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光辉岁月 从此启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汉血丹心最新章节!
就在这一年夏天剩下的时间里,长安,这座大汉的皇城、天下政治文化的最中心地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自大汉开国以来,盘踞在朝堂之上七十多年的勋臣顽固势力,几乎被一扫而空。有许多人的命运被就此改变,千万颗人头滚落在尘埃中,无数族人以戴罪之身被迁徙往边郡或岭南各地安置。
其中,包括曲逆侯陈家、舞阳侯樊家、阳陵侯傅家、信武侯靳家、蒯城侯周家、江邑侯赵家等顶级豪门在内的十余家,因为罪大恶极,斑斑铁证,罄竹难书,被抄家灭族,断绝宗祀,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等那些昔日耀武扬威,跋扈长安市上的纨绔子弟们,被绑赴刑场,即将处死的时候,他们脑海中都曾经想起过某人指着他们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一句伸张正义的誓言,当时都被他们当成了无知的笑话,而今却终于知道,那个人出口的每一句话,都从来没有落空过。
如果老天再给一次机会,还会不会去得罪那个人呢?恐惧的泪水伴随着追悔莫及,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了,鬼头刀下,头颅遍地……。
随着朝堂上腐朽势力的被清除,一大批新鲜的血液涌了进来,他们都是当初通过词林苑选贤,被皇帝预先储存起来的人才。此前这些人,都以一些较低的身份在各部门中学习。曾经以为要很多年以后才有机会施展胸中抱负的青年才俊们,从来没有敢想过,几乎在一夜之间,一条青云大道就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只要有能力,有担当,有真才实学,只要是清白良家身份出身,都可以上书自荐,只要考核合格,皆能得到重用。
朝堂上的紫袍朱衣少了许多人,同时又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世间事,变幻如苍狗白云,唯一没有变的,是眼底的巍峨宫殿。未央宫的羽林军守卫们,看着这面前的人事替换,权力更迭,他们心中的感慨无比深刻。
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一个人,虽然他现在并不在长安,但长安城中无处不在讲述着他的传说。崇敬与崇拜,畏惧与忌惮,这样的情怀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
那一天曾经给元召传递过那个木盒的羽林军校尉,现在是同伴当中的耀眼人物。关于小侯爷是开启了怎样的仙家法宝,连天雷闪电也被他驯服在手中,这样的故事,他已经被人询问了无数遍。
但即使让他再眉飞色舞讲上一千遍,校尉也不会觉得烦。因为他同许多人一样,到现在还觉得那是一场神迹,而自己有幸帮小侯爷提过那只木盒,这样的荣光,够他吹嘘一辈子了。
与他一起感到荣光无限的,还有一个人,那是一名普通的羽林军守卫,当时他就站在含元殿门口。
元召向他借了佩剑一用,然后小侯爷就跃上了含元殿顶。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中,那个立在最高处的身影,迎风而立,傲若仙人。
闪电的光华缭绕在他身边,霹雳就在头顶炸响,上天之威,无人不心中震恐。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铜铸金身,在雷霆一击之下,恐怕也要立即化为齑粉了吧!
可是,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里,明明看到闪电就在那道身影身边咫尺而过,却就是伤不到他分毫。仿佛刻意绕开了一般,而那把普通的剑就插在他面前的檐脊间。
此前还趾高气昂的傅远等人,开始变得脸色惨白。难道这个人真的能通彻天意?还是说民意就是天意,已经不再站在自己这个阵营的一边?
“陛下、众位大臣可都看到啦?所谓雷击以示警戒,纯属信口妄言。那是对陛下圣德的诋毁,更是对我大汉威严的冒犯。发起此事者,其党羽居心为何,可想而知,所以请陛下严惩之!”
朗朗话音从宫殿高处传来,如同是上天的意旨。皇帝刘彻收回一直望着含元殿顶的目光,缓缓的转过身,眼中迸发出慑人的光芒,这一刻,脱去枷锁的苍龙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容……!
站在朝堂上做臣子的,都是些聪明的人。此时再不站队,等待何时呢?赞颂皇帝的英明,对那些逆臣口诛笔伐,就成了大势所趋。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方的捷报又接踵而至,更是加速了勋贵团体的灭亡。
红翎信使最先传来的,是严助的报捷消息和奏章。从吴越之地出发,进入东瓯国帮助抵抗东越军的万余人马,与东瓯军联手,经过月余的拉锯战,把东越军队拖得疲惫不堪,然后在南越军队突然袭击其空虚后方的情况下,汉军、南越、东瓯三方联手,大败东越军。并且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陷了东越国都,东越国王及王室所有成员都成为了阶下囚,曾经在南疆诸国中兵力最强的东越国就此灭亡了。
吴王太子刘少驹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几声,自刎而亡。而那些流亡在此地的吴王旧臣以及聚集的亡命徒们,也死的死亡的亡,树倒猢狲散了。
刘彻看完捷报,大喜过望。这可是灭国之功啊!而且是他当上皇帝后,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于提高皇帝的威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正在满朝欣喜之际,第二次报捷的消息,又从千里之外传到了长安,这次是严助和终军联名上奏。
东越国灭亡后,这个胜利的果实,本来是应该有汉、东瓯、南越三家共享的。然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东瓯国王竟然放弃了划分东越国土的权利,而且主动上书汉家天子,请求率众归附大汉,愿意成为治下的子民,只求好好的得到安置就行。
几乎在同一个时候,在南越国兵力尽出东越境内作战的情况下,南越国相吕嘉竟然趁机发动了政变,意图篡国。
当时形势十分危机,南越皇宫几乎将被攻陷,危急关头,大汉天使终军率领着他属下的几十名勇士,奋勇当先,冲进叛军中,与早就安排在吕嘉身边的暗探联手,砍下了吕嘉的脑袋,一举驱散叛军,取得了护卫皇宫的胜利。然后在得到消息回援的南越军队围剿下,彻底铲除余孽,平息了这次叛乱。
被救下性命的南越国王感激涕零,因此,在瓜分东越领土的这件事上做了很大的让步。另外,为了表达对汉朝的忠诚,愿甘为属国,将派遣他的王子赵婴齐入长安学习汉家礼仪文化,也就是变相的作为质子了。
这样一来,平息完这次叛乱后,最大的赢家,就是汉朝了。
东瓯归附,其疆土自然都划入了大汉疆域内。而经过南越的妥协,原先东越的三分之二领土也划归了汉朝。也就是说,这次大汉只出动了两个使臣,万余地方驻军,就取得了一片大大的疆土,使整个南疆都平定了下来,可谓是对外作战史上一个空前的大胜利。
消息传开,长安万众欢腾,人心鼓舞。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内部争斗的多么厉害,在国家对外战争取得巨大胜利这样的事情上,不管是谁,只要是大汉的子民,都觉得与有荣光焉!
现在谁还敢指责皇帝当初出兵平乱的不是?这样的胜利摆在眼前,正是显现了皇帝当初的英明果断。通过这件事,大汉无论民间还是朝堂,仿佛才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国家已经如此厉害,挥手之间就可以屠灭敌国!
这样的发现,令所有人开始在心底滋生一种叫做自信的东西。自信、骄傲、宽容、富强……,这些因素,就是元召在未来最想在每个人身上看到的东西。而今,它们终于开始渐渐的出现,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而严助和终军也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当初暗中交代给他们的意图,都得到了完美的贯彻,甚至完成的比自己计划的还要完美些,这两个人,果然都是英才。
相比起对南疆战事的重视程度,前些日子摧毁勋贵集团那些事,在元召眼里,重要性是根本不对等的。
那么一个庞大集团的覆灭,他也只不过是用了一点儿小手段而已。说什么天雷屡次击毁宫殿,是上天的警戒这样的鬼话,元召第一次听到时,就觉得很好笑。
没看到遭雷击的都是建在地势高处的殿宇吗?呃,也难怪,看到了他们也不会明白。因为,在两千多年前的这些人心里,打雷就是上天在生气,雷霆之怒,已经根深蒂固。至于在遥远的将来,会出现一种叫做避雷针的东西,可以有效地避免雷击。这种事,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
这样的迷惑,就连皇帝也不例外。因此,在未央宫宣室阁中,当刘彻屏退左右,带着几分虔诚之色,问询元召那些可以沟通天地的本事时,元召认真的给他讲解了半天雷电原理,抬起头来,却看到这位帝王一脸懵懂的样子,好似听到了一段上古天书。
“元卿啊,那个,朕还是有些听不明白,这样的天地玄学确实是太深奥了些。呵呵!不过,听你话中说的意思,莫非这也是一门学问,是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学会的吗?只要学会了这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和你曾经展示过的那样,把这风雷云电掌握在手中,为我所用?朕这样理解,没有错吧?”
元召暗暗舒了口气,自己费了这么大功夫,给这个物理白痴皇帝讲解基础的雷电知识,不就是怕他以为这是什么神仙手段的嘛。为了避免以后会出现被逼着帮他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样的闹剧出现,现在就得给他灌输物理知识了。好在,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他好像终于明白了点。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世间学问万千,研究这天地间万物原理也是其中的一门。任何学问学到精致时,都可以有大用处,物理自然也不例外。”
刘彻眼睛放光,看着元召侃侃而谈,他以敏锐的眼光预感到,元召所说的这门新学问,将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好处。
“元卿,你是从何处学到的这些神奇本事?怎么从来没有见有典籍记载过呢?莫非这是古代家族遗传之学?”
元召暗自嘀咕,这位的好奇心也太重了些吧!追根刨底问的倒是详细。
“哦,陛下,小臣这些微末知识都是从自小跟随的先师处学来的。小臣曾听先师他老人家说过,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商周以前就有无数的智慧流传人间。只是年代久远,记载的载体又太原始,流传不便,后来便大多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有些甚至为世人所不知,就失传了,这是最让人遗憾的事。幸存于世间者,又屡经天灾人祸之乱,所以我们如今所见者,十之不一二也!”
刘彻点点头,深有同感,那么多先人的智慧就在过去年月里不为人知的随草木泯灭,确实是让人感到痛惜的事。如同元召所施展的手段,这样的学问竟然从不为世人所知,诚为憾事。
“元卿啊,你的那位先师一定也是位了不起的大才,可惜,据你所说,他已经行踪渺渺,久不见于世间了,朕福薄,无缘得见,心甚憾之。好在,有你这个高徒,走到了朕的眼前,也算是聊以慰怀。哈哈!朕年纪大了些,对你说的这些新奇学问虽然感到心中向往,可是朝政繁琐,已经没有精力去学习了。不过,皇室中倒有许多可造之材……那个,元卿,朕给你下一道旨意,任命你为宫中的翰林学士,寻一处合适的场所,专门儿教授你胸中所学,如何呢?”
元召偷偷翻了个白眼,你倒是个识货的人,什么好东西都想收到囊中。不过,让更多的人学到新鲜的知识,这个提议倒是不错,只是自己却还另有些别的想法,不妨正好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提出来。
“陛下圣明!既然陛下有旨,小臣当然不敢藏私。不过只教授皇家子弟嘛……小臣以为,这样的范围还是太狭隘了些。陛下难道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吗?所有生活在大汉疆域内的人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如今既然决定锐意进取,未来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从何而来?当然不是只出自皇家宗室之内,大多数必然还是要从四海五湖汇聚到陛下的囊中。所以,小臣以为,如果陛下真的要决心让皇家子弟接受教育的话,还不如把这种教育范围再扩大一点,遴选天下优异可造之才,无论贵贱,统一学授各类知识,到时候国家有事,陛下有所差遣时,从中选拔贤良,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尔,又何愁无才可用呢?”
元召在简单说着自己的构想,发现皇帝的眼睛已经越来越亮,脸上现出激动之色。不就是办个学校嘛,至于这么激动?
“好!好主意!元卿,你说的不错,朕治理天下,怎么能只偏颇用人呢!天下栋梁之才、可造之才,大有人在,朕要统统把他们汇聚到长安来,汇聚到朕的麾下。哈哈!小子,你虽然能猜到朕心中的一些想法,但你可知道朕想做到那些先祖们都不曾做到过的事吗?朕心中的天地……你会慢慢明白的。这件事,就如你说的那样去办吧。回去后,整理一个奏章呈上来,朕会单独有旨意给你,令你全权办理此事。”
刘彻很兴奋,铲除掉了王权路上的一切障碍后,这几天,他终于开始品尝到一言九鼎的滋味,那种无上的威严让他自信而又迷恋。无论是当初窦太后放手权杖,还是今天帮助他铲除勋贵集团,眼前这个少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他的忠诚和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这在他心中的重量是无与伦比的。
皇帝站起身来,走到元召身边,手抚在他肩头,眼神温和,话语中带了无限感情。
“元卿,你所做的一切,朕都记在心里了。你虽然年纪尚幼,但无论心性胸襟还是眼光品德,都足以担当重任,朕打算现在就让你入朝参与政事,你意下如何?”
身为天子,能与臣下这样推心置腹,已经是极为罕见。从古至今,这样的荣宠能有几人呢!
守在宣室阁门外廊间的韩嫣与东方朔对视一眼,无声感慨,心情各不相同。
东方朔是为元召由衷的感到高兴,小侯爷的地位越重要,这个国家的未来就越值得期待。而韩嫣心情就更复杂些,他本来就是刘彻的内宠,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内,如今见元召如此被天子宠信,心中的羡慕嫉妒恨总是有些的。
面对皇帝殷切的目光,元召郑重的施了一礼,然后拜谢道:“小臣非常感激陛下的厚恩。可是,臣年纪太小,还不能入朝为官的。这一方面是有违朝廷规制,会给心有不满者留下话柄。另一方面,臣在朝廷之外,反而不用束手束脚,可以为陛下做更多的事,也方便的多,请陛下明鉴。”
前程远大,从此起航,振我华夏!
就在这一年夏天剩下的时间里,长安,这座大汉的皇城、天下政治文化的最中心地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自大汉开国以来,盘踞在朝堂之上七十多年的勋臣顽固势力,几乎被一扫而空。有许多人的命运被就此改变,千万颗人头滚落在尘埃中,无数族人以戴罪之身被迁徙往边郡或岭南各地安置。
其中,包括曲逆侯陈家、舞阳侯樊家、阳陵侯傅家、信武侯靳家、蒯城侯周家、江邑侯赵家等顶级豪门在内的十余家,因为罪大恶极,斑斑铁证,罄竹难书,被抄家灭族,断绝宗祀,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等那些昔日耀武扬威,跋扈长安市上的纨绔子弟们,被绑赴刑场,即将处死的时候,他们脑海中都曾经想起过某人指着他们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一句伸张正义的誓言,当时都被他们当成了无知的笑话,而今却终于知道,那个人出口的每一句话,都从来没有落空过。
如果老天再给一次机会,还会不会去得罪那个人呢?恐惧的泪水伴随着追悔莫及,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了,鬼头刀下,头颅遍地……。
随着朝堂上腐朽势力的被清除,一大批新鲜的血液涌了进来,他们都是当初通过词林苑选贤,被皇帝预先储存起来的人才。此前这些人,都以一些较低的身份在各部门中学习。曾经以为要很多年以后才有机会施展胸中抱负的青年才俊们,从来没有敢想过,几乎在一夜之间,一条青云大道就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只要有能力,有担当,有真才实学,只要是清白良家身份出身,都可以上书自荐,只要考核合格,皆能得到重用。
朝堂上的紫袍朱衣少了许多人,同时又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世间事,变幻如苍狗白云,唯一没有变的,是眼底的巍峨宫殿。未央宫的羽林军守卫们,看着这面前的人事替换,权力更迭,他们心中的感慨无比深刻。
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一个人,虽然他现在并不在长安,但长安城中无处不在讲述着他的传说。崇敬与崇拜,畏惧与忌惮,这样的情怀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
那一天曾经给元召传递过那个木盒的羽林军校尉,现在是同伴当中的耀眼人物。关于小侯爷是开启了怎样的仙家法宝,连天雷闪电也被他驯服在手中,这样的故事,他已经被人询问了无数遍。
但即使让他再眉飞色舞讲上一千遍,校尉也不会觉得烦。因为他同许多人一样,到现在还觉得那是一场神迹,而自己有幸帮小侯爷提过那只木盒,这样的荣光,够他吹嘘一辈子了。
与他一起感到荣光无限的,还有一个人,那是一名普通的羽林军守卫,当时他就站在含元殿门口。
元召向他借了佩剑一用,然后小侯爷就跃上了含元殿顶。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中,那个立在最高处的身影,迎风而立,傲若仙人。
闪电的光华缭绕在他身边,霹雳就在头顶炸响,上天之威,无人不心中震恐。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铜铸金身,在雷霆一击之下,恐怕也要立即化为齑粉了吧!
可是,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里,明明看到闪电就在那道身影身边咫尺而过,却就是伤不到他分毫。仿佛刻意绕开了一般,而那把普通的剑就插在他面前的檐脊间。
此前还趾高气昂的傅远等人,开始变得脸色惨白。难道这个人真的能通彻天意?还是说民意就是天意,已经不再站在自己这个阵营的一边?
“陛下、众位大臣可都看到啦?所谓雷击以示警戒,纯属信口妄言。那是对陛下圣德的诋毁,更是对我大汉威严的冒犯。发起此事者,其党羽居心为何,可想而知,所以请陛下严惩之!”
朗朗话音从宫殿高处传来,如同是上天的意旨。皇帝刘彻收回一直望着含元殿顶的目光,缓缓的转过身,眼中迸发出慑人的光芒,这一刻,脱去枷锁的苍龙终于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容……!
站在朝堂上做臣子的,都是些聪明的人。此时再不站队,等待何时呢?赞颂皇帝的英明,对那些逆臣口诛笔伐,就成了大势所趋。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方的捷报又接踵而至,更是加速了勋贵团体的灭亡。
红翎信使最先传来的,是严助的报捷消息和奏章。从吴越之地出发,进入东瓯国帮助抵抗东越军的万余人马,与东瓯军联手,经过月余的拉锯战,把东越军队拖得疲惫不堪,然后在南越军队突然袭击其空虚后方的情况下,汉军、南越、东瓯三方联手,大败东越军。并且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陷了东越国都,东越国王及王室所有成员都成为了阶下囚,曾经在南疆诸国中兵力最强的东越国就此灭亡了。
吴王太子刘少驹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几声,自刎而亡。而那些流亡在此地的吴王旧臣以及聚集的亡命徒们,也死的死亡的亡,树倒猢狲散了。
刘彻看完捷报,大喜过望。这可是灭国之功啊!而且是他当上皇帝后,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于提高皇帝的威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正在满朝欣喜之际,第二次报捷的消息,又从千里之外传到了长安,这次是严助和终军联名上奏。
东越国灭亡后,这个胜利的果实,本来是应该有汉、东瓯、南越三家共享的。然而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东瓯国王竟然放弃了划分东越国土的权利,而且主动上书汉家天子,请求率众归附大汉,愿意成为治下的子民,只求好好的得到安置就行。
几乎在同一个时候,在南越国兵力尽出东越境内作战的情况下,南越国相吕嘉竟然趁机发动了政变,意图篡国。
当时形势十分危机,南越皇宫几乎将被攻陷,危急关头,大汉天使终军率领着他属下的几十名勇士,奋勇当先,冲进叛军中,与早就安排在吕嘉身边的暗探联手,砍下了吕嘉的脑袋,一举驱散叛军,取得了护卫皇宫的胜利。然后在得到消息回援的南越军队围剿下,彻底铲除余孽,平息了这次叛乱。
被救下性命的南越国王感激涕零,因此,在瓜分东越领土的这件事上做了很大的让步。另外,为了表达对汉朝的忠诚,愿甘为属国,将派遣他的王子赵婴齐入长安学习汉家礼仪文化,也就是变相的作为质子了。
这样一来,平息完这次叛乱后,最大的赢家,就是汉朝了。
东瓯归附,其疆土自然都划入了大汉疆域内。而经过南越的妥协,原先东越的三分之二领土也划归了汉朝。也就是说,这次大汉只出动了两个使臣,万余地方驻军,就取得了一片大大的疆土,使整个南疆都平定了下来,可谓是对外作战史上一个空前的大胜利。
消息传开,长安万众欢腾,人心鼓舞。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内部争斗的多么厉害,在国家对外战争取得巨大胜利这样的事情上,不管是谁,只要是大汉的子民,都觉得与有荣光焉!
现在谁还敢指责皇帝当初出兵平乱的不是?这样的胜利摆在眼前,正是显现了皇帝当初的英明果断。通过这件事,大汉无论民间还是朝堂,仿佛才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国家已经如此厉害,挥手之间就可以屠灭敌国!
这样的发现,令所有人开始在心底滋生一种叫做自信的东西。自信、骄傲、宽容、富强……,这些因素,就是元召在未来最想在每个人身上看到的东西。而今,它们终于开始渐渐的出现,这让他感到很欣慰。
而严助和终军也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当初暗中交代给他们的意图,都得到了完美的贯彻,甚至完成的比自己计划的还要完美些,这两个人,果然都是英才。
相比起对南疆战事的重视程度,前些日子摧毁勋贵集团那些事,在元召眼里,重要性是根本不对等的。
那么一个庞大集团的覆灭,他也只不过是用了一点儿小手段而已。说什么天雷屡次击毁宫殿,是上天的警戒这样的鬼话,元召第一次听到时,就觉得很好笑。
没看到遭雷击的都是建在地势高处的殿宇吗?呃,也难怪,看到了他们也不会明白。因为,在两千多年前的这些人心里,打雷就是上天在生气,雷霆之怒,已经根深蒂固。至于在遥远的将来,会出现一种叫做避雷针的东西,可以有效地避免雷击。这种事,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
这样的迷惑,就连皇帝也不例外。因此,在未央宫宣室阁中,当刘彻屏退左右,带着几分虔诚之色,问询元召那些可以沟通天地的本事时,元召认真的给他讲解了半天雷电原理,抬起头来,却看到这位帝王一脸懵懂的样子,好似听到了一段上古天书。
“元卿啊,那个,朕还是有些听不明白,这样的天地玄学确实是太深奥了些。呵呵!不过,听你话中说的意思,莫非这也是一门学问,是任何普通人都可以学会的吗?只要学会了这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和你曾经展示过的那样,把这风雷云电掌握在手中,为我所用?朕这样理解,没有错吧?”
元召暗暗舒了口气,自己费了这么大功夫,给这个物理白痴皇帝讲解基础的雷电知识,不就是怕他以为这是什么神仙手段的嘛。为了避免以后会出现被逼着帮他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样的闹剧出现,现在就得给他灌输物理知识了。好在,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他好像终于明白了点。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世间学问万千,研究这天地间万物原理也是其中的一门。任何学问学到精致时,都可以有大用处,物理自然也不例外。”
刘彻眼睛放光,看着元召侃侃而谈,他以敏锐的眼光预感到,元召所说的这门新学问,将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好处。
“元卿,你是从何处学到的这些神奇本事?怎么从来没有见有典籍记载过呢?莫非这是古代家族遗传之学?”
元召暗自嘀咕,这位的好奇心也太重了些吧!追根刨底问的倒是详细。
“哦,陛下,小臣这些微末知识都是从自小跟随的先师处学来的。小臣曾听先师他老人家说过,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商周以前就有无数的智慧流传人间。只是年代久远,记载的载体又太原始,流传不便,后来便大多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有些甚至为世人所不知,就失传了,这是最让人遗憾的事。幸存于世间者,又屡经天灾人祸之乱,所以我们如今所见者,十之不一二也!”
刘彻点点头,深有同感,那么多先人的智慧就在过去年月里不为人知的随草木泯灭,确实是让人感到痛惜的事。如同元召所施展的手段,这样的学问竟然从不为世人所知,诚为憾事。
“元卿啊,你的那位先师一定也是位了不起的大才,可惜,据你所说,他已经行踪渺渺,久不见于世间了,朕福薄,无缘得见,心甚憾之。好在,有你这个高徒,走到了朕的眼前,也算是聊以慰怀。哈哈!朕年纪大了些,对你说的这些新奇学问虽然感到心中向往,可是朝政繁琐,已经没有精力去学习了。不过,皇室中倒有许多可造之材……那个,元卿,朕给你下一道旨意,任命你为宫中的翰林学士,寻一处合适的场所,专门儿教授你胸中所学,如何呢?”
元召偷偷翻了个白眼,你倒是个识货的人,什么好东西都想收到囊中。不过,让更多的人学到新鲜的知识,这个提议倒是不错,只是自己却还另有些别的想法,不妨正好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提出来。
“陛下圣明!既然陛下有旨,小臣当然不敢藏私。不过只教授皇家子弟嘛……小臣以为,这样的范围还是太狭隘了些。陛下难道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吗?所有生活在大汉疆域内的人都是陛下的子民,陛下如今既然决定锐意进取,未来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从何而来?当然不是只出自皇家宗室之内,大多数必然还是要从四海五湖汇聚到陛下的囊中。所以,小臣以为,如果陛下真的要决心让皇家子弟接受教育的话,还不如把这种教育范围再扩大一点,遴选天下优异可造之才,无论贵贱,统一学授各类知识,到时候国家有事,陛下有所差遣时,从中选拔贤良,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尔,又何愁无才可用呢?”
元召在简单说着自己的构想,发现皇帝的眼睛已经越来越亮,脸上现出激动之色。不就是办个学校嘛,至于这么激动?
“好!好主意!元卿,你说的不错,朕治理天下,怎么能只偏颇用人呢!天下栋梁之才、可造之才,大有人在,朕要统统把他们汇聚到长安来,汇聚到朕的麾下。哈哈!小子,你虽然能猜到朕心中的一些想法,但你可知道朕想做到那些先祖们都不曾做到过的事吗?朕心中的天地……你会慢慢明白的。这件事,就如你说的那样去办吧。回去后,整理一个奏章呈上来,朕会单独有旨意给你,令你全权办理此事。”
刘彻很兴奋,铲除掉了王权路上的一切障碍后,这几天,他终于开始品尝到一言九鼎的滋味,那种无上的威严让他自信而又迷恋。无论是当初窦太后放手权杖,还是今天帮助他铲除勋贵集团,眼前这个少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他的忠诚和勇敢立下汗马功劳,这在他心中的重量是无与伦比的。
皇帝站起身来,走到元召身边,手抚在他肩头,眼神温和,话语中带了无限感情。
“元卿,你所做的一切,朕都记在心里了。你虽然年纪尚幼,但无论心性胸襟还是眼光品德,都足以担当重任,朕打算现在就让你入朝参与政事,你意下如何?”
身为天子,能与臣下这样推心置腹,已经是极为罕见。从古至今,这样的荣宠能有几人呢!
守在宣室阁门外廊间的韩嫣与东方朔对视一眼,无声感慨,心情各不相同。
东方朔是为元召由衷的感到高兴,小侯爷的地位越重要,这个国家的未来就越值得期待。而韩嫣心情就更复杂些,他本来就是刘彻的内宠,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内,如今见元召如此被天子宠信,心中的羡慕嫉妒恨总是有些的。
面对皇帝殷切的目光,元召郑重的施了一礼,然后拜谢道:“小臣非常感激陛下的厚恩。可是,臣年纪太小,还不能入朝为官的。这一方面是有违朝廷规制,会给心有不满者留下话柄。另一方面,臣在朝廷之外,反而不用束手束脚,可以为陛下做更多的事,也方便的多,请陛下明鉴。”
前程远大,从此起航,振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