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待春风(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八一中文网 www.byzw.cc,最快更新引凰为后最新章节!
周夙不愿意回忆那段黑历史,秦氏就更不愿意了。
她叹了口气道:“小晞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再提过去的那些人和事也没有意义了。
娘就是想告诉你,阿依诺和你们不一样,她是父母亲人宠着长大的,几乎没有吃过半点苦。
而且我冷眼瞧着,南疆那边的人脾性和咱们中原人不太一样。
娶了阿依诺这般热情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你这辈子也能够活得轻松些。”
周夙非常认同母亲的话。
但阿依诺真的没有吃过半点苦么?
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而言,情伤才是最大的苦。
只不过阿依诺对那人只是有些好感,远远达不到动情的地步。
所以如今的她依旧是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而不是为情所伤满腹怨气。
当然,这些事情就没有必要对娘一一交待了。
他笑着点点头:“娘说的是,儿子和阿依诺相识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次和她在一起,哪怕只是简单说几句话,我的心情也会变得格外明朗。”
秦氏道:“咱们也要记得圣上的好处。以宣抚使的身份去南疆,这是圣上在给你和阿依诺制造机会。”
周夙笑着应是,嘴角却暗暗抽了抽。
如果娘知晓当年柳飘絮一事的真相,不知还能不能说出方才这些话。
秦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夙儿,你到了南疆之后寻个妥当的老人家打听一下,他们那边成婚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打听清楚后就赶紧给娘写封信回来,让家里好做准备。
娘打听过了,从京城到南疆,乘马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
所以,等你的信回来,差不多三月中旬,京里已经是春风拂面春暖花开了。”
提起即将到来的春天,秦氏满是憧憬。
眨眼又是一年,她的儿子二十一岁,真是耽搁不起了。
只要夙儿此行顺利,就算让她亲自去南疆提亲下聘都行。
周夙有些心疼母亲:“娘,儿子一定努力,绝不让您失望。”
秦氏笑道:“你们同门的师兄弟,如今在京里的就是圣上、袁谟和你。
他们一个去年就已经大婚,另一个也早已定下亲事,就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你让娘怎能不着急?
如今好了,你也有了喜欢的姑娘,娘再也不用去羡慕别人了。”
※※※※
同是正月初六,成国公府侧门处一大早便喧闹不已。
二爷司徒明带着成国公的四个孙子以及一干随从,分乘几辆马车热热闹闹地朝西城门处驶去。
身为此次出使燕国的正使,成国公一早便和使团其他官员在皇宫门口汇合。
同帝后拜别之后,一行人启程前往燕京。
西城门外,司徒明等人早已经等候多时。
重新调整了车马之后,司徒明上了父亲那辆宽敞舒适的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驶上官道,向西而去。
司徒恽毕竟是上了年纪,哪里经得起这般高强度的旅途劳顿。
之前因为重获皇帝重用而激发出来的那点精神,也在踏上旅途后渐渐散去。
司徒明耐着性子陪父亲说话解闷,倒是让司徒恽颇感欣慰,恢复了对这个儿子的几分喜爱。
因为莫老姨娘得宠,加之司徒明资质不错,自己也算是争气,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徒恽是把他当嫡子一样培养的。
若非和他一起开蒙、一起读书的人是司徒曜,他绝不会沦落到成为一名商人。
原因无二,司徒曜在读书方面实在是太有天分了。
单是过目不忘这一点,就把尚且年幼的司徒明信心彻底摧毁。
司徒明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同窗们花一个早上才刚念通顺,哪里谈得上背诵。
而他却是早已经念得十分清爽,并且能够背诵一小部分了。
然而,自鸣得意的他,就听见先生正在对比自己小了一岁多的三弟大家赞赏。
司徒明有些伤心有些嫉妒,更多的是不服。
他也很厉害的好么,为何先生只是冲他微微点头,连夸赞的话都懒得说一句?
当时他年纪小,没有那么多的心机,把心中的不满直接说了出来。
那先生也不解释,直接吩咐三弟将方才那篇文章背诵一遍。
结果,在他和其他同窗震惊到完全呆滞的眼神注视下,还是个小豆丁的三弟把那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之后的几年,三弟在读书方面的天分显露无遗。
更可怕的是,他还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才情。
琴棋书画信手拈来,随口吟诵的小诗也能让文人墨客们争相传阅。
和这样的人一起读书,只会有两个结果。
要么就是被他刺激得更加用功,结果虽然还是及不上他,但也能有所成就。
要么就是被他刺激得彻底崩溃,从今往后再也不想碰书本。
不幸的是,司徒明得到的是后一种结果。
明明同样拥有过人的资质,却从此沦为平庸。
他甚至不敢告诉父亲放弃读书的真正原因。
只说自己只对经商感兴趣,想要帮着父亲管理府中的产业。
父亲虽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制止。
毕竟他只是一名庶子,能够学会挣钱养家足矣。
十多年过去了,他勉强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却十分沮丧地发现,他赚再多的钱,也及不上他那只会花钱的三弟。
可惜后悔早已经来不及了……
以司徒恽的阅历,又怎会不明白司徒明的后悔。
他抿了一口热茶才道:“老二啊,当初还在大燕时,咱们家的族学可是数一数二的。
最鼎盛的时候,单是学子便有五六百人。”
司徒明苦涩一笑:“最鼎盛的时候我们兄弟自然是没赶上,但儿子在族学念书的时候,学子也有近两百人。”
司徒恽有些怅然:“是啊,那时还有两百人,如今咱们司徒家哪里还有什么族学。”
司徒明道:“这也不难,如今咱们家出了皇后,再也没有人敢随意讥讽。
只要父亲有办学的打算,银钱交给儿子去筹措。”
司徒曜越发欣慰。
四个儿子中,老二始终还是最懂他,也最愿意替他分忧解难的一个。
他笑道:“银钱不是问题,缺的是博学的大儒。”
周夙不愿意回忆那段黑历史,秦氏就更不愿意了。
她叹了口气道:“小晞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再提过去的那些人和事也没有意义了。
娘就是想告诉你,阿依诺和你们不一样,她是父母亲人宠着长大的,几乎没有吃过半点苦。
而且我冷眼瞧着,南疆那边的人脾性和咱们中原人不太一样。
娶了阿依诺这般热情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你这辈子也能够活得轻松些。”
周夙非常认同母亲的话。
但阿依诺真的没有吃过半点苦么?
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而言,情伤才是最大的苦。
只不过阿依诺对那人只是有些好感,远远达不到动情的地步。
所以如今的她依旧是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而不是为情所伤满腹怨气。
当然,这些事情就没有必要对娘一一交待了。
他笑着点点头:“娘说的是,儿子和阿依诺相识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次和她在一起,哪怕只是简单说几句话,我的心情也会变得格外明朗。”
秦氏道:“咱们也要记得圣上的好处。以宣抚使的身份去南疆,这是圣上在给你和阿依诺制造机会。”
周夙笑着应是,嘴角却暗暗抽了抽。
如果娘知晓当年柳飘絮一事的真相,不知还能不能说出方才这些话。
秦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夙儿,你到了南疆之后寻个妥当的老人家打听一下,他们那边成婚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打听清楚后就赶紧给娘写封信回来,让家里好做准备。
娘打听过了,从京城到南疆,乘马车大约需要一个半月。
所以,等你的信回来,差不多三月中旬,京里已经是春风拂面春暖花开了。”
提起即将到来的春天,秦氏满是憧憬。
眨眼又是一年,她的儿子二十一岁,真是耽搁不起了。
只要夙儿此行顺利,就算让她亲自去南疆提亲下聘都行。
周夙有些心疼母亲:“娘,儿子一定努力,绝不让您失望。”
秦氏笑道:“你们同门的师兄弟,如今在京里的就是圣上、袁谟和你。
他们一个去年就已经大婚,另一个也早已定下亲事,就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你让娘怎能不着急?
如今好了,你也有了喜欢的姑娘,娘再也不用去羡慕别人了。”
※※※※
同是正月初六,成国公府侧门处一大早便喧闹不已。
二爷司徒明带着成国公的四个孙子以及一干随从,分乘几辆马车热热闹闹地朝西城门处驶去。
身为此次出使燕国的正使,成国公一早便和使团其他官员在皇宫门口汇合。
同帝后拜别之后,一行人启程前往燕京。
西城门外,司徒明等人早已经等候多时。
重新调整了车马之后,司徒明上了父亲那辆宽敞舒适的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驶上官道,向西而去。
司徒恽毕竟是上了年纪,哪里经得起这般高强度的旅途劳顿。
之前因为重获皇帝重用而激发出来的那点精神,也在踏上旅途后渐渐散去。
司徒明耐着性子陪父亲说话解闷,倒是让司徒恽颇感欣慰,恢复了对这个儿子的几分喜爱。
因为莫老姨娘得宠,加之司徒明资质不错,自己也算是争气,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徒恽是把他当嫡子一样培养的。
若非和他一起开蒙、一起读书的人是司徒曜,他绝不会沦落到成为一名商人。
原因无二,司徒曜在读书方面实在是太有天分了。
单是过目不忘这一点,就把尚且年幼的司徒明信心彻底摧毁。
司徒明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同窗们花一个早上才刚念通顺,哪里谈得上背诵。
而他却是早已经念得十分清爽,并且能够背诵一小部分了。
然而,自鸣得意的他,就听见先生正在对比自己小了一岁多的三弟大家赞赏。
司徒明有些伤心有些嫉妒,更多的是不服。
他也很厉害的好么,为何先生只是冲他微微点头,连夸赞的话都懒得说一句?
当时他年纪小,没有那么多的心机,把心中的不满直接说了出来。
那先生也不解释,直接吩咐三弟将方才那篇文章背诵一遍。
结果,在他和其他同窗震惊到完全呆滞的眼神注视下,还是个小豆丁的三弟把那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之后的几年,三弟在读书方面的天分显露无遗。
更可怕的是,他还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才情。
琴棋书画信手拈来,随口吟诵的小诗也能让文人墨客们争相传阅。
和这样的人一起读书,只会有两个结果。
要么就是被他刺激得更加用功,结果虽然还是及不上他,但也能有所成就。
要么就是被他刺激得彻底崩溃,从今往后再也不想碰书本。
不幸的是,司徒明得到的是后一种结果。
明明同样拥有过人的资质,却从此沦为平庸。
他甚至不敢告诉父亲放弃读书的真正原因。
只说自己只对经商感兴趣,想要帮着父亲管理府中的产业。
父亲虽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制止。
毕竟他只是一名庶子,能够学会挣钱养家足矣。
十多年过去了,他勉强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却十分沮丧地发现,他赚再多的钱,也及不上他那只会花钱的三弟。
可惜后悔早已经来不及了……
以司徒恽的阅历,又怎会不明白司徒明的后悔。
他抿了一口热茶才道:“老二啊,当初还在大燕时,咱们家的族学可是数一数二的。
最鼎盛的时候,单是学子便有五六百人。”
司徒明苦涩一笑:“最鼎盛的时候我们兄弟自然是没赶上,但儿子在族学念书的时候,学子也有近两百人。”
司徒恽有些怅然:“是啊,那时还有两百人,如今咱们司徒家哪里还有什么族学。”
司徒明道:“这也不难,如今咱们家出了皇后,再也没有人敢随意讥讽。
只要父亲有办学的打算,银钱交给儿子去筹措。”
司徒曜越发欣慰。
四个儿子中,老二始终还是最懂他,也最愿意替他分忧解难的一个。
他笑道:“银钱不是问题,缺的是博学的大儒。”