号G型,这些坦克编组成了八个重型装甲营,直接归属于古德里安指挥。
这是德军序列内首支能够正面对抗世界上所有在役坦克的装甲部队,距离古德里安眼里的完美装甲部队的目标非常接近,如果能够再配属上足够的附属炮兵与机械化步兵。古德里安相信自己可以依靠这支部队打败所有同规模的装甲力量,轻易的撕碎两到三倍以上的常规步兵单位。
问题是,目前上岸的只有三个装甲营,其中还有一个营是轻型装甲营,作为外围武装侦察力量来使用。虽然后续的坦克营正在源源不断的登陆,但是想要凑足一支足够规模的装甲力量,至少还需要半天的时间,古德里安只得站在迪尔堡二层的办公室里,拿着圆规与计算尺对着地图运气。
此时德军的登陆栈桥已经发展到了十二条,每小时可以输送一个团的人员装备车辆物资登陆。博克预计,在太阳下山之前,将会有两个步兵师,超过五万人以上的德军登上英国本土,博克将会亲自带领其中一个步兵师与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师配合,迂回多佛尔侧后,将英军最后的机动力量包围在多佛尔地区,随后按照计划将这些部队分割歼灭。
同时在第二天午夜之前,赖歇瑙的第三梯队将完成登陆,其中的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将向伦敦展开突击,争取在第三天上午完成对伦敦的包围行动。
因为从第四天开始,海峡上空将会有两天的连续恶劣天气,伦敦也在风暴范围之中,虽然恶劣天气会阻碍德军的攻击,却也同时阻碍了敌军的撤离。
这份作战方案是统帅部为登陆所制定的那一堆计划中,唯一还能够与现有情况对应起来并能够加以实施的东西,想起来真是让人擦一把汗。
眼下这场战役总体上看上去很是顺利,但是在统帅部指挥室里简直是一片混乱,英国人的空城计把德国人的计划全都给打乱了,原本精确的时刻表完全成了废纸一张,德军总司令部只能按照实际局势随机应变,摸索着展开后续行动。
幸好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德军可以说已经在英国本土站稳了脚跟,等到消灭掉多佛尔的英军主力,德军就能从多佛尔港直接运兵上岸,大型运兵船可以一次运载一个旅的步兵登陆,登陆德军很快就会与英军调转态势,占据兵力上的优势。
就在统帅部的将军围绕着博克的攻击方案在地图上插着旗划线的时候,就在英吉利海峡的中部,继日德兰海战结束二十四年之后,英德海军的主力舰队再一次全力碰撞在了一起,英国皇家海军与德国新公海舰队在这条承载着皇家海军百年光荣的海峡里展开了最终的决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